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七節

三月下,兗州昌邑。

袁紹、曹操、劉表等人日夜商議攻擊之策。

在新朝廷中,袁紹的實力佔據絕對優勢,而且在即將開始的討伐大戰中,聯軍必須要依靠關中、關西方向的袁紹軍牽制河東方向的北疆軍,否則他們將無法順利展開攻擊。所以袁紹還是象過去一樣,當之無愧地成爲聯軍統帥。不過,和過去不一樣的是,曹操、劉表這些人現在都是一方大吏,他們對袁紹不再俯首聽命,而是指手劃腳了。

袁紹把攻擊時間定在四月中到五月初,這是春耕春收時間,此時攻擊,可以迫使冀州南部郡縣無法進行春耕春收。這樣到了下半年,河北流民饑民暴增,河北形勢隨即岌岌可危。如果能促成冀州流民暴亂,那冀州今年就基本到手了。

袁紹的攻擊策略是以重兵駐防於關中和關西兩地,威脅河東和晉陽,以有效牽制北疆軍的兵力,同時,各路大軍從河內、兗州東郡、青州平原郡三地分七路攻擊冀州。

這個辦法好處很多。首先各路大軍可以以最快時間和速度趕到黃河岸邊,就近渡河。這樣一來,攻擊時間可以提前,將士們可以減少行軍路程,糧草也能得到節約。其次,聯軍七路大軍齊頭並進,可以大大提高推進速度。聯軍的推進速度越快,河北就越恐慌,形勢發展對聯軍越有利。第三,北疆軍最厲害的是鐵騎,鐵騎最可怕之處在於它的神出鬼沒。要想把這種劣勢扳回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分路同攻。分路同攻,不但可以讓各路大軍互相支援,還能大大壓縮鐵騎活動範圍,迫使他們失去靈活和機動。

第四,河北財賦有限。李弘之所以要修改兵制,就是因爲河北財賦無力支撐其龐大的軍隊。河北前年先是出兵關中,後來又受災,去年又征戰塞外,今年它無論如何也無力支撐持久大戰。所以北疆軍爲了保住冀州,最好最快的辦法就是儘早和聯軍在冀州南部決戰。聯軍反其道而行之,儘可能拖延決戰時間,把決戰地點推移到冀州中部。要達到這個目的,只有分兵前進。一則聯軍可以利用人數上的優勢消耗北疆軍的兵力,二則可以打擊北疆軍的士氣,三則可以逼迫河北財賦崩潰,四則可以破壞冀州,讓冀州流民暴增,誘使流民暴亂,把北疆軍推進絕境。

但這個七路同攻之策有非常明顯的劣勢。各路大軍容易被北疆軍一一擊破,最後導致全軍潰敗。

曹操提出把七路同攻變爲三路同攻。這樣每一路大軍都有足夠實力抵禦北疆軍的攻擊。如果其中一路大軍能夠纏住冀州北疆軍的主力,那麼其它兩路大軍可以一路暢通無阻,飛速殺到冀州中部,然後再回過頭來合圍北疆軍主力。

雙方爲此展開爭論。

與此同時,各地消息紛紛送到了昌邑。

冀州北疆軍正從各個方向向黃河集結。冀州各條馳道和河道上佈滿了馬車和船隻,幾十萬民夫正把大量的糧草輜重送往邯鄲、鄴城、甘陵和平原。冀州百姓傳言,北疆軍即將南下平叛。

河東北疆軍沒有動靜。

中原各州郡的軍隊先後出動,驚動了盤駐在泰山一帶的管承、管亥。徐州境內的吳霸,豫州境內的劉闢等黃巾軍餘部。這些黃巾軍最近活動頻繁,有可能趁機劫掠運送到兗州的糧草輜重。

江東戰事越來越激烈。孫策數次求援,袁術無奈之下,分兵南下江東。

另外,還有一個消息引起了袁紹、曹操等人的注意。兗州典農中郎將任峻書告曹操,從正月開始,中原就沒有下雨,至今已有三個月。各處河渠瀕臨枯竭,極有可能影響春耕。如果今年中原遭受旱災,流民暴增,攻擊河北就顯得非常危險了。

袁紹和曹操等人緊急商議應對之策。

此刻,河北肯定已經得到消息,知道各地州郡聯軍要攻擊河北了,所以北疆軍出動了。他們可能會搶在聯軍發動攻擊之前,渡河南下,把戰場推到中原。北疆軍殺到中原,既能保住冀州,又能趁着聯軍兵力分散之際予以痛擊。形勢頓時變得嚴峻起來。

不過,由於袁術半數以上的兵力已經陷進江東戰場,徐州的威脅徹底解除,劉備可以調集七成以上兵力北上參戰,這使得聯軍在兵力上更具優勢。

袁紹不再猶豫,命令各州郡大軍即刻北上黃河,駐防各渡口,嚴防北疆軍渡河南下。只待糧草輜重齊備,立即發動攻擊。

袁紹還是決定用七路攻擊之策。按照他的推測,北疆軍的主力大軍除了晉陽朝廷的南、北兩軍外,也就是塞外鐵騎了。南、北兩軍有六萬人,不可能全部趕到冀州,另外河東方向也還需要北疆軍主力予以兼顧。去年李弘征戰塞外,大漠未必穩定,塞外鐵騎也不可能全部南下。這樣算起來,北疆軍能投入到冀州的主力最多隻有六萬人左右。至於冀州七座軍大營的兵力,袁紹認爲那些都是河北實施新兵制以後招募的屯田兵,訓練時間短,沒什麼戰鬥力,不堪一擊。

曹操也沒有再堅持。

這時,誰能搶先渡河,誰就能佔據先機,先殺過河再說吧。

八百里快騎衝去昌邑城,向四面八方呼嘯而去。

田楷、劉備、張揚、馬騰等人也隨後出城,會合各自的大軍去了。

大漢國建興元年(公元197年)四月。

四月初,大司馬大將軍李弘到達邯鄲,建大將軍行轅。

左將軍麴義、虎烈將軍顏良,冀州七大營統領王當、張郃、高覽、文丑、張遼、高順、徐晃,冀州刺史郭策、魏郡太守丁立、甘陵國相許混等河北文武大臣趕到行轅拜見李弘。

司馬傅幹詳細解說了攻擊策略,並稟報了當前參戰各軍的大致位置。

右將軍張燕、奮威將軍呂布統率北軍正在翻越太行山,估計再過七八天,大軍可以到達邯鄲。

龍驤將軍趙雲的兩萬鐵騎已經到達飛狐要塞。奮武將軍公孫瓚的五千鐵騎已經趕到河間國。武鋒中郎將李溯的一萬鐵騎已經趕到薊城。十天後,他們可以到達信都大營。

七大營兵馬已經到達指定渡口,並完成了渡河準備,隨時可以展開渡河作戰。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十天後,七大營兵馬開始渡河,十五天後,鐵騎進入中原。

左將軍長史閻志接着解說黃河南岸的動靜。

叛軍的動作非常緩慢,至今爲止,只有青州的田楷兩萬軍,兗州曹操的三萬軍趕到了黃河南岸。河內張揚的一萬人馬還在黑山附近,沒有攻擊跡象。徐州劉備的軍隊,豫州袁微的軍隊,揚州袁術的軍隊,甚至包括袁紹的軍隊,至今都沒有發現,估計他們正在路上。如果叛軍在四月中完成集結,那麼我們正好比他們提前幾天發動攻擊。

“叛軍具體有多少兵馬,你們弄清楚了嗎?”李弘皺皺眉,望着麴義問道。

麴義搖搖頭。“自從曹操搞了個什麼三家聯盟,重建皇統後,那邊的情況就變了,不再是一盤散沙,而是形成了兩個龐大勢力。兩個聲音說話,當然比五六個聲音說話起作用,所以他們有可能盡起所有兵馬北上攻擊。這樣算起來的話,他們至少有二十萬人。當然,這些人各有各的想法,不可能把全部家當拿出來。所以我們折算一下,攻擊河北的叛軍應該在十五萬人左右。”

要集結十五萬人的大軍,籌措十五萬大軍的糧草軍械,徵調幾十萬隨軍民夫,沒有三四個月的時間不行。我們河北早在去年底就開始準備了,但至今我們還沒有開始進攻,由此可見叛軍要想在四月中渡河攻擊,事實上根本不可能。

“這些叛軍本來就不是一條心,他們在命令執行上要大打折扣,現在就算他們上下齊心了,要想萬事俱備順利展開攻擊,我看至少也要等到五月底。”麴義不屑一顧地揮揮手,繼續說道,“目前看來,這一仗的初期我們絕對能打贏,但問題是,我們打到中原後,能不能堅持下去?能不能擊敗這十五萬大軍的聯手攻擊?因爲這一仗叛軍如果打敗了,他們就只有等死,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他們會拼死反擊。”麴義衝着李弘微微一笑,“這是一場生死大戰,誰都輸不起。”

李弘點點頭,“你擔心什麼?擔心我們兵力不足?或者,財賦無力支撐?”

“兩者我都擔心。”麴義兩手交織在一起,稍稍搓動了一下。

北疆軍經過這麼多年的大戰後,真正的精銳不過十萬人左右,這些將士分佈在邊疆大漠、冀州和河東三地,每一地都沒有絕對的優勢兵力,這也是河北要修改兵制擴建軍隊的主要原因。冀州目前這七大營的七萬大軍除了一部分中下級軍吏外,幾乎都是從開挖中興渠的流民中徵募而來,訓練時間太短,不堪大用。

袁紹、曹操、劉表、劉備、田楷、袁術這些人的軍隊一部分是原來的青州黃巾軍,一部分是打了好幾年仗的精兵,這些人如果分佈在各地,獨自和北疆軍作戰,自然不是對手。但聯合到一起,力量就要超過北疆軍。尤其是我們打過黃河把他們逼到絕路後,這些人彼此間即使有血海深仇,此時爲了生存,也不得不盡釋前嫌,攜手而戰了。

戰事一旦拖延,打個半年,河北財賦肯定無力支撐。十幾萬步騎大軍,幾十萬民夫,打個半年仗,需要的錢糧軍械數量是個龐大的數字。到時北疆軍只能撤回河北,空手而歸,白打了。

李弘已經聽出了麴義話中的意思,他指指顏良、張郃、高覽等人,笑着說道:“你們也說說。我到大漠待了一年,回來後形勢一變再變,有些事我也不是很瞭解,必須要聽聽你們的意見。”

顏良、張郃、高覽、文丑等人看到李弘並沒有責怪的意思,馬上來了精神,紛紛對朝廷的攻擊策略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些將軍們認爲,朝廷此仗的目的模糊不清。

如果要平叛,就應該早做準備,三月底的時候發動攻擊,那時叛軍們還沒有形成集結的態勢,可以一擊而中,迅速佔據兗州。叛軍遭此重擊,驚慌失措之下,必定難以再做集結,如此則兗州可下。

如果是被動應戰,則應該憑藉黃河天險,把叛軍阻擋在黃河南岸,如此則可以減少大軍傷亡,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叛軍久戰無功,軍心必定渙散。再加上彼此之間的矛盾,很快就會作鳥獸散,冀州可保。

但今天朝廷的這個策略卻是在已經失去先機的情況下,還要以攻代守,不惜冒着戰敗的危險殺到中原,這完全違背了用兵的原則。

朝廷這一仗的目的何在?

奉旨和大將軍同行的尚書檯右僕射田疇,兩府長史餘鵬和一幫兩府主要掾屬臉色難看。

很明顯,冀州軍的將領們對朝廷所定策略持否定態度。這事嚴重了。此仗策略是大將軍李弘和兩府大吏議定,最後由長公主以天子名義下旨批准的,在大戰即將開始的時候,將軍們質疑朝廷策略的正確性,這對戰局非常不利。

“朝廷的目的很明確,第一是守住冀州,第二是破壞三足鼎立的格局。”田疇馬上站起來說道,“我們對守住冀州絕對有信心,這是無庸置疑的,但守住冀州不能解決目前的問題。”田疇隨即把三足鼎立格局對平定天下的阻礙做了一番解釋。

“曹操這個人相當不簡單,遠比袁紹有遠見。”田疇冷笑道,“不要看他殺人不眨眼就以爲他是個屠夫,他聰明得很,而且野心極大。曹操實力不夠,他便利用重建皇統的機會,蓄意製造出了一個三足鼎立之勢,聯手各方勢力攻擊河北。河北實力受損,袁紹和曹操就能得到發展實力的時間,而其它小勢力實力受損又給了袁紹和曹操吞併他們的機會,兩人的實力可以迅速膨脹。”

“三足鼎立之勢一旦堅固,以河北三州之力,就很難再有作爲了。”田疇指着地圖說道,“我們打關中,曹操就打冀州。我們打中原,袁紹就打河東。我們兩路出擊,自然是一無所獲,至此大漢被三分,社稷崩潰。”

田疇看看在座諸將,鄭重說道:“這就是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打進中原的原因。即使把冀州七萬大軍打完了,我們也要打。即使我們最後守不住兗州退回河北,我們也要打。只要徹底打碎這個三足鼎立之勢,我們就完成了這次大戰的目的。”

麴義嗤之以鼻,“曹操有你這麼聰明?我怎麼看不出來這裡有個三足鼎立之勢?以我北疆軍之力,只要再有一兩年時間的發展,當可橫掃天下。”

李弘看看他,不滿地哼了一聲。

麴義火氣更大了,“什狗屁三足鼎立?老子大軍殺到,人神皆滅,不要說三足鼎立,就是九足鼎立,老子也把它一把火燒了。”

田疇知道麴義的脾氣,搖搖頭,準備再做解釋。

“子泰,你剛纔說什麼混帳話?”顏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即使把七萬大軍打完了也在所不惜?有你這麼打仗的嗎?你在晉陽天天和一幫耍嘴皮的待在一起,是不是把腦子待壞了?這是你應該說的話?我這七萬將士不是人?”

“虎頭將軍,這是國事,關係社稷存亡,不是當年在西涼殺叛逆,在大漠殺胡人,你知道不知道?”田疇有些生氣了,冷聲說道。

“我知道這是國事,但你不能拿將士們的性命當兒戲?”顏良猛地戰起來,怒聲吼道。

田疇嚇了一跳,急忙退了一步。麴義和其它幾位將軍視而不見。文丑臉帶笑容,頗有興趣地看着顏良發威。

“都坐下。”李弘輕輕拍了拍案几,“攻擊之策是我定的。”

顏良轉頭看了李弘一眼,想說什麼,但又把嘴閉上了,慢慢坐了下去。

李弘看看諸將,平靜地說道:“十天後,渡河作戰。”

衆將轟然應諾。

送走了衆將,李弘心事重重地在大帳內走來走去。

司馬懿坐在案几後,正在埋頭謄寫今日的軍議。司馬懿長得很像他的父親司馬防,高大健壯,相貌堂堂,一雙眼睛炯炯有神。但他的性格卻和他父親截然相反。司馬防張揚豪爽,而司馬懿卻內斂謹慎。

李弘走到他身邊停下,小聲說道:“仲達,剛纔郭大人說,中原今年有旱災,黃河北岸的部分郡縣也面臨災情,在這種情況下,袁紹和曹操應該如何應對?”

“打,堅決打。”司馬懿擡起頭,毫不猶豫地說道,“叛軍只有打進冀州,才能緩解旱災帶給中原的壓力,才能避免災民因爲飢餓而暴亂。”

李弘猶豫片刻,又問道:“你認爲,今天幾位將軍的建議……”

“中原一旦受災,百姓顆粒無收,其後果可想而知,這個時候進攻中原,的確很危險。”司馬懿小心翼翼地說道,“但我們如果不打中原,這三足鼎立之勢又如何擊破?大將軍,這個得失很難選擇。”

李弘親暱地拍拍他的腦袋,輕輕嘆了一口氣,繼續在大帳內苦思冥想。

田疇飛奔而來,“大將軍,揚州來人了。”

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東漢末年軍職制度演變轉載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一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1章 烏孫公主歌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二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上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