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海稅

而且還將爲衫田駿打造兵器的刀匠寺島正給帶了回來。

當滄州號返回滄州之後,船員們就放假了,因爲冬季後大船將不再出海,滄州號進行了兩次長途貿易之後也需要進行一些維護,這些都交給船廠的匠人們來進行。

李家兄弟,郝大義,劉通,高表仁等人隨着貨物一併回了長安,沿途還有各個衛所的將士保護。

這一走就是小兩個月的時間,因爲在十一月的時候天氣就十分的寒冷了,還下了幾場小學耽誤了不少的行程。

不過在十二月以前衆人還是趕了回來。

皇城,等滄州回來的一衆人回來的當天,辛良疇就進宮面聖了。

“陛下,扶桑刀匠現在就在軍器監,隨行還帶回了寺島正打造的所有器具,工藝與軍器監確實略有不同具體還需要一些時間將工藝進行結合。”辛良疇道。

“恩,此番你辛苦了。”李世民道。

“爲陛下,爲大唐這都是微臣應該做的。”辛良疇道。

“恩,說說此番出海的情況。”李世民道。

辛良疇立即將隨船出海所看到的瞭解到的事情全都說了出來。

“幾個瓷器就能換一名美女,元善這個生意做的都是不虧。”李世民嘀咕道。

“對了,那個靈南草究竟是個什麼東西,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銷量。”李世民問道。

辛良疇有些爲難的道:“陛下,這靈南草據說是從嶺南那邊出產的,原本是用來燃燒驅蚊的,或是藍天醫館用來製作疔瘡藥的,後來據說有人發現靈南草點燃吸食後有提神的功效,於是元善就將此草全都運到了扶桑和新羅去,那邊的人吸食過一段時候似乎對此有所依賴,故而此次出海靈南草銷售的數量據說比第一次要多幾倍。”

“提神的功效。”李世民在心中開始琢磨了。

他是皇帝有什麼好東西竟然不給他送點,顯然知道元善的死要錢的性格可是經過了解靈南草在大唐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銷售點,直接將嶺南的這種草全數販賣給番邦,這不得不讓人懷疑。

不過聽了這次的商貿收入後,李世民也是怦然心動,只是他的國庫卻是收不到一分銀子這就比較鬱悶了,於是對於元善曾經提出的稅收法有了興趣。

因爲上面寫的清楚,免除百姓的稅收,但是關稅商業稅照收,但是都有一定的限制,當初李世民對此並沒有重視,因爲失去了人頭稅收的話國庫還如何充盈。

可是眼下在結合關稅一說忽然發現,似乎目前的狀態纔是比較虧得,若是每一條出海進行貿易的船全都交稅的話,那可是相當多的銀子。

而且出海的貿易利潤讓他這個皇帝都有些坐不住想成立一支船隊去撈錢了。

而且有了錢他就不會爲了火車項目的投入而發愁了。

讓辛良疇離開後,李世民就找來了幾位大臣商議此事情。

“海運的事情,朕想要增加稅收你們怎麼看。”李世民道。

長孫無忌道:“可以將商業稅運用到船隻上也省去了重新擬定稅收形式。”

“臣附議。”杜如晦道。

房玄齡在一旁思考後才說道:“陛下,此事屬於商業上的事情而且船廠的情況只有經發部最爲了解,不如聽聽元僕射的建議。”

“玄齡說的不錯,來人去將元善叫來。”李世民道。

接着幾個人開始談論出海貿易的事情,滄州號第二次返航的消息早就在長安傳開了,尤其是能夠用大唐的貨物換取扶桑女的事情更是說的熱鬧。

此時他們卻不知道元善是真的爲這些扶桑女的去處頭疼,要說做情結工也用不上這麼多人,元家的食品加工廠也不需要這麼多人,棉花商會的紡織廠人家都三萬多人了根本就不需要招人,那她們還能做什麼。

直接送到平康坊按照劉通的說法根本無法將利益最大化,除非經發部在平康坊開間院子搞經營,不過經發部怎麼會做這樣的生意,若是做了那可不是彈劾那麼簡單了。

而且元善也不會將這些番邦女子安排到一些有技術的工坊去爲的就是防止技術外泄,誰能肯定這些女子裡面不會藏有奸細。

就在元善發愁的時候,宮裡來人了。

很快元善就見到了皇帝。

“朕與衆臣在商議商業稅收應用到海運上的事情,想聽聽你的意見。”李世民直接道。

“臣覺得鼓勵海商,發展海運這是好事。”元善道。

“增設海關稅收怎麼就成了發展海運了呢。”李世民心道。

“你且說說。”李世民立即問道。

“增設海商的稅收目的除了能夠增加國庫收益自然就是對大唐海防的重視,若是出海的船沒有朝廷的管理還如何收稅,所以大唐海防部是一定要有的,有了機構在有了官兵自然就是加強海防建設,而收稅的目的就是充盈國庫,那自然要鼓勵商人發展海上貿易,這樣船隻越多貿易越頻繁國庫的收入纔會越多,臣認爲這是一件好事,只是希望在關稅的額度上能夠有一個合理的收取方法,以臣的簡易覺得開始的時候稅收金額輕一些纔有助於以後大唐海運的發展。”元善道。

李世民心裡是有些不高興的,一船貨能賣那麼多的錢竟然還想要從輕繳稅。

可是當前的情況是,目前出海貿易的船隻只有滄州號一艘,就算收重稅,一次能夠收多少錢,若是滄州號不在出海豈不是以後都沒得收。

在想想元善的話,自然等海商發展起來後稅收就不是問題了。

若是朝廷自己的船隊出海貿易賺取的收入豈不是更划算。

不管怎麼想這海稅是一定要進行收取的,便道:“此事就交給經發部來制定。”

元善壓力很大,不是做不來而是因爲經發部就那麼點人真心是時間緊,任務重。

思錢想厚啊,元善其實並沒有提醒李世民滄州船廠名義上可是官辦,就算要上稅也輪不到滄州號,那可是經發部的財產也是朝廷的資產,商業稅怎麼收呢。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推薦票,給幾張月票吧!

第二百九十一章 唐朝第一人民醫學院第九百一十一章 魏徵求見第二百二十二章 蒸汽機與車第二百七十五章 夫君你好壞第五百章 蒸汽機車第一百三十二章 建築培訓課程開始第七百一十四章 太子的入股計劃第九百六十六章 一罈一千貫第四十九章 將千羽許配給你第六百七十六章 蘭州都督李君羨第二百六十六章 有了事業心的女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藥監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藝高強第七百四十四章 越州街道第六百六十四章 忽悠李淳風第七十七章 新生霍達第二十七章 琉璃換美人第六百四十八章 十條大補湯第七百一十九章 考場第七百六十章 穆慶元與薛仁貴第八百六十六章 民部唐儉第五百六十八章 元善的懷疑第二百六十五章 苑君璋降唐第一百七十六章 乾杯我的朋友第六百七十七章 洛陽工程隊第四百零七章 油炸蝗蟲第三百八十一章 玩球有癮的一羣人第七百七十章 機會來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三十六計第一百四十六章 沒剎車第七百五十章 田遠與薛仁貴第五百三十一章 申國公到訪第一百三十四章 萬兩豪投第六百五十三章 火鍋店相遇第二章 救了秦瓊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三個火車頭第七百四十七章 越州基業第九百八十四章 皇子喝高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貞觀五年運動會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攝政王蘇文第七百四十四章 越州街道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總會的構想第六百七十七章 洛陽工程隊第七百六十三章 借刀第三百八十七章 調料作坊第四百二十一章 毛衣第七十六章 俱樂部的構想第四百一十八章 鳥瞰圖第二百五十一章 用地緊張第一百七十二章 棉布上市第一百八十六章 錢堆滿倉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齊王李佑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唐礦業公司第一百一十九章 落魄馬周第七百五十四章 魚脂第四百三十四章 魚鉤第一百六十五章 萬事俱備第五百三十二章 探班醫館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皇帝想親征第五百六十九章 抓捕行動開始第六百六十一章 貞觀八年第一百零一章 私人醫生第九百四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零四章 蒲州店鋪開業第九百八十三章 紅袖團體第七百二十六章 獅武大會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元昌的目的第四百一十七章 溫泉項目第五百五十章 狀元書局第六百三十八章 奏摺第五百一十一章 元善三策第二百零四章 三字經第一百二十六章 里正趙老實第九百八十四章 皇子喝高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洛陽工程隊第五百三十三章 廣告牌第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遣唐使第九百八十一章 小範圍試用第九百零七章 下金蛋產業第一百零九章 手榴彈第二百一十八章 蒸汽打井機第八百零八章 襲擾不斷的騎兵第七百五十七章 炮擊第八百二十一章 城防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溫泉項目第九百二十一章 回到元家莊園第二百七十五章 夫君你好壞第九百九十九章 推廣衛生紙第九十一章 推銷水泥第三百六十章 東宮內的股東大會第四百七十四章 標點符號第七百六十五章 林興的秘密第九百四十四章 盧國公家程處默第九十三章 轟掣天地第三百三十章 受關注的玻璃第一百六十一章 足球競技第六百二十八章 新羅女婢第一百三十五章 瘋狂的商人們第一百五十五章 震撼出場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你在朕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