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

六月,兗州東郡。

黑山黃巾軍在白繞、於毒、眭固三人的統率下,一路北上攻擊冀州魏郡,牽制冀州牧韓馥的兵力,兩路南下,從東、西兩個方向攻擊兗州東郡。經過兩個多月的血戰,黃巾軍順利挺進東郡,並從濮陽方向成功渡河。

袁紹指揮曹操、潘鳳、韓瓊等各路大軍且戰且退。同一時間,兗州牧劉岱、濟北相鮑信、東平國相王琳、任城國相鄭遂等州郡聯軍在東阿、蒼亭一帶被青州黃巾軍大帥司馬俱擊敗,青州黃巾軍隨即渡河北上。

六月中,袁紹和劉岱會合於濟陰郡的廩丘城。劉岱等人對未來冀州的局勢非常擔心。如果冀州被黃巾軍擄掠,兗、青兩州將來的日子就很難過了。袁紹笑着安慰他們,我從清水口撤退的時候,已經急書太傅大人劉虞,懇請他出兵相助。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討逆將軍公孫瓚的三萬大軍應該已經到了冀州南部。只要公孫瓚能堅守在渤海郡南部和甘陵國一帶,黃巾軍就很難深入冀州腹部。另外,王匡和張揚兩人現在正在河內募兵,過一段時間,他們就可以帶着大軍攻擊黑山,威脅黃巾軍的老巢。

劉岱聽說幽州援軍已經南下,非常高興,隨即建議袁紹向徐州刺史陶謙、揚州刺史周乾求援,盡一切可能集結兵力,以便和冀州牧韓馥、討逆將軍公孫瓚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把黃巾軍全殲於黃河兩岸。袁紹很率快的答應了。這時從豫州突然傳來周昂被殺,孫堅被擊敗,北疆軍的顏良、田疇佔據豫州的消息。袁紹大怒,不顧劉岱等人的反對,轉而命令各路支援大軍到豫州討伐北疆軍。同時密信劉表,抓住這個機會攻打南陽,即使不能把袁術和孫堅趕走,也要重創他們。

劉岱、鮑信等人極力勸諫。大家剛剛齊心協力打下洛陽,怎麼能爲了一個豫州反目成仇、結下仇怨?還是先把黃巾軍叛亂平定了再說吧。袁紹不聽,固執己見。這時正好樑國前來告急,說黃巾軍何儀率軍殺進了豫州。這下正合了袁紹心意,他隨即以此爲藉口出兵豫州,把劉岱等人的嘴堵住了,“蟻賊之禍不足爲慮。早一點晚一點,遲早都會被我們平定,但董卓之禍呢?董卓之禍,我們何時才能平定?由董卓之禍,我們可以預想,如果讓驃騎大將軍佔據了洛陽,佔據了豫州,控制了長公主和朝廷,那麼,會不會釀成第二個董卓之禍?試問大漢如果有了董卓和李弘兩大巨禍,我們何時才能穩定社稷?”

袁紹非常堅決地對劉岱等人說道:“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李弘和北疆軍佔據洛陽和豫州。這是儘快穩定社稷的唯一辦法。”

六月下,郭圖從冀州送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北疆軍再次進入冀州。張燕率軍急速佔據了常山和中山,麴義率軍佔據了鉅鹿和趙國。袁紹和諸位州郡大吏非常吃驚。李弘剛剛打下洛陽,馬上就迫不及待地調兵遣將,又是搶豫州,又是搶冀州,他想幹什麼?想稱霸一方還是想篡奪社稷?

郭圖在信中說,我和高幹、辛評、荀諶到了南皮(渤海郡治所)後,已經和公孫瓚談妥。公孫瓚答應幫我們趕走韓馥,擊敗黃巾軍,然後大人把渤海和河間兩個郡國給公孫瓚。現在我和辛評、荀諶,還有公孫瓚的長史關靖已經到了魏郡的鄴城。魏郡的形勢非常糟糕,黃巾軍眭固正在指揮大軍圍攻鄴城和附近城池,而麴義隨時可以率軍從邯鄲殺來,奪下鄴城攻佔魏郡。請大人急速北上,遲恐不及。

袁紹大驚,立即組織兵力向黃巾軍發起了攻擊。

六月中的時候,黑山黃巾軍和青州黃巾軍在東郡勝利會師。

黑山黃巾軍首領白繞、於毒和青州黃巾軍首領司馬俱、徐和、管承在秦亭會面,雙方隨即開始商議黃巾軍下一步的行動和黃巾軍的未來。

司馬俱是大賢良師張角的八大弟子之一,毫無異議做上了黃巾軍大帥的位子。司馬俱認爲青州一面臨海,三面受敵,不適宜做黃巾軍的根基之地,“黃巾軍的根基在冀州,我們應該重歸冀州。”

白繞提出反對。他仔細分析了形勢,認爲在幽州公孫瓚已經南下冀州,北疆又對冀州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冀州已經變成了一塊死地,黃巾軍進去之後,必定要遭到重創。黃巾軍雖然人多,但和北疆,和幽州的鐵騎比起來,實在不堪一擊。白繞建議司馬俱以青州爲根基,然後以攻代守,頻繁攻擊冀州、兗州和徐州三地,爲黃巾軍在青州站穩腳跟爭取足夠的時間和擄掠足夠的物資。

司馬俱苦笑,他拍着白繞的肩膀說,兄弟,不是我不想待在青州,而是我在青州待不下去了。你看看跟着我們的數百萬流民,他們要吃飯,要活下去啊。去年我們打了一年,雖然我們生存下來了,但也把兗、青、徐三州打得顆粒無收。現在,有糧食的而距離我們又近的州郡,只有冀州和豫州。前不久,何儀和劉闢帶着幾十萬人往西去了,他們想到豫州打下一塊地方。而我們就到冀州去,是死是活,我們都要去闖一闖。

白繞和於毒反覆勸阻,但司馬俱和徐和等人執意不從。後來白統提了一個折中意見,讓徐和先帶三十萬人北上,自己和於毒退過黃河,然後和徐和兩人一左一右,互相配合北上。司馬俱留在青州發展,管承率軍在兗州、徐州一帶作戰,以牽制各州郡兵力。如果北上攻擊受阻,司馬俱就率軍北上接應,然後大家一起退回青州。這樣一來,無論成敗與否,黃巾軍都能保留一塊落腳地,不至於再次遭受全軍覆沒的命運。

司馬俱同意。各部首領歃血爲盟,各回本軍,準備爲生存而戰。

六月,冀州鄴城。

面對接踵而來的危機,冀州牧韓馥承受着越來越大的壓力。

先是長公主和朝廷來書指責他,身爲朝中主掌國事的首輔,無視律法,竟然私自從幽州徵調大軍南下。徵調軍隊是長公主和朝廷的事,即使冀州情況萬分危急,你也要同時上書說一聲吧?如果不是太傅大人上書告知,長公主和朝廷至今還矇在鼓裡。你既然眼裡沒有長公主和朝廷,那你還有什麼資格主掌國事?既然冀州比朝廷,比大漢社稷重要,那你就安安心心做你的冀州牧吧。

韓馥本來想上書爲自己辯解一下,但想想他又算了。現在長公主和朝廷都一心一意幫着驃騎大將軍說話,尤其在洛陽被攻克,討董勤王的希望越來越大後,他們更不會站在自己一邊。相比討董勤王,穩定社稷的大業來說,一個冀州的安危算什麼?既然你們無視冀州的安危,那你們就去討董勤王吧。我倒要看看,沒有冀州的錢糧,你們怎麼討董勤王。

正好此時冀州流民激增,幽州三萬大軍急速南下,冀州軍和黃巾軍又在交戰,冀州府的錢糧支出非常驚人,而袁紹又操控着冀州的另一半賦稅,韓馥無奈之下,斷絕了北疆軍的糧餉。北疆軍沒有糧餉,討董勤王的大業也只好暫時放下了。

長公主和朝廷勃然大怒。如果冀州大亂,討董勤王失敗,都是你韓馥的責任。驃騎大將軍也來信指責,不過李弘說得很婉轉,他懇請韓馥以社稷爲念,儘早恢復糧餉供應,支持北疆軍攻打關中。

與此同時,冀州軍在與黃巾軍的交戰中,連戰連敗。因爲潘鳳背叛了韓馥,私自帶着一萬大軍跟着袁紹跑了,冀州軍只剩下趙浮、程渙的一萬軍,所以兵力明顯不足,打不過黃巾軍。韓馥於是請公孫瓚支援。

五月中的時候公孫瓚就率軍到了渤海郡南部,田楷也率軍到了甘陵國,但兩人都按兵不動。田楷更是以糧餉緊缺爲藉口,步步後退,把整個甘陵國讓給了黃巾軍的徐和。甘隙國國相和三千多郡國兵只好獨自奮戰,全部陣亡。

韓馥一天三書,連連催促。公孫瓚回書說,不是我不去支援,也不是我不想打,而是我實在餓得舉不起刀啊。幽州三萬軍已經一年沒有拿軍餉了,不知大人能不能補足?

韓馥氣苦,出言未免有點過火,結果激怒了公孫瓚。公孫瓚這個人平時對門閥名士很反感,現在看了韓馥的指責,更是火冒三丈,“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你當我們是什麼?是你家的奴僕啊?再不給錢,我立即走人。”

韓馥無奈,只好四處籌集錢糧,並向渤海、河間和安平三個郡國求援。渤海和安平兩郡國的府衙回書說,太守袁紹和國相張岐不在,自己這些下官作不了主。河間國的國相回書說,冀州的事大人既然搞不定,還是趁早走吧,免得將來害人害己,招致九族盡誅之禍。

韓馥雖然很生氣,但也很沮喪,他心灰意冷,想一走了之。長史耿武、別駕閔純和一幫掾屬極力勸阻。

韓馥於是急書劉虞,請他出面勸勸公孫瓚。公孫瓚毫不客氣,回書把劉虞頂了回去。大人知道幽州的糧食爲什麼一石只賣三十錢嗎?那是因爲你扣掉了幽州三萬將士的軍餉,截留了三萬將士們的軍糧。一年多來,三萬將士們一天只吃一餐飯,沒有拿過一個錢。大人名震天下了,但幽州的將士們卻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幽州將士們沒有怨言,餓着肚子支持大人,擁戴大人,但大人又給了幽州將士什麼樣的回報?大人讓我們餓着肚子南下千里攻殺黃巾軍。朝廷有北疆軍,冀州有郡國兵,他們爲什麼不願意出兵出力?憑什麼要讓我們幽州將士來送死?難道我們幽州將士天生就是低賤的命,天生就是你太傅大人搏取功名的工具?

劉虞氣急了,回書公孫瓚。你不願意打仗就算了,立即給我滾回來,我去冀州帶兵打仗。田楷聞訊,急忙勸阻了咆哮如雷的公孫瓚,然後以公孫瓚的名義寫了一份認罪書。劉虞是太傅,北疆軍中從李弘、鮮于輔到許多下級軍官,都是劉虞的故吏,一旦劉虞真要下令剝奪公孫瓚的兵權,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公孫瓚氣急了,大聲對田楷叫道:“我不回幽州了。絕不回去。”

田楷勸道:“伯珪兄,你手下有三萬將士,可不要意氣用事。我們不回幽州能到哪去?”

公孫瓚殺氣四溢,“殺了韓馥,拿下冀州。”

到了六月上的時候,眭固帶着黃巾軍兵臨城下。青州黃巾軍已經渡河,他們一部分攻擊渤海郡,一部分在佔據了甘陵國之後,向魏郡攻擊而來,意圖和眭固會合。在這種危急時刻,公孫瓚依舊還是沒有出兵攻擊的意思。你不給我錢,我就不出兵。

就在韓馥急得團團亂轉,無計可施的時候,突然傳來了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北疆軍進駐冀州,佔據了常山、中山四個郡國。鎮軍將軍麴義更是驕恣枉法,到了邯鄲後,拳打腳踢,把趙國相趕回了鄴城。這個國相是韓馥最近安排的,他打算一步步把四個郡國的國相、太守全部換掉。

北疆軍悄無聲息地從洛陽趕到冀州,佔據四郡,說明長公主和朝廷已經決心要搬掉自己。韓馥愣了一下後,突然一拳砸到案几上,憤怒地叫道:“人善被人欺,難道我還怕了不成?”現在甘陵國被黃巾軍佔了,常山等四郡國給北疆軍佔了,河間等三郡國給袁紹把持着,只有一個魏郡自己還控制着。韓馥想想自己真是可憐,堂堂一個冀州牧,竟然和一個小郡的太守一樣。

還有更氣的事情在後面。袁紹的外甥高幹,袁紹的從事郭圖、辛評、荀諶,還有公孫瓚的長史關靖來了。韓馥一看他們四個臉上那種幸災樂禍的笑容,就知道他們想說什麼。韓馥指着郭圖、辛評、荀諶說道:“我們都是穎川人,都是多年的朋友,你們這樣幫袁紹奪冀州,是不是太過分了?做人要講點良心,不要太無恥。袁紹想幹什麼,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麼話,我也知道。我勸你們不要說了,免得激怒了我。我一氣之下,也會殺人的。”

五個人站在那裡面紅耳赤,一臉尷尬。

韓馥接着說:“實話告訴你們,北疆軍進冀州了。就算袁紹得到了冀州,他也做不了冀州牧,除非他把北疆軍趕出去。”

大漢國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七月。

七月初,東郡,濮陽。

黑山黃巾軍各部首領聽說要回冀州打仗,有的想不通。冀州形勢擺在那裡,幽州軍已經南下,北疆軍隨時可以東進增援冀州,這個時候回頭打冀州,不是自尋死路嘛。我們好不容易打過了黃河,兩支黃巾軍會合了,大家應該抱成一團,趁着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好好在青州發展,怎麼能再分兵四戰,重走黃巾軍失敗的老路?

白繞和於毒百般解釋,時間就這麼耽擱了。等到黃巾軍諸部開始北渡黃河的時候,袁紹已經集結大軍,一路殺過來了。白繞讓於毒到黃河北岸指揮大軍北上,自己帶着一萬主力阻擊袁紹,掩護大軍繼續渡河。

血戰在濮陽城展開。袁紹急於渡河北上,督軍猛攻,甚至親冒矢石,率軍攻城。白繞堅守三天後,因爲南城失守,不得不撤出城池。雙方隨即於黃河岸邊再度激戰。

曹操領三千精兵,率先擊潰白繞的左翼,黃巾軍陣形頓時大亂。

白繞擊鼓狂呼:“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今日死戰,不死不休……”

全軍將士在戰鼓聲的激勵下,奮勇向前,誓死奮戰,沒有一個人回頭,“戰,戰死爲止……”

殺聲如雷,箭矢如雨,血流成河。無畏無懼的黃巾軍酣呼鏖戰,勇不可當,以爲勝利唾手可得的官軍們遭到了迎頭痛擊,死傷慘重。

袁紹戰馬受創,一頭栽倒,雖然親衛們拼死搶救,還是連中三刀,最後一刀劈開了他的鎧甲,入肉三分,頓時血流如注。曹操在攻擊途中被黃巾軍士卒撞倒馬下。接着數個悍不畏死的黃巾軍士卒拼着長矛洞穿身體,硬是衝到曹操面前,給了他重重一刀。曹操拖住血淋淋的身軀,在曹洪、許褚等人的掩護下,連滾帶爬,逃出了圍攻。

激戰越來越血腥,人頭飛射,斷肢殘臂隨着四下呼嘯的箭矢漫天飛舞。白繞遭到重創,被親衛們死死護住,但轉眼間親衛們就全部被殺死了。紅了眼的官軍士卒們一擁而上,把數十支長矛插進了白繞瘦弱的身軀裡。

殘陽如血。

黃昏時,大戰結束了。官軍以陣亡六千四百多人的代價全殲了一萬黑山黃巾軍,殺死了縱橫燕趙八年的黃巾軍首領白繞。

袁紹、曹操、韓瓊、潘鳳等人站在這位昔日對手的殘骸前,猶自心有餘悸。

“埋了,把他埋了。”袁紹感嘆地說道,“這位白帥,是條漢子。”

對岸,於毒和一羣黃巾軍首領跪地磕拜,灑淚而去。

七月上,冀州。

濮陽大戰結束後,袁紹以曹操爲東郡太守,留駐黃河南岸,一邊募兵,一邊再戰黃巾軍。自己率軍急渡黃河,尾隨在於毒大軍之後,直奔鄴城。

黃巾軍剛剛遭到大敗,白繞又陣亡了,這嚴重影響了將士們的士氣。於毒和其他黃巾軍首領商議了一下,隨即帶着大軍向黑山方向撤去,同時派人急告眭固,撤軍回黑山會合,稍做修整後,再度出擊,以配合青州黃巾軍攻打冀州。

袁紹率軍到達清河時,接到了郭圖的急書。郭圖不知道袁紹已經北上了,他在書信中十萬火急地催促袁紹立即到鄴城。

冀州的局勢再度發生變化。韓馥爲了擺脫困境,和僚屬們商議,審配隨即想了一個一箭雙鵰之計。他告訴關靖,給公孫瓚的錢糧都籌集好了,但現在不能給,因爲北疆軍的鎮軍將軍麴義奉旨要把這批錢糧運到北疆去。如果公孫瓚想要,請他帶軍隊到鄴城來拿。然後他又急書麴義,公孫瓚驕橫跋扈,強取豪奪,揚言要帶軍隊洗劫鄴城和冀州府。韓馥說,公孫瓚來搶錢是假,謀奪冀州是真,請大人急速來援。

公孫瓚正愁沒有藉口到鄴城殺了韓馥,這下正好,韓馥自己把腦袋送上門了。公孫瓚讓田楷統領大軍,自己帶着三千白馬義從日夜兼程,急赴鄴城。

麴義接到韓馥的書信後,心花怒放。如果此次能借着援助韓馥的機會奪下鄴城,佔據魏郡,那半個冀州就算到手了。但這樣一來,勢必要和公孫瓚產生衝突。麴義爲了穩妥起見,一面急書張燕,請他率軍南下以爲接應,一面書告駐守壺關的楊鳳,請他派兵趕到邯鄲相助。他想了一下,又給長公主和朝廷上了一份奏章,把韓馥和公孫瓚添油加醋地污衊了一頓,最後說,公孫瓚既然和韓馥打起來了,那我就不能不出手了。考慮到北疆和幽州的關係,是不是請長公主和朝廷急書劉虞,稍做解釋,免得將來和幽州鬧翻了。另外,是不是請長公主和朝廷給我增派一支援兵?公孫瓚有一萬鐵騎,我沒有,能不能讓度遼將軍趙雲或者驤武中郎將衛峻率鐵騎南下冀州?

麴義讓樊籬領一千人守邯鄲,自己帶着文丑、何風、徐晃、雷重四將,七千大軍急赴鄴城。

邯鄲到鄴城不過一百五十里,兩天就到了,但他們走到距離武城的時候,和公孫瓚相遇了。麴義立即警覺起來,有這麼巧?我到了,公孫瓚也到了?麴義的前鋒營是何風,他打馬上前拜見了公孫瓚之後,問他,大人不是在渤海、甘陵一帶和黃巾軍激戰嗎?怎麼有空到了鄴城?

公孫瓚冷哼一聲沒言語。何風剛纔非常囂張,雖然下馬了,也行禮了,但那表情,那挺直的腰板,那勉強舉起來的手,那說話的語氣,哪象一個下官?他都沒正眼看公孫瓚。公孫瓚看到他是北疆軍最高級別的校尉,又是李弘的手下,強忍着沒說話。何風看他不理自己,臉立刻就放下了,翻身上了馬,氣勢凌人地說道:“大人是不是想進城搶劫啊?”

公孫瓚氣得眼睛都瞪圓了。你算那根蔥,敢這麼跟我說話。他一揮手,“給我拿下。”

何風早有準備,手中馬鞭凌空甩動,“啪……”一聲響,身後幾十個親衛一起舉起了弩弓。跟着戰鼓擂動,一百步外的兩千大軍發出一聲震天狂吼,“殺……”

“公孫瓚,你敢再進一步,老子就放箭……”何風趾高氣揚地叫道,“不要以爲你是大將軍的兄弟,老子就不敢打。老子照打……”

公孫瓚大吼一聲:“小子你活膩了……擂鼓……給我擂鼓……”

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公孫範急忙拉住公孫瓚,小聲說道:“大哥,不要上當,我們好像中計了。北疆軍怎麼知道我們要來?這也太巧了一點。”

公孫瓚冷笑,英俊的面孔劇烈地抽搐着,“你纔看出來?韓馥這個混蛋,竟敢騙我。快,拿我的手令,再調五千鐵騎。這次我要剝了他的皮。”

公孫範擔心地看看他,“大哥,那你可不要和大將軍打起來。我們不能上了別人的當。”

“這個小子太囂張了,我要替大將軍教訓教訓他。”公孫瓚咬牙切齒地說道,“北疆一個校尉都這麼囂張,那一個將軍還得了。”

將軍果然更囂張,極度囂張。

麴義把公孫瓚罵了個狗血噴頭,口水都濺到公孫瓚的臉上了,但公孫瓚不敢伸手去擦,麴義的將軍級別比他高整整三級,而且還是持節鉞,完全可以把他抓起來,他不忍也得忍。麴義罵累了,然後狠狠抽了他一鞭,“給我滾。”

公孫瓚睚眥欲裂,躬身退下,帶着白馬義從走了。

文丑望着公孫瓚的背影,小聲說道:“這個仇算結定了。”

“請神容易送神難,冀州熱鬧了。”麴義憤怒地說道,“走,進城,叫韓馥立即給我滾蛋。”

韓馥當然不會滾蛋,他請麴義滾蛋。

鄴城有一萬大軍,韓馥怕什麼?他以爲只要挑起了北疆軍和幽州軍的矛盾,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但事情卻突然起了變化。

斥候急報,袁紹回來了。

韓馥驀然醒悟,自己中計了。他急忙派人去抓審配,他問審配,你爲什麼要背叛我,我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你竟然出此絕計陷害我。審配鎮定自若,坦然說道,你是冀州牧,我是冀州府的法曹掾,何來背叛一說?我只忠誠於大漢,忠誠於審家先祖。至於說陷害,更談不上,我只能說大人不識時務,愚鈍無知。刀已經架到你脖子上了,你還不知道。我這是救你,你知道嗎?你要是再不把冀州讓出來,你死定了。韓馥黯然長嘆,請審配離開了府衙。

袁紹和公孫瓚會合後,商議了很長時間。因爲冀州突然多出了北疆軍,形勢立即變得撲朔迷離,錯綜複雜了。

公孫瓚現在當然沒有機會拿下冀州了,他只能把這個心思放在心裡,一步步來。以他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和北疆抗衡。不過他也不能讓北疆佔到便宜,所以他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幫助袁紹奪取冀州。

袁紹心情不錯,有說有笑。他回來的非常及時,雖然背上的傷還很痛,不過完全值得。形勢發展到現在,冀州已經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這讓他很興奮,也暗暗慶幸自己的運氣。有時候計策再好,沒有運氣也是白搭。

袁紹說,目前北疆軍搶去了四個郡,我沒那個本事搶回來,你也沒有,所以我們只好各自讓一步。渤海郡你先拿去,這個太守由誰來當,你自己定。公孫瓚哪裡看得上一個渤海郡,他眯着眼睛問道:“本初兄可打算把那四個郡奪回來?”

袁紹心裡一喜。公孫瓚這麼快就對冀州有想法了?看來這天下的確沒人可以拒絕權勢和財富的誘惑。

袁紹微微笑道:“只要伯珪兄願意幫我,我把這冀州讓給你又如何?”

公孫瓚暗自吃驚,沉吟不語。袁紹志不在冀州,難道他志在天下?想起袁紹這一年多來的所作所爲,公孫瓚若有所悟。

公孫瓚的五千鐵騎到了,兩軍隨即會合一處,氣勢洶洶地直奔鄴城而來。

韓馥不是朝廷的三公了,但袁紹還是。袁紹以監御史兼領渤海太守,他的官比麴義要大。麴義看到袁紹突然回來了,黑山黃巾軍也退回去了,知道這一趟算是白跑了。不過,他可不希望兩手空空地回邯鄲。

陳琳來見麴義,說了韓馥一大推的不是,最後說道,“尤其讓人無法容忍的是,他竟然置天下社稷存亡於不顧,置百姓生死於不顧,蓄意挑撥北疆軍和幽州軍的關係,意圖挑起戰事,禍害國家。這種人不殺,社稷何時能安?”

麴義不耐煩地說道:“袁紹不就是要做冀州牧嘛,你說這麼多廢話幹什麼?”

陳琳神情尷尬,張着嘴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他做不做冀州牧,怎麼做冀州牧,和我無關,我只要錢糧。”麴義揮手說道,“還有,你告訴袁紹,叫他對洛陽的人打聲招呼,不要沒事找事。遷個朝廷到洛陽,哪有許多扯皮?再這麼扯下去,天都要下雪了,社稷倒要崩塌了。”

陳琳鄙夷地瞅了他一眼,不緊不慢地說道:“大人,你也是名門之後,怎麼毫無禮節。袁大人是你的上官,你應該尊稱他爲袁大人,怎麼能直呼其名?我要是一口一個李弘,不稱呼大將軍,你聽了是什麼感覺?”

麴義劍眉高挑,指着自己的鼻子問道:“你這是跟我說話?”

陳琳四下看看,“這裡還有人嗎?如果沒有人,那就是和你說話。”

“你找死……”麴義猛地一拍案几,冷聲說道,“來人,拖下去,重鞭五十。”

城外有數萬大軍虎視眈眈地盯住鄴城,城內有十幾張嘴圍着韓馥,逼着韓馥主動讓出冀州牧的位子。

韓馥至死不從,“頭可斷,聖意不可違。袁紹驕恣不法,圖謀不軌,必遭天譴。”

都官從事朱漢和韓馥有仇怨,他趁此機會圍住韓馥的府邸,抓了韓馥的兒子,當着韓馥的面把他兒子的兩條腿活生生地打斷了。韓馥悲憤至極,拿起官印狠狠地砸到地上,“拿去吧,我倒要看看你們這般惡人能猖獗幾時。”

當天下午,韓馥帶着家眷離開了鄴城,返回老家豫州穎川郡。冀州府十幾名從事掾屬,數十名衛士隨其而去。

韓馥剛剛離開鄴城,袁紹就進城了。長史耿武和別駕閔純挾憤報復,夾在歡迎袁紹進城的官吏當中拔刀相刺。袁紹本想饒了他們性命,但郭圖說,姑息養奸,將來必爲奸所害,還是殺了好。袁紹把他們殺了,同時把朱漢也殺了。朱漢的惡行激怒了鄴城門閥,不殺不足以平憤。

袁紹急書長公主和朝廷,歷數韓馥禍國之事,“韓馥自感罪孽深重,無顏再領冀州之事,掛印而去。如今冀州危難,冀州諸吏又百般相求,臣推辭不過,暫領冀州牧事。臣雖才能淺薄,但必爲國盡忠,死亦無憾。

七月下,麴義率軍返回邯鄲,把冀州發生的事詳細稟奏了長公主和朝廷,同時抄報驃騎大將軍李弘。麴義在奏章中說,我們暫時不會和袁紹、公孫瓚發生正面衝突,但考慮到北疆軍在冀州的兵力嚴重不足,還是請調塞外鐵騎南下冀州相助。

大漢國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八月。

八月上,洛陽。

大臣們對諸事的爭論遲遲沒有結果,長公主和朝廷何時返回京城,漸漸成了一件難上加難的事了。

由於朱儁的威名以及他和北疆特殊的關係,朱儁的意見非常有份量。七月的時候,他對大臣們說,這麼爭沒有意思,還是先把長公主和朝廷遷回來吧。但長公主和朝廷回遷,牽涉到皇宮和諸多府衙的修繕整理,這些都需要錢。因此朱儁說,大家既然暫時不願意向朝廷上繳賦稅,那就先借點錢給朝廷應應急吧。

沒人應聲。

張溫氣得當場就拂袖而去。這也是大漢的臣子?這也叫拯救社稷?

朱儁苦口婆心地勸說,安平國相張岐不滿了,“朱大人,你已經不是朝官了。如果不是尊敬你,我們早把你趕走了。”

張岐這句話差點把朱儁氣暈過去。

弘農太守楊懿、陳留太守張邈、徐州刺史府的王朗、兗州牧府的劉翊等十幾位官員紛紛指責張岐。當天晚上,十七個州郡大吏代表十七個州郡府衙聯名上書舉薦朱儁爲“車騎將軍,行車騎將軍事,主掌洛陽諸事。”

這份上書送到晉陽,長公主自然會詔準,所以朱儁的身份立即就確定了下來,併成了洛陽城裡官職最大的大臣,但這件事前前後後鬧了很長時間,事情又耽擱了。

這時,從冀州傳來韓馥讓位於袁紹,袁紹繼領冀州牧的消息。

шшш¤ttKan¤¢ ○

接着又從豫州傳來黃巾軍攻打陳國、汝南,而各路州郡大軍不打黃巾軍卻打北疆軍的消息。

繼而又從南陽傳來劉表攻打袁術的消息。

洛陽城裡的大臣們面面相覷,再也沒有議事的興趣。

張邈站起來長嘆道:“散了吧。就算現在天子在洛陽,又怎麼樣?散了吧……”

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