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賣命就得有回報

馬三寶部損失很大,在邳州投降時其部有2600餘人,現在卻只剩1000出頭。

詹世勳、楊文啓二部明軍潰敗後,馬部剩下的降兵就自覺的清理戰場。他們先是搜尋活着的傷員,將淮軍連同他們自己的傷員擡出置於空地,由淮軍那邊的隨軍郎中給這些傷員上止血金創藥臨時包紮,天亮之後再擡上馬車送往後方邳州進一步治療。

明軍的傷員則隨意的擡到一處,任由他們在那哀呼慘叫。不過莫聽這幫明軍傷員叫的慘,但叫的越大聲越說明他們死不了,叫不出來的反而離死不遠。

幾乎百分之八十的傷勢都是由刀矛造成,被刀砍的還好些,只要當場沒死的多半就是皮肉撕裂傷,及時止血包紮能活一半,最多也就是斷胳膊斷腿。

被長矛刺中的多數活不了,因爲矛頭刺的太深,九成胸腹部中矛的人內臟都會損壞,以現在的醫療條件根本救不了。

降兵們也是見得多了,所以在擡傷員時發現是矛傷且傷勢在肚腹部的,多半會直接補刀,無論是敵人還是自己人。

莫看這樣做很殘忍,實際對於受傷的卻是最好的“人道主義”。與其生不如死在那痛苦等侯死亡,感受生命的消逝,不如一刀了斷解脫的好。

傷員擡完便是搬屍,每具屍體都被這幫降兵挨個摸過,銀子銅錢包括值錢的東西都會被摸走。

不過淮軍這邊,降兵們不敢。

大家好 我們公衆 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 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 年末最後一次福利 請大家抓住機會 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淮軍也無須降兵們去搜,戰前哨官會吩咐下面的什長將手下人身上的財物、重要物品統一上繳保管。

如果不幸陣亡,財物就會由活下來的人平均瓜分,其它重要物品則會專門寄回家屬,並實額發放撫卹。

士兵帶在身上的財物其實不多,淮軍大部分士卒都是淮揚本地人,在領取餉銀和賞賜後,他們總會將錢寄給自己的家人,身上只留一小部分。

淮揚以外的士卒,幾乎一半都沒有家,有家也在很遠的地方。沒有親人牽掛的他們餉銀大多花在了女人和吃喝上。不是這幫人沒心沒肺,而是他們真的不知道家人現在是否還活着,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

陣亡將士撫卹這一塊,在陸四的親自安排下,淮軍可以說是做到了這個時代最好。

老營那邊就有專門的撫卹機構,由陸四的大哥陸文亮負責,除了足額發放撫卹,在土地、子女、居住這一塊,也有對應的措施。

陸四當初在淮安城外亂葬崗就曾對淮軍說過,只要淮軍還在,陣亡犧牲將士的子子孫孫永受淮軍庇護。

這個庇護實際就是陸四給予追隨者的一個特權,用他前世的話講,這個特權就是使追隨者的後代在出生之後和普通百姓孩子就不在一條起跑線。

看起來,很不公平。

但,很公平。

因爲,這是人家父輩拿命換來的。

將心彼心,如果陸四拿腦袋替別人賣命,卻無法使自己的後人從中獲益,恐怕陸四也要反他孃的。

封妻廕子自古就是中國人最正的價值觀,沒有之一。

不能封妻廕子,也要讓家人過得好,這是最起碼的。

賣命必須有回報。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信仰。

陸四想要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他就必須尊重這個時代的信仰,並一絲不苟的去執行,去保障。

中國人骨子裡就是要爲兒孫謀福,誰也不願意兒孫再吃他所經歷的苦。

努力,拼命,爲兒孫謀福,沒有錯。

陸四不做違揹人性的事,他也知道這麼做不過不過是讓歷史重新來一次輪迴。

但顯然,現在考慮的不是這個。

兒孫自有兒孫福。

三百年必有王者出。

陸四,做好自己的就行。

每一個淮軍,無論是軍官還是普通士兵,都有一枚腰牌。軍官是鐵牌,士兵是木牌,上面只記錄三樣東西,姓名,籍貫,年齡。

徐和尚腳下放着四個大麻袋,裡面裝滿了腰牌。

第二旅傷亡很大,直接陣亡九百餘人,傷五百多,其中軍官17人,標統孫四負傷。

這麼大的傷亡,換句話說第二旅殘了,就算補充新兵,至少三個月,這個主力旅都得“閒置”。

陸四給出全力救治傷兵的指示,並讓陳不平就傷兵退役轉任縣鄉同淮安府尹鄭標、揚州府尹鄭元勳對接。

重度殘疾的則要在後方修建幾座專門的榮軍所,家人願意照顧的撥專款,家人若不願接收或不便照顧的則在榮軍所安置,根據傷員功績和職務享受超一檔待遇。

如正兵,享鄉公所專員待遇;如哨官,享三班待遇;如隊官,享縣令待遇。

快寅時,淮軍大規模搜山結束,前後一共抓獲了1300多明軍,繳獲戰馬1600餘匹,斃敵1300餘。

從傷亡數據來看,明淮雙方差不多一比一。

但從戰鬥性質來看,無疑是淮軍的一次大勝,毫無花頭的大勝。

柏永馥騎兵集團的覆沒爲淮軍全殲劉澤清集團創造了一個極有力的戰場條件。

可惜的是,到目前爲止沒有抓到柏永馥,不過陸四相信這傢伙肯定沒跑出雲龍山,所以命令第一鎮的第一旅立即封堵雲龍山北端,讓孫武進率旗牌隊封堵雲龍山南端,趙忠義的騎兵旅則分成數支天亮之後繼續搜索。

其餘各部暫時休整,竈鍋埋飯,天亮之後再向徐州進軍。

吩咐完這些沒多久,一個好消息傳來,劉澤清的侄女婿詹世勳被擒獲。

擒獲詹世勳的是其手下兩個親兵,這讓一直想要抓大魚的營官曹彥虎十分鬱悶。

因爲詹世勳如果是被曹彥虎的部下直接抓獲,那功勞肯定要算在他這營官頭上。可現在詹世勳是被自己手下綁住送來,雖說也記功,但卻大打折扣。

陸四一聽前頭捉了詹世勳當然高興,讓趕緊將詹世勳送過來準備問問劉澤清大營情況,沒想這個詹世勳見到他後竟說只要淮軍不殺他,他願意爲淮軍招降。

當然不是招降劉澤清,而是招降劉手下的將領。

詹世勳說了兩個人名,一個叫張國柱,一個叫張士儀。

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十七章 河工苦 豬頭肉(謝盟主趙世極)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聯保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二百六十二章 賣命就得有回報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十九章 刀,是什麼樣的刀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在,我爲萬歲第八百零六章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聖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三百零九章 祖先當得漢奸,我當不得?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第四百六十一章 淮侯想當皇帝嗎?第八百二十四章 屠龍者終成龍第一百九十七章 聖賢子弟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五百五十八章 闖王與你們同在!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十一章 北邊來的兵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二百六十四章 張國柱,堪用第四百四十八章 阿濟格是死的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四百三十八章 都督,要哪個?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轟滄州城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王阿濟格第六百九十四章 論功行賞 大塊吃肉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四百四十六章 李自成被圍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魚肚第三百三十一章 誓將淮賊碎屍萬段(謝盟主樊霸)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二百零六章 淮陰侯陸文宗(爲盟主加更)第四百零八章 奇襲北京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爾袞謀反,滿洲共誅之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關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死保定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幾個,抽兩口?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五百七十九章 太尷尬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哪來的勇氣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兒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八十五章 我話講完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冥冥之中有困果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四百七十五章 滿洲大敗,指日可待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順的未來在海外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塢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二百二十四章 讓你看看什麼是反賊第三百一十五章 拆,賣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陸四豈能造反!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