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直到明軍到達長城城牆邊開始減速轉向,阻卜軍才縮短了兩軍之間的間距,眼見明軍就在五里之外的城牆根減速,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禦陣形,阻卜軍想也不想便開始發起衝鋒。

轉向完畢的雲揚露出了微笑,其實就算不露微笑,他那天生的笑臉也是笑口常開。

運氣下令明軍騎兵開始蓄勢待發。

而阻卜軍衝至明軍陣前,早已興奮得不知所以,要知道,阻卜軍是已經加速完畢,進入衝鋒狀態的,而明軍雖然完成蓄勢,卻依然沒有起步的,這一對撞,勝負可想而知。

這時,長城城牆上突然早起無數的弓弩手,密集的箭矢如同飛蝗滿天飛舞。角廝羅的一萬弓弩手早已在此埋伏等待多時了。

居高臨下的拋射,令箭矢有了更強的勢能和更遠的射程。

衝在前面的阻卜軍騎兵一下子被密集的箭矢射蒙了,驟然減速的前鋒使得後續衝來的騎兵避之不及撞上了去,一瞬間,阻卜軍的陣形大亂,已經失去了向前進攻的能力。

雲揚抓住這個時機,下令全軍開始衝鋒。而角廝羅看見明軍開始衝鋒,便下令停止了射箭。

說時遲,那時快,就變故的發生到雲揚下令全軍衝鋒,僅僅半柱香的功夫。

阻卜軍統領根本來不及對這變故做出有效的反應,明軍衝鋒的騎兵已經到了阻卜軍的面前。

這一戰,雲揚甚至連親自出手的機會都沒有,阻卜軍連還手的能力都沒有,被一下子打蒙了,在明軍騎兵如犁地般地來回犁了三個來回之後,倖存的一萬多阻卜軍投降了。

空曠的長城外原野上。三萬阻卜軍竟無一人逃脫,非死即降。

雲揚“微笑”着下令,“依戰場條件。無法收容俘虜。”

於是,一萬多投降的阻卜軍盡皆被屠殺。

鮮血被長城外的沙土迅速吸乾。形成了一個個凹陷暗紅的低窪,似乎在宣告着一句話。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勝利後的雲揚隨即順長城東進,繞過賀蘭山後轉北,數日後,趕到了懷遠西面。

本打算東渡黃河馳援靈州,卻不想正好遇上鄭恩部與阻卜軍大戰,陷入了劣勢。

依雲揚的個性。第一軍立即投入戰場。沒有任何策略,沒有任何戰前鼓勵,就只有簡單的一個命令——擊潰他們。

三萬騎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從數裡外向戰場席捲而去。

戰場上有一現象,辨別從沒有交過手的一支軍隊是否是勁敵,往往只要看它的出手氣勢就能判斷八九不離十。

穩操勝券的阻卜軍突然遭到明軍大部騎兵從西面側擊,竟扔下已經快撐不住的數萬周軍,向南拔腿而去,而周軍竟目瞪口呆地看着阻卜軍倉促逃竄,不發一箭一矢阻攔。

其實就是阻攔也阻攔不住,步、弓兵又怎能跑得過遊騎?但主要是種氣勢。鄭恩的周軍確實已經被阻卜軍打怕了,有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恐懼,所以。見到阻卜軍看見明軍來襲拔腿而退,覺得實在不可思議。

四萬多阻卜軍沿黃河南逃,而云揚部其實已經是強弓之末,數天的緊趕讓士兵的體力早已透支,所以與鄭恩會合之後,便就地紮營,準備修整一天,再東渡黃河,馳援靈州。

鄭恩至此都沒有得到靈州城的戰報。在他心裡,靈州城在柴榮十萬禁軍的固守下。穩如泰山,所以便陪伴着雲揚部一起原地休整。

感激雲揚部救命之恩的鄭恩部將士準備在黃河西岸與明軍進行了一次狂歡。而所有的吃喝用度皆取自懷遠周邊的百姓。鄭恩部數萬將士洗掠了周邊的所有村莊、城鎮。

當明軍得知之後,驚詫莫名,但懷遠、靈州都是周國疆土,屬於周國內政,明軍將士不便干涉,但周軍的軍紀實在令明軍將士不敢苟同。

其實這是一種慣性,周取代後漢,大部分的軍隊皆是後漢軍隊改編,哪怕柴榮的禁軍也不過是從矮子中挑高個選拔出來的。在這個時代裡,數十年的戰亂,已經讓士兵失去了信仰,憑着誰發我糧餉就爲誰賣命,有奶便是孃的心態從軍,這也是爲什麼短短數十年,換了五朝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實雲揚的內心是贊同如此做的,倒不是運氣想欺壓百姓,而是雲揚認爲將士浴血沙場,將性命系在了褲腰帶上,打了勝仗從百姓處拿點吃喝什麼的也不是什麼天大的事,只要不殺人就行。

但云揚這些年被百里無忌所定的鐵血軍規所控,也漸漸習慣了不搶奪百姓的軍規,再加上已經成爲明國重臣,也就沒有了那種兵痞的心思。

所以,看見周軍自己搶自己的百姓,雲揚也就當做沒看見,並不當一回事。

這天夜裡,周軍將士那種死裡逃生的發泄,感染了明軍將士。除了雲揚向南派出的三隊斥候,明、周兩軍在黃河西岸陷入了狂歡。

而正因爲這一夜的耽擱,令柴榮所鎮守的靈州再次陷入了絕境之中。

南撤的四萬多阻卜騎兵因此整整領先了明、周兩軍一天的時間,他們到達中寧之後,立即東渡黃河,並在渡河之後,燒燬了船隻。

阻卜軍就象周軍懼怕他們一樣地懼怕明軍,前後三年,阻卜大軍三次南下,次次折損在明軍手裡,這就象是一種傳染的瘟疫,在阻卜將士中蔓延。

他們燒燬船隻是爲了不被明軍追上,以爲只要燒燬了船隻,明軍就會象他們一樣束手無策,但他們彷彿忘記了,阻卜人不會游泳,正如南方人生來不擅騎馬一樣,水性對以南方人組建的明軍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雖然延誤了明軍渡江的速度,但留下的後遺症卻非常巨大,這是後話。

渡江之後,四萬多阻卜軍隨即向北挺進。

兩日後,與在靈州南門外的阻卜軍會師了,這樣一來,阻卜軍的兵力瞬間膨脹了一倍。

這兩日間,柴榮派向訓和趙匡胤輪番地對阻卜軍進行了數次襲擾,但皆無功而返,各有勝負。()

第二百二十三章第五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五章第86章 醫署衛隊第一百零五章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三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第54章 荊南軍的無畏第77章 那一滴淚第九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五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一百零四章第八十八章第八十九章第62章 連下三州(二)第一百零一章第7章 美人心聲第二百二十四章第88章 七年的等待第一百零七章第六十九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七十一章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92章 滿載而歸第九十五章第一百六十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50章 潭州保衛戰第一百十二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34章 戰爭結束第九十三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五十六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二百一十二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零八章第67章 忠州之戰第一百零七章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二百一十七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六十一章第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三十八章第二百六十六章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九十一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三十七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二百七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一百十一章第1章 逃婚(一)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七十三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九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十九章第二百七十八章第48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二百四十八章第五十六章第六十七章第一百二十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七十八章第99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61章 連下三州(一)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二百七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