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

李弘突然想起了趙汶。

如果部隊不在鹿亭襲擊慕容績,趙汶就不會犧牲。那次襲擊打或者不打,其實並不影響漁陽戰局的發展。現在也是這樣,自己的部隊幫助舞葉部落脫離鮮卑國,已經多打了一戰,萬幸的是沒有太大的損失。如果加入廣寧戰場,勢必就要和提脫的部隊進行決戰,不是攻城戰就是平原上的騎兵對決,這兩種打法都是損耗性的戰鬥,部隊的傷亡會非常驚人。自己好不容易拼湊的這麼點人馬,不能就這麼毫無意義的打光了。從盧龍塞帶出來的士兵已經死去一半多了。

“你怎麼了?不打,還是不好打?”鄭信問道。

“我想起了趙汶。”李弘把手上的地圖一推,小聲說道,“他可以不死的。都是因爲我,非要連夜奔襲,結果害的他命喪鹿亭。這次如果我再自作主張,出兵豐屏圍,估計損失會更大。”

李弘嘆了一口氣,接着說道:“提脫知道魁頭被我們意外的擊敗之後,他在廣寧戰場上,已經無法取得對漢軍的壓倒性優勢,在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他堅持不了多久,自會撤軍而走。我們參加不參加廣寧戰場,不會影響到整個大局的。而且,幽州未來的幾年內應該沒有什麼戰事,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再讓戰士們失去寶貴的生命。”

鄭信好象不認識李弘似的,看了他好半天。

“子民,你是名揚北疆的豹子,你是手執戰刀一路殺到這裡的,你怎麼突然失去了勇氣,變得膽怯起來。你到底怎麼了?”

李弘低着頭,不做聲,腦子裡想着趙汶,心裡不由自主地竟產生了一絲畏懼。

“子民……”鄭信用力推了他一下,大聲勸道:“你怎麼不想想小刀,大頭,不想想田靜大人,王進大人,他們是怎麼死的?爲國捐軀,這是榮耀。他們死的時候,趙汶死的時候,可曾有過怨言,可曾後悔過當兵?”

李弘突然想起了鐵狼,想起了公孫虎,想起了姬明,心裡愈發的悲傷。他再也沒有心思聽鄭信說下去,一個人走出了大帳。

射墨賜擔心鮮卑人捲土重來,一大早就來向李弘告別,準備率領部落繼續南下往野烽圍暫住。李弘擔心他們路上遭到漢人的非難,引發不必要的誤會,特意派了一個屯長帶着人馬陪同他們一道南下。被俘的一千五百多人和幾千匹戰馬成了舞葉部落的戰利品,在舞葉部落騎兵戰士們的看押下,跟隨而去。

大部隊留在羊角山,繼續監視鮮卑人的動靜,防止他們重整人馬後,繼續追擊而來。

李弘默默地看着舞葉部落的遷徙大軍慢慢消失在視野裡,心裡很高興。從此以後,幾萬人可以在大漢國安居樂業,想想都讓人覺得很幸福。他轉身上馬,準備回營,卻看見自己的部下一個都不動。

“聽說大人要帶我們去打提脫,什麼時候行動?”玉石嚴肅地問道。

“兵貴神速,此事不可拖延。”伍召隨即接上說道。

李弘愣了一下,知道鄭信一定不死心,聯合各位軍候前來請戰了。

他狠狠地瞪了一樣鄭信,笑着說道:“此事時機已經錯過,出兵已經不合事宜。”

“爲什麼?”裡宋說道:“我們昨天才襲擊的魁頭,難道今天提脫就會接到消息?滴水圍距離廣寧將近三百里,按道理消息應該還沒有傳到廣寧。我們完全可以冒充魁頭的部隊急速趕到廣寧。”

李弘望望大家,苦笑了一下,再次說道:“時機已經錯過。沒有絕對把握,不能出兵。”

“大人,你還記得在山口渡大營,你是怎麼對我們說的。”鬍子一反常態,大聲叫道:“你說因爲我們是大漢人,所以我們決不允許任何一個敵人踐踏我們大漢國的每一寸土地。難道你已經忘記了嗎?我們從大燕山帶出來的兄弟,我們從漁陽帶出來的兄弟,現在還剩下多少?難道他們的仇不報了?”

“即使我們全部戰死,也是爲了大漢國而死,死而無憾。”伍召緩緩地說道。

李弘心裡非常感動,他翻身下馬,大聲叫道:“來。你們說說,怎麼打?”

大家看到李弘同意了他們的請戰,歡呼一聲,紛紛下馬聚到李弘的身邊。

“我們昨夜在一起合計了一下,認爲此戰殲滅提脫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玉石代表大家,向李弘講述他們的計劃,“提脫的意圖非常明顯,他準備和魁頭二人在豐屏圍對漢軍實施前後夾擊。”

“我們從鄭大人的斥候屯裡找一個聰明伶俐膽大心細的斥候,冒出魁頭的信使,到廣寧告訴提脫,魁頭已經同意並和他約定攻擊時間。攻擊當天,他的部隊在豐屏圍和箕稠大人的部隊正面迎敵,我們的部隊假冒鮮卑人從他們的側面殺出,然後趁敵人全無防備的時候,突然殺向烏丸人。此舉出其不意,必能受到奇效。”

“同時,我們快馬通知護烏丸校尉箕稠大人,告訴他拓跋鋒已經撤軍,我們在回涿鹿的途中捉到提脫的信使,得知了提脫和魁頭的計劃。現在魁頭的部隊已經在羊角山被舞葉部落和我們聯手擊敗。這麼說當然是爲了不讓他知道我們越境作戰的事。他的官大,可以因爲此事隨時下令抓捕我們。然後我們把計劃告訴他。爲了能打敗提脫,收復廣寧,我想他肯定會同意這個計劃的。一旦成功,他不但可以洗刷自己被敵人打敗趕到居庸的恥辱,而且還會因此立功受賞。”

“說完了?”李弘問道。

玉石點點頭,恭敬地說道:“大人打仗,每每都是以奇兵致勝,用兵猶若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我們都非常佩服,自感望塵莫及。所以這個計劃的不足之處,還請大人指教。”

李弘笑起來,指着玉石道:“你也會阿諛奉承了。我沒有你說的厲害,只不過考慮問題比你們更周全一點而已。你們這個計劃有幾個不能確定的因素。這幾個問題不解決,這個計劃就有缺陷,也就是說,不能執行。”

“首先我們怎麼肯定魁頭和提脫之間沒有密切的聯繫?如果提脫知道了魁頭在滴水圍慘敗,我們這個冒充的計劃就被會敵人看破利用,他們如果將計就計,戰敗的就是我們。”

“其次,護烏丸校尉箕稠大人我們誰都不認識,他憑什麼相信我們送過去的消息?即使他相信了我們的身份,他又憑什麼相信我們的計劃?這可關係到他五千大軍的存亡問題,他豈能不考慮周詳,再三思量?如果是敵人的奸計,他的部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我們是右北平郡盧龍塞的邊軍,這裡我的官銜最大,也就是個秩俸千石的軍司馬,和一個秩俸兩千石的護烏丸校尉比起來,小得可憐。他身邊象我這個秩俸等級的軍官有好幾個。按大漢軍律,軍司馬無權單獨帶兵出征,更無權指揮一曲以上的人馬。現在我能帶部隊指揮打仗,純粹是因爲戰事危急,刺史劉大人臨時授命的一個權宜之計,說起來都是違法的。在這種情況下,我一個小軍司馬建議一個校尉大人如何作戰,這豈不是以下犯上,自取其辱。他不派人拿我就很給劉大人面子了。”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兵力問題。校尉大人的部隊以步兵爲主。根據我們的消息,他從居庸,沮陽帶走了三千步兵,兩千騎兵。以這種軍陣組合,在平原上和提脫的八千騎兵作戰,根本就沒有勝算。一旦配合上出現失誤,我們不能及時趕到,他的部隊就有可能被烏丸人重擊。我們即使準時趕到,以三千多騎兵偷襲八千人的部隊,最後必將陷入苦戰。在平原戰場上,即使偷襲敵人,也會演變成一場血戰。這次能夠打敗魁頭,不僅僅是幸運,更重要的是得益於舞葉部落的適時出擊,造成了對敵人的內外夾攻。這種好事一輩子也就這麼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了。我們的部隊拼光了,大家覺得很高興是嗎?”

一羣部下沉默不語,各人都在思索着李弘的話。

“我個人認爲以最小的代價殲滅最多的敵人才是上上之策。如果我們戰勝了敵人,自己也折損大半,下一戰怎麼打?不打了嗎?”

“這個計劃我也考慮過,破綻太多,無法執行。”

“大人,您有什麼妙計?”燕無畏問道。

“我沒有。現在還找不到敵人的軟肋,無從下手。大家一定要打,必須耐心等一段時間,尋找恰當的時機。”

“守言,你的斥候屯立即深入廣寧一帶偵察。玉石,你去豐屏圍,和校尉大人取得聯繫,得到他的確認和信任。雷子,你去馬城,儘快叫老伯和小懶他們動身,趕到野烽圍和我們會合。”

“三天後,我們去野烽圍。”

提脫很快得到了魁頭在滴水圍全軍覆沒的消息。

他的部下們立即象炸了鍋一樣,紛紛跑到他的大帳內,要求撤回白山。現在局勢非常明瞭,鮮卑人已經全線潰敗,漢軍的豹子部隊甚至深入鮮卑國境開始反擊了。烏丸人獨自留在大漢國境,守着廣寧,寧縣兩座沒有多大作用的小城,能堅持多久?趁着漢軍喘息未定,豹子的部隊尚在野烽圍休整之際,早日撤出纔是明智之舉。

提脫轉着一雙陰險的小眼睛,好整以暇地望着部下在自己面前大吵大叫,一副很不以爲然的樣子。

“怕什麼?你們無非懼怕遭到箕稠和豹子的兩路圍攻而已。豹子的部隊現在有多少人?”

坐在下首的遄結趕忙答道:“據說他的部隊在馬城損失慘重,估計還有一千多人,這就是他的全部所有了。”

他的話立即遭到一片謾罵。

遄結高舉雙手,示意大家聽他說完。

“鹿破風的部隊估計在一千人左右。按道理,兩千多人的部隊襲擊魁頭的六千大軍自然不夠。但他既然能獲勝,這其中肯定有什麼訣竅?”

“我認爲舞葉部落在那種生死存亡的情況下,射墨賜傾其所有至少可以組織一支將近五千人的部隊。他們趁着魁頭輕敵之際,和漢人裡應外合,能夠打敗魁頭也在情理之中。”

“打敗六千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估計豹子和射墨賜的部隊損失都很大。以豹子現在的實力,他不可能趕到廣寧戰場參戰,除非他馬上得到援軍。所以短期內,我們不可能遭到箕稠和豹子的同時攻擊。大家無須過分擔心。”

提脫冷冷一笑道:“遄結的話大家都聽明白了?我的目的還沒有達到,大家耐心一點,再等等。回到白山,少不了大家的好處。”

射墨賜的使者趕到沮陽,薊城,分別拜會了上谷郡太守,幽州刺史。他們得到了暫住上谷郡的漢庭文書。至於來自洛陽京都的正式文書,還需要等待漫長的一段時間。

現在整個幽州都已經知道鮮卑國發生了叛亂並且得到圓滿解決的事。劉虞和劉璠兩位大人看到鮮卑國四部鼎立,鮮卑大王的權利被極大削弱,心裡大喜,嘴都笑歪了。

鮮卑國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現在鮮卑四部都忙着劃分權利,重建自己的勢力,互相間爭得不可開交。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聯合出兵入侵大漢已經成了夢想,就是他們自己都要互相小心戒備着對方。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卻偏偏就是一心想重建強大鮮卑國的慕容風。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距,讓這個滿懷雄心的鮮卑強者感到自己已經力不從心,再難力挽狂瀾了。

不久,關於慕容風和漢人秘密勾結,陰謀策劃推翻和連,分裂鮮卑的消息慢慢的在北疆傳了開來。而舞葉部落的突然背叛和定居大漢,似乎爲這個傳言做了一個不容置疑的詮釋。幽州的報捷文書和各地官吏的秘信象雪片一般飛向洛陽。

矛盾的焦點慢慢地集中到幽州刺史劉虞的身上。

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七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正視歷史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長安風雨聲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