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

[大漢國初平元年(公元9年)六月。

六月中,晉陽,龍山。

初夏的龍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蔭,溪泉鳴澗,風光秀麗。

龍山不高但非常挺拔,清幽涼爽,山上的樹也不大,但樹林茂密,萬木崢嶸。尤爲迷人的是山上隨處可見的泉水。龍山多泉,溪流小澗,碧水盈盈,清澈見底。

李弘和風雪手拉着手,悠閒地走在鬆軟的草地上,徜徉在樹木花草之間,陶醉在林間清新的空氣和沁人心脾的花香之中。

自從長平公主府和驃騎大將軍府遷到龍泉之後,李弘就經常到附近的山上走走,看看,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每次上山,不是小雨就是風雪或者兩人一起陪着他四處閒逛。風雪身體已經逐漸痊癒,只是她不習慣這裡的山山水水,也不喜歡這裡的食物,更難以融進周圍的人和事,所以她一直很憂鬱,人也越來越清瘦了。

李弘拒絕所有人的勸說,非常固執地留在了龍山,並且否決了在龍山大興土木修建府邸的要求。兩府所有人,包括公主都住在了臨時搭建的帳篷裡。李弘的這種做法遭到了很多非議,畢竟這裡是晉陽,不是大漠,不是塞外,身份尊崇的公主和驃騎大將軍竟然象胡人一樣住在帳蓬裡,使用胡牀,胡坐,有時還穿胡服,這實在有點不成體統。

三千黑豹義從負責護衛兩府,這些胡騎因爲難以改變生活住宿習慣,依舊結帳而居,但這顯然不是兩府也要住在帳蓬裡的原因。所有人都認爲這是李弘爲了他的金髮夫人,爲了風雪而特意下的命令。李弘和風雪的事已經在晉陽一帶傳得沸沸揚揚,傳言說李弘之所以要遠征大漠,就是爲了搶回風雪。趙岐、楊奇、張範等人爲此多次勸諫李弘,後來連王柔、王剪都出面勸說了,但李弘在這件事上絕不讓步,問他爲什麼,他也不說。

諸府臣僚們隨即請公主出面。公主不願意,她覺得住胡帳很新奇,穿胡服也很好看,沒什麼不好。公主說,先帝在世的時候,一度很喜歡住胡帳,用胡坐,也喜歡聽胡板,胡箜篌,胡笛,還喜歡看胡女跳的胡舞,當時京都的貴戚們爭相仿效,一時成爲洛陽豪門的一大特色。大將軍當年到洛陽拜見先帝的時候,先帝就曾邀請大將軍住過設在宮中的胡帳,君臣高談闊論,通宵達旦。“大將軍這麼做,定是爲了記住先帝,記住先帝對他的恩寵,矢志要替先帝完成振興大漢的重任。”

衆臣暈倒。公主對李弘的崇拜,大家能理解。公主年紀小,崇拜一個戰功顯赫的英雄,這很正常,但公主做得有點離譜了。公主現在的老師是趙岐、楊奇,許劭和王剪,四位老師輪流到龍泉授學。公主不知足,她還要學武。過去在洛陽,公主就有數位教授武功的老師,北疆有資格教授公主武學的也只有驃騎大將軍一人而已。李弘無奈,勉爲其難的答應了。他整天忙得天昏地暗的,哪有時間授學?但公主很好學,天天要驃騎大將軍到公主府跑一趟,有事沒事坐着先聊一會。李弘頭都大了。張範勸公主,大將軍太忙,還是有空再來吧。公主委屈了,淚水馬上就掉了下來,“我要學本事,我要自己帶着大軍打到長安去。”

張範也不敢再勸了。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公主就是想天天看到李弘,崇拜啊。這不,連關係到漢室禮儀的大事都幫着李弘說話。

趙岐離開龍泉時,氣呼呼地對李弘說,你要是把公主教壞了,我和你沒完。

李弘抱着風雪躍過一條小溪,緊緊地追在一隻兔子後面,狂呼大叫。那兔子受到驚嚇,驚恐至極,疾奔如飛。

風雪的笑聲象銀鈴一般清脆悅耳,隨風迴盪在幽靜的山林裡。

“豹子大哥,把我放下來吧,你都淌汗了。”風雪嬌聲笑道。

“抱着你跑跑,就當我練功了。”李弘一邊抱着風雪嬌嫩的身軀狂奔不止,一邊氣喘吁吁地笑道,“這什麼將軍真不是人乾的,整天窩在大帳內不是寫就是亂扯一氣,還是馳騁疆場來得爽快。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拿槍了,這樣下去,我連殺人都忘了。”

“豹子大哥,你還要去打仗嗎?”

李弘神情一愣,腳步立即慢了下來。他把懷中的風雪放到一塊乾淨的草地上,仰身躺在了旁邊。

“你還要去打仗嗎?”

李弘望着湛藍的天空,潔白的浮雲,沉默不語。

“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就在打仗,不停的打仗,打不完的仗。”李弘坐起來,摟着風雪,輕輕撫模着她那滿頭的金髮,喟然長嘆,“有時,我想帶着你和小雨回盧龍塞去,把這裡都丟給羽行(鮮于輔)和子烈(徐榮)他們,我不幹了,我們三人過點安穩的日子,不用擔驚受怕的日子。這個什麼將軍,我幹不了了,也幹不下去了。”

“豹子大哥,你是不是想家了?”風雪偎在李弘的懷裡,小聲問道。

家?一股刻骨銘心的思念讓李弘心絃震顫,好半天沒有說出話來。家在哪?父母在哪?兄弟姐妹在哪?天下大亂了,他們是不是都還活着,都還安然無恙?

溪水潺潺,不知名的小魚在一泓碧水裡閒庭信步。

李弘蹲在水邊洗了把臉,然後伸手擦了擦風雪額頭上的汗,心痛地說道:“你要多吃一點。雖然這裡的食物不合你的口味,但也要多吃一點。

風雪乖巧地點點頭,抱歉地說道:“爲了我。你連晉陽城都不去了,我……”

“不僅僅是爲了你……”李弘望着池面上一圈圈的漣漪,輕輕說道,“當年我帶着風雲鐵騎南下冀州平叛。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十分幸運地打贏了癭陶大戰,但他們竟然不讓我們進城,不讓風雲鐵騎的勇士們進城。那是冬天,雪非常大,許多傷兵就在我的身邊哀號。但他們竟然不讓我們進城……”

一幕幕的往事霎時涌上心頭,李弘心中痛楚,眼眶漸漸的紅了,“我憤怒,我當時恨不得衝進去把他們殺了……”

風雪感受到李弘心裡的那份悲苦,緊緊地抱住了李弘戰慄的身軀。

“從此我就發誓,我不進城,我不帶着胡族兄弟進城,我不願意在他們血淋淋的傷口上再狠狠地劃上一刀。”李弘嗓音哽咽,語調十分的激動,“我李弘打這麼多年的仗,我能活到現在,都是因爲這些胡族兄弟。沒有他們的鐵騎,我打不贏這些仗,也活不到現在,也不能把你搶回來。”

李弘反手抱住風雪,猛地站了起來,“我不會進城的,任何城池我都不會進去,我們就住在帳篷裡。雖然我是漢人,但我在漢人的眼裡是個蠻人。蠻人就是蠻人,我怕什麼?我和朝廷的十年之約滿了以後,兄弟們都有了好的着落之後,我們就回塞外。老子不幹了。”

夕陽西下。

李弘揹着風雪,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

“小雨姐姐應該回來了。”風雪頭枕着李弘厚實的肩膀,閉着眼,輕聲說道。

“她今天不回來了。”李弘說道,“她和王大人要商談具體的迎娶事宜,估計明天才能趕回來。”

“漢人娶親好麻煩,禮節太多了。”風雪笑道,“豹子大哥,你娶小雨姐姐的時候,也這麼麻煩嗎?”

“小雨和我都沒有家人,哪裡還有這些繁雜的事情。”李弘笑道,“我娶小雨的時候,比娶你還簡單。我請盧龍塞的一幫老朋友喝了一頓酒,了事。”

風雪失聲笑了起來,“龐大人娶了夫人後,還住在龍泉嗎?”

“當然要住在龍泉了。”李弘說道,“仲淵夫婦也要回來了。還有,下半年讓子龍把文姬也娶了。大家在一起,熱鬧。”

“他們的夫人願意住在胡帳裡?”

“公主都能住,他們爲什麼不能住?”李弘笑道,“北疆穩定了,漢人和胡人會雜居在一起,他們還會互相通婚,等將來漢胡不分了,漢人接受胡人了,北疆就更好了。讓他們住胡帳,也算是漢胡相融的第一步嘛。”

“我們不知道有沒有可能看到那一天?”風雪目不轉睛地看着紅彤彤的夕陽,低聲感嘆道。

李弘沒有做聲。漢胡世世代代的仇恨,豈是幾十年就能化解的事。難啊。

祭鋒打馬而來,神駿威風的飛雪緊隨其後。

龍泉周圍五里的山野都被黑豹義從和虎賁羽林軍牢牢地控制着,一般人根本接近不了。但即使是這樣,李弘每次上山,兩百步之外的地方都密密麻麻地跟着幾十名侍從,趕都趕不走。今天是祭鋒帶着一隊人馬負責保護李弘。

“有什麼事嗎?”李弘放下風雪,迎上問道。沒特殊的事,侍從們都悄然無聲地返回將軍府,從來不露面。

“大將軍,趙大人來書,左賢王劉豹,日逐王劉冥,舞葉王射墨賜,白鹿王鹿破風,中部鮮卑牛頭部落大帥裂狂風已經到了晉陽,請大將軍速到晉陽。”

“大哥來了,我大哥來了……”風雪難以置信地一把抱住李弘,驚喜地叫了起來,“你怎麼不對我說?”

“這不是說了嗎?”李弘笑道,“走,我們到晉陽去。”

李弘在五月底把龍驤將軍徐榮,驃騎大將軍府長史李瑋,揚武將軍楊鳳和強弩中郎將孫親四個大員同時調離了洛陽,這引起了各方的震動。

徐榮在北疆的地位僅次於鮮于輔。現在李弘坐鎮晉陽指揮全局,鮮于輔駐守大漠。北疆若有重大征伐,肯定是由徐榮擔當統帥。在三方制衡之事正在商談,渡河攻擊袁紹之爭正在準備,出京平叛之事正在籌措之際,李弘突然把徐榮調到河東,這是什麼意思?

李瑋在北疆是中流砥柱的人物,也是此次北疆促成制衡之策的關鍵人物。在制衡之勢剛剛形成,京畿危機尚未緩解之際,李弘突然把他調到晉陽,這又是什麼意思?

楊鳳是北疆九大將軍之一,在黃巾軍的時候,他就以機謀出衆著稱,如果徐榮走了,理所當然應該由他主持處理洛陽之事,但李弘爲什麼在這種關鍵時候把他也調回了晉陽?

顏良也是北疆九大將軍之一,是和趙雲齊名的悍將。雖然他沒有趙雲那樣顯赫的戰功,但只要是北疆的戰將,提到趙雲必提顏良。顏虎頭的大名在北疆軍中那是首屈一指的強悍。他和趙雲一樣,曾是李弘的督賊曹,是李弘絕對信任的人。顏良從京畿爆發危機開始,先是在塞外,後來到河東,他自始至終就沒有具體參加過解決京畿危機的任何事。李弘此時派一個絕對信任的,但對京畿諸事一無所知的人到洛陽來都督中外諸軍事。這是什麼意思?

洛陽頓時緊張起來。

六月中,長安。

董卓在扶風接到李儒的急報後,第一個反應就是李弘要聯合袁術打長安了。他命令皇甫鴻守涼州漢陽郡的翼城,董越守隴關,自己匆匆回到了長安。

現在趙雲和匈奴人在上郡的長城要隘,徐榮和玉石在河東,如果袁術再兵臨武關,顏良兵逼函谷關。四路同攻,那以關中目前的狀況,長安必陷。董卓甚至認爲河內的袁紹也會參加。袁閥的分裂和袁紹誅殺朝廷大臣的事,可能都是李弘、袁紹、袁術三人精心設計的騙局。青州蟻賊的暴亂,可能也根本沒有那麼嚴重,是虛張聲勢。他們的目地是麻痹自己,誘騙自己上當。

洛陽的李儒,長安的劉艾、田儀等人也很困惑,李弘在這個敏感的時候突然做出這麼重大的調整,實在讓人費解,也讓人心驚肉跳。要說是一次普通調動,那爲什麼要同時調動徐榮和李瑋?就算京畿危機已經緩解了,徐榮和李瑋可以離開了,那調動楊鳳和孫親又是什麼意恩?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北疆有重大征伐,需要徐榮坐鎮河東,需要李瑋回晉陽出謀劃策,需要楊鳳和孫親統領軍隊。

征伐?那李弘要打誰?打長安?這種調動太顯眼了。打河內的袁紹?在己方實力明顯佔優的情況下,這種惑敵之計也未免太做作了。但正因爲李弘的這種舉動太顯眼太做作了,此事才顯得撲朔迷離,非常的可怕。李弘到底要幹什麼?是打長安還是打河內?又或者是打冀州?

李儒在給董卓的信中說,估計李弘打冀州的可能最大,這樣他在未來幾年可以確保北疆不失。打長安要破壞李弘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制衡,對北疆沒有好處,不可能。打河內耗費太大而且沒有什麼意義,李弘估計不願意。但他又不好公開違抗聖旨,所以纔想了這麼個主意。

董卓不敢大意。李弘要打冀州,必然要徵調戍守塞外的五萬大軍和度遼、風雲兩支鐵騎軍,也就是說,李弘決定放棄塞外,不管胡人和流民了。既然如此,那李弘還打冀州幹什麼?還要制衡幹什麼?擊敗自己搶回天子不就行了?

董卓毫不猶豫,立即命令呂布、胡軫、李(jue)等人放棄渡河攻擊袁紹,不論顏良怎麼催,都不要理睬他,死守關隘,堅決不要把袁術放進洛陽,尤其不能把函谷關丟了。命令牛輔、賈詡,率軍於黃河南岸駐防,嚴防北疆軍渡河。命令張濟率軍駐守於臨晉一帶,嚴防北疆軍從蒲阪津方向攻擊關中。命令鮑鴻率軍於馮翊郡的洛水、樑縣一帶駐防,防備趙雲和匈奴人由北而下。

六月中,洛陽。

朱儁猶豫了。

徐榮調離洛陽,顯然是因爲自己和徐榮密談攻擊長安的事泄漏了。李弘爲了防備自己破壞制衡,把徐榮調走了,把李瑋夫婦調回了晉陽。李弘的目的很明顯,堅決不讓徐榮參予此事,以免將來引發北疆內部的爭鬥。同時用李瑋夫婦和朱穆夫婦,還有幾個弟子的性命威脅自己。顏良是李弘的親信,對李弘言聽計從,只要自己有攻打長安的企圖,這位北疆悍將必定要對自己下手。

然而,接下來董卓的激烈反應。讓朱儁絕望了,他只能暫時放棄攻擊長安的企圖。朱儁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位驃騎大將軍。

李弘看似隨意的一招,首先逼急了董卓。董卓反應激烈,導致脆弱的制衡瀕臨崩裂,洛陽形勢隨即再度緊張起來,而洛陽形勢的突然惡化,立即導致攻擊河內和出兵平叛的事被無限期的擱置了。

這一招也捆住了自己的手腳,讓自己破壞制衡和攻擊長安的企圖完全失敗了。自己可以捨棄親人子弟的性命。李弘如果殺了他們的話,他們死了也值得,至少讓天下人看請了李弘和董卓其實是一樣殘暴的人,北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爲這件事而背棄李弘。但現在自己即使放棄了親人的性命也沒用。駐守在洛陽四周的大軍奉董卓的軍令放棄了攻擊河內的計策,各部紛紛返回關隘了。袁術進不了洛陽,自己就是有驚天妙計也無法施展。

李弘這一招還有更狠的。他把“制衡”繩索更加牢固地套在了袁術頭上,而且越收越緊了。袁術如今實力減損,不得不緊靠董卓和李弘,但因爲京畿形勢突然再度緊張,董卓和李弘大有誓死相搏之意,致使李弘曾經答應和袁術聯手出兵平叛的事成了泡影。在這種情況下,袁術只有忍氣吞聲,自己一力承擔平叛重任了。

然而,現在對袁術來說,兌現自己的諾言出兵平叛倒是一件小事,防止董卓和李弘兵戎相見大打出手纔是大事。兩人一旦打起來,制衡之勢被毀,袁術可就成了孤家寡人。那時,袁紹即使不打他,跟在袁術後面的袁閥勢力也要跑掉一半。袁術的劣勢一覽無遺,跟着他純粹是找死啊。

如果這平平淡淡殺機重重的一招是李弘自己的主意,那此人的實力可就非同小覷了。朱儁憂心忡忡,皺眉不展。

李業急匆匆走進河南府。

“大人,最新消息,大漠來人了。”李業驚慌地說道,“劉豹、劉冥、射墨賜、鹿破風還有鮮卑的裂狂風,三天前到了晉陽。”

朱儁稍稍皺眉,神情非常平靜,“我估計大漠也該來人了。”

朱儁安慰了李業幾句。他還是認爲李弘這是一手虛招,以北疆目前的兵力和財力,一仗都打不起。李弘如果要放棄北疆,他早就放棄了。如果要打長安,他肯定要和自己,袁術聯手,所以李弘這一招其實就是爲了恐嚇董卓,以逼迫袁術和他走得更近。從目前的危局來看,袁術出兵平叛也不可能了,他只有失信於天下,先確保自己的實力。李弘的目的都達到了。

“李弘到底要什麼?不是已經形成制衡之勢了嗎?”李業不解地問道。

“糧食。”朱儁說道,“李弘要豫州和荊州兩地的糧食。今年青徐蟻賊暴亂,三州不可能有什麼糧食。明年大家要吃飯,就要到冀、豫、荊三州去搶了。”

李業恍然大悟,“怪不得李弘把楊鳳和孫親同時調到了晉陽,原來他要搶冀州。有張燕,楊鳳這些人在,黑山黃巾軍說不定會突然受撫,然後和李弘前後夾攻,把韓馥和袁紹趕出冀州。袁紹大難臨頭了。”

朱儁搖搖頭,“打的可能很小,不過李弘這次動作太大,袁紹和韓馥必定會象董卓一樣驚惶失措,上當是免不了的。袁紹要低頭了。”

“那我們採取什麼對策?”

“和北疆親密接觸,不要理睬董卓了。”朱儁說道,“如果袁紹低頭了,他們兄弟還有和好的機會,將來我們可以聯手打長安。”

六月下,河內,懷城。

冀州牧韓馥急告袁紹,大漠胡族有數位大小王到了晉陽,李弘可能要對冀州用兵。

袁紹早在徐榮、李瑋等人被調離洛陽的時候就感到了李弘的殺氣。他和諸位僚屬商量了很長時間,最後一致認定這是董卓和李弘的聲東擊西之計。看上去李弘是要攻打董卓勤王除奸,但其實李弘可能要從幽州、幷州和洛陽三個方向攻擊冀州。冀州一失,前景渺茫。

袁紹急忙召見鄭演。

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