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

四月底,孫賁到達定陶行轅。

孫賁乘船趕到渤海郡後,渤海郡太守宋文急忙派人把他送到了兗州定陶。聽說孫策重傷,生命垂危,江東岌岌可危,李弘極爲吃驚。

“還有幾成存活希望?”李弘急切問道。孫策一死,江東內憂外患同時爆發,曹操和劉表都有可能乘勢佔據江東,而曹操可能最大。曹操一旦得到了江東,天下格局隨即再變,對朝廷平定天下極其不利。至於自告奮勇南下江淮的袁耀,李弘可不敢奢望他能異軍突起佔據江東。他實力有限,無法戰勝曹操、劉表、周瑜和孫家四個勢力,他能在江淮一帶支撐下去就不錯了

孫賁絕望地搖搖頭,把孫策傷情大致描述了一下,“已經一個多月了,估計他現在……”孫賁想到孫策可能已死,心裡悽楚,眼眶漸紅。

“伯陽,你不要急,我一定會幫你。”李弘稍稍想了一下,安慰道,“二月底的時候,朝廷已經下旨,讓治書御史陳好大人趕到江東招撫。隨行的有孫輔和魯肅兩位大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此刻他們就在江東。”

孫賁聞言又驚又喜。

“君理(朱治)去年受了重傷,一直在定陶診治。你先去看看他,和他暫時住在一起。”李弘起身送客,“我立即急奏朝廷,看看能不能說服長公主和朝廷先行出兵威脅徐州,牽制曹操的兵力,延緩他攻打江東的時間。”

孫賁跟着站起來,疑感地看看李弘,遲疑半晌,小聲問道:“這件事,大將軍不能做主嗎?”

“我只是朝廷的大司馬大將軍,又統兵在外,這種大事,我當然不能做主。”李弘毫不在意地笑笑,“你不會把我當作是第二個董卓吧?”

孫賁臉顯疑色,顯然不相信李弘的話,他擔心李弘敷衍自己耽誤了時間,於是懇求道:“大將軍,天下誰不知道河北是你說了算?請大將軍看在朱儁大人和破虜將軍的面子上,無論如何伸以援手。”

“你暫時先住下,我會盡力的。”李弘一邊陪着他走出大帳,一邊說道,“陳好大人很快就會回來,相信他能帶來江東最新的消息。至於河北,現在上有天子和長公主,下有朝廷諸府,我不過是朝中一位位同三公的大臣,事事都要遵從天子、長公主和朝廷的旨令,我怎能說話算數?請伯陽不要有這方面的誤解。”

“大將軍……”孫賁感覺自己說錯了話,有些着急了,正想辯解兩句,李弘笑着阻止了,“我答應你,一定說服朝廷出兵徐州,但你必須給我時間。”

孫賁不好再說什麼,忐忑不安地告辭了李弘。

李弘急召行轅內的大吏們議事。

江東的變故讓麴義、荀攸等人均感措手不及。

“孫策真的會死?”麴義覺得這事不可思議,“曹操和袁耀聯手,這我相信,畢竟孫策把他們打得狼狽不堪。但能把孫策打死,這未免有點匪夷所思了。當年孫策打江東的時候,非常艱難,險惡之戰打了一個又一個,但他都安然無事,這次怎麼陰溝裡翻船了?”

“孫賁不會拿這事開玩笑。”荀攸連連搖手,“從他匆匆忙忙趕到河北就能看出來,江東非常危急。中原大戰,江東的軍隊也參加了,我們沒有主動招撫,他卻主動冒着危險跑來歸順,可見江東的局勢已經到了千鈞一髮之刻。”

“但我們已經和曹操議和了,軍隊也馬上要打洛陽了,這時突然改弦易轍,和曹操撕破臉出兵徐州,等於把中原大戰的原定攻擊之策完全推翻了。”連夜趕到行轅的楊奇皺着眉頭,四下看看沉思的衆人,慢慢說道,“如果要打徐州,等於接受了呂布將軍的建議,但此建議早在晉陽初議的時候就被否決了。我們此刻再次提出來,會不會遭到長公主和朝廷的嚴厲駁斥,說我們沒有攻打洛陽的決心?”

“大將軍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做出攻打洛陽的最後決策

。”傅幹說道,“如今江東突發變故,朝廷應該就此變故及時做出決策上的調整。我覺得……”他站起來走到地圖前,把孫策死亡後江東可能出現的混亂,以及曹操或者劉表攻佔江東後,天下形勢的變化大致做了一番推測,“很明顯,曹操攻佔江東的可能最大,曹操一旦攻佔了江東,實力倍增,對中原的威脅驟然增大。我們暫且不論曹操能否在短期內穩定江東,但他生存已經得到了保障。在這種情況下,他爲了阻止我們攻佔洛陽,勢必要和袁紹、劉表、劉備再次聯手,對我們展開全面反攻。”

“朝廷的預定攻擊時間是在八月或者九月,我們完成了青、兗兩州的人口遷移之後,也就是說,大約還有四個月到五個月的時間。而曹操完全能利用這段時間拿下江東,並在劉備、袁譚等人的幫助下,向兗州展開攻擊,拖住我們攻打洛陽的軍隊。這樣一來,我們就很難如期展開洛陽大戰了。”傅幹看到楊奇詫異的神色,急忙解釋道,“袁譚到了沛國,並且和曹操聯姻,曹操的兒子曹整娶了袁譚的女兒,曹操自降輩份和袁譚稱兄道弟了。這個消息我們也剛剛得到,還沒來得及告訴老大人。”

“曹阿瞞還做這種丟人的事?”楊奇望着李弘問道,“這消息可靠?”

“可靠。”李弘指指荀攸,“我們和曹操議和後,荀大人派了個親信到徐州,和荀?大人取得了聯繫。這消息是他的親信從徐州帶回來的,據說是從荀?大人的手下打聽到的,很可靠。”

“這麼說,曹操鐵了心要打江東了?”

“是的。”荀攸點點頭,“沒有江東做後援,曹操東山再起的可能太小了。”

“既然大將軍遲遲沒有做出最後決策,江淮的形勢又出現了重大變化,那大將軍的最新應對之策是什麼?”楊奇又問道。

“我也很爲難。”李弘說道,“朝廷要我們今年打洛陽,但如果我們立刻出兵攻打徐州,那攻打洛陽的時間就要推遲。按照現在的兵力和糧草,我們不可能同時在兩個戰場作戰。”

“打洛陽就要丟掉江東,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曹操壯大。所以現在我們只能暫時放棄攻打洛陽,全力去對付曹操。”麴義說道。

“青、兗兩州的人口南遷尚未完成,如果我們現在就開戰,勢必要從河南、豫州兩地徵調軍隊回守青、兗兩州,以防出現意外。等到我們擊敗了曹操,軍隊需要時間休整和重新部署,所以今年攻打洛陽的可能很小很小。”傅幹無奈說道,“如果大軍等到八月或者九月開戰,時間上又遲了,江東可能已經丟了,曹操可能已經揮軍北上了,我們還是無法攻打洛陽。因此,大將軍很難取捨。”

李弘、麴義、荀攸、楊奇等人商量了很久。

首先,河北不能爲了一個可能改變天下格局的小小江東耽誤洛陽大戰的時間,長公主和朝廷不會答應。其次,爲了維持目前天下格局,保證大軍在攻克洛陽後,能在最短時間內平定天下,河北必須出兵徐州救援江東,以阻止曹操、劉表等人攻佔江東四郡。

什麼辦法才能做到兩全其美呢?

“用太尉大人的辦法,先拿下關中

。”麴義建議道,“此時集結中原主力攻打洛陽的計策風險太大,我們極有可能在江東丟失的情況下,遭到袁紹、劉表、劉備和曹操的瘋狂反攻,無法攻克洛陽或者根本就沒有機會攻打洛陽。所以我們在中原大軍派出部分兵力攻打徐州的同時,讓朝廷立即集結大軍先拿下關中。”

麴義老調重彈,荀攸立即予以反駁。

“第一,曹操未必能如願以償拿下江東。第二,就算曹操拿下了江東,他也傷亡慘重,未必有力量反攻中原。第三,大軍南下打徐州,袁紹和劉備勢必乘機反擊,大軍要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我們未必能有充足的時間擊敗曹操佔據徐州。第三,朝廷目前正在積極和韓遂議和,一旦議和成功,大軍可以順利進駐關中,攻打關西。袁紹爲了守住關西,必然會出兵反攻關中或者死守潼關以及弘農、陝城一線。雙方戰鬥激烈,河北的糧草輜重隨即會源源不斷地送到河東和關中,而中原大軍缺乏糧草支援,攻打徐州之戰極有可能半途而廢。”

荀攸建議暫時以一部分兵力威脅徐州,把曹操的大軍拖在江北。以曹操目前的實力,必定不敢冒着丟失徐州的危險輕易渡江作戰。等到江東局面穩下來了,大軍再按預定計策攻打中原。

“荀大人,如果江東遲遲不能穩定怎麼辦?”趙行突然問道,“江東不是隻有孫策一個人,還有一個周瑜。假如周瑜一心一意要奪取江東四郡,孫策的手下也拒不投降,這戰要打到什麼時候?江東的周圍也不是隻有曹操一個人,還有一個荊州的劉表。劉表的實力要遠遠超過曹操,他的水陸大軍如果順江而下,全取江東四郡的可能非常大。”

荀攸瞪了趙行一眼,沒有說話。

趙行看到荀攸啞口無言,心中得意,又指着地圖說道:“目前中原戰場上,我們有十七萬步騎大軍。這些大軍分別部署在河內、河南、冀州、兗州和青州,除了青州和兗州部分兵力外,我們最後能投入到洛陽大戰的兵力大約在十四萬。按照大人的計策,我們需要更多的兵力戍守青、兗兩州以威脅曹操,那麼這個兵力大約爲多少?五萬還是六萬?我們就算是五萬吧,用十二萬人從河內和河南兩個戰場上打洛陽,除掉兩萬五千鐵騎,我們最後能用來打洛陽的步卒大軍是九萬五千人。”

“荀大人,那是洛陽,不是定陶城,也不是虎牢關,是洛陽。我們用九萬五千步卒能打得下洛陽嗎?”趙行微微躬身,恭敬地說道,“由於關中、關西、穎川都在叛軍手上,袁紹可以隨時得到兵力、糧草和軍械的支援,因此我們要想打下洛陽,難度太大了。”

“大將軍之所以遲遲不願決策,原因正是爲此。但長公主和朝中很多大臣似乎認爲洛陽不堪一擊,非常好打,所以……”趙行忽然看到傅幹對着自己連使眼色,急忙把埋怨的話收了回去。

“荀大人,如果我們先拿下關中,奪取關西,那麼我們打洛陽的時候,至少可以增加十萬人以上的兵力。”趙行把手指向地圖上的穎川,“假如我們再拿下穎川,大軍就可以從四面包圍洛陽,把袁紹和他的軍隊團團圍住,讓他們插翅難飛。”

荀攸和楊奇互相看看,沒有說話。

趙行的話有一句是正確的,那就是大將軍之所以遲遲不願決策,是因爲大將軍不願拿十萬大軍去攻打洛陽

。自從社稷動盪,大將軍崛起於北疆之後,大將軍的用兵就一改過去的兵行險着,變得非常沉穩了。他每次打仗,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都試圖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他有時寧願放棄機會,也要確保軍隊的實力。

此次攻打洛陽,大將軍也是一樣,他不止一次上書朝廷,要求先包圍洛陽,先準備好足夠的糧草軍械,尤其是大型攻城器械。大將軍更是親自列了一封詳細的名冊,要求朝廷下旨給各地軍械作坊,足量打造,準時送到前線各軍。記得當初長公主和朝中大臣們看到這個名冊時,個個都很驚駭。臨車、衝車、憤?、修櫓、壕橋、石炮(拋石機)、牀弩、轉射機、大型弩炮等等,無一不備。其中很多器械比如牀弩、轉射機等本是守城工具,但大將軍也一樣要,其中石炮的數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三千臺。長公主當時和大臣們開玩笑地說,大將軍有了這些軍械,足以把洛陽城打得灰飛煙滅了。如果洛陽城變成了廢墟,她要把大將軍所有的俸祿和食邑都充公以修繕城池。

爲了能在大軍攻打洛陽前,把這些軍械趕製出來,長公主和朝廷不得不下旨給各地府衙,緊急召集各類工匠和大量民夫充實河北軍械作坊。這些工匠和民夫要在軍械作坊連續幹上兩、三年,遠遠超過了朝廷規定的徭役時間,朝廷因此不但要給他們分發軍餉,還特意下旨免除了他們五年的賦稅。

朝廷滿足了大將軍的要求,當然也要求大將軍儘快收復洛陽,但儘快收復洛陽不能等同於不惜代價地收復洛陽。大將軍很爲難,他不好直接反對朝廷立即攻打洛陽的建議,所以利用自己控制着兵事決策權的機會,一拖再拖,就是不給出答覆。

現在,終於給他等到今年不打洛陽的藉口了。

雖然今年不打洛陽,但也不能給袁紹等叛逆以喘息的機會,不能讓他們恢復了實力,所以這仗還是要打,關鍵是看在哪裡打。中原戰場是不可能了,因爲江東出事了,中原部分軍隊要去打徐州。那麼只剩下一個地方,就是關中、關西,也就是朝廷給出的另外一個攻擊之策。

“大將軍的意思呢?”楊奇問道。

“老大人的意思呢?”李弘反問道。

楊奇搖搖頭,手指李弘笑道:“大將軍現在越來越狡猾了。好了,我們不要再爭了,大將軍的考慮相對來說更穩妥,更有把握。倉促打洛陽,尤其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打洛陽,的確沒有把握,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荀攸十分不滿地望着楊奇,欲言又止。

“公達,實話對你說吧,今年打洛陽,我也很害怕。雖然在九月之前,我們可以完成人口南遷,但青、兗兩州未必能穩定,穩定了未必能馬上得到糧食,百姓也未必能馬上上繳賦稅。中原有十七萬大軍,一旦打起仗來,糧草消耗驚人。雖然青、兗兩州只要提供一部分糧草,但對於今年的兩州來說,困難太大。一旦受災,一旦發生象圈地炒地一樣足以禍亂郡縣的突發事件,我們怎麼辦?與其冒着這樣那樣的危險打洛陽,還不如一門心思去打關中,打關西,先完成對洛陽的包圍。”

李弘、麴義、傅乾等人臉顯喜色

。朝中一幫老大臣陸續病逝和致仕後,象楊奇這樣出身顯赫而又德高望重的老臣已經不多了。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恐怕就是荀攸也不好太過執着了。

果然,荀攸讓步了。他考慮了很長時間後,對麴義、楊奇說道:“我們就此事聯名上奏吧。大將軍做出決策,我們給長公主和朝廷做出分析和解釋。不管江東的事最後出現什麼結果,我們都要讓長公主和朝廷能夠認同大將軍的決策,支持大將軍的決策。這樣在制定和實施具體方案的時候纔會羣策羣力,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埋下失敗的隱患。”

麴義和楊奇連連點頭。

“老大人和荀大人是不是給丞相蔡大人、御史大夫劉大人、還有鍾繇等幾位九聊大人也各自寫一封信?”李弘笑着說道,“太尉大人、光祿勳張大人、衛尉呂大人、尚書令李大人那裡我親自寫信。你們看如何?”

“大將軍想得很周全啊。”楊奇捋須笑道,“你是不是早就等着這一天了?”

“事關社稷命運,我不敢出錯,你們也不敢出錯,大家還是謹慎又謹慎爲好。”

大漢國建興四年(公元200年)五月。

五月初,晉陽。

大將軍書奏長公主。

大將軍僅憑孫賁一人之言就妄加猜測孫策死了,江東可能大亂,繼而就此決策先打關中,這個說服力顯然不夠。所以他在書信中又不厭其煩地說了更多的理由。

平定天下,對朝廷來說,最大的隱患是北疆和西疆的胡族諸部。這些胡人一旦叛亂,朝廷就要花費巨大精力去平定,這顯然會大大阻礙大漢的中興步伐。這次朝廷主動招撫柯比熊的目的,正是出於穩定北疆的考慮。

西疆的問題朝廷現在必須擺到日程上來,因爲西疆的羌人在休養生息十幾年之後,元氣恢復了,他們的新一代長大了,對大漢疆域再一次虎視眈眈了。

韓遂迫不及待的拿下關中,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爲自己已經無法抵禦越來越強大的羌人了。過去對抗羌人的是整個大漢,現在他一個貧瘠的涼州郡,數萬軍隊,如何戍守數千裡的廣袤疆域?河西郡縣的丟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韓遂拿下關中後,他接着想幹什麼?把西涼人遷到關中,在西涼堅壁清野,和羌人繼續戰鬥。他是西涼人,他不會象崔烈老大人一樣,實在頂不住了就放棄西涼。他絕不會放棄,所以他要富庶的八百里秦川作爲他戍守西疆的堅實後盾。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韓遂至死不會放棄關中。原因很簡單,因爲我們都不是西涼人,我們都會象崔烈老大人一樣,在無力顧及西涼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放棄西涼。韓遂和西涼人不信任我們,他和他的手下們會死死抓住關中。此時的關中是拯救西涼,保護西涼的救命稻草,換了你我,也一樣不會放棄。

現在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假如韓遂願意和我們議和,把關中還給朝廷,朝廷會給他什麼?會給西涼什麼?

我們什麼都不會給他,我們現在自顧不暇,我們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能力滿足韓遂的要求

。他要求什麼?他只不過要求一個穩定安寧的西涼而已,要求我們給西涼人一個安居樂業的家園而已,但我們做得到嗎?

我們做不到,卻逼着韓遂讓出關中,交出西涼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換了是你,你願意嗎?如果我是韓遂,我絕不願意,我會把搶奪關中的敵人全部趕出去。

韓遂爲了西涼,他需要關中。我們爲了大漢,也需要關中。

怎麼辦?只有去殊死搏鬥。這個時候,沒有憐憫,沒有友情,沒有信義,只有你死我活的搏鬥。

如果我們先不打關中,而是選擇先打洛陽,等於給了韓遂穩定和鞏固關中的時間。關中穩定了,韓遂隨即就會從西涼遷移人口。西涼人離開了家園,羌人就會蜂擁而入。雖然韓遂可能會在西涼死戰,但在目前的形勢下,他更多的力量是保護關中和關中的西涼人,而不是去戍守疆土。此時,生存對於西涼人來說,是第一要務,只有生存解決了,西涼人才會集中力量去收復家園。

西疆是大漢的疆域,我們不能丟失,一寸也不能丟。現在誰能爲大漢支撐西涼?誰能爲大漢守住疆土?韓遂和西涼人。所以,我們不能給韓遂時間,不能讓他遷移人口,我們要把他打回西涼,讓他死死守住家園,讓他爲了生存而不得不舉起武器,奮勇鏖戰。

西涼守住了,關中安全了,我們才能毫無顧忌地攻打洛陽。否則,就算我們打下了洛陽,也將面臨來自關中和關西的攻擊。洛陽戰火不斷,我們想在短時間內收復關中,平定天下,根本不可能。

殿下如果同意攻打關中,必須要考慮周全,西疆的問題到底怎麼解決?

我們把韓遂打回西涼只是暫時的,韓遂對關中的威脅依舊存在。羌人會更加頻繁的入侵西涼,大漢的西疆將在鐵騎的蹂躪和血腥的殺戮中悲聲哭泣。西疆狼煙四起,烽火連天,關中、洛陽時刻處在羌人的威脅下,我們怎麼去平定天下?

只有把西疆、北疆的穩定解決了,徹底解決了,大漢才能真正走向統一,大漢才能真正走向中興。否則,中原的勝利,洛陽的攻克,南下大軍的所向披靡,不過是過眼煙雲,輝煌的功勳不過是盛開的曇花,一夜凋零。

對西疆非常熟悉,並且有治理辦法的大臣,朝中只有兩位,蓋勳和徐榮,還有一位碩儒,那就是王剪。

殿下應該就解決西疆穩定問題和三位大人仔細商討,並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可以得到韓遂信任的辦法。否則,朝廷的議和永遠都是失敗,不會有絲毫成功的希望。

大將軍唯恐這個理由還是不能說服長公主,於是又把荊州劉表、江東孫策和江淮曹操三足鼎立,互相牽制的好處加油添醋地說了一通。

此時,不管江東願不願意受撫,朝廷都無所謂,現在朝廷就是不能讓江東的孫權倒下。就算扶持的這個孫權將來是朝廷最大的最難對付的叛逆,現在也要扶持他,讓他把曹操和劉表拖住。這樣朝廷大軍無論是打關中,還是打洛陽,都能爭取到最有利的形勢。

相反,江東的孫權覆滅了,周瑜也支撐不下去了,曹操、劉表、劉備、袁紹至此可以結成一個地域範圍非常大的聯盟,他們據有南方之利,長江之險,將來的討伐大戰將極爲困難

長公主和朝中重臣們仔細研讀了大將軍和荀攸等大臣的奏章,經過數日商討後,遂決定攻打關中。

右車騎將軍、太尉徐榮奉旨擬定具體的攻擊之策,並開始徵調兵力和部署軍隊。

丞相府、尚書檯、大司農等就九卿府開始籌備糧草輜重,並急告河北諸府徵調民夫。

大戰之前的準備工作緊張有序,有條不紊地逐步展開。

五月上,兗州,定陶,大將軍行轅。

朝廷下旨,命令大將軍全權處理江東之事。如果江東危急,陳好會急速返回,等陳好帶回江東具體消息後,再行奏報。

朝廷下旨,命中書監荀攸、尚書謝明、唐放、陳宮等朝中大臣急返晉陽。

朝廷徵調左衛將軍麴義,命令他即刻策邯鄲大營張?、東武陽大營高覽兩支大軍,日夜兼程奔赴關中戰場。

大將軍李弘接旨後,緊急約見孫賁、朱治,請他們再耐心等待一段時間。朝廷已經答應出兵徐州,只待陳好返回,即可擬定攻擊之策。

大將軍書告臧霸、高順、徐晃、張遼,集結軍隊,準備南下徐州。

大將軍再告趙雲、玉石、樊籬、王當、司馬懿、張繡等衆將,做好攻擊洛陽準備。一旦接到攻擊命令,即刻展開攻擊,以吸引洛陽兵力,策應關中戰場。

五月上,河東,蒲阪津。

太尉府長史陳衛攜帶聖旨趕到右將軍楊鳳大營。

張白騎、華雄、孫親、何風、樑百武、於氐根等河東大將齊聚大帳。

陳衛剛剛宣讀完聖旨,大帳內便響起了一片歡呼之聲。

“這次輪到我們了。”樑百武揮動着大手,激動地叫道,“去年我們打了一年的窩囊戰,這次總算要揚眉吐氣一直打到洛陽了。”

“哈哈……大將軍還好沒有忘記我們。”何風咧着大嘴,手指喜笑顏開的諸將叫道,“記住,諸位大人記住,我們一定要先打進函谷關,搶在大將軍之前圍住洛陽城。”

衆人正在七嘴八舌唾沫星四濺的時候,楊鳳說話了,“都坐下,都坐下。補充到各營的新兵訓練的如何了?不會給我丟臉吧?”

“大人瞧不起我們?”李堯笑道,“不管什麼兵,只要在北疆軍的大營裡轉上幾圈,不會打仗,總會跑吧?”

“哄……”十幾個統軍將領頓時鬨堂大笑,圍着李堯一陣猛打,“你竟敢讓大人丟臉?找打啊

。”

河東大軍裡,九成將領都是出自黃巾軍,平時聚在一起互相笑罵,口頭上都比較粗放。張白騎看到陳衛走到了地圖前,非常耐心地等待着衆人安靜下來,覺得非常失禮,急忙衝着衆將吼了兩嗓子。“讀書唸經的時候,我看你們一個個象死人一樣。你們什麼時候能文雅點?”

“搞女人的時候。”郭大賢大聲叫道。

衆將抱着肚子一陣狂笑。楊鳳看到陳衛眉頭緊皺,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伸手拍了拍案几,“都給我閉嘴,成何體統?你們到底是流寇還是北疆軍?”

陳衛站在地圖前,仔細解說太尉徐榮大人所擬定的攻擊部署。

此次攻擊,朝廷集結了所有能調用的軍隊,總兵力大約在十三萬五千人。

河東的五萬大軍將在楊鳳、張白騎、華雄的統率下率先渡過黃河,進入渭水河南岸。

麴義將軍和張?、高覽兩位大人將統率兩萬冀州大軍,鮮于銀、郭華、趙恆三位大人將統率一萬幽州大軍,段炫、解悟、顏傑三位大人將統率五千名由虎賁羽林和部分晉陽城防將士組成的大軍隨後趕到河東,並隨後進入關中戰場。

鎮北將軍閻柔、度遼將軍楊明、驤武將軍衛峻、匈奴大單于劉表、匈奴右賢王劉冥將統率兩萬鐵騎進入蕭關,屯兵於六盤山南麓,隨時準備進入關中會合主力。

徵西將軍龐德將帶着雷子、鐵鉞兩位大人,東羌狂風沙、湟中羌聶嘯和鮮卑人步度更三位胡王,大約三萬鐵騎屯兵於武威郡的天穹沙漠南部。他們將渡河攻擊金城、漢陽兩郡,切斷西涼軍的退路。

“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攻擊?”楊鳳問道。

“我們已經開始了。”陳衛笑道,“只要韓遂同意讓我們的軍隊進駐關中,你們就渡河進駐渭水河南岸,而龐德將軍則在西涼展開攻擊。”

“韓遂前後受擊,這次要死在關中了。”何風興奮地說道。

“我們並不希望把西涼人圍殲在關中。如果龐德將軍在西涼進展順利,韓遂迫於無奈,願意真正歸順朝廷,或者乾脆放棄關中,再次退回西涼,我們就能減少損失,並且可以迅速把全部兵力投到關西戰場上。”

“怎麼?朝廷還奢望韓遂投降?”何風嗤之以鼻,“我真不知道朝廷那幫大臣們都是吃什麼長大的?個個都是瞎子嗎?韓遂是什麼人,他會投降?他要是願意投降,我們現在還會坐在這裡商量打長安的事?”

陳衛猶豫了一下,慢慢說道:“我離開晉陽前,太尉大人讓我一再囑咐諸位大人,西涼的形勢越來越不好。韓遂之所以急着殺到關中,也是無奈之舉。西疆需要人戍守,但我們目前沒有這個實力,也沒有這個時間,我們只能把韓遂趕回去,讓他去戍守西疆。”

“陳大人,你不會不知道,當年冀州大戰,大將軍是和哪些人作戰吧?”樑百武嘲諷道,“你可以問問華大人,我們這裡,就他參加了當年的那場大戰

。”

華雄兩眼望着地圖,神情有點恍惚,不知他在想什麼。

“不錯,當年邊章、韓遂和六月驚雷、西北雨等羌人首領聯手叛亂。但現在羌人首領都是年輕的一代,在他們眼裡,韓遂已經老邁,已經不堪一擊,西疆是他們的天下。”陳衛淡淡一笑,對樑百武的嘲諷不以爲意,“如果諸位大人不願放過韓遂,想把韓遂一口吃了,後果不僅僅是損兵折將,更可能讓大漢丟失西疆那片廣袤的疆域。或許西疆在你們的心裡沒有任何份量,但那是西涼的家,西涼人的根,西涼人視若生命,他們至死不會丟棄。”

“我們也一樣。”陳衛指指自己的胸口,“西疆是大漢的西疆,西涼人是我們的兄弟姊妹。我們絕不能丟棄西疆,絕不能讓自己的兄弟姊妹遭受苦難。”

大帳內一片沉默。

“這仗不好打。”張白騎擔憂地說道,“雖然朝廷把麴義大人調到了關中戰場,但我覺得如果由太尉大人親自指揮,可能更好。”

“我們可以奏請長公主。”楊鳳顯然也感到關中大戰有點玄乎。這一仗不能敗,也不能全殲甚至重創西涼人,那這仗怎麼打?一旦把握不好,把西涼人打得屁滾尿流,自己不但無功還要受罰。當然了,如果讓西涼人打得臉上無光,自己就更不好交待了。還是讓太尉大人親自來指揮妥當。

陳衛驚訝地望着楊鳳。一般統軍大將都搶着要戰場指揮權,這位將軍大人倒好,主動把功勞往外推。

楊鳳看到陳衛疑惑的眼色,尷尬地笑了笑,“打西涼人,需要有指揮步騎大軍聯合作戰的經驗,但我很缺乏。我一直都是指揮步卒大軍作戰,所以……關中大戰關係重大,我不能貪功誤事。”接着他馬上轉移了話題,“陳大人,依太尉大人的估計,我們大概在何時可以渡河進入關中?騙韓遂不容易,一旦被他識破,我們再想渡河就難了。”

“等皇甫酈大人從長安回來,我們就知道了。”陳衛把手指向了渭水河南岸,“大人的兵力有多少,韓遂和袁紹都知道。我們大約能出動多少鐵騎,他們心裡大概也有數。但他們不知道我們從冀州和幽州調兵前來,所以……能不能逼着他們在渭水河一帶和我們決戰,就要看大人的本事了。”

“大將軍何時在中原戰場上開始牽制攻擊?”楊鳳問道,“大將軍在中原戰場上做出全面攻擊洛陽的態勢後,韓遂和袁紹就不得不動手了。”

陳衛抱歉的一笑,“本來太尉大人把攻擊時間定在六月,但因爲江東形勢出現了意外,大將軍要在中原戰場上進行兵力部署調整,所以攻擊時間不得不推遲。”

五月中,兗州,定陶,大將軍行轅。

江東人用最快的船,最好的水手,把陳好送到了河北。

陳好把江東之行仔細地述說了一遍,說到最後,陳好神色惶恐,心裡越來越不安,因爲李弘的臉色越來越冷峻。

突然,李弘一掌拍到案几上,怒聲吼道:“豎子猖狂,殺了。”

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節轉貼東漢和帝后鹽鐵不再官府專賣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經學與周禮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一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二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七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