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

四月中,兗州定陶城西三十里,西平亭。

北疆軍大營,中軍大帳。

大將軍命令鐵騎奔襲陳留的決定,讓那些急切盼望在定陶城下和叛軍決一死戰的將領們十分失望。不過面對大將軍那張威嚴而冷峻的面孔,沒人再敢堅持己見。

魏延奉命給諸位將領分析眼前戰局。在陳述和總結了前期作戰的得失後,魏延就雙方的兵力、糧草等問題作了對比,並據此推測了叛軍可能即將實施的迎戰之策。

“目前,隨着荊州軍進入中原,河南戰場上的兵力越來越多,估計顏良大人爲了保存實力,近期可能撤出河南。”

“顏良大人返回河內後,河南戰場上的叛軍除了留下一部分駐防滎陽外,其餘大軍隨即會全部東進至封丘、陳留、襄邑一線,阻擊我們的攻擊。從儘快攻佔中原的角度出發,我們應該以最快速度奔赴陳留,圍攻陳留。這一方面可以牽制袁紹、劉表的兵力,策應顏良大人率軍撤退,一方面可以把曹操、劉備困在兗州,逼迫他們儘快撤離,放棄兗州戰場。”

“我們打陳留的目的是爲了搶在叛軍主力進駐陳留前圍住陳留,讓叛軍無法及時在封丘、陳留一線建成牢固的阻擊陣線。同時,陳留被圍,袁紹劉表支援給曹操、劉備的糧食就被斷絕了,這將迫使曹操齊備撤出兗州戰場。當曹操劉備的大軍撤到濟水河南岸的大平原上,在糧草不足而袁紹劉表的大軍又不能及時接應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利用鐵騎的優勢展開兇猛的攻擊,儘可能重創叛軍。這比在定陶城下和叛軍決一死戰要好得多。”

“從明日開始,趙雲率五千鐵騎急速西進,攻殺陳留。”

“穆斯塔法大人率長水營五千鐵騎包圍東昏、濟陽。”

“右賢王劉冥大人率五千騎包圍冤句。”

“在我大軍沒有攻克定陶前,突襲五百里攻殺陳留有很多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糧草軍械的供應。爲了保證前線鐵騎得到糧草補充,我們必須先行包圍定陶到陳留之間的三座城池,以確保糧道的暢通。”

“在定陶和陳留之間,有東昏、濟陽、冤句三城。我們包圍了這三座城池,也等於切斷了曹操的退路,斷絕了他的糧道。”

“曹操從江淮急速北上,糧草已接近極限,在我們的圍追堵截下,他支撐不了多長時間。定陶城內的叛軍有一萬多人,有糧草輜重,爲逼迫曹操早日撤離兗州,我們絕不能讓他和城內叛軍會合。爲了阻擊曹操,大將軍要求玉石大人領北軍中壘、越騎兩營一萬人馬於明亭設陣,大單于率兩萬鐵騎予以幫助。”

“曹操進攻受阻,後路被斷,糧草又不足,只能向劉備求援。齊備此時屯兵薄城,北上的可能很大。曹操一旦敗亡,北疆軍隨即就要全力對討他。脣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明白,劉備無論如何都要和曹操齊心協力。

“劉備北上後,叛軍人數大約有六到七萬人。這支大軍如果突破了我們的阻擊,進入定陶,依靠堅固的城池,龐大的兵力和充足的糧草拖住我們,中原戰場的形勢將發生重大逆轉。這個時候,只要袁紹、劉表的聯軍擊敗了顏良,轉而揮軍東進,死守陳留、封丘一線,並相機出擊和定陶叛軍遙相呼應,受到夾攻的就是我們,撤出中原的也將是我們。所以……”魏延手指掛在大帳一側的地圖,大聲說道,“我們能否在明亭擋住叛軍的攻擊,將成爲中原大戰的轉折。如果我們在明亭擋住了叛軍,並迫使叛軍後撤至陳留一線,中原戰場的主動就會被我們牢牢地抓在手上。”

魏延看看諸將,恭敬地問道:“諸位大人可還有什麼補充?”

“劉備一旦北上,濟水河南岸就沒有叛軍主力,我們可以讓閻柔、姜舞兩位大人率領鐵騎突破薄城、己氏一線,和趙雲齊頭並進,共擊陳留。”麴義看了李弘一眼,急忙說道,“曹操、劉備的大軍一旦後撤,我們需要大量兵力展開追擊和包圍,同時還需要軍隊繼續包圍定陶,這樣一來,我們能投入追擊叛軍主力的兵力非常有限,主要是鐵騎。因此,把更多鐵騎率先調到陳留附近,肯定有利於我們在廣袤的大平原上包圍和攻擊叛軍。”

“曹操、劉備的軍隊加在一起,至少有六萬人,他們對鐵騎日夜防備,我們很難抓住痛擊的機會。”李弘搖手說道,“要想打曹操劉備,必須用步卒大軍先撕開叛軍的戰陣,然後再用鐵騎攻擊,這是減少傷亡的唯一辦法。所以現在我們不是需要更多的鐵騎,而是需要更多的步卒大軍。”

“大將軍,步卒大軍要圍城。我們要想用步騎大軍聯手攻擊叛軍,只能……”玉石疑惑地看看李弘,小聲問道,“難道大將軍打算放走城內叛軍?”

“對。”李弘用力一揮手,“放走他們。”

“定陶必須儘快拿下,以便我們迅速佔據和穩定兗州郡縣。有了定陶和昌邑,我們才能暫時在兗州站住腳,纔能有穩定的後方,這是我們繼續進行中原大戰的保障。”

“由於荊州軍已經北上,曹操、劉備的大軍也已經趕到戰場,留給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定陶如果久攻不下,對中原大戰的影響非常大。”

“定陶城內的叛軍太多,強攻損失太大。我們不願強攻,但又想盡快拿下城池,那麼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叛軍趕出城去。”

“曹操冒着全軍覆沒的危險支援定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城內叛軍救出去。曹操已經失去兗州,如果他再失去軍隊,就真的一無所有,連個存身之地都沒有了。因此,當曹操無法突破我們的阻擊和城內叛軍會合的時候,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命令城內的叛軍主動殺出來,和他裡應外合,尋求突圍的機會。”

“我們就趁着這個機會,把他們放走,拿下定陶。”李弘揮手說道,“攻佔定陶後,各部大軍隨後追擊,儘可能重創叛軍。”

“大將軍,如果要放走城內叛軍,敵人撤退時的兵力就更多了。我們兵力不足,攻擊機會更少。”麴義稍加沉吟,建議道,“我覺得還是讓閻柔、姜舞兩位大人先出擊陳留爲好,這樣我們有更多的兵力堵住叛軍的後撤之路,各路追擊大軍也有更多的時間展開包抄和圍攻。”

“昌邑的安全對大戰極其重要,在高順、吳雄的大軍沒有進入昌邑之前,駐防昌邑的鐵騎一個不能動。”李弘搖手否決,“徐州還有軍隊,任城國還有一部分兗州軍,豫州也還有軍隊。這些軍隊如果集結到一起,人數不少。在昌邑一帶,我們除了閻柔、姜舞、衛峻的一萬五千鐵騎外,城內只有劉遇的三千步卒。閻柔的鐵騎主力一旦向陳留出擊,讓叛軍在側翼戰場上突破了阻擊,攻入昌邑,此仗我們必敗無疑。”

麴義想了一會,對李弘說道:“那就書告高順、吳雄,請他們放棄原定計策,急赴昌邑,會同鐵騎大軍向陳留髮起攻擊。”

“如今關羽已敗,泰山、魯國方向本來就沒有多少兗州軍,兩地負隅頑抗的官吏應該不多了。大將軍可以讓臧霸抽調部分兵力北上兗州,配合楊懿、陳宮、劉翊等大臣安撫各處郡縣。”

李弘略加思索,點頭同意,“先以八百里快騎書告飛燕,把我們的攻擊之策告訴他,請他急速開闢左右兩翼戰場,以保證大軍主力在正面戰場上的攻擊安全。”

諸將各自領命後,紛紛告辭出帳。這時司馬懿主動請戰,要隨趙雲一起去陳留前線。

李弘本想把他留在身邊,但看他求戰心切,也就答應了。李弘囑咐趙雲,無論如何要保護司馬懿的安全,畢竟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是朝廷大員,他如果在中原戰場出現什麼意外,自己實在不好交待。

曹操第二天繼續行軍。爲防備北疆鐵騎的攻擊,兗州軍的將士們非常小心,時刻做好迎戰準備,但僅僅前進十里後,曹操就下令大軍紮營了。

此時李弘和麴義等人都在明亭巡視戰場。爲阻擊叛軍的攻擊,玉石緊急徵調了數萬民夫在明亭一帶挖掘壕溝,擺設鹿砦、拒馬。同時間,董昭從定陶城下運來了大量的弩炮、石炮和數百車的弓箭。明亭阻擊陣地上人喊馬嘶,所有人都懷着緊張而興奮的心情忙碌着。

接到斥候的稟報後,李弘和諸將立刻意識到,劉備的大軍即刻就要北上了,否則曹操不會這樣拖延進攻時間。

“大將軍,要不要從定陶城下再調一營人馬?”麴義急切問道,“一萬大軍阻擊叛軍數萬主力,傷亡一定很大。”

“暫時不要抽調,先等一等再說。”李弘冷笑道,“我們不想受損過大,難道曹操就願意魚死網破了?這一仗變數很大,還是集中兵力先打突圍出城的曹仁爲好。”

щшш ◆тt kдn ◆¢ 〇

李弘下令把穆斯塔法請來。趙雲已率軍離開,而穆斯塔法正準備啓程。李弘將其召入大帳,一再囑咐他,大軍渡過濟水河後,務必要以最快速度包圍濟陽、東昏兩城,以迫使曹操早日撤退。

依照斥候送回的各類消息推斷,袁紹送給兗州軍的糧草很有可能暫時屯積在東昏、濟陽一線。袁紹留屯陳留的軍隊有限,他們不可能不顧陳留的安危,把糧食一直護送到曹軍大營。

穆斯塔法對中原不熟悉,獨自承擔這項重任讓他有點忐忑不安。李弘看出了他的惶恐,擔心地問道:“你沒有信心?”

穆斯塔法點點頭,“這裡的一切對我來說太陌生了……”

李弘猶豫了片刻,轉頭望向魏延。“文長,你隨長水營一起行動。”

魏延大喜,躬身領命。

四月下,邯鄲。

張燕、賈詡、傅幹、王凌、王昶等行轅大吏圍在地圖前,仔細商議軍情。

河內戰場轉入相持階段後,河南戰場上的北疆軍並沒有脫離困境。隨着關中軍攻擊河東楊鳳退出關西戰場,荊州軍、南陽援軍和洛陽守軍先後進入河南戰場,北疆軍在成皋和管城一帶遭遇了叛軍兇猛的攻擊。顏良在管城頻頻告急的情況下,率軍撤出中牟,退守管城。

袁紹的主力隨即進入中牟,並急速西進,和荊州軍會合於管城,向管城猛攻。與此同時,成皋方向的戰鬥也越來越激烈。徐晃向敖倉的王當求援,但王當、張繡被辛評的軍隊牢牢牽制,一時間也不敢輕易分兵支援。

顏良無奈,下令大軍撤出管城,退守滎陽,命令魏續回援成皋。派出八百里快騎詢問張燕,大軍撤出河南戰場的具體時間。

濮陽戰場的戰鬥在袁紹主力南下支援中牟後停了下來。高幹放棄了鉏城,退守白馬。北疆軍大將雷重率軍進駐鉏城,並不時出兵向白馬方向做出試探攻擊。雙方雖偶有交戰,但一觸即退,互不糾纏。

吳雄、吳敦的大軍捷報頻傳。兩人會師濟北國後,兩日內攻佔郡治盧城,大軍隨即殺進泰山郡,攻打泰山郡的郡治奉高城。泰山郡太守鄭育和張超、劉翊、陳宮、董訪等大臣都是好友,當董訪帶着聖旨和幾份書信進城後,鄭育也沒有過多猶豫,馬上歸順晉陽朝廷了。鄭育的歸順給北疆軍穩定兗州東部郡縣爭取了時間。楊奇、楊懿、崔均、張超、金尚、劉翊等大臣帶着大量的掾屬官吏,一邊入駐郡縣重建諸府,一邊安撫百姓抓緊春耕。

吳雄、吳敦沒有在泰山郡耽擱時間,兩人在向邯鄲報捷的同時,率領大軍急速殺向了魯國。

徐州戰場上的勝利不但奪取了琅琊郡,還重創了關羽,迫使關羽不得不退守東海、彭城,短期內他已無力發起反攻。如今孫觀、尹禮率軍駐守郯城,和關羽的大軍對峙。臧霸和蕭建屯兵於開陽,保護青州的安全。

管亥率軍進入泰山郡後,因爲泰山各縣都已歸順河北,所以他當機立斷,帶着大軍調轉馬頭殺進了魯國。

按照時間推算,高順、吳雄、吳敦、管亥、昌豨五人已經在魯國會合。魯國屬於豫州,但因爲它處在兗州、徐州、青州和豫州四地的交界處,距離豫州其它郡縣較遠,再加上頻繁遭到黃巾軍的侵襲,所以一直是個無人管但又人人可以插上一手的奇怪地方。這地方几乎沒有兵力,兩萬多人的大軍可以一掃而過。

魯國的郡治魯城距離任城國的郡治任城兩百里,大軍沿着泗水河一泄而下,任城旦夕可下。

昌邑城被攻佔後,昌邑戰場上的戰鬥已經停止。

田疇和衛峻帶着鐵騎還在任城國一帶移動,他們在護送糧道安全的同時,尋找奪取任城的機會。

現在定陶成了雙方大軍爭奪的目標。

劉備率軍渡過濟水河,和曹操會合於明亭。兩人集結了數萬大軍,嚮明亭發起了攻擊。

北疆軍在大將軍李弘的親自指揮下,一部由玉石統率,在明亭阻擊叛軍主力,一部由麴義統率,繼續包圍定陶城,一部由趙雲、穆斯塔法、劉冥統率,向陳留方向發起了攻擊。

“明亭激戰已經進行三天了,不知曹操的攻勢還能維持多長時間。”賈詡放下手上的書信,望着地圖上的陳留城說道,“再過幾天,趙雲的大軍就能出現在陳留,而穆斯塔法的鐵騎應該在今天或者明天包圍濟陽、東昏。叛軍的糧草無法運過濟水河,曹操有心無力,就是想拼命也沒有力氣了。”

“按照大將軍的計策,右賢王的鐵騎在穆斯塔法大人包圍了濟陽後即開始包圍冤句,切斷曹操的後路。雖然這種包圍對曹操沒什麼作用,但可以對叛軍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迫使叛軍早一點後撤。”傅幹皺眉說道,“有一點我不能理解,大將軍爲什麼要堅持放走叛軍?在定陶戰場上,我們的兵力有優勢,完全可以擊敗甚至可以全殲叛軍。打掉了曹操、劉備的大軍,對袁紹、劉表來說就是個晴天霹黴,對叛軍的打擊是致命的。雖然我們的損失可能非常大,但當我們兵臨陳留城下,和顏良、高順的左右兩翼大軍會合後,我們在兵力上依舊佔據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們手上還有數萬鐵騎正在北疆待命,他們隨時可以南下。我們還能在中牟和陳留一線再次和叛軍決戰。”

傅幹望向張燕和賈詡,苦笑着說道:“大將軍有心放走曹操和劉備,那麼,當雙方大軍對峙於中牟、陳留一帶時,我們不但失去兵力上的優勢,還將失去戰場上的主動。未來的決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大敗而走。”

賈詡神色凝重,低頭沉思。

張燕看看傅幹,若有所思地問道:“中原大戰的攻擊之策是大將軍和你們一起制定的,有關大將軍對這場大戰的具體想法你們應該很清楚。”

“大人,制定攻擊策略,和把這個策略運用到具體戰場上,根本是兩回事。”傅幹搖搖頭,“當初,我們的設想是,大軍利用速度優勢快速推進到定陶和昌邑一線,把曹操和劉備的大軍逼到封丘、陳留一線,以便在中原腹地和叛軍主力形成決戰態勢。”傅乾的手指向了地圖上的陳留,“這種決戰對雙方來說,誰都敗不起,誰敗誰就失去平定天下的實力。所以大將軍也罷,我們也罷,對決戰都有一種本能的恐懼。決戰首先需要兵力上的巨大優勢,但我們沒有,所以在大戰早期的各地戰場上,利用優勢兵力盡可能殲滅叛軍成爲決戰的先決條件。”

“很明顯,在定陶戰場上,我們沒有兵力上的絕對優勢,這大概是大將軍決定放棄圍殲曹操、劉備兩支叛軍的直接原因。”傅幹指了指自己的胸膛,“恐懼,大將軍恐懼了。定陶戰場上的圍殲可能給大軍主力造成慘重傷亡,繼而導致大軍完全失去後期決戰所需的兵力數量。大將軍因爲恐懼試圖一戰決勝負,因爲對大決戰的恐懼而寧願放棄眼前圍殲曹操的機會。”

“八萬打七萬,的確不行。”賈詡咳嗽了幾聲,低聲說道,“昌邑一線需要兵力保護,圍殲曹操需要切斷他的退路,這都需要兵力,但我們兵力不夠,戰場上根本沒有優勢。我覺得大將軍現在逼迫曹操、劉備撤軍沒什麼不對。”賈詡接着嘆了一口氣,手指地圖上的濟水河,“即使大將軍命令閻柔大人出擊,阻止劉備渡過濟水河,定陶戰場上的曹操大軍也有五萬人左右,我們依舊沒有圍殲曹操的優勢兵力。”

“按你這麼說,當雙方大軍對峙於封丘、陳留一線時,我們如何決戰?我們哪來的兩倍、五倍的兵力去攻擊,去決戰?”傅幹十分不滿地反駁道。

“大將軍十幾年來,縱橫天下,百戰百勝,所倚仗的就是鐵騎。”賈詡停了一下,看看神情嚴肅的張燕,慢慢說道,“過去大將軍每每以弱勝強,靠得就是鐵騎。這次中原決戰,大將軍的致命武器依舊是鐵騎。當今天下,若論對鐵騎攻擊之術的運用,當首推大將軍。看看這次大戰,大將軍不在邯鄲指揮全局,卻親自去統率鐵騎大軍,爲什麼?你難道不能從中看出點什麼?”

傅幹想起大將軍以往的戰績,不禁深思起來。

曹操、劉備的大軍一旦後撤,北疆軍就要全速追擊。

曹操、劉備都是百戰悍將,手下將士很多都是打了十幾年仗的猛士,北疆軍想在撤退過程中依靠鐵騎的優勢進行包抄、分割、圍殲、難度很大,尤其是在袁紹、劉表出兵接應支援的情況下,北疆軍不可能得到充裕的攻擊時間。

等到曹操、劉備撤回封丘、陳留一線,北疆軍主力的攻擊就會變成孤軍深入,很可能被叛軍的兩翼大軍切斷後路,反被叛軍所包圍。因此,開闢兩翼戰場,保證大軍主力順利推進成爲當前的首要之務。

張燕、賈詡、傅乾等人仔細商議後,隨即以八百里快騎急報河南戰場上的顏良,立即率軍撤出河南,急赴黎陽,渡河攻擊白馬城,和高覽的大軍一起,從兗州戰場的右翼向陳留推進。

張燕同時書告高順、吳雄,立即會合田疇、衛峻,拿下任城國,然後趕到昌邑城,會合閻柔、姜舞的鐵騎,在鎮北將軍閻柔的指揮下,從兗州戰場的左翼,沿着防東、己氏、薄城一線向陳留推進。

張燕在給顏良等人的書信中說,兗州戰場的右翼是辛評和高幹的軍隊,左翼是任城國的兗州軍,彭城的徐州軍和樑國、沛國、汝南一帶的豫州軍。

按時間推算,叛軍準備投入到左翼戰場上的軍隊應該正在路上,而辛評、高幹兩人只要留下一支軍隊駐守白馬,其餘軍隊都可以急速殺進兗州。尤其當顏良撤出河南後,袁紹和劉表的軍隊會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封丘、陳留一線救援曹操劉備,所以兩翼戰場的開闢要快,各部軍隊的推進速度要快,不能有絲毫的延誤。

張燕在信中提到了一種可能。

如果叛軍不能及時判斷兗州戰場的形勢,推進速度不快,袁紹、劉表的援軍又被先期圍攻陳留的鐵騎所阻隔,曹操劉備又被我大軍主力拖在了定陶戰場,我左右兩翼大軍的速度又夠快,那麼我們極有可能在濟水河南岸某個地方圍住曹操、劉備,利用兵力上的優勢予以圍殲,如此則可取得中原大戰勝利的先機。

考慮到叛軍在前年的冀州大戰中飽嘗北疆鐵騎的包抄圍攻之苦,所以曹操、劉備會不會給我們這個機會,就很難說了。

張燕同時書告大將軍李弘、左將軍麴義,盡一切可能圍住定陶城內的叛軍,把曹操劉備的大軍拖在濟水河北岸,爲兩翼大軍的飛速突進,包抄圍殲爭取時間。

給朝廷的奏章也在同一時間急速送往晉陽。

四月下,滎陽的顏良、成皋的徐晃、敖倉的王當、張繡接到撤軍的命令,北疆軍各部隨即渡河返回河內。

三天後,各部集結於河內懷城。張遼率軍堅守懷城,其餘各部在顏良的統率下,向冀州黎陽急進。

四月下,高順、吳雄、管亥等人率軍殺到任城國,和田疇、衛峻會合。任城國相楊平棄城而逃。

高順命令吳敦率軍駐守任城國,自己和田疇、衛峻一起,領兩萬五千步騎大軍急赴昌邑,準備會合主力大軍。

四月下,任城國相楊平逃到沛國,和徐州張飛、簡雍的大軍會合,同期到達沛國的還有三千豫州軍。

張飛奉命統率這兩萬大軍,向防東急行而去。

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ttyang書友對長安兵變的分析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