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

號角長鳴,低沉而雄渾的號角聲響徹了天宇。

鐵騎大軍一字展開,如同滔滔洪水一般,一路咆哮着怒吼着,以雷霆萬鈞之勢,一泄而下。

鐵騎奔騰的巨大聲響和雷鳴般的吶喊聲一陣高過一陣,就象驚濤駭浪一般,劈頭蓋臉地向戰場上重重砸來。

董徽面無人色,心裡的恐懼霎時間擊垮了迎戰的勇氣,他驚慌失措地叫着喊着,然後掉轉馬頭,率先向中軍逃去。

正在戰場右翼圍攻幷州軍的虎賁將士還在激烈廝殺,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上官已經臨陣脫逃了。虎賁營的一個都尉臨危不懼,繼續指揮部曲攻擊幷州軍,同時遵從董越的號令,組織部分兵力迅速脫離戰場,準備用箭陣阻擊敵人的鐵騎。

董越神色冷峻,連續不停地下達着命令。傳令兵飛奔在戰場上,五彩繽紛的令旗在空中劇烈的翻騰着。

呂布的大軍剛剛被北軍分割包圍,但轉眼間形勢就變了,現在輪到呂布的大軍和前來支援的鐵騎包圍北軍了。內外夾攻之下,北軍敗局已定。

董越知道自己退路盡絕。叛軍援兵的到來,改變了戰場上的兵力對比。這一仗在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候,突然失敗了,他心猶不甘。他斷然命令左右兩翼大軍放棄對幷州軍的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向中軍靠攏,固守待援。

北軍要想重新獲得這場大戰的勝利,只有指望董卓帶着大軍從城內殺出來支援了。

董越再次扭頭向長安城方向看去。他盼望出現奇蹟,盼望能看見呼嘯而來的西涼鐵騎。

“密集結陣,密集結陣……”呂布嘶啞着嗓子,憤怒地吼叫着,絕望至極。

西涼人的鐵騎殺來了,這說明司徒大人在長安城內誅殺董卓的計策己經失敗了。董卓只有在穩住了長安城的情況下,纔會派出鐵騎支援董越。

“殺,殺上去……”呂布瘋狂了,長戟上下飛舞,吼聲如雷。“死戰,死戰……”

幷州將士生機盡絕,此刻退也是死,降也是死,只有血戰一條路。鐵騎奔騰的轟鳴聲和鮮血淋漓的戰場狠狠地撞擊着他們的心靈,激起了將士們埋藏在心靈深處最原始的血腥和兇殘。殺,不死不休,戰死爲止。

幷州將士霎時間士氣如虹,人人抱着必死之心,一往無前,以命搏命,誓死血戰。

北軍士卒不進反退,金鑼聲此起彼伏,急驟的戰鼓聲也從北軍中軍大纛下直衝雲霄。

呂布大急,連連揮手狂呼:“擂鼓……擂鼓……殺上去,死死纏住北軍,纏住他們……”

北軍現在和幷州軍混戰在一起,雙方殺成了一團,鐵騎如果殺過來,北軍士卒必定要遭到誤殺。所以董越決心要擺脫幷州軍的糾纏,讓鐵騎對幷州軍展開致命一擊。你想跑,門都沒有,臨死我也要拉個墊背的。呂布咬牙切齒,督軍奮起餘力,死死纏住北軍,殺一個賺一個。

董越苦不堪言,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右翼大軍被鐵騎無情的殺戮、吞噬,一個個士卒,一面面戰旗,被踩在了鐵騎的腳下,被碾成了齏粉。

幷州軍將士難以置信地望着在鐵騎下掙扎嚎叫的敵人。鐵騎竟然是自己的援軍。

絕處逢生的士卒們愣了一下,然後他們激動了,他們用盡全身的力氣,高舉武器,縱情歡呼,如雷般的歡呼聲霎時就象春雷掠過大地,傳遍了戰場上的每一個角落。

呂布驚喜地看着呼嘯而過的鐵騎,渾身上下頓時熱血沸騰,情不自禁地跟着將士們齊聲歡呼,聲嘶力竭。

司徒大人成功了,司徒大人運籌帷幄,算無遺策,他成功了。

“董卓死了,董卓死了……”呂布突然意識到什麼,舉起長戟在陣前狂奔起來,“董卓死了,董卓死了……”

呂布的心靈在這一刻劇烈地顫慄着,他的淚水衝出了眼眶,他哭着,叫號着,他丟下了長戟,甩下了戰盔,他高舉雙手,仰天狂呼:“董卓死了。”

“丁大人,睜開你的眼睛,董卓死了,他死了……”

戰場上一片混亂。

董卓死了。震耳欲聾的叫聲讓北軍將士人心惶惶,士氣立時掉落到了極點。苦苦支撐的北軍開始亂了。

董越不相信,他不相信董卓會死,他急切地盼望着奇蹟的出現。

奇蹟出現了。

在士卒驚喜的歡呼聲中,董越霍然回頭,他看到了祈盼已久的援軍,看到了轉敗爲勝的希望。

“擂鼓……殺,殺啊……”

北軍將士頓時士氣陡振,如雷般的殺聲霎時震撼了四野。

北軍、幷州軍,還有那從天而降的羌人鐵騎,三支大軍就象三隻嗜血猛獸,狠狠地撞到了一起,然後瘋狂的咆哮着,撕咬着,在血肉橫飛之間肆意蠶食着一條條血淋淋的生命。

援軍越來越近,董越臉上的神情越來越震駭,心裡的絕望和痛苦越來越強烈。

董越突然面對長安方向,縱聲狂呼:“大人,你在哪……”

高高飄揚的“漢”字大纛旁,是一面巨大的紅色戰旗,戰旗上繡着兩個斗大的字:皇甫。

皇甫鴻望着前方血腥而慘烈的戰場,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呂布總算撐過來了,今天這一仗,終於贏了。大漢將因這一仗而重振天威。

“傳令諸部,從戰場兩翼殺進去,包圍董越,全殲叛逆。”

三千將士在驚天動地的戰鼓聲中,像狂嘯的颶風一般捲進了戰場,所過之處,屍橫遍野。

董越帶着親衛曲急速後撤。

董徽的屍體橫放在一匹戰馬上,鮮血順着兩隻搖晃的手臂流到了指尖上,然後一滴一滴地落到了潮溼的地面上。

董徽在逃往中軍途中被流矢射中墜落馬下,然後被敵人的鐵騎踐踏而死。雖然他的親衛拼死相救,但最後也就搶回來一具殘破的屍體。董越不想丟下弟弟的屍體,他要帶着弟弟一起逃出戰場。

“大人,我們往哪撤?往郿塢嗎?”

“郿塢已經沒了。”董越痛苦地說道,“我們往東,到潼關,到關西去。”

親衛曲的軍候猶豫了一下,小聲說道:“大人,那太師……他還能……”

董越心中悲慟,淚水不禁奪眶而出,“沒有了,都沒有了……”

“走,我們到關西會合牛輔,然後殺回來,殺死皇甫嵩,爲太師大人報仇。”

長街浴血,殺氣縱橫。

董璜的兩千虎賁衛士被司隸校尉部的衛兵打了個措手不及,死傷慘重,但董璜急於殺到皇宮,他根本不顧惜士卒的傷亡,督軍猛攻。

黃琬爲了儘可能遲滯和殺傷敵人,在長街上佈置了二十臺弩炮。每當前一列的阻擊士卒倒下後,後列就以弩炮轟擊,然後士卒們再衝上去,猛殺猛砍。司隸校尉部因爲兵力單薄,不得不且戰且退。

雙方正在相持不下的時候,城門校尉王欣帶着援兵從董璜的背後殺了過來。

董璜腹背受敵,手下將士雖然拼死抵擋,但奈何司隸校尉部和城門校尉部的士卒勇不可當,無懼生死,個個越殺越來勁,大有同歸於盡之勢。

虎賁衛士連番衝殺,推進了兩百步,距離皇宮近在咫尺了,但此刻他們已經付出了死亡一千多人的代價,無力再衝了。

“擂鼓求援,讓鐵騎來救我們,快點……”黃璜聲嘶力竭,狂吼不止。

黃琬焦急地回頭看看,再轉過一條街,就是直達皇宮的御道了。如果讓董璜衝過這條街,和董卓的鐵騎會合,事情就不可預料了。

“傳令下去,給我殺死董璜,立即殺死他……”

十幾個武技高超的袁閥門客奉命保護黃琬,一直沒有離開他左右,這時聽到黃琬的命令,立即帶着黃琬的親衛隊殺了上去。

董璜和親衛們衝過箭雨槍林,奮力鏖戰,逐漸逼近了街口。董璜清晰地看到黃琬策馬揮鞭,指揮士卒們奮勇拼殺,他甚至可以清晰地聽到黃琬驚恐而憤怒的叫喊聲,聽到他不停地喊着殺死董璜。

“老匹夫,我要剝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把你挫骨揚灰……”董璜氣怒攻心,破口大罵。

董璜的叫罵暴露了他的位置,袁閥的高手們以最快的速度,最犀利的攻擊,迅速殺了過去。弩箭在厲嘯,長劍在飛舞,手戟在狂號,戰斧在咆哮,一番暴風驟雨的攻擊之後,董璜突然發現敵人站在了自己面前,幾十個武技強悍的親衛全部被踩在了敵人腳下。

一瞬間,僅僅一瞬間的功夫,幾十個悍卒就變成了一堆血肉模糊的屍體。

董璜瞪大了血紅的眼珠子,揮刀就砍。

一柄血淋淋的長槍凌空而至,以匪夷所思的速度洞穿了董璜的身軀。

董璜心中巨痛,雙手本能的拋下戰刀,一把握住了槍柄,高大的身軀不由自主地退了一步。這時,他才驀然發現胸前的鎧甲片片碎裂。

“去死吧……”董璜一聲怒吼,雙手用力折斷槍柄,把半截斷槍狠狠地插進了敵人的脖子。

戰刀劃空而過,董璜碩大的頭顱騰空飛起。

長街上,屍積如山,血流成河。空氣中瀰漫着濃郁的血腥。

陽光變得異常的冷凜,和風變得格外的肅殺。

黃琬,王欣,還有兩百多名倖存下來的士卒站在長街上,站在屍堆中,站在血泊裡,神情肅穆,心中再也找不到半絲的悲痛和憐憫,冷酷和殘忍在這一刻佔據了他們早已麻木的心靈。

殺光了,死光了,這就是拱衛社稷,這就是剷除奸侫,這就是報仇雪恨。

王欣慢慢地走到黃琬的馬前,和他相視一笑。

“我們去殺董卓嗎?”

黃琬點點頭,然後輕踢馬腹,調轉馬頭,走向了另外一條長街,通向未央宮的長街。

王欣看看長街上三三兩兩的士卒,舉手做了個手勢。一個軍候拿着董璜的腦袋,率先跟了上去。其它的士卒拿起武器,步履蹣跚地踩着屍體,搖搖晃晃地走向了另外一個戰場,另外一個死亡之地。

王欣低頭看看沾滿了鮮血的靴子,心痛地搖搖頭。然後就勢擡起一隻腳,用力在一具死屍的衣服上擦了擦。突然他發現這是自己的手下。王欣驚呼一聲,急忙俯身去擦。血跡沒有擦掉,反而沾了兩手的污血。王欣沮喪地看看雙手,嘆了口氣,然後踩着滿地的鮮血,頭也不回地走了。

鐵騎在戰場上往來飛馳,四處追殺逃跑的敵兵。

疲憊不堪的步卒們在各自上官的指揮下,圍殺負隅頑擾的最後幾股敵人。

皇甫鴻和一隊親衛打馬飛馳,四處尋找呂布。

呂布和張遼坐在一個小土坡上,看着身負重傷的李封,低頭無語。離開吳嶽亭的時候,大軍有八萬,兩仗打下來,大軍只剩下了兩千多人,這還包括留在郿塢的一千兵。呂布的大軍幾乎打完了。

“大人,皇甫大人來了。”站在呂布身後的親衛指着遠處匆忙而來的一隊鐵騎,小聲說道。

呂布和張遼急忙站起來迎了上去。

呂布第一眼看到皇甫大旗的時候,欣喜若狂,但他隨即就有了一種不祥的感覺,一絲不安的情緒瀰漫在他的心裡。

呂布曾經懷疑過籌劃和指揮這場兵變的是皇甫嵩。因爲殺董卓,靠司徒大人一幫文臣在背後耍陰謀是不行的,必須要動用軍隊。自己實力有限,在軍中也沒有威信,即使自己僥倖殺了董卓,也無法穩定關中的局勢。董卓的一幫舊將現在大部分駐軍於外,手上都有軍隊,只要他們聯手反攻,關中必將大亂。數萬大軍殺到長安,不但王允和自己性命難保,最後恐怕連天子都很危險。當今朝堂上,能讓董卓舊將拜服的只有皇甫嵩。殺死董卓後,能不能達到拯救和穩定社稷的目的,還要看皇甫嵩能不能及時震懾和安撫董卓舊將。

不過自己的這種猜測被司徒王允大人一口否定了。王允認爲今天我能殺董卓,那明天董卓的舊將就會殺我。在王允看來,除惡就要務盡,不能留下一絲一毫的後患,所以他堅決要求董卓死後,把董卓的所有舊將全部誅殺,一個不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有什麼好商量的。

現在司徒大人爲了誅殺董卓,不得不依靠皇甫嵩的助力,但董卓死後,司徒大人會不會因爲和皇甫嵩在政見上的不同,產生激烈的衝突?

從皇甫嵩這個角度來說,他肯定要招撫董卓的舊將,因爲這些人,甚至包括董卓,過去都是皇甫嵩帳下的大將,他不會把刀砍向自己的手下。然而,董卓的舊將一旦順從了朝廷,這些人是不會聽王允的,他們只聽皇甫嵩一個人的,皇甫嵩實際上等於控制了數萬軍隊。皇甫嵩實力驟增,再加上皇甫閥在西疆和關中兩地的巨大影響力,這朝政由誰說了算,可想而知了。

剛剛殺掉一個董卓,朝堂上立即又出現了一個手握重兵的皇甫嵩,王允和朝中一幫大臣怎能忍受?在王允等諸多大臣的眼裡,皇甫嵩和皇甫門閥世代都是武將,說到底皇甫嵩還是一個武人,所以王允至死也不會答應招撫之議。

要想招撫董卓舊部,天下只有皇甫嵩一個人能做到。但朝廷和王允等諸多大臣又擔心皇甫嵩會象董卓一樣擅權誤國,所以他們只有一個選擇:明知朝廷應該招撫董卓舊部,儘快穩定關中,也堅決拒絕這麼做。

王允既然態度非常堅決地不願招撫董卓舊部,那麼他肯定有殺死這些人穩定關中的辦法。但問題是,皇甫嵩會讓步嗎?在事關社稷安危面前,皇甫嵩還會象過去一樣,毫不猶豫地讓步?

呂布、張遼和皇甫鴻三手相握,彼此都很激動。

“我來遲了。”皇甫鴻歉疚地說道,“按照司徒大人的安排,今天清晨我就應該趕到這裡,和你們前後夾攻董越和董徽。但我在高陵圍殺京兆府郡國兵的時候,碰到了不少麻煩,耽誤了半天時間。”

“謝謝堅壽兄及時來援。”呂布感激地說道,“堅壽兄的救命之恩,我和文遠日後必當重報。”

“奉先,你我都是爲了大漢社稷,何來救命之說?”皇甫鴻搖手道,“能全殲董越、董徽的八千大軍,兩位大人居功至偉。”接着他指指長安城方向,“城內的事還沒有解決。我們立即整軍,急速殺進城去,誅殺董卓,保護天子。”

“董卓沒死?”呂布吃驚地問道。

“我不知道。”皇甫鴻焦急地說道,“我們立即進城。”

“擂鼓……擂鼓……”呂布轉身向戰馬飛奔而去,吼聲憤怒至極。

“文遠,你留下。”皇甫鴻說道,“我給你一千人,還有羌人鐵騎。如果城內情況緊急,你接到我的急報後,再帶着鐵騎飛速殺進。”

張遼點點頭,對皇甫鴻的沉穩和謹慎非常佩服,“下官清理了戰場,即刻率軍趕到雍門外相候。”

屋外的殺聲已經延續了很長時間,間或還能聽到幾聲弩炮的轟鳴。

天子一手拈着棋子,一手託着腮幫子,兩眼十分專注地看着棋盤,凝視沉思,對屋外的殺伐聲恍若未聞。

馬宇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不時擡頭傾聽屋外的聲音。兩個多時辰了,難道還沒有把董卓殺死?

“愛卿,你很怕嗎?”天子突然問道。

馬宇微微一笑。

“朕很怕。”天子緊張地眨眨小眼晴,“是有人要殺朕嗎?”

“陛下,宮內有虎賁、羽林,有數千衛士,不會有事的。”馬宇說道,“董卓陰謀篡逆,今天,我們殺的就是他。”

天子愣住了,“太師?太師要殺朕?”

馬宇點點頭。

“太師對朕很好,爲什麼要殺朕?”天子又是恐懼,又是疑惑。

“因爲董卓要做大漢的皇帝。”

天子低着頭,兩手來回捏着那粒棋子,心裡很茫然,也很害怕。

“董卓犯有十大滔天重罪,陛下想知道嗎?”馬宇問道。

話音未落,就聽到屋外傳來了一聲震天巨響,好象天地突然坍塌了一般,門、窗一陣猛顫。

天子嚇了一抖,手上棋子“啪”地掉到了棋盤上。

西涼鐵騎殺光了阻擋在自己面前的所有衛士,和董卓會合,然後他們護着董卓的馬車,緩緩向宮門外殺去。

宮門附近的兩座殿堂被西涼士卒點燃,很快烈焰騰空,濃煙滾滾。從兩側向御道衝殺的衛士被大火阻擋,只能集中在一起,向御道上盡情傾瀉犀利的長箭。

火越燒越大,其中一座殿堂轟然倒塌。

董卓的馬車距離宮門只剩下二十步了。

劉範、楊瓚、李肅三人身先士卒,指揮衛士拼死阻殺。

秦誼帶着數名高手再次殺到了馬車附近。他戰刀狂舞,連誅三人,一步衝到車前。戰刀以雷霆之勢一擊而下,刀斷,車輪受損。“給我斧子,給我斧子……”秦誼縱聲大叫,同時一拳砸斷了敵人刺來的長矛。斷矛到了他手,頓時變成了奪命利器,三個西涼兵慘叫着飛了出去。

陳衛連中三刀,鮮血迸射,但他毫不退縮,反而更加兇猛,手中的戰斧一路咆哮着,連殺數人,最後在秦誼的掩護下,一斧砍斷了車軸。

陳樹帶着西涼兵呼號上前。幾個西涼兵擡着馬車,繼續後撤。

秦誼、陳衛狂性大發,矛、斧齊上,陳樹抵擋不住,被一矛洞穿,跟着頭顱就被戰斧劈成了兩半,腦漿、鮮血四射而出。

宮門外戰鼓雷動,殺聲四起,西涼兵象潮水一般擁擠而入。

董卓神色一喜,擡頭看去。

呂布駐馬立於宮門之前,橫戟而立,手中拎着一顆血淋淋的人頭。

董卓不假思索地舉手高呼:“奉先,快來救我。”

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四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湖湘蠻夷書友提供的營法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8章 破謀定龜茲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十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二節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