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

李弘、徐榮、玉石和朱穆等人根據朱儁的信仔細推測洛陽可能發生的事,衆人一致認爲朱儁必定要聯手顏良,否則,他沒有退路。毋丘毅只有五千兵,即使他能夠偷襲得手,但洛陽外圍的各路北軍隨即就會迅速回援,把朱儁和毋丘毅包圍在洛陽一帶,讓他們插翅難飛。他們唯一的退路就是虎牢關。顏良會不會率軍攻擊洛陽?雖然他兵力不多,但依顏良的脾氣,董卓打他,他絕不會放過還擊董卓的機會。顏良會不會被北軍圍殲於洛陽城下?

朱儁此時突然舉兵起事,其目的當然是想把董卓拖在洛陽,給袁術、孫堅爭取足夠的反擊時間,讓董卓佔據穎川和南陽的計策徹底落空。看來,朱儁非常急迫要誅殺董卓,要勤王除奸,挽救社稷,他對李弘、袁紹和袁術已經失去了信心,他要獨木擎天了。

如今董卓毀了制衡之勢,朱儁又火上澆油,北疆和董卓徹底撕破了臉,李弘只剩下一個選擇,那就是打董卓。打董卓是肯定的,如果任由董卓這樣爲所欲爲,北疆遲早要被他拖垮,大漢社稷更是振興無望。

李弘本來是想利用制衡之勢平息戰火,穩住社稷,然後再以北疆的實力強大皇權,逐漸把各方勢力集中到朝廷上,消洱危機。但由於董卓一心要誅殺袁紹等叛逆,連施暴行,導致制衡無法形成。後來如果不是兗青徐三州爆發黃巾軍叛亂,袁紹和討董大軍自顧不暇,這制衡之勢根本就沒有部分實現的可能。

兗青徐三州的黃巾暴亂給了北疆和京畿喘息的機會,董卓和李弘只要聯手,同舟共濟,袁紹和討董大軍遲早都要滅亡。但董卓這個時候卻奏請天子廢除了五銖錢,這讓承受着巨大壓力的李弘再也無法忍受。董卓屠殺洛陽的宗室門閥和名士諸生,強行遷都,縱容將士擄掠京畿郡縣,誅殺袁隗和袁閥至親,他都能忍受。但董卓矯詔廢除五銖錢,破壞北疆岌岌可危的財賦,他就不能忍受了。李弘隨即改變策略,封鎖了與京畿的聯繫,切斷了雙方貨殖的來往,他打算藉助制衡之勢壓制董卓,爲將來討董勤王做準備

被逼到絕路的董卓立即予以反擊,主動攻擊河東和南陽,力圖破壞制衡,利用兗青徐三州的黃巾暴亂和隨即產生的流民氾濫,糧食緊缺等諸多危機,把李弘、袁紹等勢力全部推進崩潰的深淵。董卓妄圖以社稷傾覆和生靈塗炭爲代價,保住自己的權勢。

李弘和北疆諸多大吏都看到了即將來臨的危機,能夠保護大漢社稷和天下蒼生的唯一辦法就是迅速擊敗董卓。但是,北疆僅憑自己的力量無法擊殺董卓,勤王興國,必須要聯合袁紹、袁術和各地州郡的力量。

“無論洛陽形勢如何發展,子善(顏良)這七千人是回不來了。”徐榮輕輕搓着一雙大手,擔憂地說道,“河東目前只有從義(玉石)的一萬軍,棲之(楊鳳)的一萬軍還在路上,如果加上三千黑豹義從和兩千虎賁,我們也只有兩萬五千人。以兩萬五千人強渡黃河攻擊洛陽,兵力太單薄,失敗是必然。所以今天這個機會我們是趕不上了,只能期盼顏良、吳雄他們守住關隘,堅持到下個月。”

“下個月?”玉石嘆道,“一個月的時間夠嗎?一個月後,我們能集結的兵力也就這麼多。冀州四個屯田郡國至少需要兩萬戍守兵力,飛燕(張燕)和雲天(麴義)不可能率軍趕到河東。我們需要更多兵力。”他擡頭看看坐在對面沉默不語的李弘,“大將軍,再徵屯田兵,你看怎麼樣?沒有五萬人,我們拿不下洛陽。”

“河東的屯田兵是去年七月從流民中徵募,他們開荒屯田可以,打仗太差。年初楊大人帶着最精壯的一萬屯田兵到洛陽,在河內一戰中一箭未發,僅僅來回跑就跑掉了一千多人,這種兵不能再用。”朱穆搖手說道,“這種兵拿來充充場面,嚇唬嚇唬人可以,但打仗不行,反而壞事。玉大人臨時徵調的一萬屯田兵,大將軍不是命令解散回去秋收了嗎?原因就在於此。要徵屯田兵,我看還是從河套軍屯區徵調。河套屯田兵過去都是黃巾軍,雖然三年多沒有打仗了,但憑藉他們過去在冀州、太行山一帶的打仗經驗,戍邊沒有問題。從河套徵調兩萬屯田兵戍邊,戍守邊郡的兩萬步卒大軍立即南下參戰。”

“公定這個主意不錯。”玉石連聲讚道,“打仗,還是用百戰之兵最好。北疆軍資短缺,需要精兵強將,五萬兵就要當五萬兵用。另外,讓子龍再帶五千鐵騎南下,這樣我們的攻擊力量就夠了。大將軍你看呢?”

李弘搖搖頭。

“現在十二萬邊軍的軍資已經成了北疆最大的難題,你們不想辦法解決,卻要再增兵兩萬。”李弘苦笑道,“我要裁兵,你們要增兵,什麼意思?”

“形勢已經變了。”玉石說道,“沒有兵力,我們怎麼攻打洛陽?”

“五萬大軍攻打洛陽,需要多少軍資,你算過嗎?”李弘問道,“我們是不是也要象董卓一樣,縱容將士們四下擄掠,實在不行就吃人?”

玉石沒有說話。

“董卓目前至少有十萬大軍,如果我們也用十萬大軍攻擊他,大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拿下洛陽和長安?董卓打輸了,可以挾持天子逃到西涼,那我們又要花費多少時間擊殺董卓救回天子?如果這一仗一打就是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我們是不是能一直堅持下去?”李弘無奈地說道,“先打洛陽的原因就在於此,伺機攻擊洛陽的原因也在於此

。我們首先要保證自己的生存,保證自己不被董卓擊敗。我們敗不起,打敗了就很難翻身了。”

“大將軍的意思我懂,但董卓給我們這個機會嗎?”玉石疑感地問道。

щщщ ★тt kán ★C 〇

李弘和徐榮互相看看,憂色重重。如果董卓主動求和,如果董卓沒有遭到朱儁、毋丘毅的倒戈一擊,如果顏良等人完全控制着京畿三關,那這個機會的確有,但現在就很渺茫了。

徐榮稍加思索之後,手指地圖說道:“在保證北疆的前提下,我們只能用最少的軍資和最少的兵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聯合袁紹、袁術和各地州郡的兵馬同時攻擊洛陽,這也是袁紹和討董大軍在年初的時候最希望我們做的事。”

“大人,袁紹與各地州郡的兵馬現在都在和黃巾軍激戰,袁術、孫堅正在和董卓交戰,短期內他們不可能有力量攻擊洛陽。”朱穆說道,“如果我們不在十一月發起攻擊,顏良他們就完了。”

“我們可以主動和董卓言和,畢竟他的主要目的是穎川和南陽,不是攻打我北疆,他完全沒有必要趕盡殺絕。”李弘說道,“如果袁紹他們能在冬天來臨之前擊敗各地的黃巾軍,明年初我們就可以攻擊洛陽了。”

“公定,你立即以我的名義寫一份書信給董卓,說我要和他談談。”

“另外,你把我們對洛陽形勢的估計,還有打算聯合袁紹、袁術以及各地州郡共同討伐董卓,攻打洛陽的想法告訴長公主和李瑋,請他們仔細考慮考慮,然後想辦法給我們兩萬五千大軍籌集大約四個月左右的糧餉。”

兩天後,牛輔派人送來一份書信,說相國大人有事要和驃騎大將軍商議。如果驃騎大將軍同意,相國府長史田儀可以立即趕到河東。

李弘急忙回書,同意田儀到河東來,並命令祭鋒帶着一百黑豹義從沿途保護,以免出現意外。現在北疆將士對北軍和董卓的人非常仇視,路上要是那個不聽話的軍官帶人把他殺了,事情可就麻煩了。

李弘特意讓朱穆迴避了。李弘、徐榮、玉石三人先後看完董卓的信後,心裡暗暗鬆了一口氣。朱儁還活着,顏良和吳雄等人也還活着。雖然七千北疆將士肯定有所折損,但虎牢、孟津和小平津暫時還在手上控制着,洛陽的局勢還沒有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過,董卓的話能不能信?朱儁和顏良他們是不是還活着?

董卓說什麼放棄洛陽之類的話根本就是胡扯,他擔心李弘要打他,自己無暇分兵南下擄掠錢糧,所以才匆匆派田儀到河東來議和,說白了就是緩兵之計。這一點雙方心裡都清楚,彼此心照不宣,對董卓破壞制衡,攻打河東和駐守洛陽北疆軍的事絕口不提,直接切入主題。

李弘說,我要立即派人到洛陽去。北疆和朝廷握手言和的事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告訴顏良,免得他再度出兵攻擊相國大人,讓雙方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田儀同意。他說相國大人說了,我到了河東後,大將軍就可以派人去洛陽了。但相國大人考慮到洛陽的安危,希望大將軍下令北疆軍退出虎牢、孟津和小平津三關

。顏良的大軍必須退到中牟一帶。(中牟城位於京畿河南尹和兗州陳留郡的交界處,距離洛陽大約四百多裡。)

李弘不同意。北疆軍退到中牟後,沒有糧草接濟,短時間還能支撐,時間長了就不行了。李弘說,說服袁紹、袁術需要時間,畢竟相國大人殺了袁隗、袁基和袁家五十多口人命,雙方有血海深仇,要他們和相國大人同殿爲臣,很難很難,所以他要求顏良帶着北疆軍回河東。

田儀苦着臉說道:“大將軍,現在你和相國大人互相都不信任,相國大人怎麼可能會讓顏大人帶着北疆軍回河東?洛陽是大漢根基之所在,如果毀於戰火,社稷危矣。相國大人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才決心退出洛陽。下官懇請大將軍以社稷爲重,還是早日督請顏大人率軍離開虎牢。”

李弘冷笑道:“相國大人既然決心退出洛陽,顏良爲什麼還要離開虎牢?”

田儀勸道:“相國大人遲早都要把拱衛洛陽的重任交給大將軍,將軍又何必急在這一時?”

“拱衛洛陽?”李弘嗤之以鼻,“我爲什麼要到洛陽去?先帝和陛下都讓我戍守北疆,我怎能到洛陽去?你回去告訴相國大人,說我要上奏天子,懇請天子讓長公主到洛陽主掌六州軍政,統一指揮各州郡兵馬平定黃巾暴亂。”

田儀從容說道:“大將軍此議甚爲妥當。只是,現在……”

“現在我要立即和袁紹、袁術聯繫。”李弘打斷了他的話,“爲了爭取時間,我府內掾屬要任意進出京畿,不得有任何阻礙。”

田儀笑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大將軍如果不放心,我可以一直留在河東,直到相國大人西返長安。”

李弘毫不客氣的,當即把田儀留在了河東。田儀躬身告辭,回軍帳給董卓寫信去了。

徐榮反覆看着董卓的書信,疑惑地說道:“任由我們進出洛陽聯繫袁紹、袁術?難道董卓真的要放棄洛陽?李儒死了後,劉艾和田儀對董卓非常重要,他怎會捨得把田儀留在我們這裡?這裡面難道還有我們沒有想到的東西?”

李弘低着頭在大帳內來回踱步。玉石皺眉沉思。

“董卓不可能放棄洛陽。”李弘說道,“如果袁紹和各地州郡的兵馬能在近期內擊敗黃巾軍,袁術和孫堅能頂住董卓的攻擊,那麼最遲到明年初,我們就可以同時攻擊洛陽。董卓無力應對三個戰場,他必定要回撤長安,然後……”

徐榮和玉石神情嚴肅地望着李弘,等待他繼續說下去。

李弘沉吟良久,嘆了一口氣,“然後我們就要看黃巾軍的臉色了。黑山的白繞、於毒也罷,青州的司馬俱、徐和也罷,他們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他們會再次下山。這樣一來,我們能不能確保冀州不失?如果袁紹和各地州郡的兵力不得不回頭平叛,那攻擊洛陽之戰就極有可能半途而廢。洛陽還是董卓的。”

“董卓憑什麼認定袁紹和各地州郡的兵馬今年無法平定黃巾軍的暴亂?”玉石十分懷疑地說道

“我們又憑什麼認定黃巾軍今年一定會被擊敗?”李弘說道,“當年皇甫嵩和朱儁等人之所以能在六到八個月內擊敗黃巾軍,最重要的是得到了朝廷充足的糧餉軍械支持。後來朝廷又及時開倉放糧、賑濟了大量的流民,在最短的時間內穩住了一部分州郡,但現在呢?現在袁紹和各地州郡的長官們一樣都沒有,就連平叛的軍隊都不能和當年的北軍相比,他們在冬天來臨之前能把黃巾軍趕回山上就非常不錯了。”

“董卓當年參加過平定黃巾軍的戰鬥,這些事他應該很清楚,他能預料到明年的形勢並不奇怪。我打過黃巾軍,這裡面的事我也知道的很清楚。看樣子,黃巾軍要幫董卓的忙了。”

徐榮看看愁眉不展的李弘,小聲安慰道:“正清(高覽)到兗州已經兩個多月,應該有書信到了。看看他怎麼說。不管明年有沒有黃巾軍暴亂,我們都要打洛陽,否則北疆怎麼辦?”

朱穆極力要求到洛陽去,李弘沒有答應。

李弘把尉曹掾許混請到了大帳,請他到洛陽去一趟。

李弘給董卓寫了一份回書,廢話連篇,關於北疆軍是否退出虎牢等三關的事提都沒有提。李弘對許混說,你見了董卓後,凡事都含混其詞,實在不行就一問三不知,但你務必要儘快見到顏良,讓顏良把洛陽發生的事詳細告訴我。

然後李弘把北疆打算聯合袁紹、袁術攻打洛陽的事說了一遍。李弘說,你從虎牢關出發,繞道陳留郡到河內去見袁紹,和他仔細商量此事。讓田疇到南陽見袁術,有消息就親自回河東向我稟報。關於是否堅守虎牢關的事,李弘叫許混帶話給顏良,能守則守,不能守就退到中牟或者豫州一帶,以保存實力,爲明年初攻擊洛陽蓄積力量。如果兵力已經摺損太大,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就地募兵補充。

十月中,晉陽,龍山。

長公主府在張溫、丁宮、蔡邕等人的主事下,否決了李弘的提議,要求李弘立即從塞外調兵南下,趁着董卓攻打穎川和南陽的機會,西進長安勤王。

長公主聽了張溫等人的稟奏之後,非常吃驚,“打仗是大將軍的事,我們怎能干涉?”

張溫解釋道,打仗的確是大將軍的事,但打不打仗,在哪裡打,卻不是大將軍的事,而是殿下的事。

驃騎大將軍主掌北疆十六郡軍政,意思就是說北疆十六郡不管是兵事還是民事,都是驃騎大將軍說了算。這時驃騎大將軍相當於一州的州牧。驃騎大將軍督領六州兵事大權,這個意思是說,當這六個州有叛亂時,驃騎大將軍無需天子聖旨,就可以率軍平叛。但驃騎大將軍只有戰場指揮權,沒有軍事戰略的決策權和軍事行政權。

長公主身份尊崇,是先帝的女兒,當今天子的姐姐。值此國家危難之際,自然是家國合一,要一力承擔拯救社稷的重任了。憑藉着先帝的遺詔,當今天子頒賜的節傳、斧鉞,長公主權力之大,影響力之大,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就憑這一點,做爲人臣的驃騎大將軍就要事事徵詢,不能有絲毫的譖越,以免違背禮法

另外,當今天子詔令長公主督掌六州軍政。長公主的這個督領六州軍政雖然權力很大,但它不能簡單的理解爲是統領六個州的大州牧。如果一個人有這麼大的權力,不就相當於大漢國的半個“天子”了,那皇帝還能坐穩江山?沒兩天就被殺了。這個督領幾州軍政的事一般也就在國家非常時期出現,而且肯定是皇室成員主掌此權,這個權力受到天子,朝廷和督領諸州的共同制約。簡單的說,它沒有人事權和財賦權,不能更換州郡長官,不能徵調州郡財賦,它最大的權力其實是依託皇權而產生的協調權。

比如現在兗青徐三州有蟻賊暴亂,長公主就可以協調六州長官,統籌調配平叛的兵力和錢糧。這時候驃騎大將軍就相當於一州州牧,而袁紹就差多了,不過是個渤海郡的太守,冀州牧韓馥的下屬而已。

再比如這次打董卓。董卓權力很大,掌國家權柄,代理國事,如果天子不說他是奸?,天下誰敢說他是奸??誰說誰就是叛逆,象袁紹、韓馥現在就是我大漢的叛逆。但董卓的確是奸?,今天子年幼,他哪能分辨出董卓的奸和忠?而且天子受董卓挾持,他就是想說董卓是奸?,他也不敢說出口。這時就需要長公主出面了。長公主出面號召天下州郡討伐董卓,勤王興國,匡正大漢,天下莫不從之。換句話說,在天子沒有解困之前,長公主主掌國家權柄,代理國事。驃騎大將軍權力再大,他也要受長公主節制,軍事戰略的決策權和軍事行政權都在長公主手上。

驃騎大將軍爲什麼要把攻打洛陽的事稟奏長公主?原因就在於此。目前看來,李弘還是我大漢的忠臣。先帝當年的選擇的確沒錯,先帝讓殿下到北疆也沒錯,我大漢能不能再度中興,希望就在驃騎大將軍身上了。

長公主似懂非懂。她擔心自己出面干涉打仗會惹惱驃騎大將軍,所以她不願意在文書上加蓋自己的印信。

“難道殿下不想救出天子?不想拯救社稷?”

長公主搖搖頭。

“那就請殿下蓋上印信。”

李瑋勃然大怒。

徵兵南下,一路配合袁紹、袁術佯攻洛陽,一路以主力大軍攻打長安。兩路作戰,這怎麼可能?錢在哪?糧食又在哪?

我們要攻打董卓,也就等於不承認當今朝廷,那麼軍事戰略的決策權應該暫歸於驃騎大將軍府,而不是長公主府。

張溫反駁道,是誰舉起勤王討董的大旗?是長公主還是驃騎大將軍?

李瑋也反駁道,是誰統領北疆十二萬邊軍?是長公主還是驃騎大將軍?

張溫冷笑道:“四封之內,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這天下一草一木都是天子的,更不要說驃騎大將軍和北疆十二萬邊軍了。莫非李大人認爲這十二萬邊軍是驃騎大將軍的私人財產?”

李瑋駭然變色。

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讖緯與白虎通義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15章 千鈞一髮間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