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

“我們在洛陽能堅守多長時間,取決於很多因素,無法預測,但如果僅從糧食的囤積數量來看……”審配伸出了兩個手指頭,“二十五萬人堅守兩年應該沒問題。”

袁紹的臉色很難看。

逢紀嗤之以鼻,“以洛陽城的堅固,當今天下沒有哪支軍隊能攻克,除非李弘帶着五十萬大軍日夜不停地攻擊,否則他根本沒有任何機會。但李弘沒有五十萬軍隊,他最多隻能帶着二十萬大軍攻打洛陽。”

“你想得太簡單了。”審配搖搖手,緩緩說道,“要想守住洛陽,僅靠軍隊是遠遠不夠的。”

“去年十月秋收後,洛陽開始大量囤積糧食,但因爲穎川被北疆軍佔據,陽翟城失守,我們只能從魯陽、廣陽關、伊闕關、大谷關一線運糧北上,這嚴重製約了囤糧速度。另外,由於我們要開闢西路戰場,荊州的一部分糧食要供應給西征大軍。今春洛陽大戰一旦開始,北疆軍將率先攻擊魯陽,穎川和南陽戰場要持續作戰,劉表和袁譚不得不爲此準備糧草,這導致兩州能提供給洛陽的糧食大爲減少。因此,我們要想囤積堅守兩年的糧食,必須確保大軍能在六月之前守住魯陽和京畿八關。否則,我們無法得到荊、豫兩州最大的援助,也就是說,城內的二十五萬人無法堅守兩年

。”

“城內之所以僅留二十五萬人主要是考慮到糧草不足。我們的糧草數量有限,消耗的人越多,敗亡的時間也就越快。所以,從現在開始,立即下令,除了徵調的二十萬民夫外,其它人員急速撤離,爭取在三月之前讓京畿八關以內的所有百姓全部撤到荊州。”

“目前洛陽還有六萬軍隊,包括年底前剛剛徵募的新卒。北疆軍攻克八關後,我們最多還有五萬軍隊退守洛陽。從洛陽武庫的軍械存量來看,現有的軍械尤其是長箭僅夠五萬大軍半年的消耗,所以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軍械。當前我們最需要的是長箭、檑木、滾石、火油、拒馬、鹿砦、柴草、轉關橋、懸脾、累答、尖刺木樁等等守城武器。但由於所需數量太過龐大,時間上已經不允許我們從荊、豫兩州徵調了,因此……”

審配臉露痛苦之色,無力地說道:“百姓撤離後,命令二十萬民夫把洛陽八關以內的所有房屋全部拆了。拆掉了這些房屋,我們就能得到守城所需要的東西,鐵器、木頭、柴草、石頭,應有盡有,而且數量充足,還能節省大量時間。”

“堅壁清野?”袁微吃驚地問道。

“能拆的全部拆了,包括橋樑都拆了。不能拆的就一把火燒了,把洛陽城外、八關以內大約近百里的地區全部變成廢墟。”審配無奈地說道,“如果我們能守住洛陽,能擊敗北疆軍,將來我們可以重建,但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就必須把它徹底毀去,絕不能讓它成爲北疆軍乘勝南下攻擊我們的堅守後方。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北疆軍打進八關後,不管能否攻克洛陽城,洛陽城外的所有地方都會變成廢墟,這是洛陽無法避免的悲慘命運。”

“現在就決定堅壁清野,是不是太早了一點?”審配剛剛說完,荀諶急不可耐地站了起來,“去年北疆軍雖然佔據了關中,但韓遂死了,西疆肯定要大亂,那些羌人養精蓄銳了十幾年了,怎肯錯過這麼好的機會?西疆一亂,關中岌岌可危,北疆軍勢必要撤軍。”荀諶拱手對袁紹說道,“大人,我看還是死守洛陽城爲好。洛陽城堅固無比,守上一年半載綽綽有餘,再加上開闢西路戰場的劉備,荊州的劉表,豫州的劉備,江淮一帶的曹操也有可能幫上忙。北疆軍的對手太多了,當李弘集中河北所有力量猛攻洛陽的時候,其它人不會白白放過反擊的機會,因此……”荀諶轉身望着神情冷峻的審配說道,“我覺得正南兄太悲觀了,目前的形勢還是有挽回的餘地。”

“你相信李弘的話?”陳琳指着荀諶驚訝地說道,“李弘是頭待人而噬的豹子,他的話絕不可信。我們在陳留待了幾個月,早聽說李弘有意遷都,象董卓一樣把都城定在長安。你知道定都長安意味着什麼嗎?意味着社稷傾覆。李弘已經下定決心,他不但要毀掉洛陽,還要毀掉我大漢社稷。”陳琳憤怒地揮手叫道,“正南兄非常清醒,他和李弘私交甚好,知道李弘的爲人,對李弘的意圖瞭解的更是一清二楚。我們不要再做夢了,打起精神來吧,和李弘決一死戰。只有誓死一搏,還有一線生機。”

荀諶還想辯解,坐在他身邊的辛評拽了拽他的袍袖,示意他不要再說了。

屋內陷入了沉默。袁紹坐在案几後面,低頭沉思。

“既然正南認爲北疆軍馬上就能打進八關,兵臨洛陽,那二十萬民夫能做多少事?”逢紀忽然伸手敲了敲案几,“我們要在洛陽十二道城門外鑄造甕城,要挖護城壕,要建馮垣(木籬或夯土的矮牆),要鋪設拒馬帶,還要製造守城器械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要去拆毀方圓近百里的房屋,要讓他們把拆下來的木頭、磚石運回洛陽。”逢紀眯起眼睛望着臉色微變的審配,冷聲說道,“請問正南,二十萬人夠嗎?我們有這麼充足的時間嗎?”

“你什麼意思?”審配預感到逢紀要說什麼,頓時緊張起來,“百姓必須立即撤離,遲恐不及。”

“不能撤……”逢紀轉頭望着若有所思的袁紹,大聲說道,“如果北疆軍開春後發動攻擊,那麼最遲七月或者八月他們就能突破八關殺進洛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很難完成洛陽的防守部署。”

“甕城、護城壕、馮垣早在去年九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修建,拒馬、鹿砦、竹尖、轉關橋等守城器械目前正在城外鋪設。以現有的民夫數量再有幾個月的時間基本上就能完成。雖然拆毀民居需要時間,但實在來不及,我們就一把火燒了。洛陽城內的房屋非常多,如果器械物資不足,我們可以就近拆除使用。”審配衝着袁紹連連拱手,“大人,我們糧草不足,留下的人越少越好,還是讓百姓儘快撤離爲上策。”

“我們糧草不足,北疆軍的糧草就非常充足嗎?”逢紀手捻短鬚,慢悠悠地說道,“把百姓們都留下來,讓他們修築城防,拆除房屋,等到北疆軍打進來,除了在城內留下二十萬民夫外,其它人就全部丟給北疆軍。北疆軍如果把他們殺了,城內的二十萬民夫就會因爲仇恨而變成一支無堅不摧的軍隊,北疆軍如果收留了他們,就要讓他們吃飽,這要消耗北疆軍大量的糧食。八關以內的百姓大概有多少?五、六十萬人有吧?李弘看到城外哭天喊地的無辜百姓,他會做出什麼選擇?”逢紀得意地一笑,“我最佩服李弘的地方就是他在最困難的時候收留了數百萬流民,並且讓這些流民都活了下來。現在也不例外,他肯定會收留這些百姓並讓他們活下來。北疆軍能有多少糧食?李弘帶着大軍年年征伐,河北的財賦能支撐多久?”

逢紀伸手在空中揮了揮,洋洋自得地繼續說道:“這個辦法既能讓我們搶在北疆軍攻克八關之前堅壁清野,加固城防,又能讓北疆軍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而我們則能輕鬆獲得所需要的時間。”

“這根本就是飲鳩止渴,自取滅亡。”審配怒聲說道,“把這些百姓留下來,強迫他們拆自己的屋子,會激起民憤。在北疆軍兵臨洛陽的時候,把他們丟給北疆軍,會讓留在城內的二十萬民夫對我們切齒痛恨。一旦事情的發展失去控制,城內的二十萬民夫倒戈一擊,我們會旦夕傾覆。此事萬萬不可行。”

洛陽大吏們激烈爭論,審配、荀諶、辛評三人堅決反對,但袁紹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而是接受了逢紀的建議。

袁紹派人密告洛陽的門閥富豪們,請他們即刻撤離洛陽。同時急令各府衙張貼榜文,說天子下旨,要臨時徵調徭役,並給予他們豐厚報酬。考慮到強行拆屋會激怒百姓,逢紀、袁忠和王修等人又精心設計了個騙局,說凡拆屋幫助朝廷抵抗叛軍者,會得到雙倍回報。將來北疆軍敗走了,朝廷不但出錢幫助他們重建家園,還給予他們一定數量的土地作爲補償。當然了,凡抗旨不遵者,將以謀逆罪嚴懲。

袁紹本來覺得這個辦法不太好,容易出事,但逢紀一句話又讓他把這種擔心丟到了腦後。逢紀說,洛陽若失,大人還能得到什麼?還能得到百姓的擁戴嗎?百姓就象牛羊,你只要讓他們吃飽穿暖,他們就會跟在你後面祈求施捨,把什麼仇恨都忘了

。他們就是兩條腿的牲畜,不行就打,就殺,保證他們會俯首帖耳,哼都不敢哼一聲。

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一切都要以堅守洛陽爲中心,審配等人也不好再說什麼,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爲了遲滯北疆軍攻擊洛陽的時間,袁紹讓審配等人帶着自己的回覆再去拜見李弘,並展開更加詳細的商談。袁紹說,在洛陽的城防沒有部署完畢之前,這和談要一直拖下去,拖得越久越好。

審配苦笑,“李弘不是白癡。這次去,他肯定會給我們一個最後期限。估計春耕前後,他一定會下令攻擊。爲了確保我們能守住洛陽,我想問大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袁紹凝神細聽。

“誰守洛陽?”審配鄭重問道。

袁紹愣住了。

“當然不會是大人。”逢紀迫不及待地說道。

審配大吃一驚。袁微、荀諶等人面面相覷,驚惶不安。如果袁紹離開了洛陽,那洛陽能堅守多久?

正月,益州,巴郡。

劉備、劉磐率軍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和趙韙、龐義會合於江州(今重慶)。

趙韙、龐義這兩年在巴蜀人的支持下,不但支撐下來了,而且實力還有所增長。益州東南部的巴郡、犍爲、益州、??等郡都在他的控制下,軍隊也擴充到了三萬多人,這是劉備、劉磐事先沒有想到的。兩人暗暗吃驚,攻佔益州的信心大受打擊。蒯良對此不以爲意。一個巴郡就有近百萬人口,如果趙韙有能力,他的軍隊何止三萬人?這說明益州人非常尊奉大漢天子,對朝廷派來的官員極爲敬畏,劉璋手中還是控制着相當的實力。

趙韙和龐義也沒想到劉表會派來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他們本來很興奮,但等到他們看到車騎將軍劉備,看到大漢天子的聖旨,他們隨即感到事情和自己預計的不一樣,根本就是兩回事。中原大戰失敗後,袁紹、劉表、劉備、曹操等人實力大損,步履維艱,而失去了徐州的劉備此刻竟然帶着軍隊出現在益州,其目的不言而喻。

劉備宣讀了天子聖旨,趙韙被拜爲益州刺史,龐義被拜爲討虜將軍兼領巴郡太守,而劉璋自然是叛逆了。

趙韙和龐義笑容滿面地接下了聖旨,心裡卻一肚子火,驚懼不安。

劉備是車騎將軍,率軍西征,討伐叛逆,理由冠冕堂皇。劉磐是鎮西將軍,蒯良是光祿大夫,兩個人官很大,但都受劉備節制。以此類推,官職明顯要矮上一截的趙韙、龐義當然也要受劉備節制了。換句話說,西征軍擊敗劉璋後,如果劉備賴在巴蜀不走,益州就是他說了算。我兄弟兩人這幾年算是白乾了,都給劉備忙活了。

兩個人越想越生氣,把劉表罵了個狗血噴頭。當初劉表在書信中寫得清清楚楚,讓劉磐、蒯良率軍相助,既沒有提到劉備,也沒有提到朝廷聖旨,誰知劉表這老小子竟然是個騙子

。當然了,劉表如果不騙他們,西征軍又如何能順順利利地通過江關進入巴郡?

趙韙和龐義找到蒯良,質問他用意何在?如果劉表和劉備有心聯手佔據巴蜀,大家就一拍兩散。蒯良從容而笑,撕破臉對誰有好處?我們打起來了,劉璋的軍隊隨即就會殺過來,你們死定了。我們幫助劉璋擊敗了你們,劉璋會非常感激,我們一樣有機會北上蜀郡,殺進成都。趙韙大怒,說來說去,你們還是想霸佔益州。蒯良不屑地搖搖頭,你把益州送給我們,我們都不要。我們待在益州幹什麼?待在益州能擊敗李弘平定天下?能北上征伐重振社稷?大漢有你們這樣無恥的臣子豈能不亡。

趙韙和龐義又驚又怒,想了半天也沒弄明白劉備率軍進入益州的真正目的,不過蒯良那幾句話倒是對的。現在北疆軍還沒有打進洛陽,劉備的軍隊應該在豫州奮戰,他沒有任何理由到益州,除非北疆軍殺到了長江邊上,他無路可逃,只能到益州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另外,蒯良的威脅讓他們一籌莫展。西征軍人數衆多,尤其是劉備的軍隊,都是剛剛從中原戰場上撤下來的悍卒,打起來了自己純粹是找死。看樣子,今天不認栽是不行了。

趙韙和龐義商量了一下。他們只有一個選擇,沒有別的路,不過認栽之前要把事情問明白。蒯良於是把中原形勢解釋了一下,西征軍的目的是先幫助你穩定益州,然後由益州給大軍提供糧草,幫助大軍進駐漢中,從漢中方向北上攻擊關中。兩人恍然大悟,不過心裡還是很警惕。西征軍如果遲遲不能攻克關中,益州豈不要給活活拖垮?等打下成都後,無論如何要想個辦法把這支軍隊送出去。

大軍休息兩天後,劉備隨即召集劉磐等西征軍將領和趙韙、龐義等益州官吏軍議,商討如何北上打成都。

趙韙胸有成竹,站在地圖前侃侃而談。

從江州有三個方向通往成都。一是循涪江北上到涪城(今綿陽),兵臨成都北部,這條路一般稱做“內水”,其中涪城、墊江(今合州)是路途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隘。二是從江州溯長江、岷江而上,直殺成都南部,這條路一般稱做“外水”,路途上的南安(今樂山)是最重要的城池。三是從江州西上進入沱江,再由沱江北上直殺成都,這條路一般稱做“中水”,漢安(今內江)是途中最爲重要的城池。

當年大將軍岑彭討伐公孫述,就是在江州(今重慶)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將臧宮率軍走內水,殺往成都北部。一路由其親自率軍走外水,直殺成都南部,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下官建議大軍一分爲二,一走內水,一走外水。行內水的大軍爲主攻,悄然殺向成都北部,而走外水的軍隊爲輔攻,把劉璋的主力軍隊吸引到成都南部。”趙韙指着地圖說道,“內、外水自古以來就是江州和成都之間的主要通道,內水涪江尤爲重要。涪城和墊江是涪江上的兩個重要關隘,分處上、下游。涪城居成都之北,拿下涪城等於奪取了成都之險。墊江乃三江彙集之處,地形極爲險要。一般來說,保成都,只要上守涪城,下守墊江,控制住整個涪水則成都無憂。”

趙韙望着劉備,微微笑道:“不知大人走內水,還是走外水?”

“我走內水。”劉備毫不猶豫地說道,“大軍明日出發。我們成都再見。”

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讖緯與白虎通義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上)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12章 長安風雨聲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