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

剛林手拿的是自山東臨清州快馬加急發來的“山東巡撫第一次緊急塘報事”,發來塘報的是山東巡撫方大猷。

塘報表明,濟南失守,德州失守,兗州失守、東昌失守...前番山東北部數十州縣如今只青州、臨清州及濟南府東北部十餘縣治尚在清方手中,其餘盡被賊寇所佔。

“...臣聞賊每奪一城,便遣賊兵持捕官吏,或縛以投河,或自城牆下墜,或以火烤,或以鍋煮,手段殘忍至極,更有連株惡法,謂一人投清,滿門盡誅;一門投清,全族盡戮,以致魯地皆恐怖,人心惶惶...”

被賊所殺要員山東總督王鰲永、總兵蘇邦政以下大小官吏百餘人,真滿漢軍無一生還,綠營兵將聞賊訊或倒戈,或瓦解,或倉皇逃奔,各地土寇紛紛四起,攻襲清官清吏,山東全線告急!

“聞賊據德州,揚言大兵十萬,不日進犯京畿。值臣緊急奏報之時,有賊兵數萬自東昌來犯,步騎遮天蔽地,聲勢浩大,臣惟據城死守,請朝廷速派真滿洲大兵一萬,星夜南馳,否則魯地將盡喪,北直亦將動搖。”

方大猷顯然被賊兵嚇昏了頭,塘報前後混亂,用辭極爲誇張,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宗室巴哈納、漢軍固山額真石廷柱所率真滿漢軍已然全軍覆沒。

方又稱探得此賊爲逆賊李自成所授淮陰侯,真名不詳,賊號“四天王”,有說姓陸,有說姓路,有說有魯,不知哪個。

山東之役,陣沒千名真滿洲,兩千漢軍,總督殉國,是清軍入關以來從未遇到過的罕見損失,自是讓多爾袞驚怒。

很快,山東的敗仗就傳遍了在京滿洲高層,29歲的豫王多鐸聽聞女婿石華善死於賊手,憤而向兄長多爾袞請命提領大軍南征,誓將殺害其女婿的賊四天王碎屍萬段。

多爾袞也怒,其深知對山東的招撫一旦失敗,那山東的賊兵就會成爲京畿的重大危脅。

萬一李自成在山西發起反攻,山東賊兵必會趁清軍主力於西線作戰之時北犯,屆時清軍將面臨兩線作戰。

此兩線作戰非多爾袞原先設想的由阿濟格、多鐸分別領軍,一路向西攻李自成,一路向南收取江南,而是被動在畿輔作戰。

這對於剛剛佔領北京才兩個多月,實際才穩固京畿同北直地區的滿清而言,將是十分危險的。

並且,山東賊兵一旦成勢,勢必會影響河南局面。

要是河南也盡淪爲賊之手,則山西、河南、山東便爲賊接連一片,只有北直地區的清軍就將被賊包圍。

賊可由各處擊之,清則要處處防之,如何能持久?

所以,絕不能讓山東賊兵成勢,有時間經營魯地略取河南,更不能讓他們入犯北直。

幸運的是,方大猷奏報這支奪取濟南,進佔德州的賊兵是打着李闖旗號,不是打着“復明”旗號。

這令得北直和京畿剛剛歸降大清的前明官紳們不可能動搖加入其中,從而如順政權在山西那般引發大片叛亂,使順軍疲於應對,難以全力組織籌備反攻。

故,滿洲高層達成共識,當務之急是必須派兵南征,剿滅或逐退這支賊兵,挽回因巴哈納戰敗導致對大清的不利影響。

大學士剛林等人卻認爲眼下正是關內一年最爲酷熱之時,炎熱的天氣極大影響滿洲將士作戰,也會讓滿洲將士的行軍變得困難,所以要調動滿洲將士南征,最好等到八月氣溫下降之後。

一心要爲女婿報仇的多鐸卻等不及,在兄長多爾袞面前接連請戰,多爾袞從大局考慮硬生生的將多鐸的請戰壓了下去。

但若等到八月再南征,局面有可能演變到不可收拾地步,要到那時李自成的西線主力發起反攻,山東這邊就更顧不上。

多爾袞還是決意南征,但不想讓多鐸去,更不想派太多兵馬去。

固山額真何洛會進言不妨讓先帝長子豪格戴罪立功,率一部分正藍旗兵南下山東平賊。

多爾袞心動。

豪格前番因語言中傷多爾袞被何洛會告發,削去肅親王封爵,但其仍是正藍旗主,而正藍旗又因豪格緣故對多爾袞這個攝政王十分敵視。

另外兩黃旗雖在多爾袞的指揮下入關參戰,可兩黃旗的不少滿洲將校對多爾袞削豪格王爵不滿,其中代表人物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人去年也都是極力擁戴豪格稱帝的。

所以豪格一日不死,多爾袞是一日難安。

當年皇太極爲鞏固權力,將多鐸、阿濟格二人統領的正黃、鑲黃二旗改爲正白旗與鑲白旗,又將自己親領的原正白旗改色爲正黃旗,奪取杜度的鑲白旗主之位交由長子豪格擔任,改爲鑲黃旗。

後來正藍旗主莽古爾泰意圖謀反事敗遭誅,皇太極趁機奪走正藍旗,將正藍旗與正黃旗混編,成爲新的兩黃旗。又從中分出8個牛錄交給豪格,再將豪格的原鑲黃旗改爲正藍旗。

這個正藍旗比之兩黃旗更鐵桿效忠豪格,在山東戰死的巴哈納所領一千滿洲兵就是出自正藍旗,那麼由豪格這個旗主再次帶領正藍旗南下平亂,名正言順。

豪格贏了,山東局面穩定,對大清有利。

豪格敗了,多爾袞便能趁機奪取正藍旗。

所以,不管豪格是贏還是輸,對多爾袞都有好處。

只不過多爾袞畢竟雄才大略,雖有心借刀殺人,卻也不想豪格真的打輸了,而且他也不能讓豪格將正藍旗6000滿洲將士全部帶出京,他得防着豪格有了兵權之後會對他這個叔叔有異心。

范文程看出攝政王心思,便建議可由豪格領3000正藍旗將士出征,另外讓恭順王孔有德領本部漢軍隨豪格同徵。又提議啓用洪承疇,借這位明朝重臣的能力幫助平定山東、河南。

多爾袞立即採納,以洪承疇仕明時的原職銜任命他爲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授秘書院大學士,掛“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銜,敕賜便宜行事,但對於“禁止機密”之事須書報攝政王商量。

滿漢大軍離京南下須做準備,最快也得半個月,多爾袞令洪承疇先行赴滄州探明局勢。

洪承疇臨行前入武英殿跪見多爾袞,呈平賊十策,又道此次南下當還以招撫爲主,武力爲輔。

多爾袞着其便宜行事,是撫還是打,都由他這總督軍務大學士一力辦之。

洪承疇叩謝,又道:“臣問攝政王,若能招撫陸賊,以何爵位相酬?”

范文程點了點頭,洪承疇這個問在點上,考慮到李賊剛剛擊敗巴哈納所統真滿漢軍,其麾下十萬兵馬肯定沒有,但兩三萬人當是有的,且其若能歸降大清則山東必定,便建議可授其爲一等公。

“小氣了,李闖能授之以侯,我大清當比李闖更爲大度。”

多爾袞微一沉吟,竟道:“若陸某願歸我大清,可仿平西王例,封其爲平南王。”

第六百五十八章 婦女之友陸闖王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陸某幹,給你封親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兒來接阿孃了!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死保定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一百零四章 難兄難弟 就地取糧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七百六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七百零一章 捐輸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四十二章 老爺做皇帝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變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五百九十章 漢人,信不得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四百零八章 奇襲北京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中豪傑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長不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四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陸某幹,給你封親王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七十一章 造反就是造反第五百九十章 漢人,信不得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四百四十八章 阿濟格是死的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四十八章 兩邊都不是人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們去吧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四百零五章 讀書人皆可爲衍聖公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們要勤王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東征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轟滄州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四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四百零二章 忍不住了,就打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