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

公元185年4月。

李弘帶着八百多名士兵一路上有驚無險的回到了盧龍塞。隨即他就在塞外繼續招收零星的小股馬賊,在徐無山四周開始募兵,派人到漁陽郡購置武器和鎧甲。雖然錢財不多,但裝備一千多人的部隊倒是綽綽有餘。

這次深入鮮卑國招撫馬賊,搶劫和連迎親車隊的事,他也不敢隱瞞,命令一個擅長書寫的手下寫了一封文書,派人送到了太守劉政處。不久劉政迴文,把他大大地褒獎了一番,同時派人送來了一些糧食和武器甲冑。

對於盧龍塞軍隊的建制問題劉政也給了答覆。鑑於盧龍塞軍隊數量在逐步增多,可以增加曲一級的建制。但是曲一級的軍官是軍候,秩俸六百石,他付不起這個薪水。如果軍司馬李弘能夠說服他們繼續拿屯長的秩俸,就可以按照李弘的要求擴軍。至於屯長一級的軍官李弘可以自由任命,但秩俸減半。原因倒是很簡單,由於去年黃巾暴亂,造成冀州青州稅賦大減,無力支援幽州。開春幽州的百姓有種子下田就非常不錯了,至於吃飽穿暖,做夢去吧。所以現在整個幽州的郡國兵,邊軍都在精簡編制,壓縮開支。因爲盧龍塞的重要性,編制可以照舊,但秩俸是無論如何都給不齊的。

李弘一時間哭笑不得。他不知道太守劉政大人是真的沒有錢,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他自然不好辦,只好暫時沒有理會。

李弘喜歡和士兵們泡在一起,一起吃飯睡覺,一起訓練格鬥,一起打鬧胡侃,根本看不出來他還是一個掌管盧龍塞的軍司馬大人。李弘從不拿自己的秩俸,他一分不剩,全部貼補士兵們。所以他窮,連偶爾送給小雨家用的錢都是向田重借的。李弘除了自己,什麼都沒有,就連甲冑都是最舊的,鎧甲他都留給騎兵戰士用。他不喝酒宴請,也不允許其他軍官們在一起互相宴請吃喝。所以士兵們愛戴他,把他當作自己的兄弟一樣,順從他,擁護他。

李弘帶兵非常嚴格,甚至可以說殘酷。每天的訓練任務每一個士兵都必須完成。誰不完成,他就一直陪着,直到完成規定的數量。他說得非常簡單:“今天不努力訓練,明天也許就死在戰場上。這是保命的技能,不會就只有死。”所以大家信服,士兵們都自覺地訓練。

到中旬,盧龍塞已經基本上有了兩千人,但軍隊依舊按照三個屯的建制在訓練,將士們開始有怨言了。

這個時候,裡宋回來了。

李弘聽到小懶地彙報,一口氣衝出了盧龍樓。雖然他和裡宋只有半天的交情,但卻是生死的交情,對李弘來說有着特殊的意義。裡宋是他重新進入大漢國領土遇上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漢人。是他把自己領進了盧龍塞,推薦給了田靜。如果沒有碰上裡宋,自己現在在哪裡,誰知道呢?

裡宋站在那裡,其貌不揚,普普通通,揹着一個小包袱。李弘衝上去,狠狠地打了他一拳,大笑起來:“長憶,叫我一聲子民聽聽。”

裡宋也大笑起來。他們在草原上逃命的場景再次涌上兩人心頭。裡宋的眼眶溼潤了,如果不是李弘救他,他早就屍骨無存了。

李弘看到裡宋,突然不可抑制地想起了田靜,想起了王進,想起了姬明,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把抱住裡宋,大聲叫起來:

“長憶,我帶你去看看校尉大人,去看看所有戰死在盧龍塞的戰友。”

兩人站在田靜的墓前,久久沒有說話。

“長憶,你還走嗎?”

“不走了,一直跟着你,直到象校尉大人一樣,戰死沙場。”

李弘眼含淚水,用力拍拍裡宋的肩膀,“好。我們一起幹。誰先死,誰就把另外一個人的屍骨埋在這裡。”

傍晚,李弘命令燕無畏把三位屯長,鄭信,田重,鬍子,木樁,鐵錘一起叫到了盧龍樓。

盧龍塞的三個屯長趙汶,玉石,伍召都是年輕人,雖然年紀都比李弘稍大一些,但在北疆不是以年紀論大小,而是以武勇論高低。所以三個人從進入盧龍塞那一天起,就對李弘佩服得五體投地。誰敢在慘勝之後以四百人追襲蠻子大軍?豹子,只有他敢這麼做。沒有人敢不服,這就是拳頭狠的硬道理。

這次李弘單槍匹馬再次殺回鮮卑國,不但帶回來上千的士兵,還打劫了鮮卑國的大王和連,這讓三個屯長更加拜服,內心裡都暗暗發誓,一定要跟着這個瘋子大人打天下,將來的軍功肯定多得不得了。

李弘把太守劉政大人送來的文書讓裡宋讀了一遍,自己又解釋了一遍,然後說道:“我們都是大漢的子民,當兵都是爲了保家衛國,爲了千千萬萬的大漢百姓免受戰火的柔藺和摧殘。我們可以爲此拋頭顱,灑熱血,連性命都不要,難道就不能爲此少拿一點錢嗎?”

幾個人望着李弘,臉上表情各異,沒有人接腔。

“鮮卑國在近期可能要入侵我們大漢國,和他們的生死決戰已經不可避免。我和在座諸位一樣,將來是生是死,只能聽天由命。”

“我這份秩俸全部打入盧龍塞的士兵軍餉中。在座諸位的錢可以少,但普通士兵的錢一分都不能少。戰要靠他們來打,勝利要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來換,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大漢國的榮耀。”

田重用力一拍桌子,“好,說得好。我活了六十三年,當了將近五十年的兵,頭一次聽到一個當官的替我們士兵說話。爲了你這句話,我不要秩俸了,就跟在你後面,一直到戰死爲止。”

鬍子猛地站起來:“大人,你待我們恩重如山,不但幫助我們從鮮卑國逃出來,還一直把我們當兄弟一樣對待,就憑這份恩情,這份信任,我代表所有的馬幫兄弟說一句,一切唯大人馬首是瞻,絕無二話。”

鬍子在北疆馬賊中非常有名,屬於老大級的人物,象木樁,燕無畏他們只能算作不大不小的零散組合。這次他們被慕容風的部隊打慘了,被鮮卑人追殺的走投無路。就在山窮水盡的時候,燕無畏帶着李弘趕來了。李弘帶着他們在草原上,山林間繞來跑去,不但逃脫了鮮卑人的包圍,還狠狠地打了一下鮮卑國大王的迎親隊伍。這讓他們對李弘敬若神明。而更令他們感動的是,到了盧龍塞,他們一直被李弘象兄弟一般的尊重和信任着,這纔是他們心裡最需要的東西。在北疆人人喊打的馬匪,到了李弘的眼裡卻象是親人一樣。因爲這個,所有大大小小的馬匪,包括鬍子這個老大級的人物,都發自內心裡願意爲這位聲名響徹北疆的豹子大人效力。

趙汶三個屯長這個時候不敢不表態。雖然他們一直沒有和李弘並肩戰鬥過,但他們也願意和李弘一樣,帶着部下和入侵者血戰沙場,爲自己的人生增添無盡的榮耀。這是每個大漢戰士的心願。

裡宋和鄭信做爲盧龍塞戰後倖存下來的士兵,連報仇都來不及,哪裡會在意什麼秩俸不秩俸。他們一心只想和鮮卑人早早開戰,爲死去的戰友報仇雪恨。

李弘非常感動。有這些衆志成城的部下,什麼樣的敵人不能擊敗。

李弘隨即把自己對盧龍塞邊軍的擴軍方案說了一下。他打算把盧龍塞的邊軍分成一部三曲,每曲三屯,每屯兩百人。趙汶爲中曲軍候,伍召爲假軍候,下轄盧龍塞擴軍之前的三屯人馬。左曲玉石爲軍候,燕無畏爲假軍候,下轄三屯主要是最近招募的新兵,原盧龍塞傷愈歸隊的士兵,零散投奔的馬幫人員。右曲鬍子衛峻爲軍候,裡宋爲假軍候,下轄從鮮卑逃回的衆多馬幫主力隊伍。鄭信爲斥候屯屯長。田重爲後衛屯屯長。他同時安排木樁,鐵錘,小懶他們都下去做屯長,各屯下屬軍官任由各位軍候自己在下屬中選拔。

“如果大家有什麼提議,或者不滿意的地方,現在說。”李弘笑着說道,“明天就重新整軍。然後部隊開拔到草原上,進行騎兵陣形訓練。”

“出盧龍塞?”趙汶驚訝地問道。

“對。實戰演練,來不得半點馬虎。”李弘鄭重地點點頭說道:“斥候屯從明天開始兵分兩路偵察敵情。一路向百靈牧場東北方向,一路向大燕山方向。斥候士兵們可以適當三五天回報一次。”

鄭信立即點點頭。

“長敬老伯的後衛屯事情最多,戰馬,糧草輜重,武器裝備,都要大量囤積,爲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田重顯得非常激動,他大聲說道:“大人放心,下官竭盡所能,爲大人排憂解難,一定讓盧龍塞的鐵騎風雲我燕趙大地,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風雲燕趙。”李弘喃喃自語道,“風雲燕趙,說得好啊。好氣勢。”

“我們就把自己的騎兵叫做風雲鐵騎,你們看如何?”趙汶望着大家說道。

“風雲鐵騎的戰旗中間繡一大豹子,怎麼樣?大人在畫虹原上就是高舉着這杆大旗,殺的敵人屁滾尿流,幾乎全軍覆沒。”燕無畏興奮地大聲叫起來。

“好,就依無畏的意見。我立即命人連夜趕製。”田重摸着自己的小山羊鬍子,開心地大笑起來。老了,還有用武之地,任誰,都會興奮不已。

“鮮卑人有個天下聞名的鐵騎,叫黑鷹鐵騎,其戰績累累,天下無人敢當其鋒銳。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和它決鬥一場,看看誰是天下第一。”

шωш⊕ tt kan⊕ co

李弘突然想起鐵鰲,想起那支翱翔九天的雄鷹。

部隊第二天開拔到距離盧龍塞六十里的大草原上,紮下大營。

李弘依照從鐵果哪裡偷學的訓練辦法,對三曲一千八百名騎兵戰士,展開了非常艱苦的訓練。但是騎兵作戰,人馬一體纔是最佳境界,要想到達這種水平沒有一兩年時間根本就不可能。

李弘疲憊不堪的坐在草地上,一臉的無奈。雖然這些戰士中有的是老騎兵出身,象劉政就給他留下了兩屯完整的鐵騎部隊,有的是縱橫草原十幾年的悍匪,象鬍子他們的部隊,但是他們無一例外,對騎兵作戰缺乏基本的戰術素養和理解。和鮮卑人,烏丸人的鐵騎比起來,現在這支隊伍的確差一個檔次。

騎兵戰士們因爲不能準確理解騎兵戰術,造成在陣形配合和使用上完全沒有默契,集團騎兵作戰的優勢根本就難以發揮,很難形成巨大的戰鬥力。

李弘望着草原上小股騎兵隊伍在不斷地往來飛馳,思緒不禁飛到了鮮卑戰場上,驚心動魄的駒屯戰場上。那些驍勇善戰的鮮卑騎兵們在牛角號和戰旗的指揮下,嫺熟自如地變陣,精確默契地配合着,幾乎完美無暇地推動着陣勢前進,尤其是黑鷹鐵騎,僅僅那不可一世的熊霸氣勢,就足夠摧毀敢於迎戰的敵人們。

李弘哀嘆一聲,抱着腦袋躺倒在剛剛露出嫩牙的小草上,絕望地望着蔚藍色的天空。一時間要建立天下第一鐵騎的雄心大爲受挫。

士兵們戰術素養差,個人的騎射格鬥技術和胡人比起來也有不小的差距,如果不能在短期內想出辦法來彌補,在正面戰場上和敵人騎兵決戰,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突然,遠處飛來一騎,象箭一般射向李弘。李弘猛地坐起來,神色凝重地望着,心裡閃過一絲不祥的念頭。

“大人,大事不好……”

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轉貼東漢和帝后鹽鐵不再官府專賣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西漢的官職表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五節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