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再次西進

撒馬爾罕對現在的司馬季而言,就如同一個妙齡少女在一個採花大盜面前,抵抗是沒有用的,抵抗的越激烈,燕王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司馬季完全可以做到自己想做到的任何事情,要是有時間的話,他甚至可以拆了獅身人面像再班師回朝。

在收攏了蓋爾古斯以及粟特降兵之後,司馬季並沒有太過於着急西進,作爲一個慣於切香腸的藩王,燕王從來都是做好萬全的準備,纔開始掄大錘。不要以爲掄大錘是多麼簡單的工作,至少你不能砸到承重牆。

這一戰結束之後,司馬季很快就享受到了萬民擁戴我大晉的待遇,就和之前想象的一樣,什麼保家衛國,就算是晉軍真的是過來作威作福的侵略者,只要能打贏,一樣可以變成散播文明的王師,勝利者決定一切,失敗者什麼都決定不了。

在刀槍面前,河中地區的各方勢力,總算是明白了自己的切實處境,以及這支晉軍並不是他們戰勝的存在,當他們明白晉朝比他們強上太多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配合,歸根究底他們都想要生存下去。

對此司馬季自然是欣然接受,他向來都不是貪心的人,對領土和人口也並非有無窮無盡的慾望,蔥嶺西面這些土地,在地理上已經距離中原太遠。人口也不是晉人,真要貪多嚼不爛,以後割據的話到底是討伐還是不討伐?

討伐的話有些得不償失,不討伐的話,吞併又有什麼意義?就是單純的拉仇恨?

在再次見到康居使者的時候,司馬季就表達了一副和平主義者的態度,放下話道,“不論你們相信還是不相信,本王對河中這塊地方其實並不感興趣,來到這裡的目的,也僅僅就是帶着麾下將士見見廣袤的天下,你們從頭到尾見證了這一幕,就應該知道,是粟特人想動的手,本王只不過是自衛反擊。”

他真的是實話實說,目前晉朝沒有染指這裡的實力,本土看起來很多但比歷朝歷代都少的人口,還要投入到南洋,要是他有我大清的人口,還和你談個蛋,早就讓你們知道什麼叫生存壓力激發出來的戰鬥力。

這個先天不足的王朝,真是拖累了自己的宏圖大志,司馬季有時候都在想,那些三國小說當中,動不動四面出擊的戰略,支撐的人口到底是哪來的?要知道三國鼎立之後,其實戰爭的範圍已經縮小到了對峙前線,纔有人口恢復的本錢。真正人口不足的時候,是各方諸侯都在的時候。那些主角刷完三國副本,就帶着千萬規模的人口逮誰揍誰?也不休養生息?

最後趁着慕容翰還沒回來的時候,司馬季順便從帶着的聖旨當中拿出來一張,填寫了內容表達對康居支持上國的讚賞,現在河中各方勢力被司馬季逮住一頓猛揍,各個都損失不小,也正是康居國大展宏圖的機會,說不定就能迎來中興呢?

聖旨並不重要,但這張聖旨的背景非常重要,康居上下也知道此事正是扯虎皮拉大旗的機會,現在除了自己之外,各方小國部族都損失不小,要是打着晉軍的旗號行事,說不定能夠恢復祖先的榮光,於是前來的康居使者,簡直是千恩萬謝的接了司馬季的聖旨。

接受了聖旨的康居使者,立刻表達了對晉朝的嚮往,表示自己早就看這些不服天朝管的勢力不順眼了,一定爲我大晉守好河中的秩序云云。

至於給燕王的賄賂自然是不必多提,司馬季甚至都有些覺得,帶出來的聖旨有點少了,真應該省着點用。至於自己隨意爛封王的事情,那不是在效仿我大晉的優良傳統麼,難道齊王、趙王能做得,燕王就做不得?

“我大晉民間有句老話,五百年前是一家,康居既然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不用和本王客氣,能夠維持河中的秩序,對我大晉也是有利的,和平最重要。”給了聖旨之後,司馬季虛情假意的對着康居使團進行撫慰,他根本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漢唐可不是宋明,對外政策可是沒問題的,在司馬季看來康居接了他給的聖旨,一旦以後晉朝完成了對南洋的佔領,就會掉頭回來找麻煩。因爲他已經把人口驅動力對朝廷上下說的明明白白。一二百年後,要是康居沒有滅亡,沒準能招到一種名爲自古以來的待遇。證據就是他今天頒佈的聖旨。

這談不上什麼無恥不無恥,每個人都要爲自己的立場負責,司馬季現在所說的本王就是路過,康居人還是一個字都不相信,但這不耽誤他不斷的在重複,他帶領大軍來到河中就是路過。

司馬季在準備前往撒馬爾罕之前,最後寫了一份奏疏,表達了河中各方勢力對我大晉的愛戴,無不仰望上國之恩德,自己來到這裡本身只是要撫慰一二,卻不得不盛情難卻需要逗留一段時日,京師臣公還要多多盡力。

給自己留朝心腹和薊城的密信也同時發出去,這應該是最後一道公開的奏疏了,說明自己短時間內還要在西域留一段時間,還附上一張篡改過的地圖,表明自己所在的位置距離西域不遠,隨時可以回去。這也是表明朝中別有人不知死活的跳出來,他想要回去並不需要多長時間。

從現在開始司馬季不會在派人回朝報信,因爲距離上已經不允許他這麼做。而且也完全不需要,在他所處的位置,西到地中海和東到薊城的距離是差不多的。並不需要像是蒙古西征那樣耗費數年的時間,他又不是過來要滅了誰,打仗是要打仗的,但並不存在滅國之戰。

慕容翰在十日之後也率領偏師迴歸,之所以耽誤了幾日,那還是因爲遊牧民族的特性問題,白匈奴不過意外的戰敗,但人家打不過可以跑。這不會因爲慕容翰是鮮卑人,同樣屬於遊牧勢力的一份子就有所改變,追擊了兩日的慕容翰,帶着俘虜纔回來和司馬季匯合。

此戰慕容翰斬首五千,俘虜一萬餘人,自身折損了兩千多的兵馬。不過司馬季並不在意,這不同樣是大勝麼,經過了兩日的修整,司馬季便結束了悠閒的日子,帶着戰利品朝着撒馬爾罕進軍,新的前軍自然有蓋爾古斯率領,作爲已經站在歷史正面的將領,蓋爾古斯是最爲急切的一個,畢竟多耽誤一日,他全家就多了一日被族滅的危險。

“着什麼急啊,全家被殺可以再娶再生!”司馬季對着唐強周榮一頓碎碎念。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太守請慎言第二百八十章 一個警告第三百三十八章 試探朝臣第五百二十四章第二百五十章 進軍金剛山第一百九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八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八十九章 流放第四百一十二章 與民同樂第五百四十七章 比餉鎮撫司第七百二十一章 酒池肉林第三百三十六章 加班加點第九十五章 聞雞起舞第二百四十七章 全部斬首第六百三十五章 敵人和叛徒第二百三十八章 女真營第四百五十四章 又要以迎王師?第六百五十四章 莫須有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國之君第七百零一章 學貫中西第四百七十三章 北返第三百二十四章 落子無悔第一百三十八章 扶南國都第六百一十九章 流放瀋州第五百六十章 女真下馬第三百九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二十三章 龍虎山外援第一百一十三章 騎兵北上第一百零二章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第一百九十二章 歪門邪道第二百零二章 連通江淮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場上見第六百八十三章 遊牧對遊牧第三百三十八章 試探朝臣第五百二十二章 列陣迎敵第六百八十六章 禍水西引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路向西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的霸府第六百六十二章 燕王掄大錘第一百一十二章 廣州軍登陸第六百零四章 宗室領袖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子下詔第四百九十九章 劉淵這麼看第三百七十八章 匡扶社稷第五百七十三章 謀豫州第六百六十七章 燕王編史第二百六十四章 圍攻王宮第二百八十章 一個警告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生軍第四百五十二章 強攻虎牢關第四百九十八章 劉淵你怎麼看?第三百五十五章 緬甸人的祖先第五百零二章 一戰定幷州第一百章 從者雲集第二百三十九章 抵達帶方郡第一百二十六章 這是蒸餾?第五章 范陽王到訪第六百八十九章 慕容翰回師第三百二十五章 司馬穎就藩第二百五十三章 全軍壓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發配許昌第四百零四章 皆有反意第四百零四章 皆有反意第二百零三章 浩大工程第七百二十二章 亞歷山大和約第三百三十四章 調離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奪人才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軍南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圍攻梁山第四百六十四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三十一章 寧州軍第六百六十九章 波斯長城第五章 范陽王到訪第二百六十七章 移民三韓第六百六十八章 燕王總吃虧第四百三十三章 誰纔是天下第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攻克鄴城第七百章 羅馬自有國情在此第二百四十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一十九章 安樂公劉恂第五百九十七章 既得利益集團第五百八十四章 太谷關之戰第六百七十五章 不情之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夕陽無限好第一百七十三章 王莽之首第一百三十章 南夷校尉府第二百八十七章 統領禁軍第七百零一章 學貫中西第三百六十五章 各方心思第八十九章 流放第七百二十二章 亞歷山大和約第六百六十八章 燕王總吃虧第一百五十二章 入朝第八十一章 發難第四十二章 五千藩軍第五十五章 燕山大營第二百零五章 生財有道第六百四十五章 會盟第三百九十七章 太守請慎言第二百七十六章 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