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

西園軍在曹操的指揮下,迅速趕到十常侍府邸與何進的北軍形成對峙。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司隸校尉袁紹、城門校尉伍瓊、典軍校尉曹操數次求見大將軍何進均遭拒絕。何進隱於軍中,就是不露面,其用意如何,無從得知。

袁紹心急如焚,立即派人進宮催請太傅袁隗

。朝中三公九卿都已經被太后緊急召進宮中議事了。

“大將軍想幹什麼?”伍瓊擔憂地說道,“他不會要藉着蹇碩謀反的事趁機剷除奸閹吧?”伍瓊四十多歲,身材修長,白麪長鬚,一雙眼晴炯炯有神,看上去非常沉穩精幹。

“不會,時機尚未成熟。”袁紹濃眉緊鎖,非常焦急地說道,“西園軍變數太大,一旦打起來,我們誰都沒有把握控制洛陽的局勢。現在天子和太后事事倚重奸閹,西園軍已經被奸閹牢牢控制了。在天子聖旨面前,我們和大將軍都沒有絕對把握策反八營四萬西園軍,所以,大將軍的矛頭一定不是這些奸閹。”

“大將軍是不是要殺董太后和小皇子?”伍瓊湊近袁紹,壓低聲音說道,“大將軍已經殺了驃騎將軍董重,他就不會再罷手了。”

袁紹點點頭,痛心疾首,“大將軍用這種辦法逼宮,奸閹們也只能答應了。可憐先帝屍骨未寒……”

伍瓊轉臉望着火光沖天的長街,默然無語。

朝中大臣聚在尚書檯稍加商議之後,袁隗、丁宮、劉弘和盧植四人隨即匆匆趕往長秋宮面見天子和太后。

“屠夫就是屠夫,不論他怎麼讀書唸經,終究都是一個卑劣的亡命之徒。”袁隗懊惱地說道,“早知他這樣瘋狂,當初我們就不該縱容他殺了蹇碩,以至於現在一發不可收拾。”

“何進眼裡除了權柄,哪裡還有國家興亡百姓安危?”劉弘恨恨地說道,“此人如果獨掌權柄,必將對大漢國造成深重的災難,其害之烈肯定猶勝於宮內的奸閹,不會比昔日的跋扈將軍樑翼差多少。”

“好了,好了,事已至此,埋怨謾罵都無法解決問題,當務之急是立即解決今日的洛陽危局,以免讓局勢失控,禍害國家。”盧植勸道,“何進此舉無非是要殺盡董氏一族,徹底剷除將來的禍患。這種事本來也不新鮮,歷朝歷代的皇統之爭向來都是如此血腥,只不過何進做得更快更霸道更絕情而已。從他的立場考慮,這麼做也無可厚非。今日他不殺董氏一族,董氏一族明日就會殺他。”

“我們都輕視何進了。”丁宮捻鬚嘆道,“先帝已去,大皇子繼承大統,何進再無羈絆,他想幹什麼都可以。他只要不動搖大漢國的根本,他就能生存,就能爲所欲爲。不管怎麼說,他是當今天子的國舅,是太后的兄長,他無論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他都能找到理由替自己脫罪。”

袁隗額頭上的皺紋立即擠到了一起,他神情冷峻地望着丁宮,一字一句地問道:“你決定了?”

丁宮神情痛苦,緩緩閉上了眼睛。

“當日爲了給徵北大軍籌措軍資,太傅大人曾經說過,我們該放棄的還是要放棄,否則,北疆大戰如何保證?先帝遺願如何完成?”劉弘悲憤地說道,“洛陽局勢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料。雖然我們想按部就班,一步步的來,但何進答應嗎?他不是白癡,他不會任人宰割,他不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先帝臨終前希望我們替他完成心願的時候,他何曾想過他不在了,已經沒有任何威脅的何進會怎麼做?”

“何進不顧國家的安危,不顧天下人的唾罵,不顧北軍勢力微弱,藉助蹇碩謀反一事調用大軍誅殺驃騎大將軍,兵圍十常侍府邸,顯然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他的意圖很明顯,他要一舉扭轉自己在洛陽的被動局面,繼而逐步攫取國家權柄。”盧植說道,“如今北疆大戰勝局已定,收復邊郡只是時間問題,如果徵北大將軍不惜一切代價一戰而定,何進就沒有時間了,所以他只能用這種孤注一擲不顧後果的辦法反戈一擊,置之死地而後生。對何進而言,只要北疆大戰沒有結束,徵北大將軍還沒有對他形成威脅,他就有絕對的把握逼迫奸閹答應他的條件。除非奸閹不想活了,大家同歸於盡。”

“何進的瘋狂讓我們失策了。如今何進已經勝券在握,在這種先機盡失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全力彌補,我們只要保住小董侯的性命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否則……”盧植看看三人,黯然說道,“否則大漢國不但要遭受奸閹外戚之禍,更要走上敗亡之路。我們將因此成爲大漢國的罪人,日後到了九泉之下我們有何面目去見先帝和列祖列宗?”

袁隗仰天長嘆,“陛下,臣有負所託,有負所託啊。”

兩行無奈而痛苦的老淚終於抑止不住滾落而下。

大將軍何進的急奏和驃騎將軍董重的認罪書就擺放在案几上,血腥的殺氣籠罩在高大的殿宇內,讓人窒息難忍。

少帝站在低聲飲泣的太后身邊茫然無措。

一幫大漢國的重臣跪坐在案几四周,垂首無語。

“諸位愛卿當真就沒有任何辦法?”何太后幾乎是在用哀求的語氣問道。

沒有人回答,大殿內鴉雀無聲。

何太后搖搖晃晃站起來,一邊往殿後走去,一邊掩面哭道:“本宮有何面目去見先帝。”

少帝跟在母親後面正要走,袁隗突然出聲喊道:“陛下……”

少帝愣了一下,轉身看着袁隗,怯生生地不敢說話。

袁隗恭恭敬敬地俯身奏道:“陛下,渤海王年僅九歲,會犯何罪?陛下,他可是你的親弟弟啊……”袁隗說到此心中酸楚,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他哽咽着大聲哀求道,“臣懇求陛下赦免渤海王。”

少帝爲難地抓抓腮幫,吞吞吐吐地說道:“朕……朕該怎麼做?”

“渤海王無罪,陛下只要下旨把謀反之罪盡數歸於太皇太后即可。”趙忠急忙說道。

“渤海王無罪。”少帝看着趙忠,驚駭地問道,“那太皇太后又有什麼罪?”

趙忠笑眯眯地說道,“小罪而已。”

少帝猶豫了很長時間,問道:“太皇太后不會有事吧?”

“不會

。”趙忠肯定地說道,“過幾天,太皇太后就要啓程回河間國了,不會有事的。”

少帝不再說話,轉身追着自己的母親去了。

盧植寫好聖旨,趙忠立即蓋上了印璽。

“太傅大人,這宣旨的事就勞煩你親自跑一趟了。”趙忠笑着說道,“別人去,恐怕不管用。”

袁隗從他手上接過聖旨,冷笑道:“渤海王的性命直接關係到大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你最好讓天子把他日夜帶在身邊一刻也不要分開。”

張讓笑道:“太傅大人放心,從明天開始,小皇子就和天子吃則同案,睡則同牀,絕對不會發生意外。”

“還有一件事。”袁隗說道,“先帝臨終前,是不是把去年大臣們寫的上策交給了你們?”

趙忠嘿嘿一笑,“太傅大人突然說這事幹什麼?”

“你說我要幹什麼?”袁隗不客氣地說道,“立即把它燒了,這樣才能保住渤海王。”

“是嗎?”趙忠看看張讓和郭勝等人,好整以暇地笑道,“太傅大人,這好象不是保住渤海王,而是保住你們自己吧?”

“你白癡啊。”劉弘指着趙忠罵道,“我們上策的事這朝廷上下誰人不知?大將軍要藉口對付我們,何須要看到上策內容?這幾十封上策的意思都是同意先帝廢嫡立庶。廢什麼嫡?立什麼庶?只要渤海王在,這上策對我們就有名義上的約束力,這對大將軍來說,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只要渤海王在,這皇統之爭就沒有結束,你知道嗎?”

趙忠毫不示弱,一臉鄙夷地望着劉弘說道:“我當然知道,我看你纔是白癡。沒有軍隊,沒有實力,大將軍遲早都要把我們一鍋端了。想想大將軍樑翼,想想他是怎麼獨霸權柄禍亂天下的,你以爲他會在乎這幾十封上策?真是笑話。今天我把話放在這裡,如果大將軍獨霸權柄,不要說渤海王,就是當今天子也是朝夕不保。”

“是輔佐一個即將成年的天子好,還是輔佐一個呀呀學語的天子好?相信你們比我更清楚吧?”因爲激動,趙忠臉上的肥肉不停地哆嗦着,說話的語氣越來越冷森。

大殿內寂靜無聲。

盧植沉吟良久,看看幾個中常侍,平靜地說道:“還是燒了吧,洛陽短期內不能再出意外了。渤海王一旦出事,你們知道後果。現在我們誰都不知道先帝給徵北大將軍的那道聖旨裡寫了什麼,不過這道聖旨十有八九是託孤遺詔。先帝十分喜愛和信任徵北大將軍,以徵北大將軍的爲人和稟性,他定會不負先帝之託,率軍南下。那時,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什麼。”

“你什麼意思?你想威脅我們?”郭勝氣憤地說道,“難道我們沒辦法解決那個屠夫嗎?過了今天,我們要他好看。”

“你們即使解決了那個屠夫又如何?”丁宮一臉譏色,慢悠悠地說道,“先帝極其喜愛公主,但他卻在臨終前把公主遣送出京,還讓劉和親自護送公主北上,你們不覺得這事十分反常嗎?先帝爲什麼不在臨終前遣送小皇子出京?先帝爲什麼要把小皇子放在洛陽這個險地?我們不能不考慮到公主可能帶有先帝遺詔

。北疆大戰一旦結束,公主可能持天子遺詔同時徵調太尉劉虞和徵北大將軍南下。太尉爲人忠厚謙恭,但徵北大將軍呢?他如果到京,豈肯放過你們?”

趙忠和張讓對視一眼,同時笑了起來。

“說來說去,你們不就是擔心徵北大將軍南下進京嗎?你們的目的無非是想利用渤海王牽制徵北大將軍,再以徵北大將軍威脅何進。等到洛陽局勢穩定後,你們再聯何進殺我們,然後再以皇甫嵩之力進京誅殺何進,是不是?”張讓笑道,“你們這點狗屁計策不但我們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何進也是一清二楚,否則他爲什麼急不可耐地誅殺蹇碩、驃騎將軍董重,還有董太后和渤海王?他的目的就是絕了你們這個念頭,你們沒有皇統可選,只能乖乖地跟在他後面混。”

袁隗四人一言不發,面無表情,但眼裡的嘲弄之色卻愈發明顯。

中官們看到袁隗四人神情不善,心裡頓時不安起來,難道他們還有隱秘之計?

“好。”趙忠忽然說道,“好,就依了你們,但我們有個條件。”

袁隗雙眼半眯着,盯着趙忠臉上有節奏起伏的白肉,慢慢說道:“是不是幷州牧董卓找到了你?”

趙忠笑臉一僵。張讓眼裡頓時閃過怒色,冷冷地問道:“難道他又給太傅大人送了重禮?”

袁隗不置可否,沒有說話。趙忠一掌拍到案几上,怒聲罵道:“無恥小人。”

旁邊的盧植說道:“董卓要殺,留不得。皇甫大人來書說,西涼已經幾次鬧事了,據查背後都是董卓在指使。西涼軍的李?、郭汜幾個人自從董卓走後,更是頻繁和韓遂馬騰等叛軍首領聯繫。皇甫大人擔心大軍發生叛亂,只好率部退回到扶風郡。這次我們安排滯留河東的兩萬北軍急速返回西涼,主要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其次纔是爲了防備何進趁機把北軍徵調進京。這種兩面三刀的小人實在留不得,一旦手握兵權遲早都要禍害一方。”

“你們是不是想把兩萬西涼兵徵調到河東威脅何進?”袁隗慢條斯理地問道。

張讓點頭道:“此人目前還有用。先帝過去打算把他放到幷州抗衡徵北大將軍,但他一拖再拖執意不進幷州,結果讓徵北大將軍至今還控制着長城以南的幷州郡縣。晉陽在徵北大將軍手上,對我們威脅太大,這也是我們今天無法阻止他南下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打算把兩萬西涼兵給他,讓他立即進入幷州,同時也能威脅何進。”

袁隗微微頷首,捋須說道:“好,我即刻以尚書檯的名義上奏天子,你們說服何太后蓋上璽印即可。”

馬車行駛在通往尚書檯的複道上,車上的四位大漢國重臣各自想着心事,誰都沒有說話。

“明天,大將軍知道董卓將領兩萬西涼兵入並後,他該做何反應?”丁宮忽然問道。

“他知道我們已經和姦閹聯手,必將招兵入京

。”盧植苦笑道,“何進終歸不是一個屠夫,他一直深藏不露,有頭腦啊。現在就看北疆大戰何時結束了,只要北疆戰事結束,洛陽即刻會亂。”

“大將軍?誰會想到先帝歸天后,他會不顧一切禍亂洛陽要獨霸權柄?”袁隗嘆道,“奸閹們其實還是很有眼光的,自從大將軍竇武被殺後,他們隨即殺了董寵,堅決不再設大將軍一職。結果十幾年來他們雖然和我們鬥得你死我活,但對大漢國的危害遠遠沒到今天這種地步。說起來,這個外戚大將軍之禍的確要遠遠大於奸閹之禍,大將軍手上有軍隊,有兵權,一旦禍害國家,會直接動搖大漢社稷。”

“兩萬西涼兵很快就會到河東,你們說,董卓會北上入晉嗎?”劉弘憂心忡忡地問道,“如果他繼續拒絕北上,我們將如何控制他?”

“董卓不會北上入晉的。”盧植說道,“首先董卓自己就不願意入晉。現在幷州流民多如牛毛危機四伏,屯田正處於步履維艱的階段,而李弘的十幾萬大軍就在長城外,你說他怎麼會入晉?其次徵北大將軍也不會讓他入晉。你們還記得徵北大軍出發前,幷州發生的流民暴亂嗎?那都是假的,是張燕組織流民故意聚衆鬧事,目的就是阻止董卓入晉。我說過,徵北大將軍是大漢國最大的禍患,這幾年他做的事有幾件符合律法?要不是先帝刻意袒護,他早就死了。我們如果不趁早除掉他,大漢國必將毀於他手。可嘆我們的先帝竟然那麼信任他,臨終還託孤於他,這不是葬送大漢國嗎?”

“奸閹也不會讓他入晉的。奸閹和我們的想法一樣,要把這兩萬西涼兵徵調到河東威脅何進。河東距離洛陽近在咫尺,只要洛陽有叛亂,即可召其入京平亂。現在奸閹內有西園軍,外有董卓的西涼軍,勢力鼎盛,由不得何進不低頭。只要他受挫,就會再次找我們聯手。”盧植冷笑道,“哼……這個屠夫,他敢禍亂洛陽危及社稷,我們就要他死無葬身之地。”

“董卓領兩萬兵在河東,我們如何控制?”劉弘再次問道,“董卓此人桀驁不遜,驕縱枉法,我們可不能讓他長期駐守河東威脅京畿安全。”

“長安有左將軍皇甫嵩和京兆尹蓋勳,北疆有徵北大將軍李弘,河內有丁原,京畿有四萬西園軍,董卓被圍在河東,他敢幹什麼?何況那兩萬西涼兵還要糧要餉,他除非想找死,否則他就不敢生事。”

“你們說,董卓會不會和大將軍聯手?”丁宮小聲問道。

袁隗閉上眼睛沉默不語。

盧植欲言又止。

劉弘驀然想到什麼,臉色大變,“你們選中了他?”

丁宮神情震駭,失聲問道:“我們能控制局勢嗎?”

盧植自信地說道:“西有左將軍皇甫嵩,北有徵北大將軍李弘,天下穩如磐石。”

袁隗親自趕到大將軍何進軍中宣讀天子聖旨。

何進接下聖旨之後,笑着問道:“太傅大人,你我乾脆趁此良機解決了奸閹如何?二十一年前,太傅陳蕃和大將軍竇武除奸失敗,今日你我可爲兩位先輩一雪前恥

。”

袁隗談淡地笑笑,指着站在身後的曹操說道:“曹大人,你是聽天子的,還是聽大將軍的?”

曹操急忙躬身應道:“下官堅決聽從太傅大人和大將軍的,但四萬西園軍下官才接手一個時辰,下官實在不能擔保他們就聽我的。”

袁隗望着何進道:“如何?是不是可以暫退一步?”

何進搖搖頭,拱手說道:“請太傅暫避,我還有點事要麻煩一下大長秋趙侯爺。”

“明天?”

“明天我回百郡邸。”

袁隗不再說話,轉身上車而去。

望着逐漸遠去的袁隗,何進臉上的殺氣越來越濃,“想保住渤海王,你做夢。”

“來人,把這封書信送給趙侯爺。”

趙忠看完何進的書信,氣得劈手就砸到地上,“該死的屠夫,竟然威脅我。”

張讓看看地上的書簡,奇怪地問道:“他要殺誰?渤海王?”

“他要那批上策。”趙忠說道,“都給袁隗那個老混蛋說中了。這個屠夫越來越猖狂,實在讓人無法容忍。要不要讓董卓率部進京?”

“還沒到時候。”張讓說道,“等把西園軍的異己全部清除了,再動手。”

“擬道旨,遷曹操爲上軍校尉,把西園軍交給他統領。”趙忠點頭道,“叫他動作快一點,沒有時間了。還有,叫曹操進宮來一趟。這小子最近和袁紹那個小混蛋來往很密切,要提醒他一下,不要上了當讓人給宰了。”

“算了吧,還有人敢殺他?他殺別人還差不多。”張讓笑道。

深夜,黃門令袁赦帶着五十騎中黃門押送一車上策奏章趕到百郡邸。就在北軍士卒準備把竹簡搬下馬車時,袁赦卻命令手下一把火把竹簡全部燒了。

六月辛亥日(六月七日),董太后在永樂宮暴斃而亡,渤海王被何太后接到長秋宮居住。

同日,天子下旨,徵調左將軍皇甫嵩統領的兩萬西涼兵立即到河東,由幷州牧董卓統領,擇日北上入晉。

何進聞訊之後,立即急書河內太守丁原以剿殺蟻賊爲名屯兵黃河北岸的河陽城。

第二天,何進上奏天子舉薦大將軍府從事橋瑁爲東郡太守,命令橋瑁到兗州大量招募郡國兵。同時何進命令大將軍府侍御史王匡到河內黑山一帶募兵,命令北軍都尉鮑信到青州泰山郡一帶募兵。

同日,何進派人邀請尚書何?、司隸校尉袁紹、河南尹王允到百郡邸議事。

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上)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15章 千鈞一髮間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