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整治吏治

同時成立了吏治署,下設都將轄八百虎弁,專事監督調查取證楚國五品以上官吏之職,但不設處置權。也就是說只能拘捕,沒有定罪權。定罪權依舊交給宣判司。以免造成吏治署變成一家獨大,也避免造成百官人人自危的混亂情形。並規定,五品以上官員享有不被刑訊的權力,以避免政治鬥爭造成冤案,也穩定了百官的心裡負擔。

五月十五。

這一天,江陵府送來訃告。

南平王高從誨三天前因病薨於江陵。

消息傳到潭州時,百里無忌正在與徐世銘等四個參知政事商量楚國政改的事情。

百里無忌有意再來一次“清官運動”。

除了徐守仁表示支持之外,其餘三人皆無表態。

不表態並不只是棄權或者沒有意見。

不表態有時就是反對,百里無忌心中很清楚。

徐世銘不表態是因爲他反對,但是被百里無忌屢戰屢勝,數次化險爲夷的氣勢所壓制,心中雖想反對,但又無證據,所以不表態。

李弘皋、拓跋常二人不表態是因爲不敢表態,畢竟剛剛換了領導,心中忐忑。

雖然徐世銘與樑震所想一樣,對上次“清官運動”有異議,但百里無忌認爲,樑震做爲一個前唐進士,思想必有其一定的侷限性,在樑震心中,豪族不能得罪,政權應該建立於各地豪強的擁護之上。但在百里無忌心中,他想建立的是一個豪強與百姓共存共榮的國度,無忌不仇視豪強,在他心裡,豪強依舊是國家的精英,但絕不能因爲精英而使普通百姓失去成爲精英的機會。而百里無忌崛起於慶州,身邊還沒有固定的朋黨,手中掌握着絕對的軍事力量,正合適下狠手對楚國的官場政局進行血性的切割,爲將來奠定穩定的政治基礎,正所謂越是新興勢力,改革的阻力越小,“清官運動”必須重演。

而此時,高從誨死亡訃告的到來,暫時中斷了“清官運動”的討論。

這高從誨怎會突然病死了呢?幾個月前自己借道南下時還好好的……。

百里無忌派李弘皋代表自己前去江陵弔唁。

六月初一。

蜀國皇帝孟昶下旨贈高從誨尚書令,諡文獻王。同時冊封其子高保融爲南平王、荊南節度使,節度原荊南三州之地。

李弘皋回到潭州稟告百里無忌,據江陵王府宣稱,高從誨死於風寒。

楚國眼下有太多事情要處理,百里無忌也就沒有將此放在心上。

……。

百里無忌在軍、政兩面的重要位置任用原楚舊人的方法開始見效。

不少被馬希範罷官之人開始紛紛自薦或託人舉薦進入楚國官場。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丁思覲莫屬。

丁思覲,原楚牙將、禁軍都將。曾因不滿馬希範只顧享樂,不思進取上書馬希範“今四海分裂,中原之地,才十數州,而大王克紹先業,爲諸侯之長,未聞折一馬箠爲天子計,此愚臣所以爲恥也,惟大王思之。”

確實語氣狂妄了點,馬希範看了勃然大怒,沒過多少時候,就罷了丁思覲的官職和軍職。

但百里無忌認爲,狂妄這種東西一般總是出現在有些本事的人手裡。

至少,敢對自己的王狂妄,那也不能不說有點膽魄。

所以,百里無忌給丁思覲安排了一個適合他的狂妄性格的職位。

特戰都步兵營都將。

李弘皋、拓跋常任參知政事,劉勍歸建任禁軍將軍,丁思覲任特戰都步兵營都將等等,這些人被重用的影響力持續擴散,楚國的仕子自此不再擔心楚王百里無忌非慶州人不用。

於是,通過各種渠道紛紛入仕。百里無忌手中的候補官員名單日漸見漲。

……。

是人都有缺點。

楚王府掌書記徐世銘是人,自然也不例外。

徐世銘確實是把內政好手。

幾乎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什麼都能幫百里無忌想到。

但他有愛好,他好名聲。

愛好某種程度上說就是缺點。

有愛好就會執着。有執着就會痛苦。

有痛苦就會迷失。迷失了就會失敗。

百里無忌自然不能失敗,因爲失敗就會死,死很多人。

爲了這些需要百里無忌去保護的人,所以百里無忌只能贏。

贏自然就是勝利。

要勝利自然需要死人。

死人中有敵人,也有自己人。

所以,百里無忌是人。

是人,自然就有缺點。

百里無忌目前的缺點便是激進。

激進有時是個褒義詞。

但對於一個剛剛換了大王的楚國來說,激進,也許就是個貶義詞。

激進有很多同義詞。

冒進、輕狂、衝動等等。

但徐世銘不得不承認,百里無忌有激進的資本。

而且資本很雄厚。

八萬多的黑旗軍加上二萬的禁軍,共十萬有餘的虎賁眼中只有百里無忌。

這樣的資本想來任誰的眼中都不敢無視百里無忌的存在。

但他今日不得不勸諫百里無忌。

“主公,這降賦稅之事還請主公斟酌。”

百里無忌知道徐世銘的性子,這不是真的辦不成,小困難是不會來煩擾他的。

“先生請坐下細說。”

“主公,這直接降二抽一降爲十抽二,國庫真就空了……。”

就任楚王之後,百里無忌首先就向現行的賦稅開刀。

馬希範爲了修天策府、會春園,強徵暴斂,將賦稅提高至二抽一的地步。

將賦稅降爲十抽二,這在百里無忌看來並不過分啊。

“先生此話何意?原馬希範是因修天策府缺錢纔將賦稅提高至二抽一,如今某將賦稅降下來,有何不妥?原本馬希範養近二十萬軍隊,如今楚國黑旗軍總數十萬出頭。怎會導致國庫空虛?”

徐世銘說:“主公所說是實,可主公不會不知道黑旗軍的軍餉是原楚軍的兩部以上吧?”

“呃……。”

“主公若是將黑旗軍軍餉和官員俸祿降下一半,某便同意降稅賦爲十抽二。”

“這……。”

百里無忌盯着徐世銘。

這老頭實在可惡,你當某不知道你的用意,竟以此等詭計來阻止某發起“清官運動”。

第二百七十五章第五十四章第64章 遭遇戰第三十八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九十章第九十五章第21章 欲刺殺第四十八章第八十七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二百二十九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九十二章第八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六十七章第七十二章第12章 王妃被殺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二百六十三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一百十九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十五章第二百零七章第18章 醉仙樓的秘密第二十五章第九十一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四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二百八十四章第一百八十九章第6章 賭還是不賭第四十章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八十一章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四十一章第九十五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10章 兄弟還是敵人第二百八十七章第七十八章第七十三章第一百零七章第三十四章第二十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二十章第十九章第八十章第27章 眼線顯身第21章 欲刺殺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四十五章第四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九十七章第10章 廷辯第六十七章第十九章第五十三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一百七十二章第97章 傳承第一百三十二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39章 安州叛亂第一百七十四章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四十四章第24章 滅楚戰爭(一)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二百零一章第一百六十章第38章 巴東對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二百六十三章第二百八十二章第二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98章 大同社會第二十四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一百零二章第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