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

雖然陸四嚴禁任何人在軍中散佈關於他陸家祖墳冒青煙的事,但“陸家子爲天子”的傳言卻已是人盡皆知,甚至連大順淮揚通會劉暴都耳聞。

沒辦法,陸家祖墳的事太離奇了,先是有長龍飛出,後有鐵牌出世,再有陸四帶領河工造反創立淮軍的真實事蹟在,“陸家後人爲天子”的說法已然如長了翅膀傳遍淮揚大地,遠在通州的程霖他們都曉得了。

“陸兄弟做天子麼!我早就知道陸兄弟不是凡人,要不當初在運河邊我也不會奉他爲主!”

賣油郎程霖對此深信不疑,沈瞎子更是驚喜交加,叫那投降的通州知州袁大仁替他寫份賀章,說什麼陸兄弟要做天子,他沈大富便當是從龍功臣。

“明乃火德,淮乃水德,以淮滅明,文宗當爲天子!”

“明太祖出身淮右,陸都督出身淮左,一左一右,是謂陰陽,五德循環,正是天命在都督啊!”

袁大仁一本正經的給賊瞎子說了一通後,就給上了賀章,心裡卻是幸災樂禍,你賊淮明明是上得闖賊的船,如今卻弄出什麼天命在陸的鬼把戲,那闖賊能饒過你?

這天命還是在大明啊!

賊人內亂,已有痕跡!

且待老夫忍辱負重,暫且委身伺賊,以待將來吧!

沈瞎子壓根不知袁大仁寫出來的究竟是什麼東西,但還是高興的拉着程霖等人說要聯名。

“這似乎不太妥吧,畢竟咱們現在投了大順...”

賣油郎還算有點見識,讓沈瞎子別亂來,不過最主要的問題是他不會寫自己名字,所以怎麼個聯名?

......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左傳》

謠言這種東西,其實本身並無貶義,因爲傳播消息本就是口耳相傳,哪怕無有實據,也極易爲百姓接受。客觀來講,謠言就是純樸農民對於政治的一種自我解讀及評析。

傳播者,必然是信謠者;

信謠者,也必然是出於各種目的接受者。

淮軍九成九的官兵都接受“陸家後人爲天子”的謠言,因爲這個已經不是謠言,而是有實據的預言。

如果說在陸四的密令下,淮軍高層還算能保持理智,但底層那些士兵,尤其是剛剛“入夥”的農民對“陸家子爲天子”不是簡單的深信,而是真正的將陸四視爲真龍來看了。

有些愚昧的甚至在營中偷偷插香,供奉大淮文宗皇帝。

他們不知道文宗不過是他們頭領的名字,而且歷朝歷代豈有開國之君以“文宗”爲廟號的。

這等心態,大抵是受了那太宗、高宗的影響吧,反正在這幫大字不識的農民淮軍將士來看,“宗”就是皇帝。

關於淮軍陸文宗爲天子的謠言在經歷初期淮軍內部傳播後,不可避免的在前明官僚士紳內部傳播。

雖然,在這些前明官吏士紳心中,有關陸文宗爲天子的謠言簡直是無稽之談,荒唐透頂,除了愚昧的無知村夫相信外,但要讀點書的人都不可能信。

然而,有些人卻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最早的有“大楚興,陳勝王”,最近的有“十八子,坐天下”。

而有關陸家後人爲天子的謠言不知經過什麼人的“加工”,慢慢變成了“都督爲天子”,這就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篡奪後周政權的“點檢爲天子”。

原前明揚州知府、現爲大順淮揚通會司左參政的譚文道在一番心理鬥爭後,將最近在揚州城傳播的謠言向他的上司劉通會稟報。

這位譚參政可能是受到明軍接連戰敗以及李自成竟然稱帝登基消息的刺激,覺得大明似乎真的已成過去,所以他這個前明舊官最好還是跟明朝撇清關係,一門心思當好大順的官。

那麼,在大順朝形勢大好,京師指日可下的前提下,譚參政就不能讓淮揚出現可能會影響到大順一統天下的苗頭。

比如,最近的“都督爲天子”。

“還有這種事?”

劉暴剛到揚州不久對當地的情況肯定不熟悉,並且出於大局考慮他也沒有在揚州弄什麼耳目,這些天來一直認真的構架淮揚通會司,對已經流傳得沸沸揚揚的謠言真是一無所知。

“此事荒謬,你不會不知吧?”

劉暴懷疑譚文道的動機有挑撥大順淮揚軍政最高負責人的嫌疑,雖說他比較欣賞譚文道,可對方畢竟是前明舊官,難保骨子裡沒有反意。

譚文道忙道:“正因此事太過荒唐,對陸都督名聲有損,職下才覺須報於通會知曉。”

說完,頗是擔心又道:“都督未必信這荒唐事,但衆口爍金,三人成虎,萬一有那愚昧之徒真要以皇袍加於都督,則我大順淮揚根基必定爲之傾覆啊。”

“你先下去吧。”

劉暴沒有對譚文道表明自己態度,繼續在公房簽押各類文書,直到傍晚下衙才命人備馬車前往位於東城的大順淮揚節度使府邸。

不管譚文道是什麼動機,他說的話卻是有道理的,世上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比如誰曾想過當年的驛卒李自成能爲今日的永昌皇帝呢?

陸文宗這人太過年輕,難保不會在有心之人的挑唆下走上背叛大順的不歸路。

於己,於國,劉暴都要給這位年輕的大順節度使一些忠告。

除此外,他也需要對方給一個確切時間,什麼時候調兵北援淮安。

昨天劉暴剛剛接到了河南節度使呂弼周的密信,這封密信中呂弼周以焦慮語氣告訴劉暴,山東劉澤清率三萬餘兵馬已經南下直撲徐州、海州,故徐州的大順軍必須留出一定兵馬抵禦劉澤清,不能再全力救援淮安。

呂弼周的意思是讓劉暴趕緊督促那位淮揚節度使陸文宗率部救淮安之圍,否則形勢對南北雙方都將不利。

淮安若失,北方的河南順軍就要被明軍南北夾擊,揚州順軍這邊同樣也將成爲孤軍。

大順主力正在東征,這個節骨眼上呂弼周也很難再從河南抽出兵馬進入淮揚。

因此,揚州淮軍北上就成了打開淮揚局面的唯一機會。

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五百五十六章 若能孕,兩國可交好第六百四十五章 順太祖?順世宗?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揚大砍刀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清要同大明一樣不成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二百六十章 嚇唬嚇唬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六百四十章 大順招撫南方諸省總督大學士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丟山東人的臉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不是跟曹操一樣?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督陸文宗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明鎮北將軍許定國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外甥,仁義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們要勤王了第二百八十章 茉莉花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七百二十二章 江南大奴變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四十四章 我他孃的就是陸文宗!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貴皆在爺身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展抗清敵後鬥爭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展抗清敵後鬥爭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四百三十八章 都督,要哪個?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四百二十三章 強悍的男人第四十二章 老爺做皇帝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王阿濟格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六百六十四章 降明 攻明 滅明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二十四章 寧殺一萬,不亂數萬第三百五十六章 豪格大軍南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十一章 北邊來的兵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開會真犯困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六百零六章 誰敢做我萬歲軍!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