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

太陽慢慢的升了起來,金色的陽光灑在雄偉巍峨的關隘上,照在蕭瑟荒涼的草原和綿延千里的羣山之間,給寒氣逼人的北方清晨驅走了霧靄,帶來了絲絲溫暖。

熊霸在天尚未亮的時候,匆匆趕到了大營。烏延得到通報,馬上出帳迎接,同時命人去請兩位大人。他可不敢怠慢這位鮮卑的重臣。上月在彈漢山,正是由於熊霸的幫助,和連幾乎沒有費什麼太大事,就把落置鞬落羅大人和他的一班勢力搞定了。和連對他青睞有加,極力挽留他留在彈漢山。但熊霸還是回到了慕容風身邊。

熊霸坐在烏延的大帳內,打開了一張很大的牛皮地圖,鋪放在地上。烏延和闕機素利圍了上去。

“大王,兩位大人請看,這是盧龍塞。”熊霸微笑着,右手虛按在地圖上方來回擺了兩下道。

“漢人當初修建此要塞時,頗爲花了一番心思。整個要塞是一個龐大的‘日’字形防禦體系。即使第一道防禦被攻破,依然有第二道防禦陣線可以利用。堅守這麼大一個要塞是需要兵力的,但是他們現在只有兩部人馬一千六百人。大概大漢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受到我們的攻擊,把我們忘記了。”

“大帥認爲,我們正面強攻盧龍塞損失巨大,得不償失。他建議在盧龍塞的正面實施佯攻,而以主力攻其一翼,先破其一點,打亂敵人的防禦陣線。漢人一旦失去側翼保護,其正面防守必然會壓力劇增。此時他們只能抽調兵力,重新奪回側翼。而我們就趁漢人首尾不能兼顧之際,集中主力,在正面給予其重重一擊,一旦其防守崩潰,盧龍塞就是我們的了。”

“大人能否仔細解釋一下?”烏延隨即說道。

“大漢人的第一道防禦非常具有威脅性。其正面城牆高大寬厚,兩翼輔牆依山而建,都是易守難攻。尤其是它的輔牆,對整個要塞的防守起了關鍵的保護和加強作用。當要塞正面防守出現危機時,他的兩翼立即可以支援兵力。輔牆的地勢比主牆高,攻城部隊也正好在它的有效射程之內。但是有利必有弊。一旦輔牆丟失,對主城牆的防守就是個巨大的威脅,所有的有利條件都會變成不利條件。”

“要減少正面強攻的阻力,就必須解決它的輔牆雲樓和梅樓。要塞左翼的梅樓地勢比右翼雲樓要低。我們在佯攻主城牆時,以一部主力攻打左翼梅樓。漢人在防守我們正面攻擊的同時又不敢放棄自己的左翼,他們在無奈之下只有派出預備軍。我們就在梅樓上把他的預備部隊全部消耗掉。這個時候我們再突然主攻地勢最高的雲樓。沒有支援的雲樓必將被我們一舉拿下。”

“漢人失去了雲樓,守城部隊的右翼就會全部暴露在我們弓箭的射程之內。此時我們以全部主力攻打主城牆右翼。盧龍塞的第一道防禦陣線立即就會全部崩潰。失去了第一道防線,人數士氣都遭到重大打擊的敵人,能夠堅守盧龍樓多長時間呢?”

“所以,正面的佯攻一定要把握好攻擊的次數和間隔時間,既要讓漢人覺得這就是主攻方向,又要讓漢人覺得自己尚可守住,無須預備部隊支援。而攻擊梅樓的部隊要打得狠,打得激烈,要大量消耗漢人士兵,讓漢人誤認爲我們要從那裡突破。記住,關鍵不是佔據梅樓,而是要迫使敵人把預備部隊全部拉上梅樓,送給我們消耗。”

素利嚷了起來:“熊霸,你這擺明就是要我拼光老底嗎?”

“胖子,你這次來了多少人不要以爲我不知道。拔你幾根毛你叫什麼?你的部隊正對要塞左翼,你又是我們鮮卑族最勇敢的勇士,當然你去攻打最合適。攻打一個小小的梅樓,是不是辱沒了你的才能?”熊霸笑眯眯的道。

素利沒有作聲,臉上有點不痛快。

“你放心,梅樓上的敵人不會超過兩百人,你的損失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大?”熊霸看他心裡不樂,趕忙安慰他道。

素利一聽眉頭立即舒展開來,“你沒有騙我?”

熊霸搖搖頭,“不騙你。”隨即他向烏延拱拱手,客氣地說道:“一切聽汗魯王吩咐。”

烏延望了他們三個一眼,心裡想:你們三個都坐在這裡還會聽我的?笑話。他心裡恨恨的罵了一句,嘴裡卻高聲應道:“哪裡話,我以大帥馬首是瞻。一切聽大帥的。”

闕機和素利交換了一個眼神,心裡說道:這小子還挺識相的。

田靜站在城牆上,望着遠處胡族大軍的大營,臉上一片肅穆。

在他的身後站着兩個身披盔甲的軍官。左側黑瘦的高個中年人叫王進,右側魁梧的中年人叫柴挺。他們是盧龍塞邊軍的軍司馬。一般來說一個軍司馬最多領軍一部六百人。但大漢國對邊軍的編制是特定的,一部兩曲,八百人。至於都尉,校尉則看情形,到底領軍幾部人馬。按照慣例,兩部人馬爲一營,兩營人馬爲一軍。在盧龍塞,奮武校尉田靜就是領一營人馬駐守邊關。

田靜在正面戰場上投下了整整五屯,一千人馬,備齊了所有的守城器械,準備與敵人血戰到底。在兩翼輔牆上各自安排了一屯人馬,以爲後援和輔助防守。他只留了一屯人馬做預備部隊,其餘一些馬伕伙伕文職人員留守盧龍樓和看守新月樓。他手上的兵員有限,面對敵人八千大軍的攻擊,他也感覺到捉襟見肘,無米下鍋。

王進和柴挺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他們默默的隨在田靜身後,望着塞外草原上綿延數裡的胡族聯軍大營,心裡沉甸甸的。

昨天快騎已經出發,向幽州刺史劉虞和右北平太守大人劉政再一次發出了求援請求。田靜心裡透亮,以現在的人馬,支撐十天半月不成問題,但時間再長就難說了。如果兩位大人的援兵不能在半個月內趕到,盧龍塞失守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大人,烏丸人和鮮卑人的後勤補給部隊上午全部到了,大約有好幾千人,押運着大量草料輜重駐紮在蠻子大營的後方。蠻子這次決心大了,看情形是要不死不休了。”王進微微皺着眉頭,輕輕說道。

“這些蠻子已經好幾年沒有發動這麼大規模的入侵了。估計是皮癢了,要撓撓。”柴挺恨恨地說道。

“隨補給部隊過來的幾千人可有騎兵?”田靜上午在城牆上觀察一陣之後,因爲事情忙到盧龍樓去了,並沒有看到敵人的後勤補給部隊趕到盧龍塞。他有些不放心的問了一句。

“沒有。從遠處看都是牛車和馬車,估計都是蠻子族內的老老少少。”

田靜轉過身來,望着他們,神色凝重地道:“此次胡人有備而來,氣勢洶洶,其最早的攻擊勢頭一定會猛烈無比。告訴士兵們,要不惜代價堅決頂住胡人的攻勢,重重打擊這些蠻子的囂張氣焰。看看是蠻子的大刀長矛鋒利,還是我們的銅牆鐵壁厲害。”

李弘從早上起就看見許多鮮卑士兵跑到梅山上左看右看,然後聚在一起對着梅樓指指點點,也不知在商量什麼。到了上午,鮮卑士兵在漢軍長箭射程範圍之外的地方開始挖土裝袋,然後一袋袋的碼在附近。李弘覺得不對勁,隨即喊來了程解。

程解趴在城牆垛子上,看了一會兒,問李弘:“黑子,有什麼不對嗎?”

程解非常強壯,比李弘還壯實,個子也不高,一張鬍子拉碴的臉。李弘望着他,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鮮卑人用土袋能幹什麼?無非就是用來填補什麼地方。主城牆五丈高,鮮卑人就是用一個月挖土裝袋,也填不到那個高度。我們這裡城牆依山而建,隨山勢而上,高不過三丈。如果敵人從半山腰開始緊貼着城牆根用土袋碼成一個平臺,他們就有安放雲梯的地方,就可以用雲梯攻擊我們了。”

程解想都不想,笑道:“你不要瞎想了,瘋子纔會想到從山上攻擊城牆。山上地勢傾斜,不但無法立足,連兵員器械補充都非常困難。不要以爲他們蠻子都是蠢蛋,他們精明得很。就算有了可以讓他們架放雲梯的地方,他們要投入多少人才能攻上來?不可能。”

“可我們只有兩百六十人,分佈在八十步長的城牆上。不但兵力分散,難以展開有效阻擊,而且一旦被敵人攻破,對防守在主城牆上的士兵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李弘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他極力想說服程解。

“沒有人了,知道嗎?沒有人了。”程解自己也知道,有異常情況肯定要彙報,但彙報的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要人。

程解看到李弘面色難看,安慰他道:“我去彙報,行了吧。你在這繼續盯着。”說完他順着城牆往山頂上跑去。雲樓就在這小山頂上。

屯長周昊倒是非常重視,帶着兩個人飛一般跑了下來。周昊是個典型的北方漢子,高大結實,一臉虯鬚。他聽完李弘的解說,望着在山上忙忙碌碌的敵軍士兵身影,大手用力的拽着鬍子,想了半天,說了兩個字:“再看。”

中午的時候,軍候大人武飛帶着隨從走了過來。周昊趕忙迎了上去,順便說了一下早上的發現。武飛非常吃驚,急忙走到斥候隊防守的區域。聽完李弘的解說,他用力拍了拍李弘的肩膀,誇了他一句:“不錯,有眼光。”回頭對隨從大聲說道:“立即稟報軍司馬王大人,快。”隨從飛一般跑走了。

武飛三十多歲,留着短鬚,兩隻眼睛咪咪的,看上去總是面帶笑意。他望着周昊,程解,指着李弘說道:“這個什長很有頭腦,比你們兩個聰明。”然後留下一臉得意的李弘,領着周昊和程解繼續往山上去了。

午飯剛剛吃完,李弘立即發現不對了。他發現山上的鮮卑士兵數量突然增多了。堆成小山一樣的土袋已經被更多的士兵分成了數十個小堆,散佈在半山腰處。程解走過來,也發現了異常。他奇怪的說道:“這些蠻子想幹什麼?”

“要進攻了。”李弘談談地說道。

突然,巨大的牛角號從胡族聯軍大營裡傳了出來。悠長低沉的聲音忽然就撕破了盧龍塞寧靜的天空。

隨之幾百把號角在大營的各個角落裡先後吹響,無數戰旗在大營裡來回穿梭,士兵們紛紛從帳篷裡走出來,緊張有序的向各自的戰旗下集中過去。

城牆上盧龍塞的士兵們紛紛站起來,往胡族聯軍大營裡望去。堆滿了各類武器的在要塞廣場上,忙碌的士兵們紛紛停下手上的活,向城牆上望去。

站在城牆上的田靜已經換上了一身戎裝,黑色的鎧甲,黑色的頭盔,黑色的鋼槍。他望着已經準備出動的胡族大軍,朝身後揮了揮手。站在他後邊的傳令兵對站在內牆上的旗令兵做了個手勢。

猛烈的鼓聲突然在盧龍塞上空響起。

大戰的號角聲已經吹響,戰鼓已經擂起,決戰的序幕即將拉開。

梅樓這一側的士兵們一會兒望望胡族聯軍大營的動靜,一會兒朝自家的主城牆上望望,神情非常緊張。盧龍塞的士兵們絕大多數都沒有參加過真正的大戰,他們緊握着武器,一個個微微張着嘴,心臟都在劇烈跳動着。

李弘看着他們的表情,不由想起自己兩個月前在馬嘴坡頭一次參加戰鬥時的情景。那個時候自己也非常緊張,還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氣。李弘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大帥慕容風。他好象怕人發現秘密似的,有些心虛的擡頭向樹林裡望去。

李弘的眼睛驀然巨睜,發出了一聲驚天動地地吼叫:“上盾。”

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正視歷史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一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