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

十月上,冀州,邯鄲,大將軍行轅。

關中、關西局勢連續突變,天子危在旦夕,而河北諸府卻因爲救災賑濟和秋收秋種的事忙得焦頭爛額,一時間無力西顧。

洪災過後正值夏季高溫,死去的百姓和牲畜屍體來不及掩埋,瘟疫還是不可避免地爆發了。李弘、張燕等人不顧疲勞,帶領數萬大軍日夜奮戰在抗災前線。襄楷大師率領大知堂弟子冒着生命危險四處治病防疫。華陀大師也帶着弟子趕到了河北。九月底,氣候轉冷,疫情終於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時間,河北三州開始了秋收秋種。冀州受災,糧食減產,河北要想平安度過難關,必須要保證三百多萬災民吃飽穿暖,必須要幫助他們重建家園,重耕土地,而最關鍵的一段時間就是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李弘爲此急告河北諸府,想盡一切辦法多收糧食,籌措救災物資,務必保證災民沒有一個人餓死,沒有一個人凍死。

這次大災難,耗盡了河北的賦稅、糧食和各類物資。河北雖然還在勉強支撐,但它就象一個傷痕累累的巨人,隨時都會轟然倒下。

錢、糧和時間決定了河北的生死存亡。

這個時候,河北三州的門閥世族富豪們表現出了驚人的忠誠,他們在河北最危急的時刻,伸出了援助之手。

從七月底開始,長公主和張溫、馬日磾、崔烈、袁滂等大臣開始遊說冀州大族,王柔、令狐邵、郭蘊等大臣奉命趕到幷州遊說。衛固、衛覬、蘇先等大臣趕到河東遊說,鮮于輔、劉範、田疇、公孫瓚等大臣在幽州遊說。河北的存亡直接關係到三州門閥世族富蒙們的利益,他們在得到長公主和李弘的承諾後,同意出賣土地,賒借糧食和物資,這大大緩解了河北緊張局勢。

與此同時,河北三州所有縣衙,都接到了長公主和大將軍的求援書信。長公主和大將軍請求各縣衙張貼榜文,遍告百姓,希望他們能盡綿薄之力,幫助三百多萬災民度過難關。河北百姓毫不猶豫,紛紛趕到縣衙捐助糧食和物資。

大漠胡族諸部也接到了大將軍的書信,大將軍請求他們給河北捐助牲畜以幫助災民過冬。胡族諸部落王立即派出使者,帶着牛羊等牲畜急赴冀州。

三百多萬災民沒有象過去一樣陷入恐慌和絕望,更沒有逃亡,他們對大將軍和河北諸府非常信任。在各級府衙的妥善安置和救助下,他們平靜地度過了最爲艱苦的幾十個日夜。洪水退盡後,災民們立即返回了家園,開始了重建。

錢、糧的問題暫時解決了,剩下的就是時間。河北需要恢復元氣的時間。

從目前形勢來看,北疆軍已經無力阻止袁紹佔據關中和關西。袁紹的實力在短時間內將迅速增長,而曹操和田楷因爲躲過了這場災患,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時間,他們的實力也將得到一定增長。河北擔心的是,袁紹、劉表、曹操、田楷會不會趁着冀州遭受重災的機會,聯手出兵攻擊。如果袁紹會盟各地州郡兵馬同攻河北,形勢將再度惡化。

由此引出一個最棘手的問題,天子救不救?如果把天子救到河北,也就等於給了袁紹聯合各地州郡攻擊河北的一個最佳藉口。

如果不把天子救到河北,那關西就不能放棄,否則天子何處安身?關西不放棄,也就等於拖住了袁紹,但關西戰場就要展開持續大戰,這對河北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包袱。

爭論因此變得非常激烈。

在過去的幾年裡,勤王是河北大吏們的共識,是最爲迫切的事,是關係社稷存亡的根本。

然而,今春北疆軍殺進關中後,天子卻拒絕到河北,並聯合袁紹等叛逆圍攻北疆軍,致使北疆軍損兵折將,不得不退出了關中。勤王失敗了,河北大吏們的共識隨即也就崩潰了。

緊接着黃河決堤,河北三百萬災民無家可歸,河北生死懸於一線,這更極大地刺激了河北大吏。

幾年來,晉陽大學堂,邯鄲大學堂都在極力推習鄭玄的“新經”,河北碩儒名士們也常常聚在一起探討荀子的“隆禮重法”之道,思考孟子的“民重君輕”之言。隨着改制的逐漸深入,河北大吏和士人們開始意識到勤王不是社稷存亡的根本,讓千千萬萬的百姓活下去纔是社稷存亡的根本。

先賢們的思想傳承了數百年,雖然屢遭劫難,但從眼前的形勢來看,無疑它是正確的。

天子高高在上,任用奸侫,禍國殃民,最後百姓沒有活路了,黃巾軍開始叛亂了,十年下來,社稷終於崩潰。重君輕民,民不堪忍受,最後民不但摧毀了君,也摧毀了社稷。如果繼續下去,中興大漢顯然是一場不切實際的夢。

民富則社稷興,社稷興則君重,這個理念在河北大吏中逐漸得到了認可,並且隨着勤王失敗,黃河決堤,河北遭受重創而最終得到了廣泛認同。

大將軍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準備再次勤王,放棄關西的建議竟然遭到了河北上下一片反對。

反對最爲強烈的就是張溫、崔烈、馬日磾等一幫老臣。

放棄關西,袁紹的實力就會驟增。袁紹實力大漲,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他可能重建皇統。皇統一旦重建,大漢就會出現兩個天子。雙方以黃河爲界,一南一北形成對峙,平定天下中興大漢就更加艱難了。

其次,救回天子,朝廷就要跟着到河北。天子、朝廷是否信任大將軍和河北大吏,我們暫且不說,我們就說說改制。河北改制許多地方直接觸及了天子和朝廷利益,和大漢律法也有很多衝突。天子和朝廷會不會接受和同意河北改制?會不會繼續堅持改制?如果天子和朝廷反對改制,推翻改制,甚至追究改制者違律的責任,我們怎麼辦?

如果大將軍以武力相脅,逼迫天子重建朝廷,同意和推行改制,那麼在天下人的眼裡,大將軍和董卓、李傕等叛逆挾天子號令天下又有什麼區別?袁紹等叛逆不正好有藉口攻打河北了嗎?

救下天子等於把河北推進敗亡的深淵。這有必要嗎?這明智嗎?

過去我們有定策,說改制未成之前,不能勤王。但因爲董卓死了,李傕和郭汜等叛逆又中了離間計互相殺伐,天子和關中陷入危急之中,不救也得救,所以我們今年勤王。不過,我們今年勤王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佔據關中,以確立平定天下的優勢。

然而,事實卻和我們的預料大相徑庭。如今我們未能佔據關中,關西又旦夕不保,天子又不相信我們,河北自身又陷入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要勤王,還要放棄關西,這豈不是自取敗亡之路嗎?

有張溫、崔烈這些老臣出言反對,李瑋、謝明、司馬朗、田疇、陳羣、崔琰、唐放、餘鵬、陳好、傅幹這些年輕大臣們當然是高聲附和了。

老臣們比較保守,不敢觸犯天子的威嚴。但年輕大臣們就不一樣了。

李瑋、司馬朗提出放棄天子,同時也放棄關西的建議。

我們已經到關中救過一次天子,此次放棄關西也是迫不得已。天子也罷,官僚士人也罷,既無法怪罪大將軍,也無法怨恨河北。

天子不到河北,我們不但可以規避天子和朝廷禍害河北的危險,順利推行改制,增強實力,還能擺脫天下人對大將軍的誤解,同時也能得到某些州郡大吏的支持。

袁紹一直拒絕尊奉當今天子,把天子讓給他,任由袁紹去廢黜,去重建皇統。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恢復元氣的時間,而袁紹卻背上了一個大包袱。

袁紹穩定關中需要時間,重建皇統需要時間,尤其廢黜當今天子,他要承擔很大風險,他必須要得到各地州郡大吏的支持才行。但劉表、劉備、曹操、袁術這些人爲了各自的利益,爲了掣肘袁紹實力的劇烈膨脹,絕不會輕易答應袁紹廢黜當今天子。

不久,袁紹會因皇統問題消耗極大精力,會因爲皇統問題和各地州郡大吏產生很大矛盾。等到袁紹把當今天子廢黜了,估計他也衆叛親離了。那時,我們可以重整兵馬,可以合縱連橫各地州郡,打着勤王誅逆的旗號直殺中原,平定天下。

李瑋、謝明、餘鵬、田疇、唐放等親信掾屬的一致反對,對李弘震動很大。這麼多年來,他和李瑋等人還是第一次在如此重大問題上,產生如此嚴重的分歧。

諸多老臣,河北門閥世族和親信掾屬們異口同聲的反對,給了李弘很大的壓力,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建議。

荀攸、張範、張承、朱穆、魏攸、劉翊、陳宮、張邈、臧洪等一些混跡官場多年的大臣,這次卻一反常態,堅決支持大將軍的提議。

天子必須要救回來。雖然救回天子對河北的影響很大,很可能是致命的影響,但爲人臣者,不能喪失忠義,不能喪失禮法。如果我們都不尊奉禮法,我們都無視忠義,那我們還有什麼資格說別人是叛逆?我們還拿什麼去勤王興漢?

袁紹已經拿下關中,關西絕對守不住。死守關西,除了讓河北雪上加霜以外,沒有任何好處。

“諸位大人到目前爲止,目光都盯在救回天子的壞處上,卻沒有多想想救回天子的好處。”荀攸很平靜地說道,“救回天子,重組朝廷,我們倚仗河北的實力,完全可以再建大漢的威儀。天子有了威臨天下的實力,朝廷有了駕馭天下的武力,試問天下還有多少叛逆敢和天子,和朝廷公開對抗?”

“當年,奸閹憑什麼禍國?董卓爲什麼遷都?李傕、郭汜爲什麼要挾持天子?很簡單,皇權。擁有天子,就擁有皇權。擁有皇權,就可以號令天下。奸侫擁有皇權,則禍亂社稷;賢者擁有皇權,則可以造福天下。這麼至高無上的權力,這麼大的好處,諸位大人爲什麼視而不見?”

荀攸剛剛說完,便立刻遭到了反對派的猛烈抨擊。

天子到河北後,是主政還是不主政?如果天子主政,如何保證改制地繼續推行?這個問題隨即牽扯到皇權和相權的分離,牽扯到官制和朝廷重組。長安舊臣如何處置?河北大吏如何掌權?朝堂上的權力如何失衡。

天子到了河北,朝廷重組,大將軍應該身居何職?大將軍是不是應該主掌國事,把持權柄?大將軍獨掌權柄,會不會出現天下羣雄聯兵齊討的局面?但如果大將軍放棄獨掌權柄,後果會更嚴重。河北的情況非常複雜,不管是大漠胡族,還是河北百姓,一旦失去控制,大漢的半壁江山就算沒了。

天子到了河北,朝廷重建成功,河北軍政是不是仍由大將軍主掌?河北在未來的中興大業中處於何種地位?承擔何種責任?河北現在自身難保,如果天子非要命令北疆軍即刻出戰天下,平定叛逆,河北能否承擔如此重任?

袁紹佔據了關中和關西后,霸業已成,假以時日,他的實力將非常強大。同時,劉表、曹操、劉備、袁術、田楷也逐漸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勢力。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和河北將採取何種對策平定天下?朝廷和河北的對策能否保持一致?如果兩者在策略上有分歧,矛盾日漸擴大,怎麼辦?

尤爲嚴重的問題是,袁紹如果重建皇統,天下出現兩個大漢天子,河北怎麼辦?

許許多多的難題,都來自於天子被救回河北之後,而產生這些難題的根本原因,是天子不相信大將軍和河北衆吏。

在今春大軍入關勤王之前,很多河北大吏,甚至包括李弘自己,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個問題。然後,天子的倒戈一擊,讓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河北的利益,考慮他們自己的利益。

鮮于輔、張燕、趙雲、顏良、張郃、高覽、文丑、高順、徐晃、妾舞、何風、吳雄被緊急召到大將軍行轅。

八月,鮮于輔被大將軍從幽州召回行轅主持兵制修改,這場關係到大漢未來的爭論他一清二楚。經過他仔細地解說之後,三種意見被擺上了案頭。

不救天子,也不放棄關西。不救天子,但放棄關西。救天子,同時放棄關西。

“鮮于大人已經把這三種意見的後果說得很透徹了,你們立即給我一個明確答覆。”李弘非常嚴肅,大帳內氣氛很緊張。

第一種意見太保守,付出的代價太大,將軍們不約而同地放棄了。

“關西放棄了,我們可以打回來。天子沒有了,我們可以再立一個。”顏良冷笑道,“第二種意見可以讓我們以最小的代價平定天下,無可挑剔。選第二種了。”

文丑、姜青、何風、吳雄隨即響應顏良“你們認爲呢?”李弘指着趙雲、張郃、高覽、高順、徐晃五人說道,“你們是不是同意第三種意見?”

“把天子救到河北後,雖然我們遇到的困難非常大,但一旦天子相信了大將軍,相信我們河北能夠中興大漢,其威力之大,非是我們所能想象的。”趙雲誠懇地說道,“大將軍,當年,你帶着我們南征北戰,吃盡了苦頭,我們不都挺過來了嗎?現在我們有了河北三州,有了上千萬的百姓,有了十幾萬大軍,難道挺不過來了?”

“中興大漢,如果都象你這樣婆婆媽媽,東也捨不得,西也丟不得,那要打到猴年馬月?要死多少無辜性命?”顏良嗤之以鼻,“大將軍,你認爲呢?”

李弘沒有回答。

長公主一直沒有參加三府合議。

自大將軍返回冀州,勤王失敗的消息傳遍河北諸府後,勤王的聲音便銷聲匿跡了。長公主在北疆前前後後待了六年,北疆的事情她非常清楚。天子的突然倒戈對河北大吏的傷害太大了,對她的傷害也同樣嚴重。

河北的大災讓北疆軍陷入了動彈不得的困境,勤王變得非常渺茫。這時候,長公主盼望關中局勢能夠穩定下來,盼望天子能夠支撐到北疆發動第二次勤王大戰。然而,事與願違,僅僅過了兩個多月,天子就逃到了潼關。

河北上下爲是否解救天子爭論起來。長公主理解這些河北大吏,也理解大將軍的處境,所以她一直沒有露面,她希望河北大吏能在激烈的爭論中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幾年來,大將軍和這些大吏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了今天,她相信大將軍和這些大吏們一定會救出天子,一定能中興大漢。

她在耐心地等待,等待大將軍的奏議。

大將軍緩緩地走進了她的視野。大將軍瘦了,面色漆黑,眼窩深陷,顴骨高聳。雖然他依舊高大魁梧,但從他沉重的腳步裡可以聽得出來,他已經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了。

長公主站起來迎了上去。

大將軍躬身行禮。長公主腳步不停,一直走到他身邊,輕輕握住了他的手,“你幾天沒睡了?”

大將軍勉強笑笑,身軀搖晃了一下。長公主一把扶住他的腰,心痛地說道:“你這樣下去,會垮掉的。”

“陛下回來了,臣就可以好好睡覺了。”大將軍悄悄前移一步,不易察覺地掙脫了長公主扶住後腰的手,但胳膊還是被長公主緊緊地挽着。

長公主心裡一喜,臉色不禁紅暈起來。她相信大將軍,她相信大將軍的承諾。這種信任從她第一次看到畫像上的眼淚,從她第一次踏足北疆的時候,她就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裡。大將軍從來不會騙自己。

“殿下,臣需要你的幫助。”大將軍站在大帳中間,忽然擡起右手,放在了長公主挽住自己胳膊的兩隻小手上,望着長公主激動的雙眼,一字一句地懇求道,“臣需要殿下的信任和幫助。”

“我信任你,就象信任我自己。”長公主輕啓朱脣,擡頭看着大將軍,非常堅定地說道,“無論何時何地。”

深夜,張溫、馬日磾等八位老臣,三府長史荀攸、李瑋、朱穆,三府司馬張範、謝明、田疇,鎮北將軍鮮于輔,右將軍張燕,龍驤將軍趙雲被請到了大將軍中軍大帳。

長公主高居首席。

李弘請衆人坐下後,站在長公主身邊,大聲說道:“我已奏請殿下,命令徵西將軍徐榮、左將軍麴義立刻率軍勤王。待天子平安到達河東後,北疆軍全部撤出關西。”

張溫神情悲苦,喟然長嘆。李瑋雙眼緊閉,沮喪搖頭。荀攸臉顯喜色,捻鬚微笑。

“沒有時間了,我必須要做出選擇。”李弘默默看了衆人一眼,嘶啞着聲音說道,“雖然我做出了對河北最爲不利的一種選擇,但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完全可以把這種大不利變爲大有利。”

“殿下信任我們,我們也同樣信任殿下。今天當着殿下的面,我們商量天子到河北以後的事。原則只有一條,那就是把你們認爲對河北不利的事統統解決掉,把不利的事全部轉化爲有利的事。”

大帳中一片沉寂。

“長安朝廷中的大臣怎麼辦?”田疇問道。

“天子蒙難,叛逆肆虐,皆爲臣子之罪過,統統罷免。”長公主用力一揮手,“新朝廷的公卿大臣,就是在座諸卿。”

“大將軍在朝廷中身居何職?”李瑋急忙問道。

“大司馬、大將軍,參隸尚書事,主掌國事。”長公主接着又指指張溫、李瑋、鮮于輔等大臣說道,“諸位大人皆爲公卿,與大將軍同掌國事。”

“河北軍政由誰主掌?”謝明問道。

“大將軍。”長公主說道,“天下未定之前,大將軍依舊主掌六州四郡的軍政大權。”

“天子何時主政?”荀攸問道。

“二十歲。”長公主肯定地說道,“陛下若不依,或者在這期間做出禍亂綱紀的事,我力主廢黜天子,重建皇統。如有違此誓,則天誅地滅。”

衆臣無不驚駭。這時,他們霍然發現大將軍站到了長公主的身後。

“如果袁紹重建皇統,我們如何應對?”張溫擔憂地問道。

“劉表、劉備都是宗室大臣,不會輕易答應袁紹。袁術和袁紹仇怨甚深,我們可以利用。田楷是北疆人,和我們中間的許多人是朋友,我們可以說服他。西涼的韓遂已經和我們結盟,袁紹想坐穩關中,恐怕很難。我們所要對付的,無非就是袁紹和曹操而已。”李弘自信地笑道,“只要河北穩定,兩三年之內,當可掃平天下。”

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第6章 三路平西策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