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

八月下,曹操和劉表、劉備仔細商議後,決定撤退。

曹操最先得到袁術背叛的消息。當袁術手下大將紀靈開始攻擊定陶城的時候,早有準備的荀彧以最快的速度把這個消息送到了信都城下。這個消息是曹操急切盼望的,他一面急告駐守甘陵城和東武陽的守將小心防備北疆軍的突襲,保證糧道的暢通,一面焦急地等待着東路攻擊大軍的消息。大軍要想安全撤回去,東路大軍必須要打到南皮城下,以牽制北疆軍的主力。

曹操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劉表和劉備,他故意隱瞞了。此時東路大軍還沒有趕到南皮城,袁術背叛的消息一旦傳開,東路大軍就要撤回來。東路大軍如果撤得過快,不但無法實現自己消耗對手的目的,還有可能拖累北征軍主力南撤的腳步。

但僅僅過了一天,劉備就接到了徐州急書。袁術的手下大將橋蕤、張勳、孫策分三路攻擊下邳、彭城和廣陵,徐州危急。

劉備當即要求撤軍。曹操和劉表勸他從大局出發,先等一等。東路大軍如果失去了主力大軍對它的掩護和策應,很難全身而退。劉備雖然憂心如焚,但他不願丟棄自己的軍隊,只好繼續待在信都城下。

這時荀彧的第二封書信送到了。袁術發現天子不在昌邑城後,親自率軍圍攻定陶。袁術已經上鉤,被拖在了定陶城下,丞相大人可以速速回撤。

與此同時,荊州也有急書送到。留守荊州府的長史蔡瑁,別駕劉先書告劉表,八月上,益州劉璋指揮益州軍攻擊荊州,雙方水軍在南郡夷陵一帶交戰,互有勝負。

這下三個人都急於撤軍了。曹操估計東路大軍已經趕到了南皮城下,而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攻城他也確信北疆軍主力已經東移了,此刻他的目的已經全部達到。曹操一面急令東路大軍後撤,一面和劉表、劉備兩人聯名書告袁紹,請他率軍向甘陵城方向移動,以策應大軍撤退。

劉表、劉備認爲袁術的背叛和袁紹有關。如果沒有袁紹的暗中支持,以袁術的精明和他現在的實力,絕對不敢做出這種事,所以兩人不同意把大軍後撤的消息告訴袁紹,免得讓袁紹先跑了。袁紹一跑,北疆軍就可以集結所有軍隊對北征軍展開圍追堵載,這樣一來,大軍的撤退之路就很艱險了。

但曹操不這樣認爲。

袁紹現在肯定知道袁術背盟的事,但目前不管袁紹對這件事採取何種對策,他都必須正視一個現實。如果北征軍主力全部撤回中原,袁術的下場一定很慘。袁術現在之所以如此囂張,恐怕和他一廂情願地認爲北征軍肯定會全軍覆沒於黃河北岸有關。

北征軍如果全軍覆沒,袁術獨霸中原,兩人日後必定有一場生死大戰,這對袁紹打擊很大,他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出現。北征軍如果全部撤回,袁術的下場就很慘,袁閥的力量就要遭到很大削弱,這種局面袁紹也不願看到。所以他最後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儘可能讓北征軍遭受重創,讓曹操、劉備等人實力大損,讓他們和袁術在中原死戰。等到曹操、劉備、袁術等人都奄奄一息了,他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中原。

袁紹爲了達到這個目的,現在肯定不會急於後撤,他必須先穩住後撤的北征大軍,讓北征大軍感覺到安全,決心會合從東路撤回的軍隊,這樣北征大軍後撤的腳步將大大延緩。如此一來,一則袁術贏得了攻城掠地的時間,二則北疆軍贏得了圍追堵截的時間。

曹操因此認爲,袁紹一定會策應北征大軍撤退。

我們只要在甘陵國附近會合田楷的東路大軍後,兵力上立即佔據了優勢,這時北疆軍必定要放棄對我們的追擊,轉而尋求包圍兵力較少的袁紹。對李弘來說,他現在無論如何都要打一個,不能讓我們大搖大擺地走了。對我們來說,無論如何都要利用這個機會削弱袁氏兄弟的實力,免得將來他們坐大,篡奪了大漢社稷。

曹操這話是對劉表和劉備說的,他心裡其實很清楚,在他說服田楷等人分兵東進後,東路大軍的命運已經決定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東路大軍將遭受重創,甚至全軍覆沒。雖然自己損失了一萬人,但相對於實力較弱的青州和徐州來說,卻是致命一擊。大軍撤回中原擊敗袁術後,青州和徐州爲了生存,不得不更加依靠自己,這給自己吞併青、徐、揚三州,稱霸中原,打下了堅實基礎。

北疆軍爲了圍殲東路大軍需要徵調很多兵力,需要時間,這正好給了自己從容撤退的機會,而撤退的藉口就是袁術的背叛。

曹操現在覺得袁術真的非常可愛。如果袁術不在這個關鍵時刻背叛,自己不但沒有藉口撤兵,還要想方設法抽調兵力救援東路大軍。這樣一來整個計策就被打亂了,自己的損失可能更大,撤退的時候可能非常狼狽,甚至有可能被北疆軍包圍而全軍覆沒。

正是因爲自己可以從容撤退,手上還有強大實力,從而把袁紹死死地拉在了冀州戰場上。現在只要自己跑得夠快,北疆軍也跑得夠快,袁紹就死定了。

想到袁紹、袁術一臉沮喪,如喪考妣的樣子,曹操就非常得意。

大軍剛剛撤過絳水河就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東路大軍在東光一帶遭遇北疆軍的阻擊。

曹操感覺形勢有點不對,急忙下令各路大軍急速後撤,但僅僅過了一天,文聘的急報就傳來了。

田楷和馬騰的大軍生死未卜,夏侯惇被圍新河,臧霸臨陣脫逃率軍向青州而去。現在魏延帶着糧草輜重和數萬民夫紮營於大沽河北岸,試圖拖延北疆軍的攻擊。而自己和黃忠正帶着一萬荊州軍向甘陵國方向急速後撤。文聘擔心北疆鐵騎會在磐河一帶設伏,所以請求劉表速速派軍支援。

曹操、劉表和劉備等人驚駭至極。怎麼一夜之間,冀州戰場上的形勢就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東光一帶到底有多少北疆軍?尾追而來的麴義又有多少軍隊?

此時,北征大軍正在沽河兩岸,距離磐河大約兩百里左右,劉表心憂荊州軍的安全,極力要求出兵接應。

曹操斷然拒絕。

北疆軍既然圍住了夏侯惇的軍隊,那麼田楷和馬騰的軍隊肯定已被圍殲。按照時間推算,夏侯惇的軍隊估計也完了。臧霸和他的手下本來是黃巾軍,臨陣脫逃也很正常。但對徐州來說,損失的不僅是一萬軍隊,還有將來黃巾頻繁入侵的禍患。至於荊州這一萬軍隊,北疆軍不會放過他們,隨之而來的必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圍追堵截。這一萬人沒得救了,放棄吧,免得把前去救援的軍隊也一塊葬送了。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立即派兵急速馳援甘陵城和館陶城,防止北疆鐵騎切斷我們的退路。

“如果北疆軍利用他們的鐵騎先行佔據南面的甘陵城,西面的清淵和館陶城,那麼我們就被徹底包圍了。”曹操神情凝重地說道,“麴義現在就在我們的後面,而東面正有數萬北疆軍向我們撲來,形勢非常危急。”

“那我們到底從哪個方向撤?是從甘陵城方向,還是從館陶方向?”劉表知道曹操說得有道理,只能忍痛捨棄自己那一萬人馬,任其自生自滅了。

“以景升兄看來,我們從哪個方向撤退最安全?”

“甘陵城。”劉表毫不猶豫地說道。“我們從甘陵城南下,越過大河故瀆進入東郡,然後順着發乾、東武陽到黃河,這是最近的路程了。”

“我們能想到,北疆軍自然也會想到,他們會派重兵迂迴到大河故瀆附近阻擊我們。”曹操搖頭道,“這條撤退的路程雖然最短,但它卻是一條死路。”

“你怎麼知道北疆軍會搶在我們前面切斷大軍的退路?”劉表冷笑道,“你既然事事都能料到,爲什麼還會出現今日危局?”

曹操冷眼看着劉表,眼裡露出一絲輕蔑。他輕輕“哼”了一聲,沒有言語。

劉備伸手拉拉劉表,示意他不要激動。在這支大軍裡,劉表和劉備的軍隊加在一起還不到一萬五千人,而曹操有將近三萬人馬,還有一萬青州軍也是遵從曹操的軍令。如果田楷真的死了,它很快就會變成曹操的兗州軍。至於青州,目前看來肯定是曹操的囊中之物了。東光一仗後,產生逆轉的不僅僅是冀州戰局,還包括中原形勢。現在曹操勢大,凡事都要聽曹操的,尤其在這個關係生死的時候,更不能和曹操鬧翻自找麻煩。

“丞相大人是不是認爲我們應該從館陶方向撤退?”劉備看看地圖,疑惑地問道,“館陶距離甘陵城有兩百里,如果我們從這個方向撤退,意圖太明顯,容易遭到北疆鐵騎的攻擊,損失估計更大。難道丞相大人認爲袁紹一定會來接應我們?”

“對,袁紹一定會來。”曹操非常自信地說道,“現在,我們放棄南下甘陵城,大軍沿着清河南岸,向西南方向的清淵、館陶急速前進。”接着他看看衆人,忽然捋須笑道,“你們說,李弘得知我們直接向館陶狂奔,他會是一副什麼表情?”

九月初,平原城。

田楷吃力地擡起頭。

倒在身邊的戰馬還在悲聲嘶鳴,鮮紅的血液從戰馬腹部長長的創口裡噴射而出,濺了他一頭一臉。眼前到處都是奔騰的馬蹄,激烈的廝殺聲好象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忽然又好象近在咫尺。田楷想爬起來,但長箭射穿了他的肩胛,洞穿了他的腹部,巨大的痛苦讓他忍不住慘聲嚎叫起來。

他後悔了,他覺得自己應該聽從馬騰的勸說,和馬騰一起返回甘陵國會合曹操。雖然東光一仗自己打敗了,但這不是自己的責任,當時數不清的北疆軍殺過來,自己根本沒有招架之力。曹操那裡還有自己的一萬大軍,有這一萬大軍,自己依舊可以佔據青州,但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如果我早一點離開平原城,如果我早一點渡河回到青州,我是不是能躲過這場追殺?我是不是能活下來?

田楷臥倒在血泊裡,身體裡的血液正在一點點地流失,生命正在一點點地離他而去。雖然**上的痛苦讓他渾身抽搐,但他的心裡已經沒有了痛苦的感覺。

他艱難地側過臉,竭力睜開眼睛看向藍天。他想起了幽州,想起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看見李弘的那一刻。這個從大漠一路殺回來的鮮卑奴隸終於打敗了公孫瓚,打敗了自己。

田楷緩緩閉上了眼睛。

公孫續蹲在田楷的屍體旁,忍了很久,還是流下了淚水。

田楷看着自己長大,是自己的叔叔,曾經和自己的父親一起鏖戰於北疆邊塞,但今天他竟然死在了幽州鐵騎下。

李溯扶起公孫續,輕聲安慰了幾句。

當年在幽州,大將軍、鮮于輔、玉石、閻柔、還有我,還有很多人,都曾和他一起並肩戰鬥過。當時的敵人現在成了朋友,當時的兄弟現在成了仇人,人生就是這樣的無奈。李溯嘆了一口氣,對站在身後的幾個親衛揮了揮手,“傳令下去,把田楷送到幽州漁陽安葬。即使他是叛逆,他也應該葬在曾經爲之浴血奮戰的地方。”

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下)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15章 千鈞一髮間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經學與周禮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