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

閻象匆忙的身影出現在花園裡。

袁術病倒後,軍政皆有李業主掌。李業戰死蘄城後,揚州軍政便由閻象全權負責。

閻象走到袁術的軟榻旁邊,揮手示意周圍的衛士奴婢退到遠處。

“大人,曹操有書信送到。”閻象展開手中的書簡,輕聲唸了一遍。

曹操把眼前江淮、中原和河北的形勢具體說了一下,認爲袁術的敗亡已經是旦夕之間的事,沒有任何求生的可能。曹操在信中勸告袁術正視現實,爲了讓九江郡百姓免遭戰禍之苦,還是儘早投降爲好。接着他給袁術提了一個建議。如果袁術不願投降,可以離開九江郡,隨便去哪,河北或者汝南老家都行。曹操說,只要你離開九江郡,我絕對保證你的生命不受任何威脅。

袁術一直閉着眼睛,就象睡着了一樣,沒有任何表情。

“大人……”閻象低聲喊道,“大人,你看我們如何回覆曹操?”

“北疆軍攻擊河南?”袁術虛弱無力,聲音非常小。閻象沒有聽清,急忙把耳朵湊到袁術的嘴邊,“大人,你說什麼?”

“我有個預感……”袁術急促地喘息了幾聲,因爲情緒波動,他劇烈咳嗽起來,“豹子即將南下中原,曹操要完蛋了。”

閻象失望地擡起頭,心中非常悲傷。袁術最近病情加重,經常頭腦發昏胡言亂語,現在又發作了。李弘怎麼可能會攻打中原?難道憑袁耀的一番哭訴就能打動李弘,讓李弘改弦易轍,統率大軍南下攻打中原?

最近一段時間,在曹操、劉備、孫策、周瑜四面圍攻下,九江郡的形勢越來越嚴峻。袁術很多手下開始逃離九江郡,有的密書曹操、劉備、孫策等人,打算在九江失陷後投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還忠誠於袁術,誓死要和袁術一起同生共死,但這部分人隨着時間的延續可能也會背叛袁術。壽春城內危機四伏。

現在自己很佩服袁術,他搶先一步,把很多親信部下的家眷送到了河北。雖然名義上這是爲了保護自己部下的親人,但事實上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威脅。這些人的家眷到了河北後,他們身無牽掛,要麼和袁術一同死戰,要麼兵敗後逃亡河北。背叛袁術和投降曹操都沒有出路。此刻家眷們的性命就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而這正是袁術至今還能堅守九江郡的重要原因。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袁術的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隨時都有可能一命歸天,這讓一部分對袁術忠心耿耿的人不得不提前爲自己打算。畢竟,袁術一死,大軍四分五裂,大家也就各奔東西了。要不想成爲袁術的陪葬品,最好的辦法就是趁早逃亡或者丟棄一切幻想斷然投靠曹操、袁紹等人,以便保住自己的一條性命。

如今,荀正已經接到曹操、荀彧的多份書信,一旦袁術敗亡,投奔曹操已成定局。他和自己私交甚好,曾不止一次勸告自己儘快給曹操獻書請罪,爲自己留條後路。

李業的弟弟李術因爲兄長被曹操所殺,當然不會投降曹操。所以他利用自己駐守合肥的機會,和周瑜、魯肅暗通款曲,打算在時機適合的時候,率軍投奔周瑜。現在他已經拒絕聽從閻象的調遣了。

駐守歷陽的袁胤、張炯在昔日好友張昭、張紘的勸告下,心有所動,聽說孫策已經向他們做出了承諾,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

劉備的手下孫乾、縻竺這段時間內頻繁出沒於當塗,和駐守當塗、陰陵一線的大將紀靈、何儀、劉闢等人來往甚密。據傳劉備曾秘密渡河約見紀靈,兩人之間好象已達到某種協定。

九江郡風雨飄零,袁術敗亡的命運已不可挽回。

閻象坐在袁術身邊,思前想後,悲從心生,淚水不由自主地潤溼了眼眶。他抓住袁術乾瘦的手,哽咽說道,“大人,我怎樣才能救你……”

袁術眼露感激之色,竭盡全力從喉嚨裡極力擠出了幾個字,“孟文,告訴他們,要想保住性命,就要忍,一直忍到最後一刻,否則,你們所有人都難逃一死。切記,切記……”

“大人……”閻象咬咬牙,痛苦地說道,“原諒他們,他們也是沒有辦法啊……”

袁術淡淡一笑,“我不怨他們,也不怨任何人。我爲了活着,掙扎了十幾年,如今總算解脫了,我很高興。”

“大人……”閻象心痛如絞,黯然無語。

袁術慢慢閉上眼睛,一滴淚水悄然滴落。

三月底,兗州,東郡,蒼亭。

夏侯淵急馳六十里,由東阿城趕到黃河岸邊。

昨天,從濟北國的茌平傳來消息,黃河上突然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船隊,大約有一千多艘大船,其中樓船就有五十多艘。這支船隊分爲十個小船隊,前後綿延一百多裡。這些大船都是海上的船隻,個個吃水很深,顯然裝載了大量的貨物。

夏侯淵吃驚之餘,也很憤怒。濟北國緊靠平原郡,雖然和平原郡之間有濟水相隔,但一千多艘大船的龐大船隊出現在黃河上,竟然等到船隊進入濟北國時才被發現,未免太不可思議了。你們的斥候呢?你們的斥候幹什麼去了?夏侯淵衝着前來送信的濟北府別駕大聲質問。

此事事出突然,又太過重大,濟北國相特意派遣自己的別駕前來傳信,以示自己對此事的重視。這位別駕解釋說,從上個月黃河解凍之後,平原郡的北疆軍巡檄鐵騎就遍佈濟水河和黃河之間。斥候只要渡過濟水河,非死即傷,損失非常大。濟北國只有數千軍隊,斥候數量有限,所以後來就不敢再遣斥候了。而與此同時,北疆軍的斥候卻大量南渡濟水,向濟北國境內探查。濟北國的軍隊爲了狙擊他們,只好讓自己的斥候活動在境內,因此這段時間就疏忽了對平原郡境內黃河河道的探查。

發現船隊後,茌平守軍曾派小船接近船隊探查,但被船上的守衛用長箭射了回來。這位別駕說,根據茌平守軍的描敘,他懷疑這支船隊就是河北年前集結於冀州渤海郡的準備運糧到幽州的船隊。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如果這支船隊就是冀州運糧到幽州的船隊,它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黃河?難道是爲了給正在攻打河南的北疆軍運送糧食?這個答案顯然經不起推敲,因爲要給攻擊河南的北疆軍運送糧食,從冀州的邯鄲,鄴城方向運送就可以了,無需千里迢迢,從渤海用船送到河南。

夏侯淵聯想到近期北疆軍斥候渡河南下探查的人越來越多,而自己的斥候卻很難越過黃河滲透到對方一百里外的地方,心裡頓時警覺起來。難道北疆軍要攻打兗州?但攻打兗州,北疆軍有必要如此明目張膽、興師動衆地徵調海運船隊?兩地之間不過隔着一條黃河而已,即使北疆軍要渡河作戰,也用不到調用一千多艘大海船到戰場。

夏侯淵想不明白,隨即趕到黃河岸邊親自查看。

一隻只大船張滿了風帆,快速行駛在波濤洶涌的河面上。

船伕的號子整齊劃一,巨大的叫聲隨風而散,站在岸邊都能清晰地聽到那雄渾的吼聲。大船兩側,上百隻木槳上下翻飛,掀起陣陣浪花。

夏侯淵帶着一隊鐵騎衝上大堤,勒馬停下,手中馬鞭直指前方,“吳雄的軍隊可有調動跡象?”

王忠喘了幾口粗氣,連連搖頭,“東武陽方向沒有任何動靜。”

“這幾天斥候可曾渡河探查?”夏侯淵大聲問道。

“去了幾個人,但一個都沒回來。”王忠連連搖頭。

纂侯淵臉色一變,怒聲說道:“既然沒人回來,你怎麼知道吳雄還在東武陽?”

“大人,北疆軍對黃河封鎖很嚴,五里就有一個烽屯,斥候們很難上岸。即使到了對岸,也很難深入到東武陽、陽平一帶。那裡是北疆軍的東武陽大營,從老人到小孩,看到陌生人就盤問,斥候很難探查到什麼消息。”王忠無奈地說道,“大人,這些情況你也清楚。我們要想得到北疆軍的消息,依靠斥候的探查根本不行。”

夏侯淵濃眉一皺,手中的馬鞭頓時舉了起來。

“大人,吳雄的大軍的確還在東武陽。”王忠的腦袋下意識地縮了一下,雙手一個勁地亂搖,“前幾天,有個斥候僥倖跑到谷隴聚,發現那裡有很多從外地趕來的民夫,聽說要在東武陽一帶的黃河北岸修建烽火臺。”

“多少民夫?”

“據說有數萬人,臨時帳篷都有上千個。”王忠說道,“那一天,吳雄正好去谷隴聚調集民夫,所以……”

夏侯淵隱隱約約感到一絲不安。春耕已經開始,河北這時候不抓緊時間搶種,卻徵調民夫趕到東武陽修繕城池,築建烽火臺,太反常了。

“大人,船隊正在靠岸。”親衛騎的隊率突然喊了起來,“船隊停下來了。”

夏侯淵心中一窒,不由自主地擡頭看向天空。太陽距離西山還有很遠一段距離,黃昏未到,船隊爲何靠岸?難道這是船隊的終點?船中所載的會不會是北疆軍的主力?夏侯淵被自己這個奇怪的想法嚇了一跳。

司馬懿在一幫親衛的簇擁下,說說笑笑走上了堤岸。

“還是站在土地上踏實。”他雙腳站在土地上,用力剁了幾下,“在船上待長了,才知道腳踏實地的好處。”

北軍中候吳葉站在渡口前,笑容滿面,“仲達,你來遲了。”

可馬懿連連拱手,“我們日夜兼程,一天都沒歇,這樣還遲了?你們何時到的?”

“不遲,不遲,只是諸位大人心急如焚,度日如年,發點牢騷罷了。”吳葉大笑,“我們昨天晚上到的。麴大人說,你今天要是沒按預定時間趕到,他要打斷你的腿……”

“僥倖,僥倖……”可馬懿笑着問道,“幾位大人都到了?”

吳葉搖搖頭,壓低聲音說道:“趙雲將軍的鐵騎明天下午到達東武陽。”

“大將軍在哪?”司馬懿隨口問道。

“我也不知道。”吳葉扶着司馬懿跳到馬上,非常興奮地說道,“你一來,大戰就開始了。我們明天架好船橋,後天就可以南下中原了。”

司馬懿看看人聲鼎沸的渡口,笑着警告道,“當心泄密,腦袋會掉的。”

兗州東郡,黃河北岸,夷儀聚(今聊城西南五里)。

大將軍李弘坐在大樹下,和閻柔、衛峻、楊明、大單于劉豹等將領隨意笑談。幾個單于庭的大當戶,大都尉因爲聽不懂大漢話,需要劉豹、楊明給他們解釋。幾個人坐在一起,又是比劃又是嘰哩咕嚕說個沒完,笑聲不斷。

遠處,三萬鐵騎將士散佈在數里長的河邊上,正在紮營。

“此處距離茌平大約八十里。”李弘用馬鞭在地上劃了一個簡單的地形圖,“我們向東急馳八十里,然後渡河攻克茌平、臨邑,隨後我們直接殺進東平國。在東平國我們不能耽誤太長時間,以免喪失攻佔昌邑的時機。”

“時間如果不夠,我們可以不打任城國。”閻柔說道,“到了昌邑後,我們只要分出一部鐵騎保護糧道,防止任城國的軍隊從側翼威脅即可。”

幾個人正在議論着,快馬飛馳而至。

呂布送來消息。魏延已率船隊靠岸,明天架橋,後天過河。

“仲達、文長這兩小子好厲害,時間算得半分不差。”閻柔脫口讚道。

“我們來早了,大軍屯駐在一百多里長的河邊,容易暴露,所以船隊到達的時間和各部軍隊到達的時間最好能在同一天。”李弘笑道,“敵人遲一天知道我們的目的,我們就能多一天時間橫掃中原。”

wωω_ TTkan_ ¢ Ο

“傳令……”李弘站了起來,“明天各部大軍全部趕到預定渡河地點。”

“不再隱瞞大軍蹤跡了?”楊明問道。

“沒有必要了。”李弘搖搖手,“急告田疇、陳宮、可馬懿、魏延四位大人,立即開始架橋。”

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五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十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中)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