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搶劫又叫捐輸(謝盟主無淚懶蟲小)

弄多少錢,陸四在乎,但更在乎的是安東有多少糧。

結果,鄭標給出的數目讓陸四有些心慌。

安東城內沒有多少糧食,攏共也就七八百石的樣子,這批糧食還是半個月前剛剛從海州贛榆縣運來的,原計劃就這兩天要運到淮安供應金聲桓和朱紀部,結果現在都落在了淮軍手中。

明制一石大概140來斤的樣子,也就是說贛榆縣運來的這批糧食有十一二萬斤。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淮軍除了五千多本部兵外,又收降了四千多明軍,合計近萬人,不算牲畜光是給人吃的話,頂多維持十天。算上牲畜,恐怕也就五六天。那騾子、馬啊驢的吃的可比人多的多。

對路振飛的“斬首”行動固然能讓淮安明軍陷入“羣龍無首”的狀態,可要是淮軍自身因爲沒糧不得不放棄安東撤回鹽城,這個成功就要大打折扣了。

淮軍現在的敵人其實比之前更多,除了圍城明軍外,還有山東過來的劉澤清,另外引爲援軍的河南順軍在兩個多月後也將會從友軍變爲敵軍。

陸四可記得清楚,懷慶總兵董學禮可是滿清的大功臣,李來亨最後就是被其剿滅的。

董學禮麾下那些清軍綠營,就是現在的河南順軍,從前的河南明軍。

已經是三月了,北方的局勢發展與陸四知道的是一模一樣,那麼清軍一定會入關,也一定會南下,首當其衝的淮軍想要擋住清軍的兵鋒,就必須將防線北推,如果可能的話甚至要推進到河南、山東。

也就是所謂的“外線作戰”,在根據地以外同清軍對決,以最大程度減少內線作戰對淮揚地區的破壞。

陸四計劃以河南、山東爲淮軍的第一防線;以徐州、海州爲淮軍的第二防線;淮安則是第三道防線。

如果這三道防線皆失,陸四要麼就在揚州做最後一搏,不行直接跳城,也別喊什麼我是上岡陸文宗了。

要麼就只能走那條他並不願意走的流寇路子——往其他省份流竄,伺機東山再起。

除此之外,倒也有條路走,那就是剃髮降清,同李成棟、金聲桓、王得仁他們一起替滿清充當南下急先鋒,然後再同這幫傢伙一塊來個東南大反正,給南明永曆政權續口氣再說。就這還不行的話,只能學吳三桂了,狗個二十幾年看看有沒有可能來個“四藩之亂”。

後面兩條路是“理智”選擇,打不過人家可以送錢請人家走,也可以直接跪了跟你“一夥”,理論上是不丟人的。

臥薪嚐膽、能屈能伸,奮發圖強這些成語不都是老祖宗給後人留下的經驗麼。

說白了,成王敗寇而矣。

只是真叫陸四理智下定決心去走這兩條路,他真走不出,不說給韃子當奴才有多憋屈,就那三姓家奴的名聲也註定他陸文宗無法再逐鹿奪鼎。

沒有機會就罷了,有了機會不坐一坐皇帝寶座,未免也太對不起他剛來那會就尋思刨祖墳的幹勁了。

而且真要降清,陸四之前對小袁營,對沈廷揚的“統戰”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麼。

這世間,出爾反爾最是要命。

因此,還得是人死吊朝天,幹他媽個逼。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眼下安東必須佔住,淮安也必須“收復”,否則淮軍無法在北方建立防線。

陸四也不能以南路援軍的身份進入淮安城,而要以北路軍的拯救者身份進城。

這事關淮軍領導權。

至於“盟主”餘淮書如果不願屈居,陸四也不會多說什麼,大不了請他坐船過淮河。

淮安城中的北路軍只要能活下來的,稍加訓練肯定能出幾千能戰之兵,這個兵源可比降兵靠得住。

要在安東站住腳,就必須有糧,安東和鹽城沒有官道,想從鹽城把大批糧食運過來簡直是癡人說夢。

真能運糧,陸四也不會自個背二十斤糧食在泥地裡走幾天了。

繳獲的糧食就這麼多,怎麼辦?

答案其實呼之欲出——搶。

可淮軍又不能跟明軍一樣公然搶劫百姓,那樣就失去了人心,對於隨後的抗清鬥爭不利。

陸四前世黃泛區的百姓幫鬼子打國軍,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真是爲難的很,搶,後患太大;不搶,眼前更麻煩。

這時,不得不說前明官員們還是有些真本事的,比如督漕道鄭標。可能這位督漕道也覺得明朝大勢已去,所以便想在新朝立些功勞。

很快,有關淮軍缺糧會屠城的謠言迅速在城中傳播,並且向鄉下快速蔓延,這個謠言有鼻子有眼,加上入城的真是“賊兵”,可把安東的百姓嚇的夠嗆。前不久沐陽可是剛剛被官兵屠了的,人官兵能屠城,這賊兵又有什麼不能的。

沈廷揚聽說這個謠言後甚至還找到陸四,指責若他行屠城之舉,則他寧可自縊也絕不與淮軍同流合污。

“我乃大順淮揚節度使,我淮軍乃大順經制之兵,豈能同那明軍一樣行屠城害民之事!”

陸四當然對這個謠言進行了否認,並命人立即清查此事。

全城百姓家家自危時,鄭標卻出現在一家家大戶府上,這位督漕道是來求大戶們爲了全城百姓性命爲淮軍捐糧的,他說淮軍之所以想要屠城是因爲缺糧,所以只要大戶們能夠將家中存糧捐給淮軍,淮軍如何還會屠城。

相當有道理。

同樣是搶劫,但多了一個自願和大義性質就不同了。

也就兩三天功夫,安東城中的富人大戶就向淮軍捐輸了多達千石的糧食,也不知道這些傢伙的糧食從哪來的,反正每天從鄉下往城中運糧的馬車絡繹不絕。

有貧民百姓見富人們爲了救他們捐獻家產,深受感動之下也是竭盡所能將他們不多的口糧擠出一些主動交出來。

缺糧危機就這麼化解了。

鄭標擔了一個好名聲,富人大戶們也得了好名聲,百姓們也沒什麼損失,頂多就是少吃一口。

“如果漕院是你,我想我這個都督此刻怕已是階下囚了。”

陸四拍了拍一點也不居功的鄭標,“淮安府尹就是你了。”

心中感慨,是金子在哪都發亮。

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七百五十一章 請典史出山第四十八章 兩邊都不是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定北撫南俱歸順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東征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二百九十二章 逍遙自在的大柱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驤反正 山西光復第八百零七章 知根知底的國公第三十五章 當爹的就得復仇!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九百三十一章 大臣束手,小臣無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一百八十四章 陸四的試驗田第六百零六章 誰敢做我萬歲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四百三十八章 都督,要哪個?第六百六十四章 降明 攻明 滅明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驤反正 山西光復第七百五十六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人命換勝利第四百零五章 讀書人皆可爲衍聖公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清的公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報仇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二百四十九章 常寧郡主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斬第六百四十八章 紅顏,多薄命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溫啊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六十一章 不好,我全要!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順,明日降誰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不救爹,下一個就是你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六百五十七章 務實爲民陸闖王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不是跟曹操一樣?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一百九十七章 聖賢子弟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兒來接阿孃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禮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二百五十四章 殺我者無罪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四十六章 淮軍的誕生第一百三十章 殺出個黎明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