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節

十月,大漠,金雪原,車騎大將軍行轅。

自從九月中遠征軍主力從朝天原回撤之後,車騎大將軍李弘隨即奉旨分封賞賜胡族諸王。受封的諸族部落大王有上谷白山烏丸黑翎王樓麓、彈汗山鮮卑舞葉王射墨賜、上谷烏丸白鹿王鹿破風、代郡烏丸飛狐王冉冉、羌族湟中王聶嘯、羌族先零王狂風沙、北部鮮卑王騫曼。諸族部落小王有恆祭、心狐、駱駝、射纓彤、射虎、鹿歡洋、孤鼎、棄沉、拓跋韜、木桃、木李等十六人,東羌首領旭葵也在其中。匈奴單于庭的左賢王劉豹、日逐王劉冥得到了重賞。胡族將士歡聲雷動,跪謝大漢天子的聖恩。

李弘隨即召集漢北郡諸族大小王議事,商討各部落領地的劃分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兵事民事。由於李弘、鮮于輔和田豫等人準備充分,諸事考慮的也很周詳,議事進行的非常順利。雖然各部落王也有不滿的地方,但迫於大漢國強大武力的震懾,不答應也得答應。最後爭論的焦點就是領地問題和軍隊問題。

各部落王不同意自己的族人全部遷出邊郡。冉冉、狂風沙、劉豹都說自己的族人在大漢邊郡已經生活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強行北遷肯定會遭到族人的強烈反抗。此事李弘已經事先得到了李瑋的提醒,所以他和鮮于輔、田豫等人商量後,同意了諸部落王的要求,讓他們在六個邊郡各自保留一部分領地。

現在鮮卑主力還在燕然山,胡族鐵騎當然不能解散各回本族。但將來如果鮮卑主力被消滅了,鮮卑國也沒有了,那麼這數萬胡族鐵騎除了留下一部分做爲邊軍駐防外,其他的就要解散回家。爲了保證北疆的穩定,各族各部落肯定要在實力上保持平衡,所以李弘說,各部落在軍隊的問題上要遵從北疆兵制。

各部落王最擔心的就是軍隊問題。按照漢人的慣例,歸屬地胡人部落平常不允許有自己的軍隊,除非天子下旨徵募,部落才能組建軍隊參加漢軍。西疆的歸屬羌人就是一個例子。由於他們疏於演練,部落的戰鬥力急劇下降。而臣服於大漢國的匈奴單于庭就不一樣,他們還保留有一定數量的鐵騎爲大漢國戍守邊塞,從天子旨參加大漢軍隊的征伐。所以匈奴人的鐵騎還是像過去一樣強悍。

白鹿王鹿破風問李弘道:“大人,北疆兵制是什麼?如果我們遵從北疆兵制,那我們是不是大漢國的臣民?如果我們是大漢國的臣民,那單于庭和鮮卑王庭是不是也是大漢國的臣民?”

鹿破風一語中的,李弘半天都沒有說話。

現在李弘感覺最棘手最難解決的就是諸部落的隸屬和軍隊問題。鮮卑人、匈奴人、烏丸人和羌人都居住在邊疆大漠上,他們有的是大漢的藩屬,有的是大漢的臣民。各族的待遇不一樣可以解決,但軍隊的問題卻無法解決。藩屬胡族有自己的軍隊,而歸屬胡族依律不允許保留軍隊,這樣一來,大漠諸部落的實力如何平衡?實力不平衡,戰亂就難免。但要是讓大漠上的諸部落各自保留軍隊,衝突就更多,而且大漢內郡受到的威脅也會越來越大。目前單于庭和鮮卑王庭不可能同意歸屬大漢,除非把他們殺得象小部落一樣無法生存,否則在大漠維持上實力平衡就是一句笑話。

在大漢律和大漢兵制的約束下。李弘和部下們根本沒有解決的途徑,所以他們想了一個北疆兵制,他們試圖在保持各族友好相處,北疆穩定的大前提下,暫時放棄藩屬和歸屬的問題,直接解決北疆軍隊和駐防戍邊。但各族胡人在藩屬和歸屬,在保留和不保留軍隊的事情上和大漢國討價還價了將近兩百年,這兩件事早已深入了他們的心裡,只要不解決藩屬和歸屬的問題,他們就不談是否保留軍隊的事情。

由於胡人和漢人世代徵殺,幾百年來彼此誰都不信任,仇恨在他們的心中熊熊燃燒。胡人迫於生存壓力不斷南下,而漢人因爲國力起伏,在很長時間內對胡人的南下也只能採取打擊和和親並重之策。光武皇帝時,匈奴分裂,呼韓邪單于附漢爲藩臣,大漢國待以殊禮,位居諸侯王之上,置單于庭於西河美稷,任其保留軍隊,從此匈奴單于庭就成了居住在大漢境內的藩屬國。

匈奴分裂後,烏丸人趁機擺脫了匈奴的控制,在南匈奴歸附大漢後,他們也向大漢國臣服了。光武皇帝於是封郝旦等大小酋長八十餘人爲侯王君長,使其居住在幽、並二州的十個邊郡之內。烏丸人因爲勢小,他們的臣服和南匈奴有本質的區別,他們是歸屬胡人,也就是大漢國的臣民。

西涼境內的羌人也是歸屬胡人。武皇帝時,隨着大漢對匈奴作戰的節節勝利,加之博望侯張騫打開了西域的交通,武皇帝隨即採取了“隔絕羌胡”的策略。將大漢的軍隊開進了西域大漠和河西地區,並設置了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西達玉門關,直接把羌人壓回到了河西和湟中一帶,使得他們與北方匈奴無法互通聲氣聯爲一體。武皇帝認爲羌人是一個弱小民族,無需像對待匈奴那樣軟硬兼施,所以直接把他們視作大漢臣民加以管制。

藩屬的地位和歸屬的地位有天壤之別,飽受大漢欺壓的羌人和烏丸人早就想擺脫這種爲人奴隸的悲慘處境,他們的首領也想成爲大漢的藩屬,享受王侯的待遇。所以他們不停的叛亂,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重返大漠。一是不再遭受漢人的蹂躪,二是可以得到成爲大漢藩屬的機會。但大漠上有強悍的北匈奴人,隨後鮮卑人又雄起於大漠,烏丸人和羌人一直都沒有機會重返故土,直到這次大漢國遠征大漠,給了他們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他們終於回到了大漠,而且還擁有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漠領地,那麼接下來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想成爲大漢的藩屬,象匈奴人,象現在的鮮卑人一樣,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再遭受大漢國的欺凌和侮辱。

李弘雖然沒有想到鹿破風會一語說中要害,但他還是從容面對大帳內的諸部落王,笑着說道:“北疆兵制還在制定之中,等我們拿出了完整的兵制,我們再議。我大漢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希望各族能夠友好相處,北疆能夠長久穩定,所以諸位請放心,我大漢北疆兵制絕不會損害到各族的生存。現在,我們還是暫時撂置這個問題,先解決最迫切的事情。”

晚上,李弘把白鹿王鹿破風請到了大帳。

兩人早年就認識,曾經並肩作戰殺退了拓跋鋒的入侵。最早的風雲鐵騎主力也是白鹿部落的勇士,所以李弘心裡對白鹿部落和鹿破風充滿了感激之情。李弘和他閒聊幾句後,問道:“你白天那句話是什麼意思?你難道不是我大漢的臣民?”

鹿破風苦笑道:“大人,你我是生死與共的兄弟,我就說句實話吧。我是想做一個大漢的臣民,但在這大漠上,我就不能再做大漢的臣民了。我問你,你是不是想讓各族都不再保留大量的軍隊,就象我們在上谷的時候一樣?”

李弘點點頭。

“那匈奴人的單于庭呢?鮮卑的王庭呢?”

“鮮卑王已經淪落爲部落王,我當然不會讓他保留太多的軍隊,但單于庭卻要適當保留部分精銳。”

“那我們烏丸人和羌人就死定了。”鹿破風拱手說道,“大人還是讓我們遷回去吧。”

“你說說爲什麼?”李弘笑道,“如果理由充分,我就答應你。”

“鮮卑人遭此大敗,大漠上已經是匈奴人一家獨大。如果我是於夫羅或者劉豹,我就要想想大漠的將來,我是不是要重建昔日匈奴的霸業?”鹿破風說道,“匈奴人要重建霸業,我們就是他的敵人,他們會盡一切辦法殺了我們。我們沒有軍隊,怎麼和匈奴人抗衡?”

這個隱憂李弘早就想到,所以他立即問道:“那你可有應對之策?”

“大人不論是否擊敗魁頭和慕容風的鮮卑主力,以大漢目前的國力都無法佔據整個大漠,將來的大漠局勢必然是南北對立。大漠北面是鮮卑人的東中西三部,大漠的南面是漢北郡,也就是說,大漠北面的鮮卑人即使臣服了,但他們還是我們的敵人,還會隨時發動對我們的攻擊。”

“大人如果擊敗了魁頭和慕容風的鮮卑主力,最多不過給大漠南北兩方帶來十年的安寧。十年後,鮮卑人恢復了元氣,必定要再次南下圖謀霸業,所以,匈奴人不會再給鮮卑人任何機會,他們一定會在這十年內連續出擊,直到徹底佔據北部大漠。到那時,大人還怎麼控制實力強勁的匈奴人?”

鹿破風繼續說道:“現在皇帝陛下分封了許多部落王,但我們烏丸人和羌人的實力實在不堪一擊。匈奴人爲了把大漢人從大漠上趕走,勢必要先殺了我們,以剷除大漢的羽翼,然後再……”

李弘笑道:“我如果同意你們保留軍隊,那你們就變成大漢的藩屬了,我大漢的皇帝陛下未必會答應。”

“但我們已經回到了大漠,回到了故土。”

“但大漠現在已經是我們大漢國的疆域。”李弘說道,“你想成爲大漢的藩屬,保留軍隊,雖然可以暫時遏制匈奴人實力的膨脹,威懾北部大漠的鮮卑人,但對我大漢邊郡的威脅太大,各族一旦戰亂,我如何控制?”

鹿破風搖搖頭,無奈地說道:“大人還是慎重考慮一下吧。大漠的事要用大漠的辦法解決,大人要想穩定北疆雄霸大漠,需要的是武力而不是文字,大漢律和大漢兵制根本不適合大漠。”

屯田校尉、朔方郡太守唐放來書,說河套屯田已經開始,諸事進展順利。

車騎大將軍府雲中行轅朱穆來書,說靈州、雲中、五原、高柳的四個互市正在籌建,大概再有一段時間即可投入使用。只是目前出塞的商賈不是很多,還需要增加更多的優惠以吸引商賈前來經營。

車騎大將軍府晉陽行轅趙岐來書,說天子下旨,命令幷州大量接收災民。現在冀州等地的災民越來越多,幷州不堪重負,急需糧餉。這個月太原、上黨兩地的屯田區就要秋收,但他估計今年收繳的屯田餘糧要讓這些災民吃得一乾二淨。趙岐建議李弘儘早決斷,要麼堅守漢北郡,徐圖後策,要麼儘早找到鮮卑主力決戰,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戰事,以便騰出糧餉賑濟災民。

車騎大將軍府臨汾行轅李瑋來書。李瑋詳細說明了洛陽政局的變化,給李弘仔細分析了洛陽政局在未來幾個月可能產生的變化。李瑋說,太尉董卓和太傅袁隗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董卓急於掌控權柄,行事越來越殘暴,面臨的危機也越來越大,而士人現在不但不幫助董卓處理國事治理國家,反而未雨綢繆,一個個忙於逼走董卓,搶奪國家權柄。所以未來幾個月的洛陽政局估計越來越亂,局勢將更加動盪不安。

李瑋催請李弘當機立斷,趁着現在糧草充足,立即率鐵騎北上,和魁頭、慕容風的大軍決一死戰。此戰無論輸贏,都能重創鮮卑人。只要鮮卑人無力在短期內對漢北郡發起反攻,這仗就算打贏了。這樣一來,我們不但可以立即解決大軍糧餉隨時斷絕的危險,還有充足的時間處理北疆的諸多棘手問題。

李弘和鮮于輔等諸將商議了很長時間,最後決定立即出戰。

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四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七節-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