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三節

六月中,龍山大營。

平難中郎將張燕接到朝廷的聖旨後,非常吃驚,他以最快的速度把天子的命令告訴了徐榮。徐榮一句話不說,提筆在張燕的書信後面寫了一個字:“戰。”然後叫快馬把這封信又帶回去了。

張燕和鎮北將軍府的從事、將領們面面相覷,人人都被這個“戰”字壓得喘不過氣來。這可是公然違抗聖旨。如今大漢國外憂內患,岌岌可危,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穩定的北疆。雖然目前北疆丟失了一部分邊郡,但只要等到大漢國恢復了元氣,還是可以奪回來的,然而徐榮現在決意要戰,後果就很難預料了。

“此仗一旦戰敗,幷州淪陷,北疆其他戰場都要受到影響,而整個北疆也有可能因此而丟失。”李瑋心驚膽戰地說道,“丟掉北疆,大家掉腦袋是小事,禍國殃民是大事啊。”

楊鳳冷笑道:“李大人,你怎麼知道這一仗我們一定會敗?是不是因爲我們黃巾軍不堪一擊啊?”

李瑋連連搖手,苦笑道:“楊大人,我不是這個意思,黃巾軍士卒的勇敢善戰我在西疆已經看到過多次了,翼城大戰也好,薄落谷大戰也好,黃巾軍士卒沒有一個給我大漢國丟臉,他們都是我大漢國的英豪。”

李瑋雖然嘴裡不承認,但他那神情,任誰都看得出來他的擔憂。楊鳳不屑地冷哼一聲,望望坐在四周的衆將,大聲問道:“戰,還是不戰,大家說句話。”

黃巾軍諸將神情凝重,無人應答。天子的聖旨在他們的眼裡狗屁不值,他們擔心的是打敗仗,尤其是參加癭陶大戰的部分黃巾軍將領,他們對鐵騎的威力至今記憶猶新,心有餘悸。如果這一仗打敗了,太原和上黨就保不住,黃巾軍將士和成千上萬的百姓就要逃到太行山,悲慘的日子又要來臨。有的人不僅僅擔心打敗仗,還擔心打了敗仗後,軍隊打沒了,自己將來怎麼辦?象流民一樣四處逃竄,任人宰割?士卒們求戰熱情高漲,是因爲他們想保住自己的土地,保住自己的家人,保住自己心裡的一點希望,但軍官們,尤其是一些高級軍官,他們的想法就不這麼單純了,他們想得更多的自己的性命和前途。

王當猛地一躍而起,怒氣沖天的高聲叫道:“爲什麼不說話?黃巾軍可以和朝廷的軍隊血戰,爲什麼就不能和胡人血戰?朝廷的狗官們不讓我們活下去,胡人難道要我們活下去嗎?你們的血性,你們的良心,你們的勇氣,哪去了?”他越說火氣越大,突然抽出戰刀,一刀跺開了面前的案几,大聲咆哮道,“誰要是不戰,老子劈了他。”

大帳內的氣氛霎時緊張起來。筱嵐看着殺氣騰騰的王當,嚇得驚叫一聲,一頭撲進了李瑋的懷裡。

“戰,還是不戰……”王當瞪着一雙血紅的眼珠子,舉刀狂吼。

黃巾軍諸將看着王當,有的搖頭,有的偷笑,有的神色輕蔑,但大家都先後站了起來,走到了王當的身邊,此時,再不戰,就被王當罵中了。

“好,這纔是黃巾軍。我們打了四五了年仗,什麼時候退縮過?我們擊敗鮮卑人,也算是報答幾年來始終跟着我們的百姓。”楊鳳站起來,揮手說道,“今天的黃巾軍和過去的黃巾軍沒有任何區別,我們過去是爲天下百姓而戰,今天還是爲了天下百姓而戰,我們過去是爲了天下百姓而死,今天還是爲了天下百姓而死。”

他轉身面對張燕,拱手說道:“大人,請下令吧。”

張燕默默地站起來,把鎮北將軍的印綬遞給了左彥,“從現在起,我不再代理鎮北將軍事,鎮北將軍府我就交給長史大人了。”

李瑋張嘴要說話,被張燕舉手阻止了,“司馬大人不要再勸了。徐大人心意已決,我豈能退縮?這一仗是我張燕決定要打的,是平難中郎將府決定要打的,是黃巾軍全體將士決定要打的,和鎮北將軍,和鎮北將軍府沒有任何關係,將來陛下怪罪下來,我張燕一人承擔。”

他面對衆將,神色堅定地說道:“黃巾軍即使全部打完了,也要把鮮卑人趕出去,此仗誰要是臨陣退縮,我張燕決不手軟,定斬不饒。”

“傳令大軍,今夜出發,各部迅速趕到原平城,誓死血戰。”

===

六月中,雁門關。

鮮卑人經過各種渠道打聽到了黃巾軍已經齊聚龍山大營,這讓他們感到了危機,隨即加緊了進攻。如果讓漢人的朝廷馴服了黃巾軍,把他們趕上雁門關,自己就是再有十萬大軍也打不下關隘了。攻城奪隘畢竟不同於平原決戰,守城的人越多越難打。雖然慕容風一再派人來聯繫,說幷州的黃巾軍中有張純的內應,只要黃巾軍到了雁門關,關隘旦夕可下,但拓跋鋒認爲漢人就是漢人,誰知道這些人會不會變卦,還是靠自己實在。鮮卑大軍在魁頭、拓跋鋒和落置鞬落羅的指揮下,發力猛攻。到了六月中的時候,終於奪關在望。漢人傷亡慘重,防禦力越來越薄弱,已經撐不住了。

魁頭召集拓跋鋒和落置鞬落羅商議進關後的行動。根據各方面彙總來的消息,現在幷州沒有任何援軍,除了那些不堪一擊的黃巾軍。

黃巾軍在他們的眼裡就是一羣流民,沒有任何戰鬥力。想當年漢人的大將皇甫嵩用了不到五萬普通漢軍,就把黃巾軍的大首領張角和他率領的幾十萬冀州黃巾打敗了,而且一仗就殺了他們十幾萬人。豹子就更厲害了,他只用一萬鐵騎就在癭陶城下擊敗了張牛角的二十多萬大軍,現在幷州黃巾的大首領張燕就是那場大戰的倖存者。就這樣的軍隊,也不怪大漢國的朝廷叫他們蟻賊了,象螞蟻一樣的賊人,打仗的時候全靠人多往上衝,這些人怎麼可能是鮮卑鐵騎的對手?鮮卑鐵騎橫掃大漠,把雄霸大草原幾百年的匈奴人殺得無影無蹤,就是和強大的大漢國作戰,也是勝多敗少,幾萬鮮卑鐵騎殺十幾萬黃巾軍,還不是手到擒來的小事。鮮卑人自始至終就沒把黃巾軍放在心上。

“經過這兩個半月的攻城大戰,我們總共損失了兩萬三千多人,這其中有一萬一千多名鮮卑人,一萬兩千多名漢奴。”拓跋晦笑着說道,“目前,根據我們的估算,雁門關最多還剩下兩千多名漢軍,尤其是勾注關,最多隻有兩百多人。明天,我們集結所有的力量,全面進攻,主攻方向就選在勾注關。勾注關一旦拿下,雁門關基本上就是我們的了。”

“前幾天我們看到徐榮的戰旗,還以爲他把黃巾軍帶來了,現在看來,他不是把黃巾軍帶來了,而是把鎮北將軍府的最後一點留守兵力帶來了。徐榮是代理鎮北將軍事的留守大將,他親自趕到雁門關,說明漢人已經徹底沒有後援了。雖然他手上還有幾千騎兵,但都是鮮卑人,他根本不敢用,只能把他們遠遠地送到河東。”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拿下雁門關後,是分批南下攻打晉陽,還是一起南下攻打晉陽。”拓跋晦指着地圖上的晉陽城說道,“出雁門關之後,沿馳道南下,經樓煩,北山,武山到原平城,全程大約一百里,這一百里地形較爲複雜,羣山環繞,容易出現意外。到了原平城,距離晉陽還有三百里,這三百里就好走了,離晉陽越近,地勢就越平坦,鐵騎可以一瀉而下,毫無阻礙。”

拓跋晦轉頭看看魁頭、拓跋鋒和落置鞬落羅,又看看衆將,苦澀地笑道:“我們在西疆大敗,吃虧就吃虧在地形上。六盤山地勢險要,馳道狹窄,當時我們認爲分兵南下可以互相支援,結果各軍之間因爲速度不一,造成距離過大,反被漢軍打了埋伏,逐一擊破了,但是,當時我們要是一起南下,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馳道狹窄,大家擠在一起,如果被漢軍以優勢兵力包圍,傷亡會更加慘重。”

落置鞬落羅冷笑道:“當時,豹子的兵力並不佔優勢。”他瞅了一眼神情冷峻的拓跋鋒,嘲諷道,“西疆之敗,都是因爲用兵不當,你們這麼多沙場老將,竟然犯下這種致命的錯誤,爲什麼?”

落置鞬落羅五十多歲,高大健壯,滿臉長鬚,一個寬大的額頭,一雙精光四射的眼睛,看上去極富心機。

拓跋鋒冷哼一聲,沒有理睬。

魁頭急忙說道:“今天不說西疆的事。這次,只要攻佔了太原和上黨,西疆的損失我們一夜之間就可以全部補回來,大家還是齊心協力打好眼前這一仗吧。豪帥,你繼續往下說。”

“黃巾軍在晉陽集結的事我們不能不防,雖然黃巾軍的武力不值一提,但假如他們在北山和武山之間設下埋伏,我們就很麻煩。山區作戰,黃巾軍還是佔據一定優勢的,尤其他們人多,打起來很要費一番力氣。爲了防止出現這種意外,我打算以五千騎爲一隊,每隊間隔十里,梯次南下。這樣一來,我們的南下大軍不但可以互相支援還保存了大軍的整體實力,另外,大軍前後相距有一百多裡,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前軍到達原平城時,我們的後軍還在雁門關,這麼長的距離,漢軍就是想打埋伏也找不到地方下手,而且,一旦漢軍攻打我們,馬上就會被我們包圍,想逃都逃不掉。”

邪歸逆笑道:“豪帥,你太小心了。以我看,黃巾軍不會跑到雁門關一帶打埋伏,他們完全可以憑藉人多的優勢,依靠晉陽城的高大堅固,據城死守。守城相比於打埋伏,要穩妥得多。”

拓跋晦搖搖頭,說道:“昨天,我們得到了從冀州傳來的消息,大漢國的黃河決堤了,水澤千里,受災郡國多達七個,幾百萬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時候,大漢國的當務之急是全力救災,而不是在北疆和我們打仗。北疆各地漢軍的糧餉馬上就會出現緊缺,各地漢軍隨即就會撤退,所以,黃巾軍不會死守晉陽的,一來他們打不過我們,二來他們也沒有援兵和糧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會逃到太行山避禍。如果他們要守城,早就到趕雁門關了。守雁門關可以保住太原和上黨,守晉陽什麼都保不住,連他們的命都保不住。”

聽說大漢國黃河決堤,大帳內頓時歡呼四起,人人神情興奮,就象打下了雁門關一樣。

“怪不得大王要急着拿下雁門關,原來大漢國遭災了,真是天助鮮卑。”

“這次,我們不但可以報西疆慘敗之仇,還可以佔據太原和上黨。幷州是我們的了,發財了。”

魁頭心花怒放。打下雁門關,佔據整個幷州,從此後,自己就是草原上的一個神話了。鮮卑國在自己的手上突然變得這般強大,此等蓋世功勳一定是空前絕後,再也無人可比。他站起來,舉手喊道:“明天,拿下雁門關。”

===

徐榮下令撤退。

郭蘊不走,他說自己沒臉回去,他要死在雁門關,以免辱沒了祖宗。徐榮聽到親衛的稟報,走上了城樓。

屋內,郭蘊躺在擔架上,丁原正蹲在郭蘊的身邊,不停地說着。郭蘊眼含淚花,懷抱長劍,神情堅決。徐榮揮手讓屋內的士卒迴避。

“徐大人,陛下一再下旨,讓你徵調黃巾軍堅守雁門關,爲什麼你執意抗旨?難道張燕和他的黃巾軍都逃到太行山了?”郭蘊看到徐榮,忍不住高聲責問道,“你下令放棄雁門關,是要被誅殺九族的,你爲什麼要這麼做?雁門關守不住,難道晉陽就能守住嗎?”

“我們不守晉陽。”徐榮平靜地說道。

郭蘊和丁原震駭不已,兩人瞪着徐榮,異口同聲地叫道:“你要逃跑?”

丁原大怒,猛地抽出長劍,指着徐榮大聲吼道:“徐榮,你立即下令放棄撤退,否則,我殺了你。”

徐榮往後退了一步,不慌不忙地說道:“張中郎已經集結了二十萬大軍,正準備在原平和鮮卑人決一死戰。”

郭蘊和丁原再度震駭,兩人難以置信地望着徐榮,半晌沒有說話。丁原緩緩放下長劍,問道:“徐大人爲什麼現在才告訴我們?”

徐榮沉默。

郭蘊突然手指徐榮,睚眥欲裂,張嘴狂吼道:“徐大人,你手上有二十萬大軍,爲什麼不來守雁門關?爲什麼?雁門關的將士都已經死絕了,你還是不發援兵,爲什麼?”

丁原回劍入鞘,氣憤地說道:“徐大人,你太過份了,我和郭大人要上書彈劾你,要彈劾你。”想起自己帶來的河內兵死傷殆盡,還有自己視若珍寶的騎兵也幾乎打完了,丁原忍不住舉手吼了一嗓子,“我要彈劾你。”

徐榮面無表情,沉默不語。

郭蘊和丁原發泄了一下,心情逐漸平靜下來。郭蘊舉起手裡的長劍指着徐榮,極力壓制着心中的怒火,問道:“徐大人,你爲什麼舍易求難?爲什麼不守雁門關,要在原平和鮮卑人決戰?二十萬黃巾軍也未必能擋住鮮卑人的鐵蹄,一旦戰敗,北疆的形勢將不堪設想,我們就是萬死也不能辭其疚啊。”

徐榮淡淡地說道:“守住雁門關無助於改善北疆危局,只有擊敗鮮卑人。”

郭蘊和丁原互相看看,心中頓悟。

“徐大人,你的心真狠,你爲了把鮮卑人誘進關內,眼睜睜地看着幾千漢軍士卒倒在了血泊裡無動於衷,你的心真是太狠了。”丁原餘怒未消,瞪着徐榮,咬牙切齒地說道,“你就那麼信任黃巾軍?你就那麼有把握擊敗鮮卑人?”

徐榮沒有回答,他看着郭蘊,小聲問道:“大人,可以走了嗎?”

===

鮮卑人佔據了雁門關。

關隘內到處都是漢軍士卒的屍體,在關隘的後方馳道上,大火正在熊熊燃燒,濃煙滾滾。

“漢人嚇破了膽,跑得比兔子還快,竟然連陣亡士卒的屍體都不掩埋。”落置鞬落羅搖頭說道,“卑鄙無恥的漢人。”

“這一把火燒得不小啊。”拓跋鋒負手笑道,“漢人在馳道上堆滿了樹木,以爲這一把火就可以阻止我們迅速南下,簡直是笑話。”

“命令漢奴,立即清理馳道。”

“傳令各部,就地休息,明早出發。”

===

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七節-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