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

長安郊外。

太尉楊彪、司徒王允、司空淳于嘉率百官於郊外祭祀天地。

祭祀的禮儀很繁瑣,持續了很長時間。大臣們從上午一直忙到下午,渾身上下都被雨水淋透了,有的因爲跪拜時間太長,已經凍得雙脣烏紫,簌簌發抖了。

禮畢,太尉楊彪和司空淳于嘉帶着大臣們先回宮復旨,司徒王允和尚書僕射士孫瑞、尚書楊瓚、司隸校尉黃琬、御史中丞皇甫嵩五人留下處理後事。

大雨漸漸轉小,陣陣寒風捲起層層雨霧撲面而來,讓人寒意層生。

王允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望向遠處雄偉的長安城。高城掩映在朦朧的霧靄裡,若隱若現,憑添了幾分蕭瑟和蒼涼。王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轉身向壇下走去,士孫瑞等四位大臣緊隨其後。一幫掾屬立即散開,遠遠地走在五位大臣的前後左右,把他們和護壇衛士隔離開來。

王允走得很慢,他稍稍側臉,看了一眼士孫瑞,“君策,陛下的病情最近可有好轉?”

“最近好了不少,估計再有一個月的調理,基本上可以痊癒。”士孫瑞小聲說道,“我日夜隨侍在陛下身邊,侍中馬宇和種邵也輪流換班隨侍,安全上應該沒問題。”

“不是應該沒問題,而是要絕對保證陛下的安全。”王允皺皺眉,低聲說道,“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出一點疏漏。禁中典衛現在由中軍校尉董璜負責。董璜是董卓的侄子,過去在西涼軍主掌董卓的親衛鐵騎,此人心狠手辣,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你一定要防着他。過兩天,我安排左中郎將劉範宿衛禁中,幫你一把。”

士孫瑞猶豫了片刻,“子師,我這邊還有點事沒有辦妥,最近我要出城一趟,你看……”

王允扭頭望向司隸校尉黃琬,“你和城門校尉王欣商量一下,要確保士大人的安全。最近錢財緊張,需要士大人出面張羅一下。”

黃琬不動聲色地點點頭。

“義真兄,你那邊的事情辦得怎麼樣?”

皇甫嵩緊走一步,湊近了王允,“西涼金城郡的兩位隱士樊志和張策已經派出了自己最好的弟子。”

“人多嗎?少了不行。”王允說道,“我聽說北疆軍中的龐德和姜舞就是兩位隱士的弟子,來的人不能比他們差。”

“十二個,武技都是最好。聽堅壽(皇甫鴻)說,這十二個人中,最出色的就是秦誼和陳衛,比北疆軍中的龐德和姜舞還要厲害。”

“韓遂和馬騰呢?這個時候,他們千萬不能出兵叛亂,以免壞了大事。”

“樑衍已經到隴西了。”皇甫嵩說道,“我這個面子,文約(韓遂)和壽成(馬騰)不敢不給。”

“安定郡那面呢?安定是你的老家,應該沒有問題吧?”

皇甫嵩臉上露出一絲殺氣,“皇甫酈來信說,一切辦妥。北疆羌胡諸種都很給我叔父面子,已經派鐵騎秘密進入了蕭關。現在三千鐵騎就隱藏在薄落谷裡,隨時可以南下長安。”

王允聽出皇甫嵩話音裡的殺氣,不禁回頭看了看他,“義真兄動了真怒了。”

“董胖子太過份了。他既然一心想死,我就成全了他。”皇甫嵩怒聲說道。

王允搖搖頭,冷笑了一聲。你皇甫嵩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早年如果你把董卓圍殺在洛陽,哪有今天的災禍?

前度遼將軍皇甫規的小妾是扶風馬閥家的人,馬融的侄女。早年以美貌才學聞名於長安。董卓過去就心存仰慕之意,可惜因爲身份的關係,無緣一親芳澤。現在董卓發了,他在郿塢飽暖思淫慾,又想起了這舊日的夢中美人。此時皇甫規已經去世十八年,舊日的美人也已經容貌不再,雖然風韻猶存,但畢竟四十多歲的人,還能有多少姿色?但董卓非要一嘗夙願,於是用百乘車輜,二十匹良馬,無數奴稗錢帛往聘皇甫規的這位寡妾。

皇甫家族是什麼身份?皇甫家是大漢顯赫的武將世家。皇甫規的祖父皇甫棱是孝和皇帝時的度遼將軍,父親皇甫旗曾是扶風都尉,皇甫規自己更是名震天下,還曾是董卓的上官。董卓這種做法顯然是羞辱皇甫規,羞辱皇甫家族。這位馬氏自然不從,她覺得無臉見人,毀容自殺了。

董卓很遺憾,很悲傷,也很失落。馬氏下葬的時候,他還派人去祭奠了一番。董卓的心思可能無人理解,但董卓的這種做法實在讓皇甫嵩和皇甫門閥無法忍受。

王允和士孫瑞等大臣聞訊後大喜過望。有了皇甫嵩這位西疆巨擎,殺個董卓還不是手到擒來。果然,王允和士孫瑞找到皇甫嵩,皇甫嵩一口答應。

尚書楊瓚看到王允把目光轉向自己,立即壓低聲音說道:“我的老部下已經準備好,只待聖旨送到,立即誅殺護羌校尉董安,率軍到大散關會合皇甫鴻。”楊瓚過去是護羌校尉,駐軍西涼漢陽郡的子秀山營。董卓去年回到長安後,大肆拜封親族,把楊瓚召回了京師。

“不過……”楊瓚憂心忡忡地說道,“我們這點人手,實在不夠。長安城內有董璜的南軍衛士,城外有董越的大軍。就算我們把西涼那邊解決了,但扶風的陳倉還有呂布的大軍,郿塢還有董旻的大軍,潼關一帶還有段煨、鮑鴻、王方的大軍,關西還有牛輔的大軍,如果我們失手……”

王允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你不要擔心這些事,我有辦法。過幾天,我給你聖旨。”

“子師,印璽都在郿塢,這聖旨你怎麼拿到手?”楊瓚詫異地問道。

“你不要問許多,做你自己的事。”王允嚴肅地說道,“事情一旦失敗,我只要一抹脖子,所有的線索都沒了,董卓即使要殺,也殺不了幾個。只要這些人活着,董卓遲早都會死。他沒幾天日子了。”

王允猛然加快腳步,略微提高聲音說道:“沒有我的口信,大家不要再聚了。”

五位大臣在風雨中各自上了馬車,向長安急馳而去。

王晨匆匆走進書房。

王晨二十歲左右,高高瘦瘦的,長得很象他父親王允,尤其那一雙眼晴,看上去孤傲而倔犟,和他父親一模一樣。

呂布坐在案几後面,正就着微弱的燭火看書。聽到腳步聲,他立即放下書簡,飛身藏到布幔後面,大手握到了腰間的刀柄上。

王晨走到書房內間,看到案几上凌亂的書簡,擡頭四下看看,小聲說道:“呂大人,我是王晨。”

“大人還沒回來?”呂布從布幔後面走出來,焦急地問道。

到陳倉傳遞口信的是王晨,帶着呂布秘密進京的也是王晨。呂布和他關係不錯,說話也不用遮遮掩掩,“陳倉距離郿塢很近。董卓可能隨時會找我,我不能在這裡耽擱太長時間。元欣,大人何時才能回來?”

“快了。”王晨安慰道,“今天祭祀天地,朝中有很多事,父親大人可能要在皇宮內耽誤一段時間。呂大人,你放心,今天晚上我一定把你送出去。”

“陛下身體好些了嗎?”呂布關心地問道。

“今天我去拜訪侍中馬宇大人,聽他說,天子的病越來越重了。”王晨搖頭長嘆,“今日我大漢真是多災多難。”

呂布神色悲慼,緩緩坐到案几後面,低頭不語。

“呂大人,我還聽說,前幾天,騎都尉李肅大人和中軍校尉董璜在長安城打起來了。羽林軍死了好幾個士卒,虎賁也有十幾個士卒受了傷。”

呂布眉頭一皺,憤怒地說道:“董璜他算什麼?當年李肅在西疆和叛羌血戰的時候,他還在喝奶呢?仗勢欺人,有機會我剝了他的皮。”

王晨看到呂布褐色的長臉上殺氣騰騰,一雙半眯的眼晴就像看到獵物一樣血腥而暴戾,不禁悄悄退了半步。

“李大人自從被降職監領羽林軍後,心裡一直不痛快。”王晨小聲說道,“董璜由一個軍司馬直接躍升爲中軍校尉主掌禁軍典衛,成了李大人的上官後,李大人就更加氣不打一處來了,處處和董璜作對。不過我聽說董璜不是什麼好東西,仗着自己的叔父是太師,在宮內胡作非爲,好象還奸宿宮女。這次兩人撕破臉,大打出手,聽說就是爲了這事。不知道兩人這麼一打,李大人是不是又要降職?”

呂布冷笑,“董卓要是再降李肅的職,估計董璜離死也不遠了。你以爲李肅好欺負?哼……你要是這樣認爲,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北疆漢子,豈有任人凌辱之輩?”

深夜,王允回到府上,直奔書房。

呂布看到王允一身官服還是溼乎乎的,非常感動,“大人,你要注意身體……”

“大漢都要亡了,我還要這身體何用?”王允苦笑道,“你也不要歇着,連夜趕回陳倉。”

“大人急召下官進京,有何急事?”

“奉先,誅殺董卓的機會來了。”

呂布愣了一下,“大人,我只有六千兵馬,怎麼打郿塢?”

“我當然不會讓你去打郿塢。”王允笑道,“我要把董卓誘出郿塢。”

“半路截殺?”呂布問道,“董卓出行,前有一千虎賁,後有兩千步卒,左右還有三千鐵騎,六千打六千,沒有必勝的把握,我需要更多的援兵。”

王允手撫呂布的虎背,鄭重說道:“奉先,這可是必死之戰。你敢打?”

“董卓現在輕易不出郿塢,如果要出郿塢,那就是到長安。從郿塢到長安,兩百三十里,應該能找到合適的伏擊地點。”呂布面無懼色,神情凝重地說道,“誅殺董卓,既是爲了大漢社稷,也是爲了我個人仇怨,我心甘情願,雖萬死也在所不辭。”

王允讚賞地點點頭,“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大人有什麼辦法讓董卓出郿塢?”

“牛輔打敗了,關西戰場出現重大轉折。朱儁和徐榮很快就要兵逼潼關。其次……”王允一臉的憂鬱和哀慼,“天子的病越來越重,恐怕時間不多了……”

呂布極度震駭,“大人,這怎麼可能……”

“我也希望這是假的,但是……”王允聲音哽咽,淚水悄然浸溼了眼眶。他轉身輕輕擦拭了一下眼淚,嗓音嘶啞着繼續說道,“奉先,大漢將覆,拯救社稷的重任就交給你了。”

呂布猛然跪下,以手指天,悲聲說道:“只要呂布不死,當爲大漢灑盡最後一滴鮮血。如違此誓,萬箭穿心。”

“好,好,好……”王允激動地扶起呂布,“關西戰敗,天子病重,這兩件事都關係到董卓的存亡,他必定要東赴長安……”接着王允湊到呂布的耳邊,以低不可聞的聲音說了幾句話。

呂布一臉的疑惑,“大人,我不懂……”

“你不需要懂,你只要奉旨行事即可。”王允握着呂布的大手,重重地拍了幾下,“如果此次誅奸失敗,我死了,你不要忘了你的誓言,你要想盡一切辦法殺了董卓,保護天子,拱衛社稷。”

“大人……”呂布心中悲苦,泫然欲淚,“大人不再見我了?”

“除非董卓死了,否則你我再無相見之期。”王允苦澀一笑,伸手拍了拍呂布的肩膀,“你答應我,如果我暴屍街頭,你不要替我收屍。”

“大人……”呂布望着王允那雙炯炯有神的眼晴,剛毅的面孔,淚水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我聽你的。”

三月中,扶風郡,郿塢。

董卓半臥在榻上,望着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灰濛濛的天空,心情十分鬱悶。

最近發生了許多事,一件比一件頭痛。

騎都尉李肅和中軍較尉董璜在長安大打出手,董璜受了氣,於是急書董卓,要董卓下令把李肅抓起來。董卓非常生氣。李肅是自己的老部下,雖然自己把他降了職,但還是非常信任他,委他以監領羽林軍的重任。自己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希望李肅輔佐董璜控制天子和皇宮,將來有機會,自己要重用他。但李肅人老了,敗仗打多了,好象也變笨了,沒有過去那麼聰明瞭。這樣和自己對着幹,讓自己無法下臺,將來怎麼用他?

董越三番兩次來書,懷疑長安有人圖謀不軌。董越說,有城門司馬密報,最近兩三個月,城門校尉王欣經常深更半夜護送馬車進出長安。董越問要不要防患於未然,先把王欣抓起來審審。董卓立即警覺起來,命令董越派人日夜監視王欣,不要打草驚蛇,儘可能挖出更多的人。對於叛逆,董卓一向不手軟。

司徒王允來書,天子病情不見好轉,反而有加重的趨勢。他懇求董卓早日到長安主持大局,以免天子出現意外,關中大亂。

最讓董卓不安的是關西戰局。徐榮畢竟是久經沙場的悍將,虛晃幾招後,就把北軍的糧草輜重搶了個一乾二淨,而且還把牛輔逼回到了弘農。現在北軍糧草盡絕,連反擊之力都沒有了。關西戰局的失利,讓自己攻佔關東,圖謀中原的計策受到了嚴重挫折。正如牛輔在書中所說,如果李弘利用這段時間的有利形勢攻佔了冀州,七月,李弘必然要集中兵力和自己決戰於關西。眼前這個不利局面必須要立即打破,否則,到了七月形勢就會發生重大逆轉。

董卓決定到長安去。

現在有這樣一個可能,長安的大臣們爲了徹底擊敗自己,乾脆破釜沉舟,讓天子死於非命。這樣一來,自己背上了篡逆的大罪,十惡不赦。而李弘或者袁紹就可以立即重建皇統,攻殺關中。自已手中沒了天子,也就失去了所有的倚仗,最後只能敗逃西涼,命喪荒漠。

假如這種判斷是正確的,那麼,自己只有到長安去坐鎮,並且立即動用郿塢裡的錢糧,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在四月初或者四月中,向東發起猛烈進攻。

天子和洛陽現在成了挽救自己性命的兩根稻草,缺一不可。

董旻和田儀先後走進了書房。

董卓把自己的想法解釋了一下,徵求兩人的意見,“我打算立即起程到長安,你們認爲呢?”

董旻說天氣不好,路途難行,還是再等等。另外,即使要立即起程,也要等到這個月底。考慮到關西的形勢,長安也許真的有人要趁機叛亂,所以必須先肅清長安的叛逆,然後再起程。

董卓失聲而笑,“等你把長安的叛逆肅清了,李弘早就攻佔冀州了。李弘是什麼人?袁紹和公孫瓚又是什麼人?他們能和李弘對抗多久?不要多說了,立即書告段煨、鮑鴻,不惜一切代價,打到河東去。”

“局勢的發展太快了,讓人目不暇接。”田儀感嘆道:“大人,你看是不是先把長安大營的糧草輜重調給牛輔,讓他立即展開反攻。當務之急,是要把北疆拖進兩線作戰的困境,遲滯李弘攻佔冀州全境的時間。”

“好,就按你說的辦。”董卓點頭道,“另外,書告董璜,讓他帶三千南軍衛士到郿塢來。既然你們擔心我的安全,那我就多安排一些護送的軍隊吧。”

“郿塢留多少人?”董旻關心地問道。

“你帶三千人先留下。”董卓說道,“等我安全到了長安後,再派兩千人回來。”

“大人何時動身?”田儀問道。

董卓看看陰暗的天空,遲疑了一下,“這雨總有停的一天。雨停了,我們就出發。”

太師董卓準備回京的消息剛剛送出去,長安就送來了急報,安定郡的蕭關失守,長安門戶大開。

王允在急報中說,北地郡太守宋文統領先零羌、湟中羌、東羌諸種鐵騎突然襲擊蕭關,蕭關守軍措手不及,一日之內丟了關隘。北疆鐵騎隨即一擁而入,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勢包圍了高平和朝那城。由於北疆軍控制了凡亭山一線,朝廷已經和六盤山以北的郡縣失去了聯繫。

蕭關一失,凡亭山一失,北疆軍的鐵騎越過六盤山後,可以一泄而下,直攻長安。

董卓大爲緊張。北疆軍當然無意攻擊關中,開闢第三個戰場,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逼迫董卓撤回攻打河東的兵力,遲滯董卓在關西發起反攻,以幫助李弘順利攻佔冀州。

董卓恨不得一刀砍了安定郡的太守。早在去年下,董卓就一再囑咐他,務必集結重兵駐防蕭關一線,防備北疆軍突然襲擊,確保長安的安全。安定郡的這個太守顯然沒有遵從自己的命令。

“大人,目前唯一可以抽調的兵力就是呂布的六千人馬了。”田儀指着地圖上的臨涇城說道,“以我看,立即命令呂布率軍趕到臨涇城,阻擋北疆鐵騎南下。”

“呂布和張遼都是北疆人,派他們去不合適。”董旻急忙阻止道,“還是讓皇甫鴻去,讓呂布駐防大散關。安定郡是皇甫門閥的老家,不怕他們不出力。”

田儀張嘴想說什麼,但話到嘴邊又立即收了回去。他膽怯的看了一眼董卓,然後緊緊地閉上了嘴巴。

“讓堅壽(皇甫鴻)去安定。”董卓拍拍案几上的地圖,“有堅壽在,北疆軍休想跨越六盤山。至於呂布……”董卓想了一下,搖了搖頭,“算了,不要動他,讓董安到大散關駐防。”

“大人,護羌校尉率部撤出西疆後,西疆兵力空虛,韓遂和馬騰會不會趁機出兵佔據漢陽郡,威脅三輔?”田儀說道,“韓遂去年出兵北上,先後佔據了酒泉、張掖、武威三郡。現在整個西涼,就漢陽郡還控制在我們手上,如果漢陽郡再給韓遂拿去,將來我們……”田儀沒有繼續說,意思是將來兵敗關中,大家連個退路都沒有了。

董卓毫不在意,“你放心,目前韓遂和馬騰還沒有實力和我對抗,不會貿然出兵攻打漢陽。”

這時關西再來急報,徐榮攻打弘農,攻勢如潮。

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14章 壯士斷腕計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十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節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