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

長公主在龍泉養病的時候,誰都不見,只有小雨夫人和大將軍兩個呀呀學步的女兒陪着她。陽安長公主、大司農李瑋的夫人筱嵐、太常蔡邕的女兒蔡琰曾先後趕到龍泉求見,但都被長公主拒絕了。

晉陽的事,長公主不想讓大將軍一系的人插手,以免禍及無辜,同時她也不想讓長公主府的人出面,以免縱容包庇、姑息養奸。因爲沒有合適人選主持審理此案,事情就這麼拖了下來。

長公主病倒,公卿大臣被囚廷尉府,繁重的朝政全部壓在鮮于輔、李瑋和荀攸三人身上,這種狀況維持幾天還可以,但時間一長就不行了。晉陽的事必須要立即處理,否則河北上下將人心惶惶,後果堪憂。爲此三人數次上書長公主,要求立即審理晉陽謀反一案,把一些無辜大臣儘快放出來。然而,目前朝中有資格主持審理此案的大臣一個都沒有,長公主憂心如焚。

七月上的一天,鮮于輔親自趕到龍泉,和長公主商議此事。

“殿下,臣舉薦前太傅劉虞之子,先帝朝的重臣劉和大人主持審理此案。”

鮮于輔的這句話,頓時讓長公主眼前一亮,喜上眉梢。她把劉和忘記了。

劉虞病逝後,劉和爲父守孝三年。到今年六月止,恰好三年期滿。當年,正是這位宗室大臣,把她護送到了河北的河間國,然後又把她送到了北疆。

“鮮于大人,謝謝你了。”長公主微微躬身,由衷地感激。

“如果沒有你們支撐朝廷,河北也許已經……”她傷心地搖搖頭,淚水悄然落下。“陛下還好嗎?”

“陛下他……”鮮于輔擡頭看看長公主,低聲說道,“陛下這幾天情緒很差,他想和皇后待在一起,不知道殿下能不能……”

“不能。”長公主一口回絕。

七月中,劉和從涿郡日夜兼程趕到了晉陽。

隨同劉和前來的還有前太傅劉虞的屬下魏攸、孫謹、張逸、張瓚、尾敦等人。

鮮于輔出迎三十里。他和劉和、魏攸、孫謹已經一年多未見。此時再度相逢,彼此都很興奮,但晉陽的氣氛實在太過沉重,鮮于輔想高興都高興不起來。

“羽行,你在書信中託我帶來的幾個人,我都給你帶來了。”劉和朝身後招了招手。三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急忙跑到劉和身邊,跪倒給鮮于輔磕頭。

“好了,好了,都起來吧。”鮮于輔把三個人扶了起來,“好好幹,不要給我丟臉,更不要給大將軍丟臉,知道嗎?”

三個年輕人連連點頭。

左邊身材高瘦,長相清秀的年輕人叫徐邈,幽州薊城人,是劉和的弟子,鮮于輔的親戚。此人擅長書畫,尤其擅長畫人物和魚類,很有才華。

中間那位容貌俊雅的年輕人叫孫禮,幽州涿郡人。師從盧植,文武雙全。去年鮮于輔奉命到邯鄲主持修改兵制的時候就想帶着他,但他以給老師守孝爲名婉言拒絕了。這次鮮于輔把他強行徵辟來了。

右邊年輕人威武英俊,是度遼將軍閻柔的弟弟閻志。閻柔認爲武人終究難以出人頭地,所以他讓自己的弟弟拜名師學習經文。

鮮于輔話還沒有說完,劉和就開始搖手了,“這三個人先給我。等晉陽的事處理完了,你再另行任命。”

“隨你吧。”鮮于輔嘆了口氣,“我帶你去龍泉拜見長公主。”

馬車上,劉和聽完鮮于輔的述說後,臉色非常難看,“羽行,你在書信中是怎麼說的?你怎能騙我?”

“我不騙你,你能來嗎?”鮮于輔無奈苦笑,“子安,現在河北除了你,還有誰能處理此事?”

“你……”劉和氣得一張嘴,想罵都不知罵什麼好,“你把我害苦了。這事你讓我怎麼幹?我無論怎麼處理,最後不是得罪天子就是得罪長公主。我這不是象伏完一樣,跑到晉陽來找死嘛。”

“羽行,你,你……”魏攸瞪着雙眼,手指鮮于輔,連連搖頭,“你們害死了老大人,現在又要害死子安,你們簡直……”

鮮于輔緊閉雙眼,一言不發,任由兩人一頓埋怨。不過罵歸罵,現在人都來了,想跑也跑不掉,只有聽天由命了。

“我死了,一定要拉你做墊背。”劉和狠狠打了鮮于輔一拳,氣哼哼地說道,“告訴我,你們打算怎麼處理這事?大將軍可有什麼交待?”

“大將軍遠在三千里外的大漠,至今一無所知。”鮮于輔睜開雙眼,無力地攤開了雙手,“就算大將軍知道了這事,他又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大將軍自己不願主政,而天子太小又不能讓他主政,讓長公主主政,結果長公主一氣之下又惹出這麼大亂子。你說現在怎麼辦?這個爛攤子,我們不收拾,誰收拾?”

“怎麼收拾?”劉和生氣地說道,“王柔一口咬死,說天子和伏完、董承密謀誅殺長公主、大將軍,這是多大的事,你知道嗎?”劉和伸手拍拍鮮于輔的肩膀,“羽行,你聽清楚了,是天子要殺長公主和大將軍,是天子。你讓我去審問天子嗎?”劉和一甩頭,極爲絕望地舉手叫道,“天啊……這事怎麼辦啊……羽行,我要殺了你,我要殺了你……”

魏攸抱着腦袋坐在角落裡,就象馬上要丟腦袋一樣,氣色灰敗,惶恐不安。

“聽長公主的。”鮮于輔手撫三綹長鬚,慢慢說道,“今日主政的是長公主,我們當然要聽長公主的。”

“長公主遲早要出嫁,天子遲早要主政。”劉和揮舞着雙手,痛苦地說道,“一旦天下平定,天子掌控了大局,我們也就活到頭了。”

“所以我要請你來。”鮮于輔拍拍他的手臂,“你是皇室宗親,和天子、和長公主都有很深的感情,他們姐弟之間的矛盾要靠你來化解。”

“靠我……”劉和指着自己的鼻子,瞪大眼睛望着鮮于輔,匪夷所思地說道,“你是不是腦子有問題?我憑什麼讓他們姐弟握手言和?”

“你在朝中出任九卿重臣的時候,我還在西涼打仗,朝中的事我哪有你清楚?”鮮于輔一推了之,“請你來,當然要你想辦法了。”

“你……”劉和氣得擡手就是一拳,“你太狠了。你要殺我也就罷了,也還要讓我滅族,我打死你這個混蛋。”

鮮于輔一腳踢開車門。親衛騎正護在馬車旁縱馬飛馳。鮮于輔飛身跳到親衛騎馬上,回頭衝着咬牙切齒的劉和連連招手,“子安,我先走一步了。”

“鮮于輔,你等着,我和你沒完。”

劉和覲見長公主。

當年,先帝讓劉和帶着長公主到河間國避難的時候,長公主只有十歲。劉和是長公主的堂兄,對長公主呵護有加,而長公主身邊也只有這一個親人,所以兩人之間感情深厚。長公主看到他,非常委屈,哭訴了很長時間。

劉和一掌拍到案几上,大爲憤怒,“殿下國色天香,當今天下誰人能配?陛下這樣胡鬧,簡直咎由自取,讓他閉門思過好了。要讓他好好想想,當今天下能娶殿下的,只有一個人。這麼簡單的事他都不知道?臣看他就是瞎了眼嘛。”

長公主恨恨地連連點頭,“他就是瞎了眼。忠臣的話不聽,卻聽那幫奸的禍國之言,竟然要骨肉相殘。”

“是啊,是啊,先帝要是知道了……”劉和悲慼難忍,眼眶轉眼就紅了,“他會傷心欲絕的……”

長公主的淚水頓時又下來了。

劉和拿衣袖擦了擦眼睛,然後指着琴臺上的絃琴說道:“殿下彈琴解愁的時候,殿下的母親一定聽到了,她,她……”劉和突然聲調哽咽,再也說不下去,伏案痛哭起來,“先帝啊……你睜開眼睛看看,人世之慘,莫過於骨肉相殘啊……”

長公主悲慟至極,忍不住放聲痛哭。

劉和拿着長公主的手詔,暢通無阻地走進了御書房。

天子又驚又喜。當年劉和跑到長安要聖旨,要救他,後來突然就不告而別了,他還一直擔心劉和的生死,私下問過很多大臣,但誰都不知道劉和是死是活。

“愛卿沒死?”

劉和摸摸腦袋,笑着說道:“臣命大,沒死掉。”

“愛卿來救朕?”

“陛下是大漢天子,這裡又是晉陽,有大將軍的護衛,很安全,哪裡還需要臣來救助?”劉和笑道,“陛下難道不安全?”

“愛卿,朕的姐姐要殺朕,你不知道?”

“陛下開什麼玩笑?”劉和大笑,“臣一到晉陽,馬上就來覲見陛下,臣覺得晉陽很安靜啊。”

“真的,姐姐真的要殺朕。”天子恐懼地說道。

“爲什麼?”

“朕要把姐姐嫁給晉陽王家的王晨,不料激怒了姐姐,惹出了天大的禍事……”接着天子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這事怎能怪朕?朕如果把姐姐嫁給大將軍,朕將來不就成了擺設,任由大將軍擺佈?姐姐變了,不是朕過去那個姐姐了,她自己被大將軍利用了她還不知道。沒有大將軍給她撐腰,她不過就是個長公主,但大將軍爲什麼要給她撐腰?還不是因爲大將軍要獨攬權柄。這事白癡都知道,她卻不知道,反而倒過頭來幫助外人對付朕,要骨肉相殘。”

劉和自始至終一言不發。

“愛卿要救我。”天子哀求道。

“好。”劉和滿口答應。

君臣兩人說了一會兒話,天子大概一個人在御書房待得太無聊了,不讓劉和走。“愛卿陪朕下盤棋吧。”

劉和把棋子拿在手中,神情頓時激動起來,“這是先帝的……”

“是啊。”天子十分傷感地說道,“朕的父皇不在了,母親也不在了,唯獨一個姐姐還要殺朕,朕活着還有什麼意思?活着幹啥?”

劉和眼圈一紅,淚水滾了出來,“先帝在九泉之下,一定知道陛下和長公主骨肉相殘之事。慘啊,慘……”劉和越說越是悽傷,突然他一手抓起一把棋子,伏地痛哭。

天子心中本來就苦悶、頹廢、絕望,給劉和這麼一哭,再也忍不住了,頓時號啕大哭起來。

天子哭了一會,憤懣的情緒得到發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一絲悔意悄然而生。想起自己在長安的日子,想想自己這幾個月在晉陽的日子,那的確是有天壤之別。也許,自己錯怪姐姐了。

劉和抱着腦袋還在乾嚎。

天子伸手拍了拍。“愛卿,愛卿……你起來,朕有話對你說。”

劉和有氣無力地爬了起來。

“愛卿,你暫時不要走了,留在晉陽吧。”天子擦了一把臉上的淚水,低聲說道,“你去告訴朕的姐姐,朕不管她的事了。她想嫁給誰,想什麼時候嫁,只要她開口,朕都答應。”

劉和“嗯”了一聲,“陛下,那幾位國戚怎麼辦?”

“這件事是朕的主意,和他們沒有關係,請姐姐放了他們。”

劉和把腦袋搖了幾下,然後小聲建議道:“陛下,還是給長公主寫封信吧。都是一家人,有什麼不好說?”

天子猶豫良久,“朕是一番好心,不是朕的錯。”

“臣替陛下寫,陛下只要蓋個印璽就可以了,好不好?”劉和拱手哀求道,“陛下,想想先帝,想想陛下可憐的母親,想想可憐的董太后……”

“好吧。”天子勉爲其難地點了點頭。

幾位老大人被帶到了張溫的牢房。

張溫掙扎着想爬起來,崔烈趕忙把他扶住,“你好好躺着吧,估計這也是我們最後一面了。大家有什麼話趕快說,說完了我們吃飯、砍頭……”

“你就不能說兩句好聽的?”袁滂罵道,“不死也給你咒死了。”

劉和出現在廷尉府大牢。

幾位老大人吃驚地看着他。崔烈猛地一拍手,“好,又來一個找死的。”

“子安,你這時候來幹什麼?送死啊?”張溫揮手喝叱道。

劉和微微一笑,躬身說道:“我是來救幾位長輩出去的。”

“哼……”丁宮苦笑,“子安,恐怕我們出去了,你就要留下了。”

“幾位長輩這叫什麼話?好象巴不得我死似的。”劉和笑道,“我已經來了三天了,有些事情我無法做主,必須要找幾位大人商量一下。”接着他把天子寫了罪己詔,長公主拒絕釋放兩家國戚,執意要誅殺謀反叛逆的事說了一遍,“看樣子,這人不殺是不行了。”

“天子寫了罪己詔?”崔烈看看劉和,奇怪地問道,“天子既然已經寫了罪己詔,又說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那長公主爲什麼還要殺?”他指着劉和問道,“那份罪己詔不會是你僞造的吧?給長公主看出來了?”

“我哪有那個膽子?”劉和苦笑道,“說實話,我同意長公主的意見。長安這幾年發生了多少事?董卓爲什麼被殺?李、郭汜、樊稠爲什麼自相殘殺?很簡單,都是長安那些大臣們努力的結果。”劉和望着楊彪,一臉懷疑地說道,“長安大臣幹這種事已經習以爲常,低頭就有主意,擡頭就是計謀,三五個人就能推倒一大片。你們想想,董卓當初那麼大的勢力,他們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都敢殺,爲什麼現在不敢殺長公主,不敢殺大將軍?只要有人擋着他們的路,威脅到他們的生死,他們就敢殺,逮誰殺誰。”

“劉和,你不要血口噴人。”楊彪氣得渾身顫抖,怒聲叫道。

“楊大人,李、郭汜、樊稠之所以互相殘殺,就是因爲你的離間計,你敢不承認?”劉和臉色一冷,“現在李、郭汜、樊稠的幾個部下就在這間大牢裡,你敢說你不認識他們?和他們沒有一點瓜葛?”

“你……”楊彪眼裡閃出一絲懼色,不敢再說話了,越說麻煩越大。

“子安,你今天來,到底是什麼意思?”張溫示意蔡邕、陳紀兩人把楊彪拉到一旁,然後衝着劉和招招手,“長安舊臣當中,其它人有沒有這種謀反意圖,我不敢保徵,但楊大人我可以保證。”

“我當然相信楊大人。”劉和說道,“長安舊臣那些可以留,那些不能留,請楊大人給我一封名單。”

“我不寫。”楊彪怒聲說道,“你就是把我殺了,我也不寫。”

劉和看看他,搖搖頭,“隨你。你要是不寫,我就看那個名字不順眼,我就殺那一個。”

幾位大臣低頭不語。事情到了這種地步,還有什麼可選擇的。還好這次主持審理晉陽謀反大案的是劉和,如果換了別人,早就一鍋端了。

“北疆大吏因爲特殊原因,牽連的人很少,比較好辦。”劉和接着說道,“長安舊臣我們很難相信,所以不管是不是無辜的,能殺的都要殺。最難辦的就是兩家國戚。”劉和望望幾位老臣,拱手說道,“懇請幾位老大人給個話,到底是殺伏家,還是殺董家。因爲這一殺,就必須殺到底。不管是皇后,還是貴人,都要殺。保一家,留一家,將來我們纔有生路,否則,我們死定了。”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四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一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第14章 壯士斷腕計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