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無人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瓜州渡口,大運河匯入長江的最後一道關口,陸四負手遙望長江,水波一線自是想到那首有名的《臨江仙》。

江對岸,是鎮江,鎮江過去便是六朝古都南京。

一道長江天塹橫在淮軍面前,既阻隔淮軍渡江,同時也有力的保護了淮軍。

因爲,淮軍沒有能力渡過這道天塹。

漕隊的那些漕船隻能在平坦的運河和淮揚其它支流行駛,根本無法進入長江。

此時江上,沒有一條船,原本以爲可能會在揚州附近江域遊弋的明江防水師沒有出現。

這支水師是鄭家的,統帥是鄭芝龍的四弟、鄭成功的叔父鄭鴻逵,其是去年出任鎮海江軍,負責江防。當時他的侄子鄭森與他一起來南都,並拜東林領袖、文壇大豪錢謙益爲師,其“大木”一名也是由錢謙益所起。

據黃昭等人估測,鄭鴻逵部水師約有戰船百餘,水兵四到五千不等。

之所以是估測,是因爲黃昭等在鄭軍之中不過普通士卒,無法瞭解到更多關於上層用兵及部署情況。

這個兵力估測陸四認爲不會有太大的偏差,鄭芝龍是由海寇被招安轉而成爲明朝官軍,其又一直在福建及東亞海域活動,水師是其根本,也是其實力,所以不可能往北方派遣多少兵馬。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在聽說明軍有一支擁有戰船百餘的長江水師後,淮軍內部有不少人擔心明軍這支水師會就近向揚州發起進攻。

“鄭家現在沒有什麼人物。”

陸四輕描淡寫一句,告訴諸將不必擔心那支明軍的水師。據他了解,鄭家的這支長江水師除了存在過以外,根本沒有投入過任何一場戰鬥。

不是鄭鴻逵不肯打,而是鄭芝龍不給他打。

保存實力,是鄭芝龍的一慣軍閥作風。

歷史上清軍南下之後,鄭芝龍部明軍基本就沒與清軍交過手,就是一路奉家主之命潰退潰退,最後直接全軍割發留辮,主要將領傻乎乎的跟着鄭芝龍去北方接受清廷的“封賞”,最後跟鄭家父子一起被殺。

而這個鄭鴻逵其實不錯,他雖然沒有帶水師阻擊清軍渡江,但在退往福建時將唐王朱聿鍵帶了回去,並且搶先擁立這位朱明有血性的親王爲帝,使得弘光政權瓦解之後迅速有隆武政權扛起反清大旗。

此後,鄭鴻逵又私自放走了可能被其哥哥挾持去北京的侄子大木,並與侄子大木堅持抗清,直至病死金門。

觀其一生,身不由己的同時還是有民族大義的,比他那個哥哥鄭芝龍強得太多。

這一點,陸四還是比較認可的。

可認可歸認可,眼下雙方儼然也是死敵。鄭鴻逵真要吃錯藥帶他的水師上岸攻打揚州,陸四也絕計要把他們趕盡長江餵魚。

歷來,很少有過年動兵的。

陸四動了。

初二,以風字營營官程霖爲主將,領風字營、陳字營、沈字營3000餘兵東征泰州,除追殺甘肅總兵李棲鳳和監軍高歧鳳外,這支部隊還要一直打到如皋、海門(後世南通地區),以將揚州以東、長江以北地區全部聯成一片,使州縣盡在淮軍治下。

陸四已派快馬至鹽城通令夏大軍的林字營、徐和尚的新三營往南攻擊富安,興化等地,配合程霖對泰州攻勢。

在給夏、徐、蔣等人的密信中,陸四要求他們若接到淮安求援,暫不必理會,一應援淮行動須以他陸四這邊爲準。另外淮軍所到之處倘有地主士紳結寨自保,或募青壯抵抗淮軍的,不必手軟,勢以鮮血震懾地方。

“南都,無人。”

這是陸四在遠眺長江之後說的第二句話,是對史德威說的。

淮軍是臘月二十八攻佔揚州的,今日已是大年初四,整整七天過去,長江上未見對岸而來的明軍一舟一卒,南都不是無人又是什麼?

二十七日,揚州知府譚文道就派人渡江向南都火急報訊,然而報訊的人到達南京後卻是無處可報。

正旦,南都各大衙門竟然封印,不復簽押,要等大年初三才開衙辦公!

封印還非各大衙門自己封,而是由掌管天象的南京欽天監來封,這也是南京欽天監一年之中最受各大衙門歡迎的時候。

老百姓過年,當官的也要過年。

十萬火急之事,竟無處可報,急得那報訊的人團團轉,好不容易得人指點找到位於城中柏川橋一帶的南都守備衙門。

現任南都守備太監韓贊周是信王府老人,崇禎九年就在司禮監任秉筆太監,清軍入寇時崇禎命他爲京營副提督巡防京城一職,於五個月前剛剛被崇禎任爲南都守備太監。

坊間有傳聞,韓贊周此來南都出任守備太監,是爲皇帝“南狩”打前站來的。

Www★ тTk ān★ C○

真假傳聞不知,但事實韓贊周自出任守備太監以來,就開始着手對南都三大營及操江事宜的整頓,並在這五個月內,守備衙門陸續有從北京過來的宦官任職。

加之皇帝以史可法爲南京兵部尚書,又以路振飛爲漕運總督兼淮揚巡撫,着馬士英爲鳳陽總督,令京營悍將黃得功隸歸馬士英,種種跡象表明,空穴不來風,似乎北京的皇帝真有“南狩”留都之意。

韓贊周接到揚州來人急報時,正帶着他的義子義孫跪在自家韓姓祖牌前燒紙錢。

這是韓贊周老家習俗,每年臘月二十九到年三十這兩天,後人必須給先人燒紙錢,曰爲“送壓歲錢”,以使列祖列宗在地府那邊也有錢開支。

待知江北竟生出賊亂,賊人兵進揚州,援剿都司史德威、甘肅總兵李棲鳳、四川副將胡尚友全軍覆沒,韓贊周慌得連給老祖宗的壓歲錢都顧不得燒,火急火了的坐上馬車直奔兵部尚書史可法的府邸。又叫人趕緊通知南都守備勳臣魏國公徐弘基及其他勳臣。

史可法在知道消息後簡直是如雷轟頂,當時就自亂陣腳,不等魏國公徐弘基趕到,就連發三道令箭。

三道令箭都是給距離揚州最近的長江水師鄭鴻逵部的,第一道是讓鄭鴻逵馬上率部過江增援揚州;

第二道是中午發的,卻是讓鄭鴻逵暫不必過江,率水師屯於鎮江,等侯新令。

第三道是下午發的,又是叫鄭鴻逵速至南都軍議。

史可法的謀士應廷吉知道此事後,對其他幕僚急道:“公方寸亂矣,豈有百里之程,一日三調者乎!”

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要對老夫做什麼?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六百一十七章 兩宮東行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二百五十八章 人仰馬翻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二百二十一章 冥冥之中有困果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清的公主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九十一章 幹了?幹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幾個,抽兩口?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侯爺真天子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不想當皇帝?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漢將第七十一章 造反就是造反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死保定城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滿洲大兵第七百一十二章 遼東總督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幫爛魚蝦第四百三十一章 喜迎中國大兵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死保定城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四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第五百一十三章 棄城,不殺;毀城,誅三族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會議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八百一十五章 登基斂財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驁不馴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二百四十章 大軍出征 萬石軍糧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史可法豈非罪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左、潞右、其餘中間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一百零二章 圍城打援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長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