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漕運與海運之爭

在看到方醒的能量之後,徐慶恨不能馬上就回去擴大規模,讓罐頭進入千家萬戶。

“德華兄,此物在軍中倒是有大用,不過還得看看皇爺爺的心思。”

朱瞻基吃了一天的罐頭,總算是給這種方便食品作出了一個評價。

方醒篤定的道:“軍中採買常有舞弊,而且若是開拔,軍中的肉食最好的也不過就是肉乾,如何能與罐頭相比!”

“不但是軍中,那些經常出門在外的,若是攜帶些罐頭出門,也無需爲肉食煩心了。”

朱瞻基回味着味道,贊同道:“關鍵是別人做出來的沒有這個味啊!”

方醒陰險的想到了方便麪,難道方便麪能有自家精心做出來的營養嗎?

當然沒有,方便麪不過是味道濃厚,所以才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朱棣那邊的問題不大,特別是朱瞻基叫人覈算了一番罐頭的成本後,他甚至還覺得方醒損私肥公。

“德華果然是一心爲國。”

夏元吉來找方醒,作爲錢袋子的他,當然知道這件事。

方醒一臉正氣的道:“夏大人,大明各處都缺錢,方某作爲與國同休的勳戚,怎地也得爲此出一把力吧!”

夏元吉來之前就覈算過方醒這邊的報價,聞言就撫須笑道:“若是勳戚們都如你這般,只是……哎!”

方醒察言觀色,看到夏元吉面露難色,就猜測道:“夏大人可是爲了那些……國之屏藩作難嗎?”

夏元吉一愣,急忙否認道:“沒有的事,沒有的事。”

所謂的國之屏藩,說的就是那些藩王。

老朱家除去皇室之外都挺能生的,夏元吉作爲大明理財第一人,當然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弊端。

要是那些藩王繼續這般生下去,夏元吉敢肯定,大明的財政遲早有一天會被拖垮。

可誰敢提出這個問題?

夏元吉不敢,方醒目前也不敢。

誰敢提出來削掉藩王的地盤和俸祿,估摸着連朱棣都頂不住來自各方的壓力。

在這一刻,夏元吉和方醒都想到了推恩令。

方醒看看門外沒人,就沉聲道:“夏大人,前漢的推恩令成功的基礎是什麼?”

夏元吉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有些找到同志的快意。

他緩緩的道:“前漢是挾着平定七國之亂之威,推恩令不過是緩和的一種手段而已。”

方醒點頭贊同道:“我大明此時只是收回各藩王的兵力,並嚴令不得離開封地,只要藩王無反心,則任由他在封地折騰。夏大人,子子孫孫無窮盡啊!”

想起以後那無數的,需要用大明財政來養活的朱家子孫,夏元吉的脊背一涼,只得苦笑道:“等本官兩腳一蹬,什麼都管不着了。”

“德華,你與太孫投契,當早早綢繆之,本官就等着你的好消息。”

夏元吉不敢再說這個話題,飛快的就溜了。

狡猾的老傢伙!

方醒也是無奈的苦笑,目前的藩王規模並不足以對大明的財政造成重創,所以這時候提這茬就是在找死。

“不管了,先顧着自己的小家再說。”

方醒叫來了徐慶,商量着能否大規模的生產罐頭,然後從台州府一路向北。

徐慶顯然是調查過路線,胸有成竹的道:“伯爺,水路運量大,消耗小,只要官府能同意,那是小事一樁。”

因爲台州府只能先走海路,然後轉道運河北上,幾乎可以貫穿整個大明南北。

這樣的模式不錯,一路走一路卸貨,能節省許多分銷的成本。

可目前大明的商船想下海,那真是件難事。

方醒想了想,就去找朱瞻基。

朱瞻基一聽走海運,就爲難的道:“德華兄,運河即將全線貫通,已經有人在提廢海運、6運之事,改走漕運。”

大明的北方囤積了大量的軍隊,以後還要遷都,所以很多物質不能自給,這就需要從南方運送過去。

在目前,這種輸血式的運輸有兩種方式:6運,海運。

6運人吃馬嚼的耗費大,而海運則是風險大,一旦遇到風浪,整個船隊能剩一半就算是不錯了。

在朱棣駕崩後,大明的海禁政策越來越嚴,到最後乾脆就一把火燒掉了寶船的圖紙。

燒掉寶船的圖紙不可怕,可怕的是居然把航海資料和安南圖冊也燒了,而且此舉在當時得到了文官系統的一致讚譽。

當然,後來有人說劉大夏並未燒這些資料,只是在皇帝想索取這些資料,探討是否可以再次重現鄭和下西洋的盛況時,把那些資料都藏了起來。

“海運有天然的優勢。”

方醒不得不再次擺出教誨的姿態說道:“走運河,姑且不論船隻大小的問題,咱們就說說要維持運河的暢通,我大明要養多少人。”

運河每年都得要疏通,這些費用和人力都是沿岸的各地政府籌劃,計算下來,成本比海運多出一大截。

而且運河還帶着收稅的功能,在各個地方設卡,對過往船隻收取稅費。

“海運雖然有風險,可也不能完全放棄。”

開挖疏浚運河的工程耗費太大,若是廢棄漕運,方醒覺得自己會被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口水給淹死,所以他只得迂迴建議。

“信風季節,咱們可以走運河,可風浪少的季節,爲何要千辛萬苦的走漕運呢?”

朱瞻基訕訕的道:“德華兄,皇爺爺準備在淮安等地設立四個大倉,到時候直接由軍丁接力轉運。”

“全是軍丁運送?”

方醒覺得這事不靠譜,除非是擴大漕丁的規模,不然絕無可能。

朱瞻基近日也旁聽過關於漕運的事宜,所以胸有成竹的道:“百姓運送,則可免除當年的稅糧。”

“若是不送呢?”

“則照常交稅。”

方醒心中嘆息,這是讓農民們做二選一的選擇題啊!

農民一旦參加運糧,那一年的莊稼都廢掉了,所以免稅。

可就算是免稅了,那些農民吃什麼?

“海運當真不能恢復?”

方醒抱着最後的希望問道,他希望大明不要遠離海洋,哪怕有風險,可鄭和的船隊不是常年飄在海外嗎?

朱瞻基知道方醒歷來都看重海洋方面的利益,可朱棣行事,一但定下來後,沒人能動搖他的意志。

看到朱瞻基爲難的神色,方醒忍住捶桌子的衝動,臉色鐵青的道:“運河作爲南北通道是很重要,可重要到爲之廢除海運,我覺得這是一個短視的決斷!”

等到朱棣一去,大明直到隆慶年間的這段時間,禁海的力度越來越大。從短暫的朱高熾時代,到朱瞻基登基後的政策就是這一切的端。

第419章 領先時代的傳播技術第2219章 大明和新世界第2258章 準備出發第1536章 送人頭第2525章 大工坊第160章 太子力挺第1847章 躁動的肉迷,初現和平的泰西第712章 金陵城中誰命硬,聚寶門外方德華第474章 我欲昇天第1146章 半夜蹲守求教第2429章 忠臣之後的試探第1080章 烏雲,男女第1928章 震驚,陳默的覲見第1283章 豪奢的大手筆‘助學’第1668章 太監的節操和豬隊友第1070章 天使來了,配合默契第1439章 俘獲副使,捷報飛傳第1685章 婉婉長大了第401章 救援,拉糧,犒軍,銀子第959章 衝擊書院,點火第595章 金忠果斷出手背鍋第13章 倔強的小子第1003章 這只是第一個第180章 漢王是個什麼樣的人?第1898章 爛腳丫,開拔這幾章下來有些爭論,爵士有些頹喪.第2417章 寬宏大量的兒子第1440章 捷報入京下班前的隨筆第1618章 鴻門宴第1737章 你的運氣好第231章 針鋒相對第986章 可恥的菜鳥第1957章 大事第1056章 魏國公徐欽第1950章 來自於興和伯的報復第2305章 鮮花着錦第1055章 期待已久的機會第241章 送書第1354章 分水嶺第1886章 老成謀國的褒獎第1869章 狗屁不懂第1993章 強援,大敵第2345章 重臣和皇帝勾結的大戲第308章 有個郡主名叫婉婉第1316章 紅與白,忠與奸第659章 你想埋骨大明嗎?第1936章 下藥第2395章 少年心事第2264章 責罵第206章 莫愁湖邊走第614章 尋找突破口第1577章 雨水,陸地第1662章 泄憤第813章 攻破,絕境第884章 來自於朱棣的突襲第965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第1488章 雙皇會第1524章 當頭一棍朱瞻墡第1941章 虔誠第129章 戰後論功第1998章 用情第2101章 一輪崩潰第314章 潑墨山水畫,沒卵子的貨色第332章 二王對,很乖的朱高煦第2551章 金幼孜……第1642章 內訌,喪家之犬第2475章 天生異兆 感謝書友:“當年、駙馬爺”成爲本書新盟主!第2538章 溺子如殺子第293章 被坑慘了的朱高煦第498章 李茂斷腿,陳瀟被罰第2514章 久別歸家第2378章 被延遲的大朝會第1816章 你有意見?第1263章 熬製了三天三夜的良藥第157章 我很鎮定第698章 朝鮮國王李芳遠第76章 兩位衙內第1060章 我們是同胞第1093章 朱高煦的鴻門宴第243章 忍無可忍第2440章 華州的世界第1873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1132章 他是天生的帝王第1200章 金陵戶部的一把火第2255章 落寞,落幕第2569章 打死第1368章 水匪村,抓住尾巴第441章 解救,憤怒,出發關於國慶長假期間的更新、以及雙倍月票的說明第363章 當面叫陣和嘴饞的一家子第1130章 意外,出擊第473章 你咋不上天呢第1322章 蟬鳴,螳螂第1905章 小娘大人第1338章 火炮衛所第480章 你們將被世人所矚目第1587章 幕後那人第439章 刑訊第2597章 撤退!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