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

抗清,是袁時中生平夙願。

抗清,也是陸四的責任。

北方現在是沒有韃子,但韃子隨時會破關,上次都打到海州了,下次說不定直接到江邊。

因此,陸四沒有誆小袁營這幫人,殺韃子有的是機會。

他開出的條件就是合作,即小袁營餘部可以不降順,淮軍也可以不收編他們,甚至都不需要他們參加淮軍和明軍的作戰,雙方僅限合作抗清。

在這個合作前提下,小袁營實際是聽調不聽宣,保持獨立,一應錢糧開支都由陸四淮軍提供。如果小袁營想要個立足的地盤,陸四也可以撥給他們一縣。

“哪天你們要覺得陸某食言了,便可離開淮軍另擇他處,陸某要是強行阻止,他日便不入祖塋!”

這個誓言可比斷子絕孫狠多了。

說完,陸四沒有逼迫小袁營主事的立即答應是否合作,而是直接進了儀真城。

隨後城中給小袁營送來糧食和十個郎中,另外又送了些治療外傷的藥物,並且一直監視小袁營的淮軍馬隊也被撤走。

不可謂不誠意十足。

心石再堅之人對此都要動容。

“都督真豪傑!小袁營必舉營來附!”

孫武進由衷說道,這要是陸爺是對別的兵馬費這心思,他肯定要說怪話,可小袁營這邊人的確能打。早年他隨任萬年與小袁營在河南交過手,吃了不少虧,以致一說佛兵來了,大家連酒都不喝了捲起鋪蓋就跑的遠遠。

然而,孫武進沒說中,面對陸四的誠意和給出的優厚條件,小袁營沒有給出什麼承諾,也沒有表示願意合作,但他們留下了糧食、藥物和郎中。

“這幫人倒不傻,看着好像咱們有點傻。”

謝金生不知小袁營名聲,又未見過小袁營的戰力,因而對陸四如此厚待他們感到不解。

“都督,須要防着小袁營這幫人言而無信啊。”

在瓜洲率所部數百兵投順尋“富貴”的千總劉定生覺得有必要提醒下年輕的大順節度使,原是想說這幫人是賊寇出身,狡猾多變什麼的,但一想眼前這位好像也是賊寇出身,就是那個大順永昌皇帝同樣如此,所以下意識的收嘴。

“只要你們言而有信就好。”

望着劉定生那肥大的身軀,陸四心道你們這幫人能有小袁營一半的忠義就算老子燒高香了。

瓜洲之戰除直接被俘的千餘明軍外,其餘四千明軍都是被“富貴”招誘而來,因爲時間緊迫,陸四並沒有着手對這幫“富貴”兵進行改編,甚至仍是由那些降將來統領他們。

如果不是淮軍現在對降軍保持兵力優勢和壓迫性的士氣優勢,陸四恐怕夜裡都不敢起牀尿尿。

四千多純爲金銀誘惑而來的降兵看起來是塊大肥肉,但消化不好也是要叫讓人大倒胃口的。

如今正在山西一路向北京高歌凱進,不斷收編明朝降軍的永昌皇帝不就是叫大肥肉噎死了麼。

因此,陸四將這幾千降兵都帶到了儀真來,驅而用之。

打光了,不心疼。

打贏了,就能用。

這個辦法比史家蕩“五殺二”要仁義得多,但也更殘酷,大致同滿清驅使綠營一個性質。

“莫管小袁營了,我已經盡力,他們真要不肯合作,也沒辦法。”

陸四示意諸將隨他到儀真縣衙議事。

入衙後,由孫武進將瓜洲之戰及淮軍已正式成爲大順官軍這兩件事,向謝金生和郭嘯天等駐守儀真的將領說了。

“恭喜陸兄弟了!”

謝金生和郭嘯天等人都是大喜。

“應該說是恭喜陸都督了,我等如今都是大順官,不比從前了,呵呵。”孫武進在邊上故似隨意的提醒一句。

“啊?”

謝金生和郭嘯天他們愣了一下,旋即意識到陸四兄弟已經是大順朝的節度使,他們再一口一個兄弟的叫喚,是有些不太妥當。

正欲改口時,陸四卻上前擡手製止他們,沒好氣的對那多嘴的孫武進喝了句:“你要叫都督你自個叫,他們仍喚我陸四兄弟便可!”

說完,朝謝金生、郭嘯天等人笑着搖了搖頭,爾後正色說道:“大夥同我一起提着腦袋和官兵拼命,又一塊打下如今這地盤,我不知你們怎麼想,反正在我心中,諸位是和我陸文宗生死與共的兄弟,所以不管別人怎麼叫我,我希望你們永遠當我是兄弟,也叫我是兄弟...莫說只是個節度使,將來哪怕我成了公侯王爺,你們也得叫我兄弟!”

言罷,又補一句:“這就算我這個大順淮揚節度使給你們的第一道軍令!”

“好的,大兄弟!”

左潘安一臉敬佩的看着陸四,“我就知道,大兄弟永遠不會變心。”

詞對,話也對,意思表達的也清楚,就是...彆扭。

陸四腮幫子酸,示意衆人坐下,道:“我已向劉通會遞交我淮軍有功將士名單,待劉通會遞呈中央政府後便可實任...謝兄弟我舉爲通州防禦使,郭兄弟爲海門都尉,左兄弟爲儀真都尉...”

簡單說了下爲衆人向大順中央政府呈報的官職後,陸四又解釋這些官職現在是“掛職”,衆人自也理解。

“從浦口過江的明軍按道理應該到儀真了,爲何遲遲不見敵蹤?”這件事陸四也奇着怪,這個時代可不是他那前世,拿出手機撥一下就什麼都知道的。

因此,第二路明軍就算知道由督師史可法指揮的渡江戰役失利,他們這會也應當抵達儀真周圍了。但是曹元馬隊撒出去的探馬卻沒有發現有任何明軍蹤跡,這就叫人不解。

此路明軍主將劉肇基是曾經做過遼東總兵的,據投降的明軍交待此人領兵頗有章法,當初史可法甚至是力主由劉肇基獨領大軍,由此可見此人本事應當不小。

而由其指揮從浦口過江的南都三大營那五千兵也是裝備精良,更隨軍攜帶大量騾馬,就算他們要等鳳陽總督馬士英派來的兵馬,也不至於就這麼上百里路程七八天了也沒個鬼影子的。

“媽媽的,也是菩薩爹爹有鬼了,狗日的官兵搞什麼?就是一萬頭豬這會也跑過來了啊!”

徐和尚罵了句,見衆人都盯着他的光頭看,忽的意識到什麼,瞬間面上兇光不再,轉而是出家人的慈祥模樣。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一千零一章 明室優待法案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刀斧手何在!(謝盟主無淚懶蟲)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夠,砍你腦袋第三百九十七章 渡海去遼東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陸四有帝王之相?第三百零二章 夫人去揚州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爺度你一程!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動不動是王八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爾袞謀反,滿洲共誅之第八百二十一章 孝兒接老爹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七百零一章 捐輸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六百六十五章 貝勒就值十兩銀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營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開會真犯困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九百四十八章 王殺王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無人矣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婦女之友陸闖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三百九十七章 渡海去遼東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二百四十九章 常寧郡主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二百四十五章 陸四指定專用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六百八十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滿洲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一百六十章 陸家子,爲天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展抗清敵後鬥爭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