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

臘月二十三祭竈。

周禮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爲祝融,祀以爲竈神。”竈神就是古代傳說中的火神祝融。大漢的習俗是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以黃羊或者雄雞祭祀竈神。百姓們在竈祭之後,便開始準備過年了。

護羌中郎將李弘於臘月二十三到達洛陽。

李弘和他的部下站在邙山上,被眼前氣勢磅礴的洛陽城驚呆了,李弘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漢朝的威嚴和強悍。洛陽城就象一頭昂首挺胸的雄獅,傲然屹立在天地之間,俾睨天下。

李瑋喘了一口氣,舉起手中的馬鞭,指着洛陽城說道:“大人,這就是大漢的國都洛陽。”

“洛陽北依邙山,南臨洛水,佔地約十三萬三千餘畝,東西長約兩千餘步,南北長約三千多步。”李瑋興奮地介紹道,“洛陽有十二座城門和二十四條街道,些街道都通向城門。十二座城門大小不一,但都有三個門道與城中三條街道相通,旁邊兩道較窄,中間較寬。中間門道也叫‘御道’,是專供皇帝出入使用的,御道兩側築有防護牆。”

“洛陽的城門除了夏門以外都是兩重,距地百尺,門外聳立雙闕。闕是門前兩側的瞭望樓,上有樓關,下有通路,闕外有亭。”

“宮城位於城區的北部,有南北兩宮,把全城分隔爲二部。兩宮之間以有屋頂覆蓋的複道連接,南北長七裡。”

“大人,我們從夏門而入,可以直達北宮。”

李弘興奮地凌空抽出一鞭,大聲喊道:“兄弟們,咱們走,進洛陽……”

“走……走……走……”趙雲,姜舞,龐德等人激動地連聲吆喝着,催馬飛奔起來。一百三十名黑豹義從緊隨其後,一路呼嘯着衝下了邙山。

(當時的洛陽大約佔地面積約十六平方公里,東西長約三千米,南北長約四千六百米,整個城池呈不規則長方形。)

===================

奉旨出城迎接李弘的是衛尉董重和虎賁中郎將崔均。

董重三十多歲,中等身材,白麪細須,容貌俊偉,他看上去神情有些委頓,好象昨天夜裡沒有睡好似的,眼睛紅紅的。他帶着南軍的旅賁令魏斷以及兩百名南軍精銳士卒護送李弘進城。

崔均是司徒崔烈的長子,也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體形稍胖,神態謙恭。

李弘和李瑋遠遠看見前來迎接的隊伍是皇帝禁衛軍,心裡不禁暗暗吃驚,兩人對視一眼,均感覺事情有點不正常。

皇宮禁衛軍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南軍,一個是光祿勳的皇帝近衛親軍。

衛尉董重統領南軍。南軍是皇室禁衛軍,負責警衛皇帝、皇后、太后、太子所居宮殿及離宮別苑、帝王陵寢、宗廟、朝廷各官署。其中警衛皇宮的軍隊最爲重要,它設若干個屯駐紮在皇宮四周,各設司馬和軍侯統領。公車司馬令、南北宮的衛士令負責晝夜巡察,警衛宮城諸門,盤查出入人員。旅賁令統領南軍精銳,作爲機動,以應付各種意外和緊急情況。

虎賁中郎將崔均屬於光祿勳統領下的皇帝近衛親軍。皇帝的近衛親軍,負責皇宮內部的警衛侍從,兼做國家的儀仗隊,皇帝出巡或親征時侍衛左右。

南軍和光祿勳統領的近衛親軍互爲表裡,構成內重外輕,中央“居重馭輕”的防守格局,以維護皇宮安全,強化京城的防守。同時,南軍與光祿勳的近衛親軍也相互制約,相互監視,以防不測。

一般守疆的重鎮大將回來,沒有這個規格的迎接待遇,象李弘這樣的中郎將,最多就派個議郎,大夫之類的官員招待一下,今天竟然派出了一個九卿,一箇中郎將,天子好象有點小題大做了。

李弘朝後打了一個手勢,趙雲一聲令下,一百三十名身着鎧甲的黑豹義從齊唰唰地飛身下馬,牽馬而立。李弘帶着李瑋,趙雲,姜舞,龐德匆忙迎了上去。姜舞的手悄悄地移到了腰間的刀柄上。

李弘一邊走着,一邊輕輕地拍拍他的肩膀,小聲說道:“把手拿開,現在不會有事的。”

姜舞目視策馬而來的董重和崔均,冷哼一聲,大手緩緩收到了距離刀柄三寸的地方停了下來。

董重和崔均疑惑地看着越來越近的五個身着鎧甲的年輕人,分不出哪一個是豹子。

“子平,你看哪一個是李中郎?”董重小聲問道,“這五個人年紀差不多,個子也差不多,身材也差不多,就連盔甲都是一樣的。你認得出來嗎?”

“我看左側三個長得白白淨淨,相貌俊逸的軍官可以排除,尤其那個帶劍的。右側兩個,那個年紀看上去稍大一點的應該是李中郎,你說呢?”崔均反問道。

“昨天,我叫子安畫一張李中郎的像給我看看,免得今天認錯了,但那小子就是不幹,還說什麼是陛下特意囑咐的。我就不信,到了洛陽,就在這天子腳下,還敢有人殺他不成?”董重不滿地說道,“陛下也太看得起他了,竟然讓我帶兩百人來接他,他纔多大的一個官?”

“侯爺不要這麼說。”崔均笑道,“依戰功來計,他應該是將軍了。如果不是他年紀小,這次又違抗聖旨在槐裡亂殺一氣,他已經是將軍了。侯爺是不是認爲陛下讓你來接他,失了身份啊?”

董重鼻子裡不屑地“哼”了一聲,說道:“今天早上,陛下告訴我,旅賁令魏斷和他的兩百鐵騎負責李中郎在京的安全,李中郎到哪裡,他們就要保護到哪裡。你看看,這都是什麼事,大漢朝什麼時候變了規矩了,一箇中郎將還要兩百禁軍鐵騎保護,這比保護外國使臣的規格都要高上許多倍。”

崔均好象不知道這些事,臉上稍稍變色。

“陛下還說了,如果沒有他的允許,任何人都不準私下會見李中郎。”董重看了驚疑不定的崔均一眼,小聲問道,“你看,陛下是不是要殺他?”

崔均搖搖頭。

“那就是要幽禁他了?”

崔均又搖搖頭,嘆道:“陛下做事,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雙方相遇,互致問候。崔均果然沒有猜錯,右側年紀稍大一點的軍官正是李弘。董重拿出聖旨,讀了一遍。天子命令李弘立即進宮見駕。雙方隨即上馬,南軍的騎兵在前開道,黑豹義從隨後保護,兩支軍隊一前一後飛一般馳進了夏門。李弘知道事情不對,他想問問李瑋,但他被董重和崔均一左一右夾在中間,前後都是護衛的禁軍鐵騎,根本無法回頭,他連看看自己的部下都看不到。李弘心裡忐忑不安,一時間茫然失措。

現在發生的事和他們的計劃差得太遠了。他們原先以爲進城後可以到館驛住下,住下之後再連夜去拜訪宗正劉虞和李瑋的老師光祿大夫朱儁,徵詢一下兩位大人對朝政的看法,然後再考慮如何應對天子,但天子好象知道他們的心思似的,沒有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時間,直接把李弘召進了北宮。

==================

天子望着掛在牆上的一幅畫,久久不語。

那是劉和回京後,在天子的親自監督下,畫的唯一一幅關於李弘的肖像畫。劉和至今都猜不透天子爲什麼要自己當着他的面作畫,畫完之後又命令自己不許再畫第二幅,還把自己畫畫的草稿都收去了。他回家問他父親劉虞。劉虞長嘆,沒有回答,老人家好象知道天子的心思。

畫布上,李弘正坐在拳頭身邊痛哭。

李弘對天子的第一印象是覺得他醜,長得小頭小腦的,還有一個細長的脖子,根本沒有什麼天子的威儀可說。再看他時,覺得天子很累很疲倦,一副精疲力竭的樣子。第三次擡頭看天子時,卻驀然發現他的才智很出衆,整個書房裡,琴棋書畫,經史子集樣樣俱全。他聽李瑋說過,天子尤其擅長彈琴和做賦,其造詣很高。著名士子蔡邕就是天子的老師。

李弘跪在地上想想自己,覺得很慚愧,他除了打仗竟然什麼都不會,就連給天子的奏疏都寫得勉勉強強,不要說吟詩做賦了。大漢天子那高大而睿智的形象逐漸在他的心裡清晰豐滿起來。

李弘走進書房給天子見禮後,就看見了那幅畫。李弘還是頭一次看見自己,而且還是坐在地上痛哭的自己,他很新奇,也很難爲情。他在想,有機會一定問問天子,那幅畫是誰畫的,怎麼能畫自己坐在地上哭呢?而且還給天子看到了,這不是糟蹋自己的形象嘛。

兩個人一個做着,一個站着,很長時間都沒有說話。

“這是議郎劉和的畫。”天子突然指着牆上的畫,回頭對神色緊張的李弘說道,“劉和就是你的故主宗正劉虞的兒子。”

李弘恍然。他不知道天子要繼續說什麼,生怕自己聽漏了,所以他低着頭,全神貫注,靜待天子的下文。

“劉和說你是個漢子,一個象羌人的漢子。”天子揹負雙手,緩緩做到李弘的對面。

李弘心裡一抖,想到了自己飄散的長髮。象羌人?天子聽到自己象羌人,會不會想到血腥和背叛呢?

“袁紹說你是個將才,是一把血淋淋的戰刀,而劉表說你是一把利劍,劍有雙刃,既能殺死別人,也能殺死自己,所以他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用你這種瘋子。”天子聲調平和,娓娓道來。

李弘聽到天子稱呼自己爲瘋子,心裡一涼。劉表那張俊朗溫和的面孔頓時出現在李弘的腦海裡。李弘暗暗地罵了一聲。

“蹇碩是我的小黃門,我很信任他。他說你是一個忠臣,大漢的忠臣,只是不知道你是不是朕的忠臣?”

李弘想都沒想,翻身跪倒,舉手發誓道:“臣若不忠於陛下,當遭萬箭穿心而死。臣是陛下手裡的刀,陛下指到哪,臣就殺到哪,絕無二心。”

書房內寂靜無聲。

李弘趴在地上不敢擡頭,心臟在他的胸腔內劇烈地跳動聲,好象隨時都要蹦出來似的,其聲之大,震耳欲聾,他緊張地一連打了幾個寒噤,冷汗狂涌而出。突然他發現自己再也聽不到天子的呼吸聲,再也沒有辦法通過天子的呼吸聲揣測天子的心思,他迷失了,他恐懼了。

李弘驚駭地閉上雙眼,張嘴狂喊道:“陛下,臣今生今世,只忠於陛下一人,絕無異心,絕無異心啦!”

天子目無表情地看着李弘,沒有說話。

過了一會,他慢慢站起來,走到牆上的畫邊,非常仔細,非常用心地看着畫上李弘眼內的那顆晶瑩的淚珠。

天子擡起手來,輕輕撫mo着畫內的那顆眼淚,好象要把它輕輕地擦去,他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但那顆眼淚依舊清晰而悲傷地掛在李弘的眼睛內。

李弘悄悄地擡眼看去,霎時間心裡一熱,血脈賁張,淚水噴涌而出。

天子停下手,憂鬱地嘆了一口氣,說道:“你起來吧。回去好好休息,哪裡都不要去,知道嗎?”

李弘擦了一把眼淚,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然後站起來,躬身退了出去。

===================

旅賁令魏斷是個二十多歲的健壯小夥子,對李弘很崇拜。他向李瑋等人交待了一些細節之後,拱手對李弘說道:“衛尉大人說了,沒有天子的聖旨,誰都不能走出這座館驛一步。大人有什麼事儘管交待下官,下官一定竭力去辦。”

神情黯淡的李弘趕忙站起來回禮致謝。

“魏大人,我有幾個太學的朋友,幾年沒見了,我想看看他們。”李瑋笑道:“你能不能派個人去太學跑一趟,幫我傳一個口信?”

魏斷遲疑了一下,問道:“大人,找哪一位學士?”

“他叫陳好,是益州成都人,說一口的川蜀話,他在太學很有名,人稱大斧。”李瑋說道,“你讓人告訴他,就說我李瑋回來了,就行了。”

魏斷連連點頭,笑道:“這個人我好象聽說過,我知道,我這就派人去找。”

李瑋連道感謝,熱情地把魏斷送了出去。

姜舞看了一眼李弘,說道:“大人,陛下既不讓我們出去,也不讓別人進來,這和軟禁有什麼區別?”

龐德衝着姜舞搖搖手,說道:“子風,大人心情不好,你就不要說了。”

趙雲小心翼翼地問道:“大人,你和陛下在御書房裡都談了什麼?陛下問了你什麼嗎?”

李弘嘆了一口氣,雙手揉着自己的額頭,低頭不語。

李瑋匆匆地跑進來,小聲問道:“大人,怎麼樣?皇上都說了什麼?”

李弘看看他們,苦笑道:“我已經對陛下發誓了。”

李瑋臉色一變,驚問道:“你答應了。”

===================

冬天的夕陽早早地落下了地平線,黃昏漸去。

陳逸縱馬飛馳,在豫州譙國城的城門關上之前,衝進了城內。陳逸尋到一座豪華的宅邸前,拍門喊叫。

“請問先生找誰?”看守門房的一個僕役探頭問道。

“我是你家家主的朋友,你去稟報一聲,就說有一個邙山的遊魂來訪。”

時間不長,大門轟然拉開,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了出來:“伯彥兄別來無恙!”

陳逸舉手喊道:“孟德兄弟,一向可好?”

“兄長突然來訪,失禮之處,請多多海涵。”隨着話音,從屋內走出一個三十歲左右的華服儒生,此人身材不高,皮膚較黑,圓臉短鬚,濃眉下有一雙凌厲而充滿了睿智的大眼,笑聲歡語裡,顯得豪放不羈。他就是豫州大豪曹操。

曹操一把拉住陳逸的手臂,笑道:“伯彥兄,我們有六年沒有見面了,兄弟想你啊。走,走,進家去,今夜我們喝個一醉方休。”

陳逸感動地笑笑,說道:“又來打擾兄弟了。”

“哪裡話,我叫你留在我這裡,不要到處流浪,你就是不聽。這次回來,還走不走?”曹操拉着他一邊屋內走去,一邊笑着問道。

陳逸苦澀地笑笑,說道:“我明天就走。”

曹操臉上的笑容頓時斂去,他仔細看了陳逸一眼,問道:“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嗎?”

“有。”陳逸說道,“有一件天大的事。”

深夜,曹操在書房內來回走動,委決不下。

曹操其實不姓曹,但他也不知道原來的姓了。他的父親曹嵩,是孝桓皇帝朝的大長秋曹騰從民間抱來的養子。

本朝從孝順皇帝朝起,就詔準中官可以養子襲爵。曹騰是沛國譙郡人氏,他幫助孝桓皇帝策劃和誅殺了大將軍樑冀。後來他有功被封侯,還擔任了內宮的大長秋一職。不過曹騰不象一般的中官那樣作惡多端,他在士大夫中有很好的聲名,他利用自己的職權向天子推薦了許多名士,這些人後來都成了朝中的重臣,還有許多是著名的黨人。曹操的父親曹嵩,曾出任過大漢的司隸校尉、大司農,現在朝中任職大鴻臚。

曹操自小就在這樣顯赫的官宦家庭長大,所以他就像其他許多官宦子弟一樣,天資聰慧,行事放縱不羈,喜歡飛鷹走狗,遊蕩無度。他有夜入民宅的嗜好,曾經在洛陽和袁紹一起劫持過新嫁娘,還曾私入中常侍張讓的宅第偷取奇珍異玩,被人發現後,他舞着手戟,跳牆而逃了。

曹操有他的過人之處。他好獨立思考,不願意按照常規的途徑塑造自己。他博覽羣書,鑽研過經學,研究過兵書,更好法家的學說。他覺得大漢日漸衰落的根本原因,不能簡單地從道德上歸之於大將軍、中官,或是士大夫的專權,而是整個社會缺乏法制,朝廷光靠道德這種表面文章根本無法高效率地運轉局勢,君主的權威也無法樹立。

因爲他是宦官世家出身,所以經常遭到清流士大夫的指責和謾罵,當時有個喬玄老太尉很欣賞他,認爲他是安邦興國之材,還讓他去找汝南許劭,此人精通易經,專門品評天下名士。許劭看了曹操半天,一言不發。曹操急了,一把揪住他的衣領,一定要他說個明白,於是許劭慢吞吞地吐出了十個字:“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大喜而去。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舉孝廉,出任洛陽北部尉,進入仕途。這是個負責警備京師城門的官職。他一到任,就開始實踐他的法家學說。在修繕了城門之後,他在每座城門中掛上五種顏色的大棒,有犯禁者,不管他是誰,即刻棒殺。天子最寵幸的小黃門蹇碩的叔叔,因爲不顧宵禁令,夜裡出遊,結果死在了曹操的棒下。由於曹操背景深厚,朝中的權貴們也只有啞巴吃黃連,沒有辦法。後來中官們找了個藉口,將他外放到了頓丘做縣令。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被召回朝廷拜爲議郎,上朝議政。曹操連番上書,要求朝廷爲大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平反,但沒有人理睬他,連天子都把他當作腦子有問題的人。

黃巾叛亂後,他以騎都尉的身份率軍參加了皇甫嵩的平叛大軍。黃巾平定後,他因戰功被遷升爲濟南相。曹操在濟南國以嚴法治理郡縣,狠狠打擊違反作亂者,結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使濟南國穩定了下來。不久曹操被徵還京師,授東郡太守。他知道這是濟南國的豪強們把他告到了朝廷。曹操一氣之下,不幹了,他上表佯稱自己有病,辭官回鄉了。

曹操苦思冥想了整整一夜,還是難以取捨,直到看到自己的夫人卞氏。

卞氏看到曹操徹夜不眠,非常心痛,清晨時就端了一杯茶給他。卞氏說:“先生,父親已經來了幾封信,催着讓我們去洛陽過年,你可不要累壞了身子,耽誤了行程,惹得父親不高興。”

曹操驀然驚醒,拍額稱慶,他摟着卞氏讚道:“夫人真是我的貴人啊。”

卞氏是曹操新納的一房小妾,雖然原配丁夫人不同意,但曹操還是堅決地娶進了家門,原因就是因爲傳聞卞氏有貴爲王妃之相。

卞氏祖藉琅邪開陽(山東臨沂),其家世操卑賤職業,是以聲色謀生的歌者舞伎。據說卞氏出生的時候,產房中整天都充滿黃光,初爲人父的卞敬侯非常奇怪,便去向卜者王旦問卜。王旦回答說:“這是大吉之兆,這個小女孩將來大富大貴,有王妃之相。”話是這麼說,但是長大後的小卞氏仍然再操家族的卑賤職業,成了一名歌舞伎。這個以賣藝爲生的家庭四處飄零,去年來到了譙地(安徽亳縣)。曹操聽說卞氏有富貴之相,又見她美貌,隨即把她娶進了家門。

曹操立即去見陳逸,委婉拒絕了陳逸的邀約。

曹操說:“伯彥啊,此舉很難不成功啊。因爲廢立之事,是天下至爲不祥的事。古人能幹下這種事情的,只有伊尹和霍光。這兩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都是因爲他們心懷忠誠,高居宰輔之位,在手握重權的情況下可以爲所欲爲。比如說大漢的霍光,他能廢昌邑王,首先在於他受先帝之託,師出有名,其次就是昌邑王即位沒有幾天,不成氣候,也沒有什麼龐大勢力。”

“現在,伯彥兄和王大人自認爲有伊尹、霍光的權勢嗎?合肥王的聲望比漢初叛亂的諸侯王們強嗎?而當今天子和昌邑王比起來,他的根基有多穩固你難道不知道嗎?”

“伯彥兄,你還是放棄吧。大知堂和黑山黃巾的力量加在一起不足以誅殺朝中的奸宦,也無法撼動大漢朝。即使你們成功了,天子被你們挾持了,但你們有力量抵抗大漢朝軍隊在冀州站住腳嗎?有辦法讓合肥王得到朝中大臣的承認嗎?你們有辦法進入洛陽嗎?”

陳逸一臉的憂鬱傷愁,默不作聲。

“我看伯彥兄還是報仇心切吧。”曹操嘆道,“伯彥兄,聽我一句話,放棄吧。我父親來信說,天子十萬火急,急召護羌中郎將李弘回到京城,我想,天子有可能讓他隨行回鄉祭祖。如果……”

陳逸悽然一笑,說道:“誰來我都不怕,誰來我都不怕……”

==================

館驛門外突然傳來嘈雜的叫喊聲:“李仲淵……李仲淵……”

李瑋聽到之後,高興地跑到館驛門口,他站在大門內,隔着站在門口警戒的禁衛軍騎士,一邊招手,一邊放聲叫道:“大斧,大斧,你們好嗎?”

“李仲淵,筱嵐要出嫁了。”

李瑋頓時如遭重擊,面如土色。

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一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九節起點浪子書友的書評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三國人物介紹吳西漢的官職表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地理環境因素與漢末三國曆史進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