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

四月上,晉陽。

四月初,天子傳檄天下,討伐叛逆,穩定社稷。

朝廷諸府隨即轉入戰事狀態。公卿百官日夜操勞,諸事皆以中原大戰爲首要之務。

四月上,長公主在鳳凰臺召集公卿議事。

太尉徐榮先行稟奏各戰場最新戰況。

右將軍張燕大人現在主持邯鄲行轅,統一指揮中原、河南、河內、濟北、徐州五今戰場。

中原戰場的三路大軍推進順利。左路大軍在大將軍的親自指揮下,已經進入東平國境內,包圍了東平國的郡冶無鹽城。右路大軍在曲義將軍的統率下正在攻擊範城。濟北戰場上,吳雄和吳敦兩位大人已經會合,目前正在圍攻濟北國郡治盧城。

徐州戰場上,高順、臧霸的大軍已經推進到莒城,和徐州叛軍交戰。

河南戰場上,顏良將軍指揮大軍,依靠敖倉、成皋、滎陽三今高大堅固的城池結成了錐形防禦陣勢,把袁紹的三路救援大軍全部拖在了滎陽一線。

河內戰場上,文丑、張遼的軍隊正在和朱靈的叛軍交戰,數天來,叛軍未能推進一步。張燕大人說,目前河內戰局非常危險,他要求朝廷即刻增兵關西戰場,以牽制洛陽方向的兵力,幫助文丑、張遼守住平皋,確保顏良在河南戰場上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

“關西戰場上,楊鳳將軍指揮大軍連續攻擊陝城。”徐榮站在地圖前,手指黃河南岸的陝城。“這是大軍攻擊的重點。據楊鳳將軍在奏報中說,孫親、樑百武兩位大人在攻佔茅津渡之後,曾指揮大軍三次殺進陝城北城門,但不久都被叛逆淳于瓊、王修率軍殺了出來。戰況非常激烈。”

“關西的進攻必須犀利,必須持續保持對洛陽的威脅,這種威脅的大小將直接影響中原大戰的進行。”徐榮說道,“洛陽大約還有一萬叛軍,這一萬叛軍如果支援河內戰場,文丑、張遼的處境就非常艱難。一旦平皋城丟失,河南戰場上的大軍就被包圍了。所以……”

徐榮的大手指向了地圖上的定陶和昌邑,“在主力大軍沒有拿下定陶和昌邑,尚無法確保大軍在中原立足的情況下,關西戰場上的戰鬥要更加猛烈。要想方設法攻克陝城,要讓洛陽感受到巨大的威脅,要迫使袁紹無法增援河內戰場,從而在保證平皋城安全的前提下,讓顏良的大軍在河南堅持更長時間。只要我們把袁紹的主力大軍牢牢拖在河南戰場上,讓他無法增援中原戰場,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攻佔定陶和昌邑。”

“爲此,臣決定增加正面攻擊關西的兵力。”徐榮說道,“目前,正面攻擊關西的兵力只有三萬人。孫親、樑百武的兩萬大軍在攻擊陝城,華雄大人的一萬軍隊分別在桃林要塞和弘農城方向牽制叛軍。臣打算把張白騎的一萬大軍從蒲阪津方向緊急徵調到陝城,參加對陝城的攻擊,把駐紮在臨汾的何風一萬大軍緊急徵調到蒲阪津,以牽制關中方向的叛軍兵力。”

徐榮躬身奏道:“臣認爲,要想阻止洛陽叛軍支援河內戰場,大軍必須在近期內攻克陝城,前鋒直指澠池,威脅函谷關。”

長公主輕皺峨眉,目光從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劉和、尚書令李瑋、中書監令荀攸四人的臉上一一掃過。四人微微頷首,表示支持徐榮的奏請。

“讓中書監即刻按太尉大人的奏議擬旨。”長公主望着荀攸嬌聲說道。

鳳凰臺的議事大堂內懸掛着五張巨大的絹制地圖,分別繪製着中原、司隸、幽州、西疆和大漠的地形。

徐榮說完中原和河東戰局之後,走到了幽州、大漠的地圖前。

“三月底,本月初,按照朝廷的旨意,左衛將軍鮮于輔指揮四路大軍向大燕山北部推進。”

“鮮于銀將軍從盧龍塞出發,翻越大燕山,沿着濡水河北上,直插火雲原,從正面威逼中部鮮卑。”

“公孫續率軍從遼西方向沿着玄水河北上,直奔烏侯秦水,從右路包抄東部鮮卑。”

“南鮮卑王射墨賜,彈汗山的扶羅韓,白山烏丸大單于樓麓率軍從白山出發,直奔閃電河,從左路包抄柯比熊。”

“遼東烏丸大單于蹋頓率軍沿着遼東大遼水北上,直插大鮮卑山,迂迴到中、東部鮮卑的後方展開包抄。”

徐榮舉起雙手,放到地圖上擺了一今圓形手勢,“很明顯,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大戰,柯比熊無力應戰,只能搶在我們沒有合圍之前逃出包圍,遠遁大鮮卑山避難。這樣一來,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柯比熊逃到一千多裡外的大鮮卑山之後,今年肯定不敢返回火雲原,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幫助扶羅韓和踏頓佔據中、東兩部鮮卑的大片草場,從而在柯比熊和幽州邊塞之間建立起一道緩衝屏障。有了這道屏障,我們在未來數年內,只要給予扶羅韓和踏頓足夠的支持,就能暫時消除邊塞戰亂之禍。北疆的後顧之憂暫時消除之後,我們隨即可以集中所有力量,迅速橫掃天下。”

“從去年大將軍巡檄大漠開始,這場大戰已經着手醞釀和籌劃。遼東叛亂平定,大將軍逼迫柯比熊交出三千戶鮮卑人之後,左衛將軍鮮于輔隨即開始了準備。”

徐榮神色漸漸凝重,臉上的笑容漸漸淡去,“這場大戰的主要目的是爲了穩定北疆,爲了欺騙和麻痹敵人以掩蓋我們進攻中原的真實意圖。這場大戰不是殺戮,而僅僅是一種威鑷。我們沒有力量同時在兩線作戰,但是……”徐榮停了一下,看看諸位大臣,鄭重說道:“到目前爲,我們尚沒有把握保證這場大戰不會演變成一場血腥殺戮。”

“此次攻擊柯比熊,主要是鮮卑人和烏丸人,我們的鐵騎數量相當有限,無法控制大局。另外,此次各路攻擊大軍的食物和草料都是自備,長途征伐,各路大軍損耗很大。以胡人的習慣來說,這個損失當然要通過燒殺擄掠補回來,所以柯比熊能否成功逃出包圍很難說。”

徐榮又停頓了片刻,在地圖前來回走了兩步,緩緩說道:“目前,柯比熊不能死。”

“從落日原大戰之後,大漠胡族諸部已經休養生息了十年之久。雖然四年前有邪歸逆、步度更之亂,去年有柯比熊之禍,但由此我們不難看到,胡族諸部裡野心勃勃的人太多了。邪歸逆死了,出來個柯比熊。柯比熊死了,下一個又會是誰?”

“到了今天,我們穩定大漠的策略必須要修改,否則,類似遼東叛亂的禍患將會愈演愈烈,北疆從此沒有安寧之日。”

“大將軍爲什麼不遠萬里召回步度更?大將軍爲什麼要扶持扶羅韓?大將軍爲什麼不殺蹋頓?”徐榮搖搖頭,無奈地說道,“因爲因爲我們現在必須要制約和削弱實力已經強大到威脅北疆安全的部落了。比如匈奴單于庭,比如南部鮮卑王射墨賜,比如白山烏丸大單于樓麓,當然,還有已經急不可耐的柯比熊。”

“要想制約和削弱胡族諸部的實力,不能扶一個打一個。如果我們現在打死了柯比熊,只會讓射墨賜和扶羅韓的實力再度膨脹,留下更大的禍患。所以我們要藉助一切機會,在削弱和打擊實力強大部落的同時,扶持更多的小部落,把胡人的力量不停地分裂,分散,絕不能讓邪歸逆,柯比熊這樣擁有強大實力的部落和部落首領再次出現在大漠上。”

“但柯比熊現在不能死的原因,不僅僅是爲了防備射墨賜和扶羅韓的強大,更是爲了讓胡族諸部之間保持對立和仇恨,讓他們儘可能減少結盟聯手的機會。比如去年的遼東叛亂,就是因爲柯比熊利用自己的實力和扶余人、高句驪人結盟造成的,而我們平息遼東叛亂,卻恰恰利用了鮮卑人和烏丸人之間的對立和仇恨。”

“胡族諸部如果沒有敵人,團結一致,結盟聯手了,他們隨即就會調過頭來對付他們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大漢。胡族諸部和大漢幾百年世世代代的仇恨,大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就是他們背叛的藉口和發動攻擊的理由。”

徐榮面朝地圖,大手指向火雲原,“柯比熊不死,他和他的部落鐵騎就會不停地攻擊佔據了他們草場的射墨賜、扶羅韓和踏頓。胡族諸瓿之間的這種征伐,在我們巧妙控制下,可以不停地向有利於我們穩定北疆的方向轉化。這樣一來,射墨賜、扶羅韓和踏頓就成了我們北疆的屏障。北疆穩了,我們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平定叛逆,在最短的時間內穩定社稷,中興大漢。”

“將來,大漢中興了,大漠上的胡族諸部因爲年年征伐疲憊不堪,實力不堪一擊,他們在大漢鐵騎的威懾下,會漸漸穩定下來。至此,我們纔算真正控制了大漠,纔算真正把大漠納入我大漢的疆域。”

議事大堂內非常安靜,大臣們都在默默地聽着。

“我們對大漠胡族諸部策略的調整,我們發動這場大戰的目的,胡族諸部的首領們心裡都很清楚,他們是怎麼想的?”

“很簡單,最大限度地擁有權勢和佔有財富。”

“像檀石槐這種人,大漠上幾百年才能出一個。強悍如慕容風,也不過在檀石槐死後,勉強支撐了數年。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除了邪歸逆和柯比熊這種野心勃勃而又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沒有人敢妄想以一己之力,以一部鐵騎,和強大的大漢爭奪大漠。”

“但沒有雄霸大漠的野心,有自知之明,並不能代表他們就不貪婪,就沒有非份之想。所以,權勢和財富就成了這些胡族諸部首領們爭相追逐的對象。”

徐榮嘴角掀起一絲嘲諷,淡淡地說道:“大將軍早就想到了,如果我們的主力全部投到中原,扶羅韓、蹋頓這些人勢必會趁着柯比熊實力不濟之際,聯手出兵攻打柯比熊。錯過了這個機會,將來受苦受難的可能就是他們自己。說實話,自從大將軍逼迫柯比熊交出三千戶之後,柯比熊對北疆的威脅已經沒有了。我們之所以一直說柯比熊對北疆有威脅,其實是指扶羅韓和蹋頓這些別有用心的人要打柯比熊,挑起北疆戰亂。”

“爲了攻擊中原,也爲了落實朝廷對大漠胡族諸部策略的調整,我們蓄意發動了這一場大戰。但我們對這場大戰很難操控自如,一旦柯比熊撤退的速度慢了,或者參戰的胡族諸部擅自違反命令,都有可能造成血腥激戰。”

“血腥激戰的後果很嚴重。柯比熊如果死了,我們對大漠胡族諸部的策略調整也就失敗了。同時,我們爲中原決戰所準備的胡族鐵騎,也會因爲這場大戰而無法南下。我們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中原決戰可能因此而敗北。”

“太尉大人有何應對之策?”長公主擔憂地問道,“大將軍臨走前可有什麼交待?左衛將軍鮮于大人對此有何看法?”

“大將軍對柯比熊的應變能力非常自信,他認爲柯比熊和彌加一定能帶着中、東兩個鮮卑部成功撤離。但左衛將軍鮮于大人卻在最近的兩次來信中,對此事表示了極大的憂慮,他認爲柯比熊不但不會撤離,還有可能利用胡族諸部之間的矛盾以及四路進攻大軍之間缺乏聯繫和支援的弊端,各個擊破,粉碎我們的圍攻。”

“太尉大人同意鮮于將軍的看法?”

徐榮點點頭,“大將軍的心思全部放在中原戰場上,對此事可能疏忽了。臣認爲鮮于大人的看法完全正確,柯比熊的確有擊敗我們的機會。”

大堂內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

“太尉大人有何應對之策?”長公主再次問道。

“臣打算提前徵調大漠的風雲鐵騎,五原的烏拉鐵騎,還有鮮卑小王弧鼎、棄沉、木桃、木李等胡族鐵騎。”徐榮手指地圖,“命令他們在本月底之前趕到彈汗山。”

“這時無論是射墨賜、扶羅韓、樓麓,還是柯比熊、彌加,都能感受到大漢鐵騎的威脅。對於射墨賜、扶羅韓、樓麓來說,冒險進攻可能遭到大漢鐵騎的報復,因爲我們只要求逼走柯比熊即可。對於柯比熊、彌加來說,攻擊他們的鐵騎大軍越來越多,他們要想生存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搶在雨季來臨之前逃到大鮮卑山。這樣,我們就能利用手中的武力,很好地控制這場大戰的發展。”

長公主猶豫了。

戍守塞外的六大營鐵騎中,度遼大營的楊明,雲中大營的姜舞、衛峻,已經率軍南下中原。馬城大營的公孫續,漁陽大營的鮮于銀、贏秦已經率軍翻越了大燕山正在攻擊柯比熊。現在只有金雪原大營的燕無畏、鐵鉞和五原大營的雷子還在戍守陰山南北。當初大將軍之所以要在中原決戰的前一刻才徵調風雲鐵騎和烏拉鐵騎南下,原因就在於此。大漠上不能沒有大漢鐵騎,北疆安危至關重要。

“太尉大人,我不能答應,此事關係重大……”長公主想了很久,搖頭否決。

“殿下……”徐榮躬身奏道,“風雲鐵騎和烏拉鐵騎雖然離開了各自的營地,但他們還在大漠,依舊保持着對大漠胡族諸部強大的震懾。臣懇求殿下臨時變通一下,以免中原大戰功虧一簣。”

徐榮這句話說得根重,長公主猶豫再三,仔細權衡利弊,果斷揮手,“下旨,徵調。”

徐榮站在了西疆地圖前。

鎮西將軍韓遂來書,西疆今年的形勢因爲馬超在隴西的崛起而變得非常複雜和困難,他希望得到我們的幫助。

中原大戰結束後,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關中,所以西疆的穩定對我們非常重要。從目前西疆的形勢來看,關鍵是兩點,一是平定馬超的叛亂,二是把燒當羌和遊戈在河西一帶的鮮卑人擋在武威郡的西面,防止他們趁機南下渡過黃河攻擊西疆腹地。

“爲此,臣打算讓龐德和東羌的狂風沙、聶嘯,西鮮卑王步度更聯手出兵,從安定郡的北部渡河進入武威郡,幫助文約先生擊退入侵胡族,確保西疆腹地的安全。”

徐榮皺皺眉,目光投向了地圖上的隴西郡,“困難的是,馬超的事怎麼解決?難道讓文約先生和他再打下去?”

“馬超的仇人是袁紹,是曹操,他和韓遂並無深仇大恨。”長公主稍加思索後說道,“爲什麼不能派人招撫?他如果要報仇,朝廷可以讓他去中原戰場,可以讓他統率一營鐵騎,這個條件難道不夠優厚嗎?”

徐榮微微一笑,“臣認爲,龐德將軍是到隴西招撫的最合適人選。”

“下旨,讓龐將軍即刻率軍奔赴武威,然後到隴西招撫馬超。”

四月上,荊州,襄陽。

荊州文武大吏齊聚一堂。

劉表望着案几上書信,黯然長嘆,“我決定了,明天率軍北上中原。”

“萬萬不可……”蔡瑁脫口驚呼。

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湖湘蠻夷書友的北疆兵制七策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六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十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讖緯與白虎通義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