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

淮軍現在的實控地盤就是山東、徐州、淮安、揚州及河南的歸德、開封二府,用陸四前世的地理概念,也就是長江以北的江蘇八個市,再加山東全省並河南的兩個市。

說兩省之地,也是可以。

地盤大了,陸四又不能一直在山東,因爲他的敵人不單單是清廷。

一直以來,除了一開始在淮安與揚州陸四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權構建,並且極度投入,甚至爲了維護淮軍於地方的統治進行了殘酷的清鄉,但隨着戰事的不斷進行,隨着地盤的不斷變大,他已經很難進行如淮揚那般徹底的改造。

現在,更多的是重複過往封建軍閥崛起的道路,也就是不斷的收納原有的統治階層,大量吸收降兵,從而使得淮軍不斷壯大。

這固然是因爲清軍入關後的進展太快,導致陸四不得不同樣快速發展,也是因爲時代的特徵所決定。

據有兩省之地的陸四短期內不可能進行大的改革,更加分身無力,所以他必須在北線組建一個類似“總前委”的機構,代替他統籌方面大權。

山東戰區的設立就是基於這一基礎之上。

陸四決定將山東全省的淮軍連同在河南的第五鎮全部歸入山東戰區,設節度使統管軍政。

軍隊方面,除渡海作戰的第七鎮、即將北上的第六鎮外,淮軍在山東還有濟南正在補充整編的第一鎮,膠東半島的第二鎮,另外還有旗牌、重甲、騎兵、炮隊、其他土寇收編武裝共計六萬餘人。

陸四擬將第一鎮、第二鎮、河南的第五鎮歸入這個山東戰區,另外再從旗牌、重甲二部各抽1000兵,連同收編的土寇、順軍、漢軍俘虜新編第八鎮。

各鎮仍按原先定額10500人爲編制,這一編制相當於“師”這一概念。

第一鎮駐地爲濟南,負責濟南、東昌、德州三府;

第二鎮駐地爲青州,負責青州、登州、萊州三府;

第五鎮仍駐開封,負責開封、歸德二府。

新編第八鎮則駐濟寧,負責曹州、兗州、沂州。

第一鎮鎮帥夏大軍、第二鎮鎮帥左潘安、第五鎮鎮帥張國柱,這三個鎮帥都不動,也都是陸四可以信任的。

張國柱在河南雖然沒有取得大的戰果,但卻殲滅了清衛輝總兵祖可法部三四千綠營兵,也收編招降了不少土寇,可以說將第五鎮這個主要由劉澤清部降兵爲主的鎮帶上了正軌,加以時日,以張國柱的軍事才能或許會取得陸四意想不到的戰果。

第八鎮的鎮帥陸四沒有任命降將,而是交給了徐和尚,此人是值得陸四信任的好夥計,並且也是淮軍內部極力鼓吹諸將“從龍”的幾位“陰謀分子”之一。

徐和尚空出的第一鎮第一旅帥之職由降將柏永馥出任,柏在馬官屯、馬頰河這兩戰表現都相當出色。

“除第八鎮外,其餘三鎮多出來的人馬一律交由山東通會衙門改編爲各府、州、縣的地方兵馬,維持治安,打擊盜匪,整修道路,確保驛傳,並在戰時歸各鎮調度。”

陸四這個安排大致同淮揚差不多,也就是在主力之外建立地方性的武裝,縣爲百人建制,州爲三百人,府爲五百人。

沒有戰事的時候,這些兵馬也可以爲地方衙門的運轉“保駕護航”,從而確保地方有事時可以先行打擊,而不是一有事發,就要調動主力前來圍剿鎮壓。

陳不平的山東通會衙門組織各地方進行了一次草草的人口普查,樂觀估計淮軍治下的山東人口可能有200萬人左右,其中膠東地區就佔了三分之一,有七十餘萬人。

其餘人口較多的是兗州府,有五十餘萬人。人口最少的就是濟南府,加起來不到二十萬。濟南城中只有六萬多人。北部德州統計冊爲零,原有的幾萬人口都遷到了濟寧、泰安一帶。

崇禎五年的登萊叛亂加上此後清軍三次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大概讓山東人口損失了四百多萬。單是去年阿巴泰入寇那次,山東就一次被擄走壯丁健婦近六十萬人,連同牲畜過百萬。

以兩百萬人口養四鎮主力外加地方二線兵馬連同官吏,顯然是非常困難的。

更何況還要供應渡海的第七鎮部分軍糧,所以陸四必須離開山東返回淮揚,同滿清一樣,他現在也迫切需要得到江南的錢糧。

戰區這一概念,除陸四以外,淮軍的文武基本上都是無法理解的。

陸四精簡了戰區含意,說就是于山東設立一類似督撫的方面大員,統一指揮山東戰區所轄的四鎮兵馬。

“也就是說我這個都督不在山東的話,山東所有事情都由這個戰區節度使負責,凡戰區所轄的兵馬及山東通會衙門,必須無條件服從戰區節度調度。”

陸四說完,補充了一句,“戰區節度便如我這個都督一樣。”

衆人聽後一陣議論,文彥傑起身問道:“卻不知何人出任山東戰區節度使?”

這個問題顯然是諸將同官員們關心的所在。

陸四沉吟片刻,有資格替他坐鎮山東的有幾個人選,夏大軍可以,左潘安也可以,但二人都不識字,打仗可以,於統籌方面可能欠缺了。陳不平這個山東通會才能是有的,但沒有軍中資歷,怕也難以服衆。

所以,只有一個人選是可以被軍政雙方都能接受的,那就是被陸四任命爲淮揚徐三州節度使的侄子陸廣遠。

陳不平第一個表示擁護,不僅是因爲他就是少都督推薦給都督的,更是因爲少都督爲人仁義,對讀書人禮重,胸懷寬廣,愛民如子。

“廣遠這孩子,嗯,可以。”

左潘安和張國柱不在,夏大軍同徐和尚這兩個鎮帥就是山東淮軍的代表,二人均是同意陸四這個安排。

“軍隊的事情,你們兩個長輩要多幫襯,廣遠畢竟一直在後方,沒有經歷大的戰事...政務上,你陳不平就是我侄子推薦給我的,想來也不用我這個做叔叔的對你多交待了。”

“各鎮整編的事馬上要進行,錢糧調撥這一塊通會衙門要全力協助,老文暫時爲我那侄子的參政...”

又做了一些安排部署後,陸四讓衆人散去馬上着手各自事務,侄子廣遠那邊等他到徐州後便會北上濟南。

見天色不早,便準備早點歇了明天再啓程去濟南,侄孫陸義良卻進來說有個叫陳德的降將求見。

陸四端起已經涼了的茶碗,嘿嘿一聲:“他給了你多少錢?”

陸義良一愣,旋即只搖頭道:“沒,沒,孫兒哪敢收人家錢。”

“你不收他錢,替他通稟什麼?”

陸四不信,不過就算義良收了那個陳德的銀子,他也不會說什麼。

陸義良面紅耳赤,急急辯解:“不是,孫兒真沒收人家錢,只是那人說他要將孔有德的夫人和女兒獻給都督,我這才替他報一聲的。”

“孔有德的老婆孩子?”

陸四一怔,想起齊寶好像對他說過這麼件事,但一直沒顧得上,忙想要問問齊寶怎麼回事,卻想起齊寶帶人跟延宗去高傑那裡了。

“嗯,”

陸四有點困,想早點休息,所以不想見什麼陳德,左右不過是個降將,但遲疑了一下,問侄孫義良:“孔有德的老婆長得如何?”

第三百一十章 無百姓,無官,無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三百一十五章 拆,賣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六百七十章 太后,體面一些吧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動不動是王八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朝要用新人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順不屠城,只屠官第七百四十四章 定北撫南俱歸順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清要同大明一樣不成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二百二十四章 讓你看看什麼是反賊第四十四章 我他孃的就是陸文宗!第六十四章 若尊強者,便爲強者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四百零二章 忍不住了,就打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開明鄭親王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聽誰的!第一百三十章 殺出個黎明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第七百四十章 萬歲沒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清的公主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三百零九章 祖先當得漢奸,我當不得?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龍降世 萬歲加冕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二百九十五章 瘋狂愚勇,必能改變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九章 豬油仔馬新貴第一章 大明要亡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闖王會善待太后母子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二百七十五章 賭品好,放手用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二百三十六章 蘇進忠 王進功 李得功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爺 沒兵屁不是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予我侯 明當予我公第二百四十五章 陸四指定專用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順兵至第六百六十六章 開明鄭親王第六百六十七章 東果老格格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五百七十五章 晚降者皆戮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長不了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滿洲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師也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明平淮(四更)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左、潞右、其餘中間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龍氣接上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請諸位共殺韃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過困守鳳翔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五百九十八章 忠心的索尼和蘇克薩哈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二百零四章搶劫又叫捐輸(謝盟主無淚懶蟲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