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鼎革(十一)

因見張偉神色難看,金吾諸將皆是面如死灰。張鼐與張傑雖與張偉關係親近,此時亦不得不與顧振、黃得功一同跪下道:“末將等死罪!”

五百對五百,如此慘敗。不但金吾諸將神情慘然,跪地向張偉請罪,就是龍驤並神策兩衛的將軍們亦是臉上無光。那劉國軒自持身份,到是不好在張偉眼前公然向孔有德等人發難。只斜了賀人龍一眼,示意賀瘋子出來說話。

“大人,末將有話要說!”

張偉先是示意張鼐等人起身,繼而向賀人龍道:“講來!”

賀人龍亢聲道:“大人,此次演練對金吾軍是不公平的!咱們火槍軍行軍做戰,最講究以火炮轟擊,然後全軍佈陣向前。適才那樣規模的演練,依着咱們的火炮配備,至少有八到十門火炮在後。那龍武軍遠隔三裡外向前,戰甲沉重,咱們每門炮至少能放十發炮彈,這樣,能打死多少人?他們的軍心亂不亂?待到了火槍射程之內,再以火槍先擋住他們進擊,火炮改射霰彈,又得多死多少人?打仗的事沒有演練這麼簡單。”

他斜了孔有德等人一眼,又粗聲道:“真的拉到戰場上,打上幾仗,才知道誰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張偉見孔有德等龍武軍將士氣的面紅耳赤,賀人龍等人卻兀自一臉憤恨不平模樣,因斥責道:“虧你還是領軍大將!演練輸了就是輸了,哪有這麼多理由!你能保證日後每戰必有大炮?或是沒有敵兵伏擊?三裡外還打成這樣,若是路過狹隘路口,敵兵自道路兩邊衝擊而上。火炮何用?”

賀人龍被他訓斥的灰頭土臉,不敢再辯,只得灰溜溜退下。那張載文與王煊身爲

參軍將軍,說話到比這一衆衛將方便的多。兩人齊聲道:“大人,這話說的不對。”

“喔,如何不對?”

張載文與王煊對視一眼,相視一笑。那張載文便先笑道:“大人,行軍打仗哪有不預先偵察的道理。若是中了埋伏,漫說是火槍兵,就是龍武軍又能如何?是以你適才的話說的不對。”

那王煊接着話頭說道:“況且那戰場地形變化萬端,哪有象校場上這麼容易奔跑。龍武軍身着的盔甲雖不笨重,奔跑起來卻也不易。遇到個溝溝坎坎的,不是一樣吃虧?”

周遭領火槍兵的漢軍諸將聽他二人說完,臉色立時和霽,各人紛紛交頭接耳,齊聲道:“着啊!就是這麼個道理。打仗的事哪有這麼簡單。漢軍百戰精銳,哪有這麼容易被人突到身前。”

各人議論幾句,卻見張偉神色不悅,當下便各自閉嘴。卻又聽那王煊道:“不過火槍穿透力太差,五十步內纔有殺傷力,這終究是不成。打西班牙人和日本人時,因他們沒有什麼盔甲,也就罷了。將來若是打女真人,他們可都是有甲胃的!縱是裝備的不如龍武衛,可人家還有馬,還有強弓大箭!”

“那咱們遇着滿人,乾脆棄槍投降算了!”

“就是,也未見得有多厲害!在遼東,不是被咱們屠了那麼多!”

張偉擺手令那些議論紛紛的將軍們住嘴,沉吟道:“王煊說的有些道理。咱們在遼東是以強博弱。又算定了他們不會棄城而走,亦無法集中兵力出城野戰。以大炮和火槍將敵人完全壓制,是以有那麼大的戰果。基是敵軍開初就棄瀋陽不顧,集中瀋陽、開原、遼陽的八旗兵,在野外騷擾我軍,斷襲我糧道,襲我後陣,你們以爲,漢軍的損失會比攻城小麼?”

他將漢軍諸將說的灰頭土臉,自已卻也是越說越煩躁,用皮鞭在馬屁股狠勁一抽,大聲道:“你們好生去做!其餘三衛也要和龍武衛一般,學些格鬥之術。孔將軍,選些精幹勇武的兵士教導。”

他聽得孔有德等人遠遠應了,徑自騎馬出了營門。心中煩憂,卻不知道如何是好。漢軍若是有五十萬精銳,八旗自不在話下。現下以十五萬漢軍對陣十五萬八旗,卻是敗多勝少。人家的騎兵移動力遠勝漢軍,補給後勤的需要都不及漢軍的需求大。只要滿人沒有蠢到家,不與漢軍堂堂正正的正面接戰,而是以騷擾、遊擊、斷糧、側翼突擊等方法交戰,十幾萬漢軍步兵所能發揮的效能,與八旗精騎相差甚遠。能以五千漢軍足以隨時抵住滿人同等數量,甚至更多精量精騎的突襲,這方是張偉以火器成軍的初始目標。

他心中甚是煩憂,一時卻也無法。想起年前臺灣兵器局曾上書稟報,言道幾個工匠依着張偉吩咐,將那線膛槍製作出來。張偉心中一動,雖知這線膛槍製作不易,無法大量裝備,心中卻一直存着僥倖之心。此時他心中甚是憂慮,想到線膛槍一事,心中一動,立時調轉馬頭,往那淡水鎮西的臺灣火器局而去。

這淡水鎮與臺北鎮已是連接在一起,除了淡水河兩側方圓十里劃爲軍事禁區,由臺灣炮廠和火器局在內研究火器,鎮內鎮外已是與臺北鎮並無不同。這臺灣現下一共九鎮,臺南有臺南和嘉義兩鎮,臺北則仍是七鎮。雖雲是鎮,實則除了無有城牆,與內地的省會大城已是無甚差別。整個臺北七鎮加起來,除去鎮外的農夫,仍有數十萬人口。除了北京南京這樣的大城之外,論起人口中已不在福州等省會之下。論起富庶,只怕是比之北京南京亦不遑多讓。

待張偉自淡水鎮外繞路而過,通過漢軍士兵把守的警戒線之後,直入整個建築羣足有上千間房,其間有淡水河穿越,由十餘小橋聯接的火器局之內。如此這般的建造方式,當是爲了試製武器時方便用水的原故。

“來人,請孫侍郎過來。”

張偉也不進官廳,直接便到那火器局內研發火槍的槍房之內。卻因那些匠人各有專攻,分組各自研究,張偉雖召了幾個匠人頭目來問,卻只是不得要領。無奈之下,只得令人去請正在試發火炮的孫元化過來。

張偉屢立戰功,聲名越發顯赫,地位亦是水漲船高。這孫元化來臺數年,每日潛心研發火槍火炮,忙個不休。卻比那王忠孝和史可法只能做搖頭大老爺強了許多。張偉念及他數年來辛勞,不但在俸祿補助上多有額外加賞,又特意連上保本,使得孫遠化由兵部員外升爲兵部職方司主事,又加賞了侍郎虛銜,到也算的上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了。

待孫元化穿着三品文官補服,腳蹬厚底官靴匆匆而來,卻是全無漢官威儀。那袖子拉的老高,胳膊上盡是黑灰,臉上黑黑紅紅一片,當真是狼狽之極。

張偉忍不住大笑道:“侍郎大人,這副尊容讓令師徐大學士見了,只怕輕饒你不得。”

那徐光啓雖然是著名的耶蘇會士,學貫中西,卻也是進士出身,最講究儀容舉止。他年前來過臺灣一次,雖然已是年老筋疲,見着孫元化上竄下跳,不成體統,卻是將他罰跪許久,方纔饒過。張偉雖是拿這孫元化調笑,他卻只是不理會,因向張偉訴苦道:“這大炮的閉氣和炮管已經改了好多次,有效的射程還是在五里之內,最佳的射程和炸點,還是三裡左右,我着實是無法可想了!”

聽得他訴完苦,張偉亦只能點頭道:“誠然,也只能這麼着了。那麼,線膛槍又

如何?”

“那到好上許多。大人今日過來,想必是想驗槍,咱們這便過去,如何?”

兩人的神色一時間變的愉悅起來,這線膛槍研發不易,光是紙質子彈合用的紙張便選用了全中國十幾行省的幾百種紙,再加上打火、閉氣、膛線,種種辛苦當真是不足爲外人道也。此時經幾年間的千百次試製,終於將這線膛槍試製成功,兩個當事之人,又如何能不欣喜?

當下由孫元化引領張偉,向着火器局內設的靶槍而去。那新制成的線膛火槍,早就放置在靶場之內,只待張偉前來查驗。

“隱藏在槍膛內的膛線,凹下去的小槽被稱爲陰線,凸起來的則叫陽線,兩條相對陽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叫口徑,子彈頭的直徑比口徑稍大一些,這叫過盈,只有這樣才能使子彈頭嵌入膛線而旋轉……”

孫元化因見張偉手持那線膛槍,上下翻看卻總是不得其法,並不明白除了兩條膛線之外,與滑膛槍有何不同,因在張偉身邊詳加解釋。

張偉因笑道:“是了,我現在方明白過來。這東西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還不知道多麻煩。”

他望向孫元化,誠摯道:“元化兄,這當真是了不起!”

孫元化卻是不在意這些世俗虛禮,他爲人曠達,只是以報國爲已任,研究武器正是他的長項,亦是他的愛好,別人是誇讚或是責怪,他卻是絲毫不放在心上。因向張偉道:“請大人試射一槍,如何?”

見張偉點頭,孫元化便吩咐身邊隨侍的火器局從人爲張偉清理槍膛,上好子彈,拉下扳機,見一切就緒,乃向張偉道:“大人,請試射。”

張偉雖射術不精,卻也只得勉爲其難,向着前方瞄準,扣下扳機。只聽得“砰”一聲響,卻沒有滑膛槍擊發時那般的濃煙冒將出來,那紙殼子彈已被撞針引爆,在槍管中迅即飛出,直中百米外的標靶。

“慚愧,慚愧!”,張偉見對面驗靶兵搖動紅旗,顯是子彈中靶,這當真是難得之極。因向道賀的諸人謙遜幾句,又問孫元化道:“這線膛槍的最遠射程爲幾何?”

孫元化皺眉道:“雖然改進了許多,到底火藥推力不夠。最遠射程當在三百至四百米間,有效射程當在一百五十米左右。比之滑膛槍雖是進步甚多,卻還是不夠好。”

張偉嘿然一聲,心道:“美國獨立戰爭時,還用的是滑膛槍,有效射程百米之內,現下這般,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因又向孫元化問道:“這線膛槍,一月可生產幾支?”

“若是所有的高手匠人停了手頭活計,全數調來做線膛槍,大概一個月可出五十支。”

“這是不成的。匠人還要造滑膛槍,還要修理損壞的槍支。出一個熟手匠人最少得十幾二十年的功夫,我不能因噎廢食,把滑膛槍停下,專出線膛。如若這樣,我就別指着打仗了。打一仗下來,少說得損失損壞幾千支火槍!”

孫元化瞠目道:“那我也無法可想。別的好做,膛線需要熟手匠人慢慢打磨研挫,您着急也是無用。”

說來說去,左右還是不成。以現下臺灣能抽調的熟手匠人加雜工,一個月裡最多能出二十支線膛槍,遠遠不敷十幾萬大軍的使用。張偉思來想去,只得道:“既然是這麼着,也罷了。你們正常出產,我用來裝備精銳士兵,或是用來狙擊之用,也就是了。還有,騎兵所用的短管槍支,也需抓緊製造,馬上做戰,先行開上一槍,對敵人甚有威脅,縱是打不死幾個,能驚了馬匹也是好的。”

他連聲吩咐,孫元化等人自然連聲答應。待張偉行到靶場之外,卻見幾個大鼻子的英國洋人技師笑咪咪迎將上來。這些人最早來臺,學的一口京片子漢語,與張偉已是熟捻的很,當下一個個上前來請安問好,與張偉寒暄致意。

張偉此刻卻沒有心情與他們閒扯,當下隨口敷衍幾句,便待離去,卻聽一英人技師笑嘻嘻拍馬屁道:“將軍,閣下的臺灣當真是一座神秘的島嶼,在將軍治下,不過這麼些年,就如此的富庶繁榮……”回到明朝當王爺hTtp://looK_?ID=932張三丰異界遊look_?ID=862養個女兒做老婆hTtp://look_?Id=3546異世龍逍遙looK_?Id=3529異界之極品奶爸htTp://READ_?Id=3122嬌豔都市HTTP://READ_?ID=42

第57章 試探(四)第67章 激戰(二)第70章 決戰(十六)第61章 伐明(三)第57章 試探(二)第61章 伐明(四)第49章 鎮倭(二)第51章 騎射(二)第50章 和談(三)第55章 偷襲(七)第49章 鎮倭(六)第11章 北港(下)第68章 滅明(二)第66章 北伐(七)第9章 爭拗第73章 南洋(四)第54章 反間(三)第60章 鼎革(十八)第55章 偷襲(三)第72章 法度(一)第63章 倭亂(六)第72章 法度(四)第73章 南洋(七)第51章 騎射(三)第66章 北伐(一)第58章 呂宋(七)第64章 關寧(三)第12章 安身(下)第68章 滅明(六)第48章 滅鄭(七)第67章 激戰(十)第51章 騎射(二)第55章 偷襲(五)第16章 綁架(上)第63章 倭亂(二)第55章 偷襲(五)第56章 返臺(四)第70章 決戰(十一)第8章 宴客(上)第63章 倭亂(六)第48章 滅鄭(三)第57章 試探(六)第67章 激戰(一)第60章 鼎革(二十)第66章 北伐(九)第65章 治平(九)第70章 決戰(四)第70章 決戰(一)第66章 北伐(十)第47章 遼東(三)第37章 會晤(上)第69章 相峙(七)第73章 南洋(十一)第70章 決戰(十一)第38章 歸附(下)第66章 北伐(十)第73章 南洋(三)第64章 關寧(六)第24章 論兵(下)第70章 決戰(十二)第47章 遼東(六)第49章 鎮倭(六)第66章 北伐(八)第16章 綁架(下)第65章 治平(七)第70章 決戰(二)第49章 鎮倭(三)第65章 治平(七)第49章 鎮倭(十一)第37章 會晤(上)第21章 招兵(下)第30章 械鬥(中)第60章 鼎革(十二)第58章 呂宋(八)第5章 初會(上)第47章 遼東(六)第49章 鎮倭(五)第64章 關寧(九)第47章 遼東(五)第71章 定鼎(六)第24章 論兵(上)第15章 臥龍(上)第73章 南洋(五)第38章 歸附(下)第36章 崇禎(上)第34章 開礦(上)第66章 北伐(九)第64章 關寧(十)第30章 械鬥(中)第63章 倭亂(十二)第66章 北伐(九)第65章 治平(六)第13章 赴閩(上)第73章 南洋(八)第43章 攻城(中)第54章 反間(一)第22章 新竹(上)第69章 相峙(五)第30章 械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