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一節

李弘苦笑。公孫瓚此時出兵,時機選擇得非常好,冀州遭此一擊,頓時陷入兩難之境,到底是北上攻擊公孫瓚還是南下佔據兗州?

此刻的冀州其實很混亂。北邊有從北疆各邊郡陸續回遷冀州的百姓,南邊有從兗州、青州逃難而來的流民,涌入冀州的人口越來越多。冀州諸府一邊忙於安置回遷百姓和流民,一邊忙於秋收秋種,同時還要賑濟災民,預防瘟疫的蔓延,各級官吏因此忙得團團亂轉。對他們來說,現在冀州最需要的是穩定,而不是重燃戰火。

三府中許多大吏考慮到冀州的安危,都傾向於和幽州握手言和。

公孫瓚選擇這個時候發動攻擊,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以他目前的實力,無法擊敗北疆軍,他真正目的可能還是爲了錢糧。

冀州和幽州雖然休戰,但因爲劉虞拒絕遵從朝廷旨意,拒絕把幽州軍政交給李弘,雙方因此還是處於對峙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李弘當然不會調撥錢糧給幽州。幽州已經連續四年沒有得到冀州的支援,其困窘可想而知。幽州既缺錢,又缺糧,而公孫瓚爲了抵禦北疆軍的攻擊,又要大肆擴軍備戰。幽州僅靠公孫瓚從冀州擄掠回去的那點錢財,能支撐幾天?

公孫瓚這麼一打,幽州就更困難,更危險了。劉虞情急之下,只有一個選擇,再次出面和冀州議和,遵從朝廷旨意,承認李弘督領六州四郡的事實,拱手把幽州置於李弘的控制之下,以便換取幽州急需的錢糧和安全。

大司馬府的司馬朗甚至認爲公孫瓚的此次攻擊,就是劉虞指使的。司馬朗非常惋惜地說,後方不穩,我們很難佔據兗州。此刻還是集中力量佔據幽州,先穩定河北三州爲上上之策。

司馬朗的話遭到了劉放、劉範的駁斥,兩人過去都是劉虞的掾屬,對劉虞非常尊重,他們認爲司馬朗根本不瞭解太傅大人,純粹是一派胡言。

“太傅大人絕不會做出這種事。”劉範激動地說道,“幽州這幾年在太傅大人的治理下,勉強可以自給自足,他不需要冀州錢糧支援。這麼長時間以來,你們可看到從幽州逃出來的流民?這就是太傅大人的功績。”

“退一步說,就算幽州需要錢糧支援,以大將軍和太傅大人之間的關係,只要太傅大人開口,大將軍會不答應?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把錢糧送到幽州。”劉範揮手說道,“公孫瓚這次之所以要孤注一擲攻打冀州,原因很簡單。他要拿幽州的安危來逼迫太傅大人向大將軍討要錢糧,逼迫太傅大人同意他擴軍,以便迅速恢復自己的實力。”

“這次公孫瓚敗回幽州後,實力驟減,他要徵調涿郡的屯田兵補充軍隊,但太傅大人堅決不答應。在太傅大人看來,幽州軍隊越少,幽州就越安全。公孫瓚實力不足,太傅大人就可以控制他。太傅大人控制了公孫瓚,幽州和冀州就能相安無事,大將軍也就沒有理由北上攻擊幽州了。但公孫瓚不願意。公孫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擔心太傅大人會出賣他,會殺了他,所以他千方百計要掙脫太傅大人的控制,要恢復實力,要霸佔幽州。” wWW◆ ttκa n◆ ℃ O

劉範、劉放等人認爲,如果北疆軍趁機出兵攻打幽州,正好中了公孫瓚的奸計。劉虞爲了保住幽州,無奈之下,只能答應公孫瓚迅速擴軍。這對穩定冀州和幽州都不利,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和太傅大人議和,並伺機徹底解決公孫瓚,把這個危害河北安全的禍害連根拔除。

“我看已經遲了。”田疇嘆道,“太傅大人知道公孫瓚再次出兵龍湊後,爲了防備北疆軍趁機殺進幽州,他肯定已把涿郡的五萬屯田兵盡數徵調了。幽州突然增加五萬軍隊,錢糧肯定緊缺,所以太傅大人必須從冀州得到錢糧。”

“太傅大人很清楚,幽州要想得到冀州的錢糧,只有兩種辦法。一是幽州實力微弱,對冀州沒有威脅,二是幽州實力強大,對冀州威脅很大。現在公孫瓚把我們激怒了,幽州能得到錢糧的唯一辦法就是迅速擴軍增強實力了。也就是說,公孫瓚的計謀已經得逞了。”

“現在是十月秋收秋種季節,正是南下擄掠的好時候,幽州軍如果一擁而下,冀州的損失將非常驚人。我們要想避免雙方大戰給冀州帶來的巨大損失,那就只有主動和太傅大人議和,主動答應給他們錢糧。雙方僵持一段時間後,冬天到了,只能罷兵。等到了明天春天,他們的實力就更強了,我們要想佔據幽州,也就更難了。”

田疇因此建議,從迅速穩定冀州這個大局出發,今年的仗,無論如何不能打了,還是立即派人到幽州和太傅大人議和爲佳。

李弘和朱穆相視長嘆。

今日的困境,和當年李弘率北征軍到幽州平叛或多或少還有點關係。當年北征軍到了幽州,首戰即於薊城大勝叛軍。當時有五萬叛軍俘虜,劉虞和李弘相商後,親自把他們帶到涿郡屯田去了。不久,公孫瓚的大軍攻克遼西郡的肥如城後,又俘虜了數萬叛軍,這些俘虜也被送到了涿郡屯田。後來劉虞在幽州重建三萬邊軍,其主要兵源就是這些屯田兵。

“早知道出現今天這種事,當年還不如把這些黃巾俘虜帶到北疆去屯田。”朱穆小聲埋怨道。

“那不可能。”李弘搖頭說道,“讓叛軍俘虜屯田,是太傅大人先提出來的。太傅大人當時就認爲,讓這些叛軍俘虜屯田,不但可以解決幽州邊軍的軍糧問題,還能解決幽州的兵源問題。”接着他臉顯憤怒之色,恨恨地說道,“以我看,造成今天這種局面的原因,歸根究底還是袁紹那個該死的‘重建皇統’之議。太傅大人如果不是被他說成是什麼‘真龍天子’,我們何至於今天要和太傅大人兵戈相見?這河北三州早就穩了。”

朱穆看看李弘,知道他無法狠下心來對太傅大人用兵,心裡不禁黯然輕嘆。

“荀大人,長公主府對此可有什麼建議?”朱穆看到荀攸一直沉默不語,拱手問道。

最近一段時間,長公主和諸位老大人忙於延請各地大儒名士,修繕邯鄲大學堂,商討改制之策,很少參加三府合議。尤其是這幾天,聚集到邯鄲的衆多名士,在邯鄲大學堂展開了一場通宵達旦的“清議”,一是爲了舉薦品評各地的人才,二是關於“儒法兼融”中的“法”,在國策運用中的尺度問題。在這次冀州的土地清理中,明顯就有濫用刑罰的嫌疑。許多士人因此對新政中的“嚴刑峻罰”提出了質疑和尖銳的批評。批評最激烈的就是特意趕回邯鄲參加“清議”的襄楷大師。襄楷大師信奉黃、老之學,推崇“清靜無爲”的治國之道,對此有非議也很正常。

長公主和諸位老大人太忙,於是把府內日常事務都交給了荀攸、司馬芝、張範這幫資歷較輕的人。

荀攸雖然成名很久,但他爲人謙恭、和氣,沒有名士的架子,也沒有高貴門閥子弟的傲氣,和上上下下相處得很融洽。

他看到朱穆相詢,笑了笑,慢慢說道:“冀州的穩定和發展是振興社稷的根本。我們所有計策都要爲這個目的而設。因此,我們的第一要務是拿下幽州,完全控制河北三州之地。有了堅實的根基,我們才能發展,這個道理很簡單,但發展需要時間。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利用一切手段打擊和削弱各方勢力,爲將來平定天下做準備。我們有實力了,但如果別人也強大了,那我們要到何時才能平定天下?這個道理也很簡單。”

“拿下幽州,目前看來困難很大。”荀攸繼續說道,“我認爲諸位大人的建議很有道理,主動議和乃是當前最佳之策,但議和不是目的,而是我們佔據幽州的手段。議和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佔據幽州。所以我們一邊議和,一邊攻打公孫瓚,我們要逼着劉虞做出決定,到底是做大漢的叛逆,還是做大漢的忠臣。如果我們不打他,不堅決打他,此事要拖到什麼時候?幽州不拿下,冀州就無法穩定,我們更無力平定天下。困難越大,越要打。”

“公孫瓚實力有限,他打我們,不過是虛張聲勢,我們打他,他就受不了了。我們讓麴義將軍帶一支大軍,打過龍湊,打進涿郡,一直打,一直打到下雪爲止。我們沒有錢糧給幽州,也不會給幽州任何喘息的時間。社稷傾覆在即,我們缺的就是時間,我們自己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爲什麼要給敵人喘息的時間?堅決打進幽州。”

李弘和衆吏看着慷慨激昂的荀攸,一個個神色凝重。

“冬天很快就要到了,留給大軍攻擊幽州的時間太短了。因此,和劉虞議和,乃是整個冬天最主要的事。春天到了,如果劉虞還不爲社稷振興而出力,那我們就直接佔據幽州。”

“今年的冬天,幽州沒有戰事,那麼,我們的大軍主力應該在哪?”荀攸站起來,不緊不慢走到地圖前,指着橫跨中原的黃河說道,“應該在黃河北岸。”

荀攸接着仔細分析了青州、兗州的形勢和袁紹、袁術、曹操、黃巾軍等各方勢力的優劣。

如果我們渡河南下兗州,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袁紹會聯合其它所有勢力打我們,我們的處境會非常艱難,極有可能腹背受敵,兩線作戰。諸位大人剛纔極力主張放棄南下,正是出於這種擔憂。

但問題是,我們看到的事,別人也會看到,我們想到的事,別人也會想到。如果我們今年和明年打幽州的時候,袁紹等各方勢力克服各種困難,聯起手來打冀州,我們就非常危險。因此,我們必須牢牢控制住兗州形勢,把這種危險減低到最小程度。

控制兗州形勢的辦法很多,比如用離間、分化、收買、利誘等等辦法讓插足兗州的各方勢力和兗州各郡大吏之間互相猜忌仇殺,互相征伐,儘可能打擊和削弱他們的力量。總之一句話,只要讓兗州甚至整個中原地區亂上加亂,烽煙滾滾,甚至赤血千里,我們就算贏了。我們不但可以因此獲得充足的時間佔據幽州穩定河北,還能發展河北的實力,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天下,重振社稷。

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時間,也需要恰當的時機。我們現在就有這樣的時機。

今年我們打幽州的時候,可以幫助曹操打袁術。袁紹想驅狼吞虎,讓虎狼相殘,但這頭虎目前太弱了,我們要幫一幫這頭虎,把袁術這頭狼打傷,打得他滿眼冒金花。

等到了冬天,黃河封凍之後,虎也罷,狼也罷,均是傷痕累累,這樣我們的第二個機會就到了,出兵佔據黃河北岸所有的郡縣,包括青州平原郡的北部,兗州東郡的北部。

我們佔據黃河北岸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護冀州。

佔據了黃河北岸,我們就可以阻擋黃巾軍和流民渡河北上,也可以從這些地方迅速打到黃河南岸。只要我們站在這片土地上,對黃河南岸的敵人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將來,如果袁紹、曹操、田楷等人北上攻擊冀州,這裡就是阻擊他們攻擊冀州的前沿戰場。無論他們怎麼燒,怎麼殺,怎麼搶,和冀州都沒有關係。同時,因爲這片緩衝地帶的存在,我們可以贏得反擊時間,就算我們打不過他們,我們也可以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從容撤退,把損失降到最低。

這片土地對河北的發展非常重要,就象徐榮將軍固守關西一樣,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死生存。

等到了明年春天,我們要全力攻打幽州的時候,是不是把兗州刺史金尚送到兗州,重新挑起兗州的戰火?還有關西的徐榮將軍,他是不是也應該舒展一下筋骨?

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五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