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

小帥的戰刀劈下,剁在了一個老大爺的胸口上。隨即他的戰刀就被這個黑瘦的老人用一雙乾柴一樣的手牢牢地攥在了手裡。他大吼一聲,用盡全身的力氣抽刀。老人的兩隻手抓在刀刃上,本來就是鮮血淋漓,給他用力一抽,十指俱斷。老人一聲不吭,突然發力前衝,任敵人的戰刀穿透了自己的整個身軀。現在不要說抽刀,這刀連刀柄都差一點沒入了老人的胸口。一箇中年人叫喊着,飛身跳起,一把將他的脖子卡住了。同時間他的左手握拳奮力擊打在一個撲上來的青年臉上。青年人慘嚎一聲,身軀飛起,面骨給他一拳打得寸寸碎裂。他的右腿飛起,正面狠狠踢在一箇中年人的襠部。那人連慘叫聲都沒有發出,就打橫飛出去死了。接着他的左手,右腿就被人撲上來緊緊抓住了。任這名鮮卑小帥如何捶打踹踢,任他們自己如何鮮血狂噴,兩人就是打死不放手。

他的刀插在老人的胸膛上,脖子,左手,右腿都給敵人抱住,雖有一身力氣,一身武功,卻半點也施展不出來。他棄刀,揮動右拳猛擊背後卡他脖子的敵人。他已經感到呼吸越來越困難了。鮮血隨着右拳的來回重擊噴灑而出。面前的老人倒下。

小帥的眼睛突然睜大了,他看見了四支長矛從不同的角度同時刺來,躲無可躲。

四支長矛象毒蛇一樣,無聲無息地衝向他的胸膛。長矛隨着小帥絕望而淒厲的叫聲刺進了他的身體,穿透了他的身體。小帥睜大着一雙恐怖的雙眼,看到自己被四支長矛高高舉起,鮮血象水一樣順着矛杆淌下去。

他看到附近的宇文峒擡起頭來望着他,一臉的驚駭,看到他被四五把戰刀包圍着,刀光閃爍之間,血肉橫飛,看到他被砍倒在地,看到十幾個鮮卑士兵翻越了障礙,及時救下了宇文峒,把渾身血跡的宇文峒拖出了戰場,看到走在最後的鮮卑士兵一手舞着戰刀,一手揮動着宇文峒血淋淋的一隻套着戰靴的腿。

鮮卑士兵越來越多,弓箭手夾在其中,不時射出必殺的冷箭。十幾個鮮卑士兵在戰友的掩護下,頑強而堅決的搭建人梯,準備抽出城門上的門閂。漢軍士兵對準他們不停地射出長箭。鮮卑人在付出十幾條性命之後,終於成功搭起三丈多高的人梯,飛快地從城門背後抽出一道道厚重的門閂。城門就要被打開了。

西城牆上的防禦陣形在十幾個防禦點被突破後,徹底崩潰了。接替於隨繼續指揮作戰的一名軍候隨即命令剩餘人員組成三個阻擊隊列,牢牢扼守在樓梯通道處。不戰至最後一人,決不允許有一個敵人突破最後的防線。

鼓聲響起,沉渾而淒涼。它在向所有漢軍士兵宣告,南城門的西城牆即將失守。如果尚有援軍,快來相助。

劉虞聽到報警的戰鼓聲,心急如焚,帶着幾個士兵回到了城門樓上。他望着西城牆上節節敗退的漢軍,眉頭深鎖,一籌莫展。

他象泥塑人一般默默地站着,彷彿沒有聽到鼓聲似的,一動不動地望着城上城下血腥廝殺的戰場。

他偶爾也擡頭看看天。漆黑的夜空,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時間。

豪帥慕容峰親自帶着預備隊士兵爬上城牆,準備做最後一擊,徹底擊敗漢軍在西城牆上的頑強防守。鮮卑人通過人數上的優勢,集中優勢兵力,連續不斷,不眠不休地對準漢軍防禦陣線的一點,實施重點攻擊,終於將漁陽城的防禦陣線成功地撕開了一條口子。現在這個缺口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豁口,如今要做的就是在這個豁口上再劈上一刀,將漢軍的整體防禦完全擊潰。佔據漁陽城已經逐漸成爲現實。

慕容峰大吼一聲,帶着一百名生龍活虎的士兵,象出籠的猛虎一般,兇狠地撲向了漢軍。漢軍士兵排列在三丈寬的城牆上,組成密集防守陣形,決不後退一步。鮮卑人就象撞在了一塊鐵板上,根本就難以撼動分毫。他們每推進一步,都要踩着雙方士兵的屍體前進。漢軍士兵只有倒下的,沒有後退的。

城門緩緩地被拉開了。

距離城門五十步以外的鮮卑士兵發出了一聲驚天動地地歡呼,他們咆哮着,叫喊着,發瘋一般向城門衝去。

劉虞痛苦地閉上了眼睛。他知道漁陽城就要失陷了,漁陽城的整體防禦因爲西城牆的失守,城門的丟失,已經崩潰了。

漁陽城覆沒在即。

李弘率領三千兩百騎在黎明的前夕趕到了漁陽城外。

漁陽城外火光沖天,巨大的火焰不時騰空飛起,火光映照在巍峨雄偉的城池上,把血腥的戰場照亮得纖毫畢露。城牆上人影翻飛,城牆下鮮卑人的軍隊整齊排列,旌旗招展。激烈的廝殺聲,嘹亮的牛角號聲,急促猛烈的戰鼓聲,嘈雜喧囂的叫喊聲,全部匯聚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轟鳴聲,就好象是黑夜展開了血盆大嘴在咆哮。

騎兵們隱隱約約看到大漢國的戰旗還在夜風裡狂舞,不由的都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鮮于輔如負釋重的長吁了一口氣。終於沒有辜負劉大人的重託,在漁陽城最危急的時候,把所有能夠搬來的救兵都搬來了,而且還神不知鬼不覺地帶到了漁陽城腳下。

他就着夜色,向身後密密麻麻的士兵們看去。大家心情沉重,一張張忐忑不安的臉上充滿了緊張和擔憂。他慢慢把視線轉向李弘。

李弘騎在黑豹上,正在仔細觀察遠方的戰場。披散在肩上的長髮不時隨着夜風飛揚而起。

他不喜歡帶頭盔,天生的不喜歡,他一直堅持披髮,也不帶冠,惹得不少下屬紛紛提意見,認爲有損他的形象,而且如果碰上上司,會被誤以爲沒有教養,不懂禮貌。李弘當作耳邊風,全然不聽。和他相交不久卻一見如故的鮮于輔和閻柔,也勸他稍稍改改習性。現在他已經身處大漢國,不是在荒涼的大草原上。他還是一個每月拿一千石秩俸的軍官,早就不在是鮮卑人的奴隸了。他不應該再把做奴隸時的邋遢樣子和習慣一直保留下來,這會影響到他的升遷和前途。李弘落寞地笑了起來:“我能有什麼前途?天天過着刀口舔血的生活,隨時都有可能死去。前途?”李弘不屑地撇撇嘴,說道,“對於我來說,什麼都沒有,包括我自己的生命。今天我活着,明天也許我就死了。不要想許多,快快樂樂過好自己的每一天,這纔是現實。”

李弘向跟在自己後面的幾個軍候,鮮于輔,閻柔招招手,大家催馬聚到一起。

“鮮卑人發了瘋,竟然不讓部隊休息日夜進攻漁陽城。這可大大的便宜了我們。雖然我們長途跋涉而來,士兵們都非常辛苦,但我們還沒有到疲憊不堪的地步。反觀鮮卑人,現在恐怕已經累得站不起來了。”大家看到李弘極度誇張的樣子,都笑了起來。

“大家都看了半天,說說看,怎麼打?”李弘似乎已經胸有成竹,笑嘻嘻地望着大家說道。

鬍子大大咧咧地說道:“我們突然從黑咕隆咚的地方衝出去,嚇都能嚇死他們。這戰勝定了。”

斯斯穩穩的趙汶也豪氣沖天地叫道:“大家排成一字衝鋒陣形,逢人就殺,遇人就砍,哪裡還需要怎麼打。”

鮮于輔和閻柔交換了一個敬佩的眼色。這個人在這種時候還有閒功夫和大家討論作戰方法,不是一竅不通的白癡,就是膽識過人的勇者。李弘無疑就是後一種人。他很隨意的支了一招,就把在鮑丘河附近進行監控的鮮卑斥候全部誘走了。看到大家慢悠悠,喜笑顏開地渡河,你不能不佩服人家的頭腦就是好使,絕對是天賦。

玉石,燕無畏,伍召坐在馬上,一副俯首聽命的神情,不但不願動腦連話都懶得說。

李弘望向鮮于輔和閻柔。

“鮮卑人的弓箭部隊全部集中在城下第一線。準備接替攻擊的部隊在第二線待命。隊伍的最後面都是剛剛從城牆上撤下來的士兵。其整體防禦陣形保持得非常齊整,一旦碰到突發事故,完全可以在短期內迅速做出反應。我認爲我們應該從其側面實施攻擊,必將受到非常好的效果。”鮮于輔不慌不忙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李弘的幾個手下立即目不轉睛地望向他,心裡都暗暗佩服。刺史府的功曹從事,果然有真才實學。

“攻其側翼,勢必不能圍殲。以我看,現在慕容績的部隊在連續多日的攻城大戰中損耗一定非常嚴重,八千人馬至多尚存一半。按人數計數,和我們相差無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採取包抄圍殲的方法突襲他們,只要戰術運用得當,完全可以將他們徹底殲滅在漁陽城下。”閻柔馬上反駁。此人勇猛無畏,膽大心細,竟然提出全殲敵軍的大膽設想,讓趙汶幾個人不禁目瞪口呆。鬍子衛峻和他早年就相識,聞言立即對他豎起了大拇指,意思是你真牛,厲害,老子服了。

“大人,你怎麼肯定鮮卑人已經損失了至少四千人?”燕無畏望着漁陽城方向,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出了鮮卑人的大軍怎麼會只有四千人。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二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經學與周禮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漢代的一些官制名詞解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長安風雨聲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下)地理環境因素與漢末三國曆史進程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下)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6章 三路平西策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三作者錢穆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