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再生變故

第二日的上午,是潁川書院與襄陽書關於儒學六‘藝’的第三場比試,即‘書’場。

可能對於張煌等一些人來說,昨日下午的‘射’場還是他們感興趣的,那麼對於文人書生來說,‘書’場纔是他們與對手真正衡量差距的場次。

大清早地起來,張煌下意識地朝太史慈的牀榻瞧了一眼,不出意外地發現,自打昨日‘射’場結束之後就不見了蹤影了太史慈,昨晚一宿都沒有回來。唯獨在昨日晚上吃飯的時候瞧見一面,看當時太史慈喜不勝喜的模樣,衆黑羽鴉們在替兄弟高興之餘,難免也要在心底嘀咕一句。

狗屎運!

“射場最後一名的傢伙卻竟然得名師看中……真是沒天理!”

李通的一句嘀咕怕是恰巧說中了許多襄陽書院學子與潁川書院學子的心聲。

據張煌等人瞭解,昨日射場的第一名,那個潁川書院裡也不知叫啥名的好運傢伙,在得到優勝後,陳王劉寵隨身攜帶的獵弓,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那名書生歡歡喜喜地捧着陳王殿下的獵弓回去了,反而是太史慈那個射場最後一名的傢伙,自打那時起就跟在了陳王劉寵身邊,得這位箭術強者傳授經驗心得。

“張小兄,今日的‘書’場不知幾位有誰會參與?”

曹操早早地找了過來,帶着幾分揶揄調侃問道。不得不說,昨日太史慈的箭術着實叫曹操大開眼界,儘管還不如陳王劉寵,但也絕不是一般人能望其項背的。

“你怎麼又來了?……元讓兄呢?”李通皺着眉問道。相比較腹黑狡猾的曹操。黑羽鴉們顯然更加喜歡與憨厚的夏侯惇打交道。

“元讓啊,被操打發到孟卓兄那邊去了。”曹操口中的孟卓兄,指的便是新任陳留太守張邈。

眼見曹操好似此地主人般的做派,張煌不由地翻了翻白眼,他懷着惡意猜測。曹操之所以喜歡在他們身邊,是不是因爲這邊有身高還不及他的陳到給他墊底。懷着這般而已猜測的張煌倒是沒有想過,其實他的身高也就與曹操持平而已。不過當然了,他還年輕,按照陳到的話說,他也還能長。

曹操到了不久。戲志才與郭嘉二人便有聯袂而來。對此張煌不禁有點納悶,他感覺這兩位似乎有點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意思。

不過在小舍裡住了幾日後,張煌也逐漸摸出了一些規律,他也發現小舍內的學子們都有各自的圈子,並不是團結大家庭的樣子。而是分了好幾個小派系:戲志才、郭嘉這兩個舉止放蕩輕佻的自成一派,像陳羣等出身潁川名門望族的士族子弟一派,寒門子弟一派,再加上荀氏子弟,像荀諶、荀悅、荀衍等荀家的優秀子弟,各成一派,唯一的例外恐怕就只有荀彧了,無論在哪裡都充當着社交橋樑的角色。

用過早飯。張煌等人便要向孔廟的方向走去,可是這會兒曹操卻告訴他們:不必去了,潁川書院今日暫停比試。

“有這回事?”張煌吃驚地詢問郭嘉與戲志才。但是二人卻也是疑惑地搖了搖頭。

見此,張煌便詢問曹操道:“孟德兄哪裡得來的消息?”

曹操見衆人不信,也不見怪,擺擺手解釋道:“是這樣的,此番陳王殿下與孟卓兄趕來替潁川書院站腳助威,並不單單只是邀請了那些賓客。陳王殿下還派人知會了本地的名門望族,邀請他們前來……你們不曉得陳王殿下素來喜好熱鬧。”

見曹操說得一板一眼。張煌等人不禁有些將信將疑。

好在這個時候有一名荀氏家僕過來,向衆傳達了荀爽的話:今日因故暫停比試。三日後再比。

見張煌等人這才相信,曹操不由的苦笑連連:“難道操所說的話就這麼毫無信用?”

對此張煌、李通等人紛紛向曹操報以鄙夷的神色,他們可沒忘記前幾日被曹操戲耍了一回的事。

因爲荀爽因故暫停了比試,因此張煌等人便沒什麼事可做,整日裡跟着戲志才、郭嘉無所事事。值得一提的是,太史慈一開始時吃飯時間還會回來,到後來,連吃飯都跟陳王劉寵呆在一起了,氣地李通、陳到大罵這傢伙有了老師就不要兄弟。

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又過了三日,一直到十一月二十一日的日上三杆,纔有一名荀氏家僕前來請張煌等人觀摩比試,一問之下才知道是荀彧的意思。

這一日用過早飯,當張煌等人來到孔廟的時候,黑羽鴉們吃驚地發現,今日的觀衆比起昨日何止翻了幾倍,那場面的隆重,完全不是前幾日可比。

“這可真是了不得……連那幾位都請來了?”饒是生性淡然的戲志才,望向人羣那些名門望族的眼神中亦流露出了震驚。

“志才兄認得那些人?”張煌詫異地瞧見遠處荀爽親自接待的那些名門望族賓客中,有幾位早已是兩鬢花白。

“小張兄這話可真是……”郭嘉失笑地搖了搖頭,繼而正色說道,“那幾位可是我潁川的名士!”說着,他指向遠處的潁川書院小舍弟子陳羣,指着他恭恭敬敬扶着的一位老人,低聲介紹道,“此乃陳長文(陳羣)的祖父,我‘潁川四長’之一的陳公也!”

【陳寔,陳羣的祖父,清高有德行於世,號‘三君’。又與鍾皓、荀淑、韓邵三人齊名,合稱‘潁川四長’。(難兄難弟這句成語,便是出自陳羣與他堂弟陳孝先評論各自父親品德功績的典故,最初含義指兩個人都十分優秀,難分高下。】

“再瞧那位……”戲志才手指遠處潁川書院學子鍾繇扶着的一位老人,語氣中帶着幾分敬意,低聲介紹道,“那位是鍾元常(鍾繇)的祖父。鍾公也!”

【鍾皓,鍾繇的曾祖,清高有德行於世,與陳寔、荀淑、韓邵三人齊名,合稱‘潁川四長’】

“還有那位……”郭嘉目視着遠方與陳寔、鍾皓交談甚歡的一位中年人。低聲介紹道,“此人名叫韓融,字無長,乃我潁川舞陽縣名門韓氏如今家主,其父乃我潁川四長之一韓邵、韓仲黃。……與家師是一個輩分的。”

[與荀爽一個輩分?]

張煌不由的有些吃驚,旁邊臧霸好奇問道。“那潁川四長最後一位呢?”

戲志才聞言正色說道,“便是師公(這裡指老師他爹),荀淑、荀季和也!……師公與韓公已亡故,如今我潁川四長,便僅餘陳公與鍾公。”

緊接着。戲志才與郭嘉又向張煌介紹了其餘慕名而來的名士,經他們這一介紹,張煌等人這才曉得潁川一地竟隱居着這般名士。

忽然,張煌注意到在此圍觀的衆百姓當中還有許多的平民百姓,心下不由得一愣。

[潁川荀氏書院竟會對尋常百姓開放?]

張煌不由有些吃驚,因此在後來遇到荀彧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問起了此事。

這時荀彧早已將那些位貴賓迎接進去,倒也不忙。遂微笑着解釋道,“我潁川書院推崇的是‘有教無類’,不管是士族還是平民。無論是富貴還是貧窮,都可以來我書院學習。”說罷,他頗有深意地望了一眼張煌一行人當中的徐福,微笑着對張煌說道,“若是諸位小兄有這個意向,敝書院亦對諸位大開方便之門。”

“束脩怎麼算?”李通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暴露了他的本性。

不過對此荀彧倒是不在意。擺擺手笑道,“束脩嘛。皆看你等心意,哪怕是一錢。敝書院照收不誤。”

張煌聽了更加吃驚,他這才意識到,這個時代的儒士開設學院,可不像後世的學校那樣只顧着賺錢。不過轉念一想,照荀彧這麼說的話,開書院豈不是一件只賠不賺的事?

“這麼少?那你們怎麼賺錢?”李通驚訝的問道,他的疑惑,恰恰正是張煌想問的。

荀彧聞言臉上露出了罕見的不悅之色,正氣凌然地說道,“我輩讀書人開設學院,只爲我儒學之教化,又豈是爲了錢財?”

見老好人荀彧都生氣了,張煌自然明白是李通的話觸到了荀彧心中的逆鱗,連忙岔開話題問道,“是什麼人都收麼?”

張煌的本意只是想岔開話題罷了,可荀彧卻一本正經地回答了張煌:“是!……無論三教九流,無論老幼貴賤,敝書院皆會收下。至少在在下擔任書院院長期間,是這樣。……至於期間所費錢財,在下已說服了族中長老們,不成問題。”

張煌越聽越納悶,奇怪荀彧幹嘛不惜花費巨資也要將書院做到這種程度,難不成就是爲了名望?

“這樣對貴書院有何好處呢?”這回問話的可不是張煌或者李通,而是曹操。

荀彧轉頭瞧了一眼曹操,笑着說道,“勸善一人,這世上便多一好人,少一歹人,這個世道亦清澄一分,少一分殺孽……這個‘好處’兄才以爲否?”說罷,遠處似乎有荀家子弟在喊他,荀彧向衆人拱手行了一禮,離開了。

望着荀彧離去的背影,曹操爲之動容,就連張煌亦被荀彧的‘遠大抱負’所震驚,他這才真正理解荀彧那句‘有教無類’的真正含義。

不可否認,武人中素來流傳有‘殺一惡人便是救十個好人’的說法,而如今荀彧的這番話,雖然與前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巧,但是說到仁德,又何止厚上許多?

“不愧是荀氏子弟……”素來乖僻張狂的曹操眼中露出了敬佩之色,摸着下巴饒有興致地望着遠方的人羣,不知在深思些什麼。

“荀文若主張的是‘生道’與‘恕道’……”戲志才向微微有些震驚的張煌等人解釋道:“‘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直?’因此我儒學門徒向來提倡‘以德抱德、以直報怨’,但是儒學中亦是‘生道’與‘恕道’,乃荀卿(荀子)那句‘人性本惡’衍生,提倡我儒學子弟要肩負教化天下之‘惡’的重任。寬以待人,勸其向善……荀卿有著帝王之術,荀文若精於帝王之術,難免會受此影響,諸位莫要見怪。”

“帝王之術?”曹操聞言一愣。笑哈哈地說道,“莫非那荀文若還是一位王佐之才?”

戲志才聞言正色點頭道,“然!……荀文若,王佐才也!”

曹操面色微變,眼中露出了震驚之色。

因爲有許多潁川的名士慕名而來,而且其中還包括陳公、鍾公、韓融這樣有名望的士族。因此,整個上午荀家幾乎就在款待這些人中度過了,只能再將‘書’場的比試推到下午。

‘書’場大致分爲兩個環節,即‘默誦’與‘策問’兩個大項。其中默頌簡單解釋就是背書,不過要求要苛刻許多。

比如說默誦。隨機抽取一篇章節叫學子們背誦,可能提示僅僅只是一句話而已。

打個比方說,若是有一名學子在木箱中抽到了論語,那麼上面可能只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但是卻要求學子通篇背誦全文,不得遺留一個字。通篇下來一字不差,得滿分五分;若是漏了、或背錯了一字,便減一分;若有五字差錯。直接無分出局。

不得不說,這‘書’遠要比‘射’場苛刻地多。也難怪,畢竟這門可是文士的立身根本。因此參加考試的也是最多的,兩個書院的學子加上一塊,甚至要超過百餘人,這還是潁川書院有意壓制了己方學子報名的結果。

人一多,比試起來自然更加麻煩,因此這場‘書’藝比試的第一輪。即‘默誦’環節,便成了衆學子們之間的淘汰賽。只有在默誦緩解脫穎而出。纔能有資格進入下一個環節,即‘策問’環節。也就是針對某些實際性問題叫學生回答相應的對策,比起單純的背書,這纔是真正考驗謀士們本事的時候。

‘書’場‘默誦’環節一開始,張煌等人吃飯的大殿頓時就空了大半,但是他們卻沒有要離開的意思。

理由很簡單,因爲襄陽書院的司馬徽、龐德公,潁川書院的荀爽,以及陳王劉寵、陳國相駱俊,還有陳寔、陳羣祖孫二人,鍾皓、鍾繇曾祖孫二人,他們都沒有動,依舊坐在大殿內。

更重要的是,像諸葛亮、龐統、荀彧、荀諶、荀悅、荀衍等諸多日後的頂尖謀士,他們都沒有離開,包括此刻坐在張煌右側席位的戲志才與郭嘉。以上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參加默誦環節。

“荀公何以不使座下衆弟子參加比試呀?”率先開口的是司馬徽,他望着荀爽溫溫問道。

荀爽微微一笑,說道,“不知德操兄何出此言?”

司馬徽冷哼了一聲,擡手一指潁川書院小舍的學子們,皺眉說道,“這兩日在下得知,這些位學子纔是貴書院的真正俊才,何以卻不再比試名單上?”

遠遠聽到這句,張煌這纔想起,無論是前兩場比試纔是這一回的書場,潁川書院小舍內的學子們,都沒有報名。

“你們爲啥不參加?”張煌小聲地詢問戲志才。

戲志才聞言哂笑道,“我輩苦心鑽研,可不是爲了爭強好勝。”

[真的是這樣?]

張煌用古怪地表情打量着戲志才,心說,應該是你們不屑與一般的文士比試吧?

戲志才似乎是看出了張煌的心中想法,訕訕笑了笑。

而這時,司馬徽與荀爽說話時的語氣已微微帶有幾絲慍意,“似是貴書院有意想讓,那麼這回的比試,不比也罷!”

“德操兄莫要動怒……”荀爽心下不由得哭笑不得,心說陳王殿下也不知抽的什麼風,幫我書院請來了這麼許多的當地名門望族,我好心給你留點面子,你還不領情。

不過荀爽終歸是仁厚之士,在思忖了一番後,說道,“既然如此,荀某便叫幾名小舍的學子出場,可好?”

“不必了!”司馬徽擡手阻止了荀爽,繼而沉聲說道,“亮,統,你二人上得前來。”

話音剛落,司馬徽身後站起兩名十幾歲的小童。

見此,張煌不由得激動起來。

[這……莫非這二人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荊州龍鳳,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

他睜大眼睛想瞧個清楚,可是瞧了半響,他卻不由得有些泄氣,原因是如今年僅十幾歲的諸葛亮與龐統,幾乎完全就是一個尋常小童,根本不具什麼所謂的名士氣質。

“這二人是……”荀爽不解地望着司馬徽。

卻見司馬徽與龐德公對視一笑,繼而轉頭對荀爽說道,“就讓此二人,見識一下貴書院小舍學子的才華,慈明兄意下如何?”

荀爽不由得愣了愣,因爲他從司馬徽的話意中聽出,司馬徽竟是打算着叫這兩名童子挑戰潁川書院整個小舍。

還未等荀爽反應過來,司馬徽站起身來,環顧在座的潁川書院小舍衆學子,笑道:“徽聽說潁川書院有一人最爲出衆,此人姓郭名嘉,字奉孝,號‘潁川鬼才’,不知卻是哪位俊傑,可否與徽座下學子諸葛亮比試一番?”

此言一出,滿堂譁然。

荀爽望向司馬徽的眼神微微一變,心道:莫非這司馬德操,此番實際只爲這兩名童子而來?不過要挑戰郭奉孝……莫非這複姓諸葛的小子,竟如此得司馬德操看重?

至於張煌,他此時早已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諸葛亮?與郭嘉?

ps:前幾章誤將‘司馬徽’打成‘司馬微’,尷尬,十分抱歉。()

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162章 出人意料的出擊!第196章 集結!善戰之將!(二)第91章 “射”場(二)第74章 在廣陵軍的最後一頓酒水第61章 手抖容易壞事第116章 混亂之夜(三)第207章 聯墨(二)第35章 歷練第131章 使用方法不對第122章 逃脫第49章 節節敗退?第99章 粉飾的太平(二)第188章 無時無刻的騷擾第124章 震驚發現第98章 粉飾的太平第1章 義軍!黑羽鴉!第198章 皇甫嵩:極具想象力的名將第117章 前往鉅鹿第201章 驚聞第131章 使用方法不對第23章 尋找友軍第202章 世事難料第56章 結交程普第47章 氣的理解第101章 糜爛的王都第159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邁步!(五)第108章 曹操解惑第143章 百里水澤第133章 縛虎太守郭典第132章 疏途第208章 雒陽動盪之夜第113章 唐周之叛第181章 明日不復有第197章 初期失利第155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邁步!第12章 謀除賊首第92章 再生變故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198章 皇甫嵩:極具想象力的名將第106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14章 謀誅賊首(三)第17章 忠奸難辨(二)第36章 殺雞儆猴第195章 集結!善戰之將!一百三十五章 兄弟團聚第179章 匪夷所思之請第161章 雄武!無懈可擊的北軍軍勢!第180章 強行攻城!第64章 喧賓奪主第66章 驚秘!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207章 聯墨(二)第37章 測試第173章 突圍第24章 合作第131章 使用方法不對第190章 張樑未死、黃巾不滅第11章 第五鴉:臧霸第99章 粉飾的太平(二)第209章 逆天之人第58章 一個位子第154章 纏鬥第92章 再生變故第145章 辛秘浮水第48章 失利後的危機第165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三)第43章 驚人之舉第15章 泰山賊首徐巽第26章 呆賊失手第78章 孫堅vs輸耳第145章 辛秘浮水第169章 醒悟第160章 亂世起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73章 平叛之尾聲第9章 拜訪臧家第113章 唐周之叛第100章 墨儒科技第131章 使用方法不對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204章 西園禁衛:天子的制衡第29章 通緝令第22章 波瀾漸起第95章 鬼才奇謀第20章 調虎離山第44章 宮酆震怒第30章 車禍一般是這樣引發的第73章 平叛之尾聲第175章 複合之議第142章 失控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159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邁步!(五)第80章 以一敵四夏侯惇第35章 歷練第103章 荀攸、荀公達第190章 張樑未死、黃巾不滅第151章 困局思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