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二節

大漢國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三月。

本月初,西涼傳來捷報。西涼叛軍圍攻陳倉八十多天後因爲糧草用盡不得不回撤漢陽郡,左將軍皇甫嵩、前將軍董卓遂盡起四萬大軍一路窮追猛打,斬殺叛軍上萬人。叛軍首領王國和韓遂遭到重創,狼狽不堪地率領殘部逃回了金城和隴西。

天子大喜,犒賞前線將士,同時下旨,徵調前將軍董卓回朝任少府一職,所轄軍隊交於左將軍皇甫嵩統領。

天子最初並沒有想到要把董卓徵調回京。董卓久居西涼,統兵多年,戰功彪炳,是鎮守西陲的最佳人選,但驃騎將軍董重卻告訴他說,董卓多年前就和大將軍何進有來往,彼此之間關係密切,算是大將軍的心腹手下了。在目前這種局面下,讓這種人統兵駐守西涼,一旦大將軍造反,他就有可能兵出關中,取長安下潼關,直接威脅洛陽。董重建議說,陛下應該趁着現在皇甫嵩和董卓擊敗西涼叛軍的機會,封賞董卓一個九卿之職,把他從西涼戰場上徵調回京,名爲升遷,實爲奪其兵權,除去一大隱憂。

天子很奇怪,在他印象裡,這個董卓是中官一系的人。這麼多年來,董卓的歷次升遷都得到了中官的推薦和照顧,尤其前年遷升董卓爲前將軍的時候,買官的兩千萬錢還是趙忠先替他墊上的,怎麼現在董卓忽然成了何進一系的人?此事的突然出現打亂了天子的計劃,他立即召來了大長秋趙忠,怒氣沖天地問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你真是老糊塗了,竟然連這種事都不知道?董卓到底是和何進串通一氣還是與門閥士族有勾結?”天子乾瘦的手指猛戳着趙忠的大肚子,連聲質問,“現在看起來,他一直在利用你,你知道嗎?”

趙忠氣得咬牙切齒,恨恨地問道:“陛下,這消息是真的?”

“你讓張讓去問問何苗就知道了。你們這些老糊塗,死了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天子冷笑道,“朕下旨調他回京。如果他抗旨不來,就說明這事是真的,如果他來了,就把他殺了,這種人留不得。”

趙忠惱怒地站在那裡低頭想着自己的心思,半天沒言語。

自己本來打算上奏陛下把董卓的軍隊調到河東,以防備大將軍何進造反後殺進京城,現在看來自己是失算了。董卓如果是何進的人,那把董卓的軍隊調到河東,自己不是自尋死路嗎?天子先要逼反何進,然後又要讓李弘南下平叛,這兩人不論誰殺進京城,自己和那幫同僚都算是死定了。如今看來張讓還是說對了,陛下根本就是要借別人的手殺死自己這幫老中官。

趙忠悄悄瞅了一眼鼻子眼睛皺在一起的天子,心裡打了個寒戰。陛下爲了讓小董侯繼承大統,不僅要殺大將軍何進,還要殺士子,殺老中官,要把所有將來可能威脅到小董侯生命的危險統統清除乾淨。

趙忠現在有點後悔當初夥同同僚殺死王美人了。何皇后給的那點錢財,哪裡比得上自己這條性命?還有太后的哥哥董寵,當初要是中官們沒有設計殺死董寵,自己何苦落到現在這步田地?還有何進,當初要是中官們不貪圖何進的錢財譭棄諾言勸諫陛下重立大將軍,那自己的性命怎麼會丟在這位大將軍手上?大將軍就是不能要啊,這才六年時間,又一位大將軍成了禍害。自己害自己啊,他暗暗地嘆了一口氣。因爲自己和一幫中官們過去的所作所爲,就算現在支持陛下廢嫡立庶,陛下也不再信任自己了。在天子看來,昨天中官們可以殺王美人,殺太后的哥哥天子的舅舅,明天當然也可以殺幼主,殺太后了。

過去天子小,中官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只要把天子哄高興了就行。但現在不行了,現在天子長大了,懂事了,一個三十四歲的天子在掌握了足夠強大的實力後,他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可以爲所欲爲了。

趙忠感到了死亡的威脅,心裡極度沮喪,臉上的神情很難看。

天子走到趙忠對面,死死盯着他,好象要看透他的心靈似的,“愛卿在想什麼?爲什麼不說話?”

趙忠毛骨悚然,後腦涼颼颼的。他艱難地吞下一口口水,低聲說道:“陛下,把董卓調回京,那西涼的四萬大軍就全部被皇甫嵩控制了,這難道不危險?臣以爲,不論董卓是不是何進的人,此時還是讓他統領兩萬大軍爲好,這樣他和皇甫嵩兩人互相牽制,誰都奈何不了誰,那陛下這皇統……”

“你懂什麼?你除了這一身肥肉整個就一白癡。”天子狠狠打了他一個巴掌,大聲罵道,“皇甫嵩是什麼人?他難道會率兵攻打皇宮?他是我大漢國的中流砥柱,你知道嗎?李弘率軍出塞後,朕本來打算讓皇甫嵩坐鎮幷州,扼守長城,先行控制李弘的後方,然後再逐步清除李弘的威脅,可如今這計策全給董卓破壞了。你一世精明,到老了,竟然讓一個西涼蠻子給騙了。你還活着幹啥?死了算了。”

趙忠氣得臉都發青了,臉上的肥肉不停地顫抖着。天子罵了幾句,猶不解恨,反手又給了他一巴掌。

董卓接到天子的聖旨後,立即就從聖旨裡看到了殺氣。

是天子要殺他還是士人要殺他?從目前局勢來看,天子沒有殺他的理由,只有那幫士人。士人們爲了在皇統之爭中佔據優勢,就要排除一切可能對士人造成傷害的危險,而自己恰恰就是這個危險。所以,士人奪取自己的兵權,要把自己徵調回朝,要把自己對士人的威脅降到最低。

董卓雖然對士人的陰狠非常憤怒,但他也無可奈何。自己先是投靠奸閹,後來又和大將軍走得很近,最近看到大將軍不行了又轉而投奔士人,自己的這種所作所爲肯定得不到士人的信任。他們既然不能信任自己,那就只好解決自己這個危險了。自己沒了兵權,回到洛陽就是人家砧板上的魚肉,遲早都是一個死。尤其在今天洛陽這種混亂局面下,自己這種人想不死都難。現在朝中各方權勢深陷皇統之爭,自己和誰站在一起都沒有好結局。最好的辦法就是躲在邊郡遠遠避開,靜待時機。

董卓很寒心。自己爲大漢國奮戰了三十多年,最後就撈到這麼一個結局。三十多年來,自己打了許多仗立了許多功,卻一直沒有得到什麼封賞,看到別人不用打仗都能升官發財,自己很生氣。於是就去花錢巴結中官,去買官。雖然後來總算做到了前將軍這個位置,但花了多少錢磕了多少頭自己是有數的。然而,今天這個結果卻把自己所有努力化成了泡影。

我在西涼浴血奮戰,沒有功勞也苦勞,天子和大臣們不能體諒也就算了,但今天他們爲了給自己謀取利益,竟然毫無理由地要殺我,這也未免欺人太甚了。我到底招惹了誰?我犯了什麼滔天大罪?天子和大臣們用這種蹩腳的伎倆就能把我騙回京城?就能把我殺了?

董卓決定不去京城。現在洛陽各方權勢爲了皇統已經爭得頭破血流,此時回去必死無疑。要想保住性命,就要牢牢掌控軍隊。

他和李儒等一幫掾屬仔細商量了很久,然後上書陛下,說西涼現在叛亂未平,百姓苦難,形勢危急,正是臣應該爲陛下和朝廷效力的時候,此時臣怎能放下邊陲的戰亂而回京享受安寧呢?而且,西涼將士聽說臣要回京,紛紛阻擋車駕,不讓臣上路。尤爲重要的是,臣的很多部下都是湟中羌和其他羌族士兵,除了臣無人可以統帥。假如臣離開西涼後,這些羌兵舉旗暴亂參加叛軍,那後果就嚴重了,有可能再次讓西涼陷入連綿不斷的戰亂之中,以至於危害到我大漢國社稷的安危。考慮到上述諸般問題,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恩准下臣繼續戍守西涼。

天子看到董卓的奏章,嘿嘿冷笑,一言不發。

太尉馬日磾大爲氣憤,說這還得了,車駕被阻也是拒絕入朝的理由?請陛下下旨給皇甫將軍,立即督請董卓入朝。要是他再不依從,就是抗旨,那就讓皇甫將軍把他抓起來。太僕楊彪說,董卓這麼做已經是公然抗旨了,陛下還是下旨直接把他緝拿回京交給廷尉府受審吧。

司徒丁宮趕忙阻止。他說董卓戍守邊疆多年,戰功卓著,不能因爲這件小事就把董卓過去的所有功勞抹殺了。而且,董卓所奏也是實情,如今西涼叛軍只是大敗並沒有被剿平,西涼更需要董卓率軍平叛。他對天子說,陛下此時爲什麼要把董卓徵調回京?難道朝中缺少做九卿的大臣?今天的大漢國其實最缺乏的就是象董將軍這樣對陛下忠心耿耿的將軍。回朝爲卿和戍守邊疆相比,當然是後者更重要,董將軍一心爲國,寧願放棄回朝爲卿的機會,主動要求戍守邊疆爲國殺敵,這種忠臣怎麼反而有罪了?如果說要求戍守邊疆爲國殺敵都有罪,那將來我大漢國還有誰願意戍守邊疆?如果陛下因爲這事而罪罰董卓,會讓所有邊軍將士寒心的,這天下還有公理嗎?

丁宮是大將軍一系的人,丁宮公開爲董卓說情,這更證明董卓和大將軍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了。

丁宮的話剛剛說完,立即遭到了司空劉弘的駁斥。就在大臣們爭論不休的時候,天子卻說了一句讓大家目瞪口呆的話。

“算了,爭什麼爭?董卓既然不願回來,那就算了。”

退朝後,趙忠緊跟在天子後面,氣呼呼地說道:“司徒大人早該罷職了,陛下還讓他待在朝堂上幹什麼?雖然太后很看重他,但他是大將軍的人。陛下只要對太后解釋一下,說這事關皇統,太后一定會答應的。”

天子笑道:“司徒大人不在朝,朕怎麼知道大將軍在幹什麼?你看今天他和太尉大人一唱一和,這說明什麼?”

趙忠愣了一下,突然醒悟過來,惡狠狠地罵道:“陛下,這些士人居心叵測,沒有一個好東西……”

天子揮手打斷他的話,低聲說道:“你寫封書信,把今天的事告訴董卓,叫他清醒一點,不要稀裡糊塗中了奸計,做了大漢國的叛逆。”

“陛下不殺他了?”趙忠疑惑地問道,“這種小人留着幹啥?”

“朕留着他還有用。”天子不動聲色地說道,“要殺,也是將來的事。此時,朝中的大臣們,還有何進,都要殺他,都要奪他的兵權,你說他是什麼心情?你這時候拉他一把,他會感激涕零誓死相報的。”

趙忠不明白天子怎麼突然改變了主意。董卓還有用?有什麼用?難道陛下也要想把他的軍隊調到河東?

“陛下,董卓此人兩面三刀,貪婪狡詐,非常不可靠,陛下可千萬不能把他的軍隊調到河東。”

天子嗤之以鼻,懶得理他,直接回嘉德殿了。

冀州鄴城。

大將軍何進聽完何津的稟報後,沉吟良久問道:“你怎麼看?”

“在京城的這段時間,何顒許攸張隗等人數次到袁府議事,但他們只邀請我去了一次……”何津四十多歲,中等身材,顴骨高聳,圓臉短鬚,看上去很忠厚。他遲疑了一下繼續說道:“此計在何顒的嘴裡說出來完美無缺,但在我看來,卻有很多漏洞,我懷疑他們另有目的。”

何進笑笑,又問道:“潘隱可有消息?”

“潘隱說,蹇碩最近一直陪侍在陛下身邊,很少回府,不常到見到。”何津說道,“不過,有次蹇碩對他說,趙忠懷疑陛下不僅是要殺大將軍,還要殺士人,而且,奸閹們懷疑陛下也要趁機把他們殺了。”

何進皺眉沉思。過了一會兒,他命傳令兵把大將軍府掾史許諒、伍宕,還有軍司馬吳匡、張璋喊進了大帳。

“陛下先是放我出京,然後逼迫大臣們上策效忠,接着又公開揚言要廢除皇后,現在又催請徵北大將軍進京,這些事看起來雖然都是陛下在逼我造反,但仔細想起來,陛下好象不僅是要殺我一個,而是要殺許多人,否則,他完全沒有必要把事情弄得這麼複雜。”何進指着許諒和伍宕說道,“你們兩個秘密回京一趟,告訴潘隱,請他務必查清陛下的真實意圖。他是蹇碩府上的長史,深得蹇碩的信任,這點辦法還是有的。蹇碩不會動腦子,潘隱可以教他動腦子嘛。另外,你們讓何苗立即找到中常侍張讓和郭勝兩人,看看他們怎麼說。如果陛下連他們都想殺的話,這事情就好辦了。”

“大將軍,這事要是讓袁隗何顒他們知道了……”何津擔憂地問道。

“這事你不用擔心,我自會處理。這幾年,我因爲皇統的事要倚仗士人,所以對他們言聽計從,幫了他們許多忙,但我心裡還是有數的。我只認皇統,只要誰能幫我確立皇統,我就幫誰。我早就對你們說過,皇統的事必須要依靠奸閹的力量,這是宮內的事,不是宮外的事。”何進笑道,“王美人是怎麼死的?太后的兄長董寵又是怎麼死的?小董侯如果繼承了大統,這幫奸閹遲早都要死得很慘。還好,他們雖然老了,但還沒有老糊塗,終於還是想起來了。只要史侯繼承了大統,那天下就盡在我的掌控之中。”

“那大將軍的意思……”許諒猶豫了一下,小聲問道,“奸閹不殺了?”

“奸閹殺不殺,要看士人怎麼做?”何進笑道,“如果士人趁亂要殺我,我還殺奸閹?我立即就會聯手奸閹把他們殺了。沒有他們,我就不會治國了?笑話。”

“陛下刻意製造了一個確立皇統的機會,但這個機會不是陛下一個人的機會,而是我們大家的機會,關鍵就看誰能掌握這個機會。”何進望着吳匡和張璋說道,“你們立即回南陽,把那批人秘密運進洛陽。”

“大將軍,徵北大將軍就要進京了,如果陛下在徵北大將軍進京後立即把皇后……”

許諒還沒有說完,何進已經笑了起來,他搖手說道:“只要史侯繼承了大統,所有的問題都會解決,包括李弘。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讓李弘出塞作戰,否則,我們就沒有機會,大家都會死。但正是因爲大家都會死,所以我們纔有機會。”

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上)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四節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中)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十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