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

李弘對李瑋的擔憂沒有放在心上。他對這些事一竅不通,對其中所涉及的制度和錯綜複雜的執行難度沒有任何概念。他認爲既然大漢國的先輩們已經做過了,而且做的非常好,那爲什麼現在的人不能做?現在的人有先輩們成熟的經驗和成功的事例,有先輩們歷經辛苦開墾的土地和開發的鹽池鐵礦,後輩們坐享其成,應該比先輩們做得更好纔對。

至於李瑋所說的種種難題,李弘一概不考慮。他目前只想知道能不能安置流民,有沒有辦法賺到錢,是不是馬上就能賺到錢。只要有辦法安置流民,有辦法賺到錢,他心裡就有底,他就有信心說服張燕。這種心思他當然不能透漏給自己的部下。

現在大軍中有相當一部將領戰意盎然,正雄心勃勃的想通過這次平叛榮立戰功。還有一部分將領想早點打完黃巾軍,立即趕赴幽州戰場,回家鄉去。另外一部分從黃巾軍投降過來的將領卻意志消沉,厭戰情緒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幷州平叛到底怎麼處理,李弘當然不能說,他也要防備大軍內部出現意外。

李弘雖然幾次在軍議上表明瞭自己同情黃巾軍,有招撫黃巾軍的想法,但在部分將領看來,將軍大人也就是打仗打多了,有點累,情緒不穩定而已,並沒有想到曾經剿殺張牛角幾十萬大軍,和黃巾軍有深仇大恨的李弘會放棄武力,一門心思地只想着招撫。

李瑋、宋文和謝明等人都是士子出身,自小所學都是經史典籍,心中對忠義根深蒂固,認爲這是爲人之根本,所以他們雖然對朝廷的腐敗深惡痛絕,但心裡對叛逆還是不能接受。他們和朝廷的想法一樣,首先要堅決剿叛逆殺,其次纔是解決產生叛逆的問題。李弘的提議,在他們看來,僅僅是將軍大人試圖在武力之外尋求解決黃巾蟻賊的一個手段而已,將軍大人真正想做的是安置流民,以解決持續叛亂的根源。

李瑋心中的造反和黃巾軍的造反是有很大區別的。李瑋希望李弘藉助手上的強大武力,除奸閹,清君側,重建一個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國泰民安的大漢國,而不是象張角一樣,直接提出推翻劉氏王朝,毀滅大漢社稷,重建天下。所以他和宋文、謝明等人一樣,對李弘招撫黃巾軍存有很大的反感和抵制情緒。

他私下和宋文、謝明等人就李弘的提議商量過多次,就目前這個腐敗的朝廷,要想實現李弘的提議,根本就是奢望,絕無可能。要不是一心一意想幫助李弘招撫黃巾軍的左彥極力讓他們放棄政治上的難題,他們甚至不願意提出什麼以商補農。沒有商人蔘予經營鹽鐵業就無法很快賺到錢,沒有錢就無法安置流民屯田,但要陛下和朝廷修改沿用了幾百年的祖宗之制,可能嗎?李瑋認爲李弘在做無用功,在做春秋大夢。

李瑋等人的沮喪情緒很快影響了興致勃勃的李弘。李弘反覆詢問墾地屯田和經營鹽鐵的細節,但李瑋等人一來沒有這方面的實踐和經驗,二來對推行這些政策沒有信心,所以流於敷衍,有一句沒一句的隨口亂扯。

李弘看出他們嚴重缺乏信心,但他已經知道了這事的大概可行程度,所以他還是很高興,極力誇獎了他們幾句之後,吩咐他們去休息。

李瑋臨走時說:“自從跟隨大人出洛陽以來,我們雖然沒做什麼,但因爲沾了大人和諸位將士擊敗鮮卑人的光,我們既升了官,又加了俸祿,於心有愧。大人要是有什麼指派,儘管說,我和斂之、長風等人雖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

李弘大笑道:“仲淵見外了。要是沒有你們,今日我就一籌莫展了。現在就有一件事,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幫我做到?”

李瑋和宋文等人面面相覷,心想這將軍大人還真不客氣。這裡才說兩句客氣話,他那裡就提要求了。

李弘說:“看到你們這些太學的士子一個個才華橫溢,遇到什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實在令人羨慕,還是有學問好。你們看,我這裡現在缺人,尤其缺象你們這樣有才華的掾史列曹,過一段時間假如要屯田,人手就更缺了,所以我想請你們幫幫忙,幫我招募一點人手,諸位看怎麼樣?”

李瑋和宋文等人對視一眼,均覺得將軍大人信心十足,對屯田一事好象十拿九穩似的。難道他在洛陽的時候,當真對陛下做過什麼承諾?如果有陛下的支持,他也許真能解決一系列的難題,但可怕的是,將來的事會怎麼發展呢?自己這幫人跟在他後面,是什麼樣的命運呢?

李弘看看他們驚疑不定的眼神,接着說道:“不管是太學的學士還是各地的士子,只要你們能請來,我一定呈報陛下,予以重用。”

李瑋略略遲疑了一下,問道:“大人,假如屯田的事由幷州刺史部主掌……”

李弘笑着搖搖手,說道:“仲淵,即使是幷州刺史部主掌,一樣需要人手。幷州一下子增加百萬人口,沒有官吏,如何管理,你們還是儘早招募人手,以備燃眉之急。”

===

左彥看到李瑋走出大帳,立即擔憂地說道:“大人,這招募掾史列曹的事情大人應該上奏陛下,然後由陛下選派太學學士前來幷州入仕。”

李弘看看左彥,問道:“你擔心什麼?”

左彥沒有做聲。李弘笑道:“俊義,我們在一起這麼長時間了,我難道還信不過你?你是不是當心他們都是李瑋的同室子弟,將來形成一股勢力?”

左彥嘆了一口氣,說道:“大人也知道。”

李弘沉默不語。這種事他不是沒考慮過,現在軍中將士之間因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出身而形成的各種大小勢力越來越多,他雖然通過不斷的整軍來消除這種影響,但效果並不理想。他總是安慰自己,認爲出現這種事情是因爲組軍時間太短,將士之間不太熟悉的緣故,但他心裡清楚,這種事情如果不處理,會隨着時間的延續越來越嚴重。

現在步兵軍以黃巾降兵和西涼邊軍爲主,騎兵軍以胡人爲主。漢人對胡人天生的仇恨造成了士卒之間的摩擦。打仗的時候彼此之間就有互不支援的情況,不打仗了,鬥毆的事就更多,他甚至聽說軍市裡的營妓都不願意接待胡人。一部分漢族將領雖然統領胡騎,但將士之間有對立情緒,有的上官還藉故毆打胡兵。

騎兵軍裡的胡人現在各族都有,鮮卑人、羌人、烏丸人、匈奴人,他們之間也有仇恨也有摩擦;步兵軍裡這種情況更嚴重,西涼邊軍和冀州黃巾軍士兵因爲各種小事,已經連續鬥毆數次,雖然衛政和各部將領都瞞着李弘私下處理了,但鄭信還是把這些事稟報了。李弘不願意插手這些事。他從士卒一步步做到將軍,這種事見得太多,無非都是一些意氣之爭。他知道要想避免這些事,僅靠軍律懲戒是不行的,必須要想辦法解決,但要解決士卒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各部將領之間的矛盾。刺奸大人衛政之所以一直隱瞞不報,就是因爲這些鬥毆的背後其實都是各部將領之間有衝突。

將領之間的衝突最早就源於盧龍塞的馬匪軍官和幽州軍官。拳頭、鬍子他們和鮮于輔、鮮于銀過去都是戰場上的對手,後來因爲鮮卑人入侵才一起走到了李弘的帳下。其後又加進了冀州軍官。而冀州軍官又分爲官軍和黃巾降將,這些人過去也是戰場上的對手。等到了西涼,情況更顯複雜,西涼有邊軍、郡國兵和羌兵將領。李弘每次在大帳召集各部將領議事,看到他們按照各自的小派系坐在一起,心裡就不痛快。他幾次命令他們按照各部曲就座,但到了下一次軍議,這些人還是我行我素,把李弘的話當耳邊風。李弘說了幾次後,自覺無趣,不說了,隨他們坐在一起親熱去。

這次到幷州,李弘之所以不急於擊敗黃巾軍北上幽州,其中就有這個原因。他要想辦法處理一下這個問題,否則,下一仗可能要打敗。

至於李瑋等人恃才驕縱的問題,李弘也是最近才察覺。離開洛陽的時候,李弘依照李瑋的要求,從太學帶出了一幫士子。早期在冀州的時候,他還沒有感覺到李瑋的號召力,只覺的李瑋說話做事很有魄力,他的一幫小兄弟喜歡圍着他轉,對他言聽計從,但這次李弘明顯感覺到了李瑋的影響力。李瑋因爲對李弘的提議信心不足,一直沒有拿出什麼意見,直到李弘強制下令,李瑋等人才匆匆拿出了一個方案。這事本來應該是以左彥爲主,召集衆人商議,但李瑋等人因爲左彥曾經是黃巾軍的首領,一直排斥他,李瑋陰奉陽違,其他人甚至包括從冀州出來的宋文都跟在李瑋後面出工不出力。左彥是個溫和敦厚的人,他雖然知道李瑋和宋文等人看不起他,不願意聽他的,但他還是豁達的一笑了之,主動邀請他們到帳中議事。然而,從李弘這個角度出發,他還是希望李弘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

現在將領之間已有矛盾,但他們都服李弘,打仗的時候,沒有人不聽李弘的,他們之間的摩擦目前還沒有影響到李弘的權威。左彥當心的是李瑋和宋文等人。如果李弘在自己不熟悉的政事方面需要他們出謀劃策的時候,這些人因爲政見問題故意誤導李弘的決策或者對抗李弘的命令,那問題就嚴重了。李弘在政事上的權威如果受到李瑋等人的挑釁,可能會直接危急到他在兵事上的權威。

對左彥來說,黃巾軍內部鬥爭的教訓太深刻了。無論是張角還是張牛角,化在這方面的精力都遠遠大於打仗的時候。許多時候,各方陷於爭鬥的不是權力而是政見不一。現在李弘好象處於同樣的狀況。招撫黃巾軍,首先不是陛下同意不同意的問題,而是李弘的部下能否遵從的問題。

大軍已經逼近晉陽城了,但李弘一反常態,至今沒有拿出一個致勝的策略。是李弘沒有把握說服自己的部下還是他沒有把握說服張燕?左彥認爲是前者,李弘肯定擔心自己的部下會拿着陛下的聖旨逼迫自己下令進攻。但慶幸的是,今天的大軍有五萬人是胡人,這些胡人都聽李弘的,這是李弘得以掌控大軍的絕對實力。部下的戰功多了,官做大了,許多事都會改變的。李弘手下現在有三個中郎將,這三個中郎將都可以獨自領軍作戰,雖然目前都受其節制,但只有天子一道聖旨,三個人中的任何一人都可以立即代替李弘統帥大軍。左彥感到了危機,李弘也同樣看到了危機。幷州的事一個處理不當,禍患可能連番而來。

當左彥把他的擔心慢慢說完的時候,李弘摟着他的肩膀,說了聲謝謝。

左彥苦笑道:“這麼多年,跟了幾個故主,就大人你最愚鈍。大人沒有心機,坦誠待人,也舍的吃虧,雖然信服你的人多,但這樣下去,終究不是事情。我看大人的性格和你失去記憶有很大關係。我打算派人到洛陽請幾個名醫來給你看看。”

李弘搖搖頭,笑道:“俊義,我腦子雖然有點問題,但還不至於影響到打仗,請什麼醫匠啊?算了算了。其實,有你們這些兄弟在身邊就行了。你想想,我一個人能幹什麼事,還不是要大家一起幹。我笨一點沒關係,只要你們聰明就行。”

“以李瑋,宋文等人的學識,他們徵募來的人手一定比朝廷送來的好,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這事還是請他們去辦吧。至於說到將來,你可以這麼想。如果幷州穩定了,幽州叛亂平定了,大漢國就沒有戰禍,到時候,你也好,仲淵也好,羽行也好,不是到朝中爲官,就是在地方州郡爲官,和我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我這個將軍沒有仗打,自然也就不是將軍,到時候陛下可能讓我戍守邊關。所以,再過兩年,大家就要各奔東西了,過一天是一天吧。”

左彥坐在那裡發了一會呆。他想來想去李弘說的也對。自己可能在黃巾軍時間待長了,總是想着將來如何生存,反倒忘記了自己現在的身份。李弘是朝廷重臣,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就象皇甫嵩一樣,立了戰功就是左車騎將軍,得罪了陛下,就是罷官回家,無須理由的。不象自己,官小,不想幹了,找個藉口就可以辭官回家。李弘就是再有心機,將來無非也就是混箇中兩千石的九卿乾乾。但看他那樣子,他也不想幹,大概還是想到盧龍塞做個邊關武將逍遙快活去。李弘既然胸無大志,他當然不會象張角一樣,事事都要算計個萬無一失了。想想張角,神一般的一個人,怎麼就沒有算到自己會在黃巾軍最危難的時候死去呢?如果人人都象李弘這樣隨遇而安,張角當然也就不會創建太平道舉兵反叛了。說到底,李弘不過就是一個武夫而已。

左彥正在那裡胡思亂想,李弘又說話了。

“俊義,你到兵曹營老伯那裡去一趟,叫老伯派一個親信到長安去。”

“到長安幹什麼?”左彥不禁奇怪地問道。

“把雲天的兄長請來。”李弘說道,“仲淵他們雖然想出了辦法,但他們沒有經驗,具體如何操辦他們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我們要請一個商人來。這營商的事當然要問問商人了。”

“大人,這幷州的事還沒開始,我們連晉陽城都沒看到,你就……”

“幷州的事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解決的,還是先賺錢吧。”李弘笑道,“仲淵他們膽子小,人也太過正直,總是想着這事朝廷能不能同意,那事是不是違背大漢律。他就不想想,朝廷裡的貪官如果都這麼想,這大漢國還有貪官嗎?我在西涼肅貪的時候算是看透了,這年頭,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不敢幹的。你到洛陽看看,那裡的官僚一個月纔拿多少俸祿,但他們哪一個不是錦衣玉食?哪一個沒有豪宅田產?哪一個家裡沒有幾十的侍婢奴僕?這錢都是從哪裡來的?我就不信這都是他們祖上留下來的。”

左彥心裡忐忑不安,他望着一臉憤慨的李弘問道:“大人想私下……”

“對。”李弘輕拍案几,小聲說道,“還是文龍說的好啊,如其賺點小錢,還不如私下倒賣,賺個大錢。”

左彥臉上變色。

“你不要怕。”李弘笑道,“反正這錢都用於安置流民,用於國事,只要我們自己不貪就行,沒什麼可怕的?”

“大人,這要是讓陛下知道……”

“你以爲我不倒賣,就沒人誣告我倒賣嗎?”李弘搖頭笑道,“洛陽想殺我的人多了,我要是縮着腦袋做人死得更快。沒事,我自有應付之法。”

===

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8章 破謀定龜茲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書友閒聊文人和武人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6章 三路平西策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二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東漢末年軍職制度演變轉載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八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六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