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

北人善騎,南人善舟。

這句話的意思是北方軍隊擅長騎兵作戰,南方軍隊則擅長水師作戰,然而卻不是說北方人就不會游泳,南方人就不會騎馬了。

滿洲人從前在關外過的是打漁和打獵生活,不像蒙古人一天到晚放牧,所以除了深山老林擄來的黃羊野人外,大部分滿洲人是會游泳的。

有的還是世代在江上討生活的“資深”漁民。

阿濟格小時候就跟隨自己的阿瑪下過河,少年時更是帶着弟弟多爾袞、多鐸下河捕魚玩,因此這位大清的英親王水性很好。

宋獻策說長江沿岸有三個地方夏天最熱,一是上游的重慶,二是下游的南京,三是中游的武昌。

不過阿濟格卻認爲這襄陽城恐怕比那三座城還要熱,自入伏以來,炎熱的天氣甚至導致滿蒙將士出現大量中暑人員。驕陽之下,滿洲將士莫說上馬打仗了,就是連走上幾里路都難以忍受,一個個叫天怨地,都說南方這鬼地方不是人呆的。

下面統計說,滿洲將士出痱子的多達三成,有些將士身上更是出現大面積的膿包,奇癢難耐。

荊襄一帶的蚊蟲也比北方的嚇人,不但個頭大,咬人吸血也是厲害。有些滿蒙八旗兵不知此地血吸蟲危險,赤腳涉水,結果開始出現咳嗽、胸痛症狀,嚴重的咳出來痰中都帶血絲。

隨着天氣越來越熱,滿蒙將士幾乎被炎熱弄得喪失“行動力”無法動彈。阿濟格無奈只得讓麾下滿洲同蒙古將士都在襄陽山林一帶駐防避暑,對周邊明朝府州縣的攻掠則以吳三桂部、尚可喜部及漢軍八旗爲主。另外就是王得仁、王體中帶領的降兵。

南下荊襄的清軍主力約九萬人,其中吳三桂部一萬三千人左右,尚可喜部五千人左右,漢軍八旗一萬餘人。滿洲、蒙古八旗將士五萬餘人。王體中、王得仁所領原順軍荊襄降兵則有四萬餘人。

因爲京中那位攝政王弟弟多爾袞的“戒令”,阿濟格本來是不準備派兵攻佔明軍控制地盤的,可襄陽的糧草大多被李自成的大將白旺調撥到了南陽,其後不是被賊軍食用就是大火燒燬,餘下糧食所剩無幾根本無法支撐十幾萬清軍食用。

後方商洛糧草又因前陣山洪毀路遲遲運不上來,迫不得已阿濟格只能下令攻打襄陽附近的府縣,以盡求可能的爲大軍籌措糧草,要不然十幾萬大軍窩在襄陽餓也得餓死了。

多爾袞四月給阿濟格的命令是解決李自成後,大軍要立即北返自河南的南陽東進,配合多鐸部合剿山東淮賊,奪取徐州,打通南下淮揚道路,肅清運河兩岸,爲明年出征江南做準備。

爲了有效剿滅盤踞山東、淮揚的賊兵,多爾袞意在盡取江北之地前,清軍不要同明軍發生衝突,並引誘明軍配合清軍對淮賊絞殺,所以阿濟格下令所部攻打明朝地方是極易破壞多爾袞“聯明平寇”策略的。

只是面對缺糧危機,阿濟格也實在是顧不得弟弟的什麼聯明策略了。

好在,盤踞湖北一帶的明軍左良玉部很是識趣,一聞大清兵殺過來,早早就棄了汛地撤退,除了極個別地區的明朝地方官員組織百姓守城外,大部分地區都是聞風而降,省了清軍許多力氣。

阿濟格也是有度的,他沒有下令攻打武昌,雖然武昌那邊據說壓根沒有明軍駐防。之所以如此,是怕奪取武昌過於深入湖北會讓明朝勢力反彈,畢竟武昌是長江上游重鎮,順江而下是能直達南京的。

這個做法無疑是明智的,儘管荊州、承天、勳陽等地陸續被清軍攻佔,但整個湖北境內卻相對平靜,並無什麼戰事。

當地百姓可能受夠了明、順兩邊連年戰事,對突然過來的的辮子兵也沒什麼牴觸,大致心理可能是不管誰來了,總要百姓養着他們吧。

另外,據可靠消息說,南京方面正被順江東下的左良玉部攪得焦頭爛額,根本顧不上深入湖北的清軍。

如果不是要班師北返剿滅山東淮賊,阿濟格倒不介意趁勢拿下湖北全境,甚至連下游的江西也一塊奪下。

多爾袞說打江南還是要走山東、淮揚,可要是湖南、江西被清軍佔領,順江東下,居高臨下直達南京,就不必費事從東邊的運河到揚州了。

因太熱,阿濟格索性將親王大帳搬到了漢江邊,每日帶着一衆將校官兵在漢江邊泡着。

襄陽城就在漢江邊上,這漢江雖是長江支流,卻與長江、淮河、黃河並列,合稱“江淮河漢”,是中國四大水脈之一。

牛金星父子殺李自成、劉芳亮、田見秀等降清後,阿濟格仍叫牛佺任襄陽知府,對牛金星,阿濟格也準備向京中舉薦大用的。

可是勒克德渾、譚泰他們卻說牛金星身爲李自成的第一謀士,也是賊順的臣相,如今卻密謀殺害李自成,實在是個反覆且無恥透頂的小人,不能予以重用。

阿濟格一想也對,便沒有任命牛金星做大清的什麼官,只叫他跟着兒子牛佺,算是留他一條性命以示大清恩德。

牛金星對此自是大失所望,可又不敢有任何怨言,許是知道自己殺害李自成後果嚴重,擔心被人刺殺的他終日就躲在兒子的府衙內,什麼人都不敢見。

反觀較早之前在南陽降清的宋獻策,待遇卻是天差之別。

宋獻策如今極得阿濟格器重,除了宋歸降之後不斷爲阿濟格出謀劃策外,也因宋算命卜卦很有一套,且十分的靈驗。

滿洲將校不少人聞宋之大名前來卜算,無一不是滿意而歸,對宋獻策極是推崇,都稱宋爲大軍師。

阿濟格本人也對宋獻策喜愛的很,因爲宋算出大清有中原天子之象,國運比當年的蒙元更要長久。

另外就是宋獻策曾偷偷對阿濟格說“英王不出幾年將爲國族第一人。”

什麼是第一人?

皇帝?攝政王?

不管是哪個,宋的推算都讓阿濟格心花怒放,覺得宋所言未必不能實現,因爲他的弟弟多爾袞身體並不是太好。如果有朝一日多爾袞病重或者突然去世,那皇叔父攝政王除了他阿濟格,還有誰配當?

心花怒放的阿濟格當即給宋獻策配了騎從數十人,讓其自由出入滿洲大營,搞得宋獻策這個降臣於清軍之中很是威風。

阿濟格平日無事總愛叫宋獻策來陪,聽他說些中國的趣聞,也是一種樂趣,到漢江游泳時也愛將宋獻策帶上。

這天入小伏,溫度明顯比昨天高得多,按慣例阿濟格領了一衆戈什哈到漢江泡水。

宋獻策自也是跟着,他個子矮,水性不是太好,阿濟格特意叫人打了個大木桶給宋獻策於江中乘坐,另外還專門叫了幾個水性好的滿洲兵護着,免得這會神奇至極的中國大軍師落水溺死。

英親王到江中游泳,自有專門船隻載着八旗兵於江上不斷遊曳保護。今天陪英親王遊江的還有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他是代善的孫子,論輩份是阿濟格的侄孫。

“八爺爺,南方的天也太熱了,你還是讓孫兒回京去吧,孫兒晚上連覺都睡不安穩,熱死了。”

遊累了的勒克德渾趴在竹排上向他的叔祖父請求歸京。

阿濟格在太祖諸子中排行十二,但在健在諸子中排第八,所以也有叫“八王”的,在勒克德渾這邊自是得叫八爺爺。

“調你歸京得攝政王做主,我就是肯放你回去,也得他同意才行。”

阿濟格何嘗不想歸京,可這炎熱天氣大軍根本無法北返,再者也沒有糧草。畢竟他若北返不是直接歸京,而是要東進山東剿滅淮賊,如此,沒有糧草他哪裡能動。

17歲的勒克德渾知他八爺爺也沒辦法在沒有朝廷調令的情況下私自放自己歸京,很是鬱悶的趴在竹排上。

遠處,江水波瀾不驚,陽光映在水面略微有些刺眼。

見侄孫這樣,阿濟格不禁笑了起,一個猛子扎出好幾丈遠,重新浮出水面後朝竹排上的侄孫猛的一打水花,道:“等天涼些,我尋個由頭讓你先回京便是。”

“真的?”

勒克德渾高興的從竹排上一躍而起,也不顧竹排溼滑蹦跳了一下:“八爺爺不騙孫兒?”

“我這個做瑪法的還能騙你?”

阿濟格心情很好,年輕的勒克德渾讓他想到了小時候的自己,正要讓侄孫陪自己再遊一會上岸,遠遠就瞥見岸上有人朝這邊揮手。

似乎是譚泰等人。

“王爺,奴才划過去瞧瞧。”

坐在大木桶上的宋獻策小心翼翼划動雙臂,向着岸邊劃去。他身材矮小,又是坐在木桶中,遠遠看去就好像一隻木桶自己朝岸邊飄來似的。

“這個奴才有趣。”

勒克德渾“嘿”了一聲,突然從竹排躍下在宋獻策坐着的木桶後猛的一推,嚇得上面的宋獻策“哎呀”叫起來,木盆險些傾覆,就這麼一搖一晃的飄向岸邊。

“莫驚着了他,此人還有用。”

阿濟格笑着示意勒克德渾莫胡鬧,又讓邊上的一條小船跟上去,免得宋獻策出事。

宋獻策上岸之後立即畢恭畢敬的去見譚泰,在這位滿洲大將面前,宋獻策可不敢仗着英親王對其寵信就端架子,而是一付特別恭順的樣子。

等譚泰將事情一說,宋獻策一下慌了,半天才喃喃一句:“大順還能死灰復燃不成?”

第三百六十八章 史上獨一份的拒降書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五百九十三章 磨刀霍霍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辮子兵不可敵的神話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八百零二章 孫二爺平賊第六百七十二章 闖王會善待太后母子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瘋狂愚勇,必能改變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四百二十四章 日本,挺有錢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斬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第四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一百二十章 紅豆殺黃豆第一百八十八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一百四十二章 動手第九百三十四章 南征風雲起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四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清的公主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明平淮(四更)第六百五十一章 阿濟格之兵,我大明之精兵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五百八十五章 何以解憂?唯金銀耳!第六百七十三章 陸親開道,閒人勿近第三百零二章 夫人去揚州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六百八十一章 監國乃繼統,非繼嗣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進京師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六百六十九章 馮學士逼宮第二百七十七章 都督還等什麼!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四子,富貴不能忘本啊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清要同大明一樣不成第四百零九章 讓他們害怕第一百九十七章 聖賢子弟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在,我爲萬歲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四百七十章 漢奸不漢奸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部院,我們冤啊!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魚肚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予我侯 明當予我公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三百二十章 滿洲威風,令人神往第二百八十章 茉莉花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開會真犯困第四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六百一十六章 饒餘郡王的黃昏(五更)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六百六十六章 開明鄭親王第三百五十六章 豪格大軍南下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六百六十九章 馮學士逼宮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