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

二月初六,北京,紫禁城,乾清宮東暖閣。

三十三歲的崇禎皇帝迎來了他的生辰,宮中卻是一點喜氣也沒有,反而一片凋零肅殺景象,皇城之中甚至瀰漫着屍臭之味,以致宮妃貴人不得不躲在屋裡,靠着那薰香味才能壓住胃中傳來的嘔吐感。

去年冬天開始的瘟疫已經讓大明帝國的京師成了死地,據順天府奏報“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京外百姓十室九空,戶丁盡絕,京中居民染疫死者二十餘萬。”

起初,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還組織人手收斂屍體,京營也一度參與其中,但當發現擡屍的兵丁很快也染疫之後,沒有人再敢去收斂屍體,只能由死者親人自行拖出城掩埋。

那些全家死絕的則閉門於家,官府能做的僅僅是在死者家附近撒上石灰。

無法收斂的屍體在嚴寒之中就那麼冰冷的、僵硬的凍在屋內,開春之後,這些屍體成了北京所有人的噩夢。

腐臭,到處都是腐臭。

慶幸的是,一個在京中侯補的福建舉人提出“刺血法”有效緩解了瘟疫,否則,還不知道這場大疫要死多少人。

崇禎的案前放着提督京營的成國公朱國純的一份奏報,成國公稱經此大疫,京營原定兵員十萬數已減半,餘下五萬也多半不足用,若闖軍攻取山西撲向京師,則京師將面臨無兵可守局面,因此成國公懇求皇帝趕緊將山海關的遼軍調入京師佈防,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大學士陳演、魏藻德、王永吉、吳麟徵等也先後上疏,要求盡撤寧遠之師入衛京城。至於遼軍盡數入衛京師後關門怎麼辦,所有人都是心照不宣的保持沉默。

崇禎在幾次遲疑之後,終是遣使前往山海關、寧遠分別向遼東巡撫黎玉田、山海關總兵高第、寧遠總兵吳三桂宣詔。

司禮秉筆太監王承恩奏請發宮中太監上牆助守,如此可用內監四五千人,雖說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崇禎依舊御準,他現在真的是沒兵可用。

京中原先能戰之兵不過御馬監所轄數千兵,卻都由總兵周遇吉提領前往山西抵禦闖軍,即便如此,山西巡撫蔡懋德也是每日八百里快馬向京師求援。

崇禎無奈只得派出最後一支他認爲還堪用的兵馬,就是京營副將熊通所領的2000士卒。

然而讓崇禎萬萬沒想到的是,熊通帶兵剛到山西就投降了闖賊,還恬不知恥的跑去勸降周遇吉,好在周遇吉對大明真是忠心,怒斬熊通將其首級送到了京師。

然而次日,崇禎就收到了太原被闖軍攻克的噩耗,守將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戰盡歿,巡撫蔡懋德自縊死。

攻克太原的闖軍稍作休整就向忻州進軍,城內官民迎降,駐守代州的周遇吉憑城固守。

如果代州再失守,山西就要全境淪於闖賊之手,屆時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就會毫無阻攔直入京畿,無人可擋。

崇禎的心真的很痛,登基十七年來,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讓上蒼如此懲罰他這個天子。

他自責,他痛苦,可他沒有辦法。

他只能不斷激勵自己要勤政,絕不能耽誤國事,試圖以自己的勤勉力挽狂瀾,中興大明。

可是情形變得更加壞了,在他的勤政下,大明即將要覆亡。

他三十三歲的生日也充滿了亡國之君的悲涼景象。

朕是前世造了什麼孽,老天要這樣折磨朕!

“叭”的一聲,暖閣中傳來的清脆碗裂聲驚動了外面的值守內監,他們慌慌張張進來有些害怕的站在那裡。

崇禎沒有去看這些忠心的內監,而是看着地上的碎碗有些失神。許久,他有些不耐煩的起身,他已經懶得再去翻塘報下的奏摺,那些奏摺全是無用的話,沒一個能真正爲他這個皇帝拿出解決方案的。說來說去,不是伸手要銀子,就是伸手要兵。

天可鑑,若是朕有銀子,有兵,能不給下面嗎!

能看着局勢一天天變壞嗎!

難道朕就真是一個吝嗇、貪婪成性的守財奴,望着自己的江山一天天崩壞,卻守着一堆銀子數了玩嗎!

“宣李明睿!”

崇禎不想在京中束手待斃,他不想做亡國之君,早在去年他就有意效仿晉元、宋高南遷。

正月初七,崇禎秘密召見了多次主張“南遷圖存”的左中允李明睿,在只有心腹內臣和李明睿時,崇禎親自走下案階對李明睿推心置腹道:“朕早有南遷圖存之志,只朝中無人贊勷,諸臣不從,這才拖延至今,今叫卿來便是叫卿拿出章程的。”

李明睿早就南遷路線,以及隨行護衛,餉銀和留守事宜寫好了奏疏,當下遞於崇禎。

崇禎看後覺得甚妥,但苦於此事不便由他這天子主動提出,畢竟有損失臉面。

此時正好那位帶兵攻打自家城池的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派人上奏說闖賊已經稱帝,賊軍勢大官兵根本不可敵,故他李建泰願奉皇太子南去。

由此,是否南遷留都便由私議公之於朝堂,崇禎大喜過望讓李明睿上書南遷,欲借這公議定下南遷之事。

在李明睿的這份奏疏中,南遷不是南逃,而是御駕親征,這是給皇帝留了充足的面子。

崇禎以爲朝臣們一定會勷贊於他,畢竟這幫子朝臣也不會想留在京師等死,可讓他失望的是朝臣們卻唯唯諾諾,不置可否。

內閣大學士們更怕皇帝南遷留下他們在京中輔佐太子居守,變成替死鬼,於是煽動下面的人上書反對南遷。

更叫崇禎氣極的是左都御史李邦華竟上書宣稱,說什麼“陛下應當守社稷”,若實在要南遷圖存,也當由皇太子去南都監國,皇帝居守,而不是什麼皇帝親征,太子留守。

“這幫人是一定要朕死嗎!”

崇禎憤恨之下撕了李邦華的上書,氣消之後對內侍王承恩輕嘆一聲,道:“即有如天之福,勤王兵及時趕到守住京師,萬一哥兒監國南京,怕會重演唐時靈武舊戲,此非社稷之福。”

王承恩不敢言。

李明睿進宮後,崇禎如見救星般上前拉住他的手道:“非朕不願讓哥兒們去南都,實是朕經營天下十幾年尚不能濟,哥兒們孩子家家做得甚事?”

李明睿搖頭苦笑:“陛下不知,現外面都說臣言乃是邪說。”

“卿不必理會,朕知你便可,來人,給先生上只凳子,朕要與先生定大事。”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李明睿遲疑了一下,還是說道:“陛下,恕臣直言,陛下現在就算御駕親征也無法了。”

“怎麼?”

崇禎愣住。

“臣剛收到消息,淮揚那邊起了民亂,河南的闖軍趁勢南下,陛下親征之事已再無可能。”

說完,李明睿長嘆一聲,雙目皆淚。

崇禎也是驚呆,半響才喃喃道:“朕不能守社稷,卻能殉社稷。”

言罷,眼前一黑,眩暈過去。

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過困守鳳翔城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營第八百一十五章 登基斂財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們要勤王了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六百三十七章 報告政府第六百五十八章 婦女之友陸闖王第八百零四章 大宗師豈能通寇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六十六章 淮軍,平亂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五百八十八章 漢官,國之根基也第四百六十九章 斬首第三百九十六章 問太后一聲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哪來的勇氣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四百九十三章 殺咧,殺咧,殺咧!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六章 大名陸文宗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爲將,不可爲帥第四百零三章 你們要給我找個舅媽?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宮中進春風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一百四十二章 動手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二百七十八章 騙吃騙喝的高傑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不救爹,下一個就是你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義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聯保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二百九十一章 加價,加價,加價!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一百五十章 督師,您老回吧第六百五十七章 務實爲民陸闖王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了家鄉的人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二百六十四章 張國柱,堪用第二百二十一章 冥冥之中有困果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部院,我們冤啊!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魚肚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五百一十八章 太后,趕緊回老家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