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

太守王宏聞訊後,匆匆出迎。王宏四十多歲,圓臉長鬚,笑眯眯的一雙眼睛,一團和氣,“兩位大人不是在陳倉嗎?怎麼……難道關西戰場……”

聽到熟悉的北疆口音,呂布和張遼都覺得很親切,雙雙迎了上去。呂布拱手說道:“我有陛下密詔,事關社稷安危,需要和大人密談。”

王宏臉顯驚色,急忙把呂布和張遼請到了書房。

“聽說大人和司徒大人是親戚?”呂布笑着問道。

王宏點點頭,“我是太原王閥的旁支,算起來,司徒大人應該是我的叔伯長輩。大人問這個幹什麼?”

呂布和張遼相視一笑,心裡稍稍有了點底。張遼把兩道天子密詔拿了出來。

王宏看了一下,然後仔細審驗密詔上的印璽,神色顯得很平靜。王宏這種異乎尋常的反應讓呂布和張遼心裡一喜,看樣子,王允把王宏也拉進了這場兵變。

“董安呢?護羌校尉部的三千兵馬呢?郿塢現在是什麼情況?”王宏把密詔還給張遼,低聲問道。

張遼簡略說了一下,“如今種輯大人正帶着一千人駐防郿塢。我們現在需要大人的幫助,需要糧草和軍械。”

呂布把手放到了刀把上,“如果大人爽快一點,我可以留你一條性命,如果不從,可不要怪我不客氣。”

王宏微微一笑,從懷內也拿出了一封密詔,“兩位大人請過目。這幾天我憂心如焚,等的就是兩位大人。”

呂布和張遼喜出望外。呂布毫不客氣,隨即提出要帶走扶風郡的郡國兵。大軍在攻打郿塢的過程中,損失非常大,有將近三千士卒傷亡,急需補充,“以我目前的五千兵力,無法獨自擊敗董越,殺進長安。”

王宏拒絕了。保徵三輔郡縣的穩定,是此次長安兵變的關鍵。三輔郡縣裡的大多數官吏都是董卓的人,長安兵變如果成功,董卓如果被殺,這些官吏都要受到牽連,很多人都有滅族之禍。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爲了生存,必然要和牛輔、段煨等大軍裡應外合,反攻長安,“所以,郡國兵必須留駐本郡。一旦我得到董卓被殺,兵變成功的確切消息,我就要指揮大軍四下抓捕董卓賊黨,以保證扶風郡的穩定和長安的安全。”

王宏句句在理,呂布無法反駁。爲了確保兵變成功後,朝廷能迅速掌控三輔,王允肯定把馮翊郡的太守宋翼也拉下了水。王宏和宋翼能坐上扶風郡和馮翊郡的太守位置,都是王允一手舉薦的,這兩人爲了感恩圖報,當然要誓死相報。何況誅殺董賊是拯救天子和社稷的大事,作爲大漢的忠臣,怎能不盡心盡力,肝腦塗地?

張遼嘆了一口氣,“五千人進攻長安,豈不是找死?”

“你們要相信陛下,相信司徒大人。”王宏低聲安慰了兩句,但因爲看不到兵變成功的可能,他也是心驚膽顫,底氣不足。

深夜,呂布率領大軍急速行進在馳道上。

槐裡城距離長安八十里,大軍一夜可至。

天上的雨忽然停了,月亮也出來了。皎潔的圓月懸掛在漆黑的夜幕上,不時有若隱若現的雲層掠過她迷人的臉龐。

大軍爲了隱藏形跡,沒有點起火把。將士們踩着泥濘的路面,低一腳高一腳,氣喘吁吁地走着。拖着輜重的大車時不時陷進水坑,兵曹營的軍官爲了搶速度,緊急調用部曲士卒,把大車擡過坑窪不平的路面。

孤單單的月亮伴隨着這支孤零零的大軍,一直向黑暗深處走去。

呂布臉色陰沉,駐馬而立,張遼和魏續等諸將策馬站在他的身後,神情冷峻,誰都沒說話。

此去長安,有去無回。衆將雖然心裡沉甸甸的,但誰都沒有露出絲毫的畏懼之色。

呂布掉轉馬頭,面對諸將,指着天上的月亮,大聲說道:“那是丁大人的在天之靈,他知道我們要去爲國捐軀,特意給我們照亮了前進的路。”

“你們還記得雁門關大戰嗎?徐榮大人、丁原大人帶着我們走出原平城的那一刻,你們還記得嗎?爲大漢而死,死而無憾。”

“今天子蒙難,社稷危亡,我等當義不容辭,爲天子而戰,爲大漢而戰。”

呂布猛然高舉雙手,縱聲狂吼:“今日馬革裹屍,明日青史留名。兄弟們,隨我死戰。”

衆將心神震顫,舉手呼應:“誓死追隨大人,雖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

四月初七,長安城。

天子象往常一樣,早早起牀,先是捧着書高聲誦讀,然後彈奏兩首樂曲,寫幾張字,待天光大亮後就走到書房外的迴廊裡,看看花園裡美麗的風景。有時候他在虎賁衛的陪同下,也練練武技。

今天他走出書房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雨停了,天藍了,花豔了,連多日沒有聽到的鳥聲也從遠處鬱鬱蔥蔥的樹林裡清脆悅耳地傳了出來。天子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幾步衝進了潮溼而碧嫩的草地上,“雨停了,雨停了……”

侍中馬宇跟在後面,笑着說道:“恭喜陛下。這雨停得及時啊,關中的百姓正好還來得及春耕。”

天子笑得小眼眯成了一條細細的縫,“愛卿,你看冬小麥還能搶回幾成?今春百姓們還能吃飽肚子嗎?”

馬宇臉色頓時黯然,低頭不語。馬宇四十多歲,身材高大清瘦,三綹長鬚,氣質儒雅。他是關中馬閥子弟,碩儒馬融的侄子。天子年幼,不知道這連續兩月的雨水,已經把即將成熟的冬小麥損毀大半了。

“愛卿爲何不說話?”天子拉拉馬宇的袍袖,高興地問道。他茫然不知馬宇此刻心中的痛苦。今春關中百姓又要遭殃了,昔日繁華的關中歷經兩年多的重重劫難後,已經滿目瘡痍,凋零不堪了。兩年多來,關中的人口除了逃難和死去的,最多不過三十多萬。近一半的人口已經消失在了關中大地上。今年關中再受災患,戰亂頻繁再起,百姓們大概又要逃離和死去一部分了。如果繼續下去,關中會慢慢變成廢墟的。

馬宇正要回答,卻發現天子突然面露驚駭之色。他舉目四顧,霍然發現一隊隊全副武裝的虎賁、羽林衛士正從東、西兩門飛速而入,霎時間把御書房圍了個水泄不通。

李肅一身鎧甲,大步走來。

天子非常恐懼,一雙小手牢牢地抱着馬宇的胳膊,瘦小的身軀緊緊地貼在馬宇身上。馬宇心中一痛,把天子用力地摟進了懷裡。

“李大人,你這是何意?”

李肅大禮跪拜,“陛下,太師大人即將進官,臣奉命統率虎賁、羽林戒備皇宮。”

馬宇濃眉微皺,不滿地說道:“太師大人不過是進宮覲見陛下而已,你用得着擺下這麼大的排場?你驚嚇了陛下。”

天子聽說太師回來了,心裡一鬆,立即把腦袋從馬宇的胳肢窩下伸了出來,“太師大人回長安了?”

“陛下,太師大人昨天下午冒雨回到了長安。他聽說陛下龍體欠安,今日一早即來進宮見駕。”

天子僵硬的身體慢慢放鬆,“好啊,朕很長時間沒有看到太師大人了。”接着他看看四周密密麻麻的衛士,膽怯地說道,“李愛卿,朕這裡很安全,不要這麼多人。”

李肅神情一緊,眼裡立即露出了一絲不安,“陛下,這是太師大人的命令。太師大人一再囑咐,務必要臣保護好陛下。”

天子眉頭微皺,正要說話,馬宇突然彎下腰,俯耳低聲說道:“陛下,這些人是保護太師的。”

天子猛然醒悟,急忙拉着馬宇的手,匆匆回到書房。

書房門轟然關閉,一隊衛士隨即站到了門外。

李肅站起來,拍了拍膝蓋上的泥巴,回頭對站在身後的一羣親衛揮手喊道,“走,去宮門。”

董卓穿好朝服,在田儀和劉艾的陪同下,緩緩走向馬車。

“李肅大人的三千虎賁、羽林已經在宮內各處警戒完畢。”劉艾一邊走,一邊說道,“剛纔董璜大人來報,他的兩千虎賁、羽林也已在司徒府部署完畢,太尉楊彪大人和司空淳于嘉大人此刻已經趕到司徒府了,其餘百官將陸續到達。”

“金準大人回報,他的兩千鐵騎已經奉命圍住了皇宮,一切正常。”田儀伸手相請,“大人可以進宮了。”

一千鐵騎衛早已在府門外列陣相候。三百虎賁精銳護衛在馬車兩側。軍司馬陳樹遠遠看到董卓走近,大聲吼道:“大人出府了,全體警戒。”

董卓站在馬車旁邊,擡頭看看天空,忽然笑道:“今天是個好天氣。下了兩個月的雨,總算看到太陽了。”

“叔平,你陪我進宮。”接着他指指劉艾,“你去司徒府那裡。昨天晚上我們商議的事,你可以先和太尉、司徒、司空三位大人先談談,讓他們心裡有個底。”

劉艾猶豫了一下,“大人不要我陪?”

“我進宮去看一下就回來,用不了多長時間。”董卓揮揮手,笑着說道,“你不用擔心。”

陳樹縱馬出府,舉手狂吼:“上馬,護送大人進宮。”

劉艾站在太師府的大門下,望着逐漸遠去的車駕,眼睛突然紅了起來,淚水霎時浸溼了眼眶。

鎬城,北軍大營。

董越走進董徽的大帳,看到董徽還在睡覺,生氣地走上去踢了兩腳,“快起來。今天你要帶着大軍返回郿塢,難道你忘了?”

董徽懶洋洋地爬起來,睡眼惺鬆地說道:“大哥,我們辛辛苦苦地走到長安,三千虎賁將士累得連站都站不起來了,你總要讓我們歇一天。”

“這是太師大人的命令。”董越又踢了他一腳,“快一點,立即帶着大軍返回郿塢。”

董徽是董越的弟弟,雖然也是個校尉,但他很怕自己的兄長。兄長對他一向很嚴厲,伸手打罵那是家常便飯。

“太師大人一點都不通情達理。”董徽一邊穿着衣服,一邊生氣地說道,“上次他答應我的,要把我留在長安,結果他前腳走進長安城,後腳就把我踢回郿塢了。待在那個死氣沉沉的塢堡裡,把人都憋死了。”

“你想死啊。”董越瞪着眼晴罵道,“我們家是董家的旁支,能有今天,太師大人已經格外恩寵了。你以爲你是誰啊?你看看牛輔,牛輔是他的女婿,現在還在關西打仗。你是不是也想去關西打仗?”

董徽連連搖頭,手忙腳亂地穿好衣甲,“打仗我不行,我也不想去關西。”

董越冷哼一聲,剛想再罵兩句,就聽到帳外傳來了驚天動地的戰鼓聲,亂糟糟驚惶不安的叫喊聲。

董越大驚失色,飛步衝出帳外。

幾匹快馬從不同地方飛馳而來,“大人,呂布的大軍殺來了……”

“呂布造反了。”

董越愣了一下。呂布造反?叛亂?呂布不是在陳倉嗎?陳倉距離長安五百多裡,難道他飛來的?呂布爲什麼要叛亂?

“你們有沒有搞錯?真的是呂布的軍隊?”董越問道,“有多少人?從那個方向殺來的?距離大營還有多少路?”

“大人,真的是呂布的軍隊,他們一路殺來,己經殺了我們幾十個巡值士卒了。”

“大人,叛軍從正西殺來,距離大營僅有兩裡了。”

董越臉色大變。

由於關中大雨連綿,北軍大營又在長安城邊,所以北軍巡值士卒最多就在大營五里範圍內轉轉,然後就回大營逍遙快活去了。今天因爲雨停了,各隊巡值士卒出營早,否則連敵人殺到大營轅門都不知道。

“擂鼓……準備迎戰……”

董徽拿着戰刀衝了出來,“大哥,出了什麼事?”

“打仗了,快集結你的軍隊,快……”

張遼帶着五百鐵騎,象颶風一般呼嘯而來。

“兄弟們,殺進去,殺進大營……”

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起點浪子書友的書評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