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

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

烏桓

歷史風俗:

烏桓者,本東胡也。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類保烏桓山,因以爲號焉。俗善騎射,弋獵禽獸爲事。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以穹廬爲舍,東開向日。食肉飲酪,以毛毳爲衣。貴少而賤老,其性悍塞。怒則殺父兄,而終不害其母,以母有族類,父兄無相仇報故也。有勇健能理決訟者,推爲大人,無世業相繼。邑落各有小帥,數百千落自爲一部。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爲信,雖無文字,而部觽不敢違犯。氏姓無常,以大人健者名字爲姓。大人以下,各自畜牧營產,不相傜役。其嫁娶則先略女通情,或半歲百日,然後送牛馬羊畜,以爲娉幣。貋隨妻還家,妻家無尊卑,旦旦拜之,而不拜其父母。爲妻家僕役,一二年閒,妻家乃厚遣送女,居處財物一皆爲辦。其俗妻後母,報寡,死則歸其故夫。計謀從用婦人,唯□戰之事乃自決之。父子男女相對踞蹲。

以髡頭爲輕便。婦人至嫁時乃養髮,分爲髻,着句決,飾以金碧,猶中國有簂步搖。[四]婦人能刺韋作文繡,織氀毼。男子能作弓矢鞍勒,鍛金鐵爲兵器。其土地宜穄及東牆。東牆似蓬草,實如穄子,至十月而熟。見鳥獸孕乳,以別四節。

與漢朝的衝突:

順帝陽嘉四年冬,烏桓寇雲中,遮截道上商賈車牛千餘兩,度遼將軍耿曄率二千餘人追擊,不利,又戰於沙南,斬首五百級。烏桓遂圍曄於蘭池城,於是發積射士二千人,度遼營千人,配上郡屯,以討烏桓,烏桓乃退。永和五年,烏桓大人阿堅、羌渠等與南匈奴左部句龍吾斯反畔,中郎將張耽擊破斬之,餘觽悉降。桓帝永壽中,朔方烏桓與休着屠各並畔,中郎將張奐搫平之。延熹九年夏,烏桓復與鮮卑及南匈奴*(鮮卑)*寇緣邊九郡,俱反,張奐討之,皆出塞去。

靈帝初,烏桓大人上谷有難樓者,觽九千餘落,遼西有丘力居者,觽五千餘落,皆自稱王;又遼東蘇僕延,觽千餘落,自稱峭王;右北平烏延,觽八百餘落,自稱汗魯王:並勇建而多計策。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張純畔,入丘力居觽中,自號彌天安定王,遂爲諸郡烏桓元帥,寇掠青、徐、幽、冀四州。五年,以劉虞爲幽州牧,虞購募斬純首,北州乃定。

鮮卑

歷史與風俗

鮮卑者,亦東胡之支也,別依鮮卑山,故因號焉。其言語習俗與烏桓同。唯婚姻先髡頭,以季春月大會於饒樂水上,飲燕畢,然後配合。又禽獸異於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者。又有貂、豽、鼲子,皮毛柔蝡,故天下以爲名裘。

與漢朝的接觸:

漢初,亦爲冒頓所破,遠竄遼東塞外,與烏桓相接,未常通中國焉。光武初,匈奴強盛,率鮮卑與烏桓寇抄北邊,殺略吏人,無有寧歲。建武二十一年,鮮卑與匈奴入遼東,遼東太守祭肜擊破之,斬獲殆盡,事已具肜傳,由是震怖。及南單于附漢,北虜孤弱,二十五年,鮮卑始通驛使。其後偏何連歲出兵擊北虜,還輒持首級詣遼東受賞賜。三十年,鮮卑大人於仇賁、滿頭等率種人詣闕朝賀,慕義內屬。帝封於仇賁爲王,滿頭爲侯。時漁陽赤山烏桓歆志賁等數寇上谷。

永平元年,祭肜復賂偏何擊歆志賁,破斬之,於是鮮卑大人皆來歸附,並詣遼東受賞賜,青徐二州給錢歲二億七千萬爲常。明章二世,保塞無事。

與漢朝的衝突:

和帝永元中,大將軍竇憲遣右校尉耿夔擊破匈奴,北單于逃走,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漸盛。九年,遼東鮮卑攻肥如縣。太守祭參坐沮敗,下獄死。十三年,遼東鮮卑寇右北平,因入漁陽,漁陽太守擊破之。

安帝永初中,鮮卑大人燕陽詣闕朝賀,鄧太后賜燕陽王印綬,赤車參駕,令止烏桓校尉所居城下,通胡市,因築南北兩部質館。鮮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質。是後或降或畔,與匈奴、烏桓更相攻擊。

桓帝時,鮮卑石槐者,其父投鹿侯、初從匈奴軍三年,其妻在家生子。投鹿侯歸,怪欲殺之。妻言嘗晝行聞雷震,仰天視而雹入其口,因吞之,遂身,十月而產,此子必有奇異,且宜長視。投鹿侯不聽,遂之。妻私語家令收養焉,名石槐。年十四五,勇健有智略。異部大人抄取其外家牛羊,石槐單騎追擊之,所向無前,悉還得所亡者,由是部落畏服。乃施法禁,平曲直,無敢犯者,遂推以爲大人。石槐乃立庭於彈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餘里,兵馬甚盛,東西部大人皆歸焉。因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網羅山川水澤鹽池。

永壽二年秋,石槐遂將三四千騎寇雲中。延熹元年,鮮卑寇北邊。冬,使匈奴中郎將張奐率南單于出塞擊之,斬首二百級。二年,復入鴈門,殺數百人,大抄掠而去。六年夏,千餘騎寇遼東屬國。九年夏,遂分騎數萬人入緣邊九郡,並殺掠吏人,於是復遣張奐擊之,鮮卑乃出塞去。朝廷積患之,而不能制,遂遣使持印綬封石槐爲王,欲與和親。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乃自分其地爲三部,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接夫餘、濊貊二十餘邑爲東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餘邑爲中部,從上谷以西至敦煌、烏孫二十餘邑爲西部,各置大人主領之,皆屬石槐。

靈帝立,幽、並、涼三州緣邊諸郡無歲不被鮮卑寇抄,殺略不可勝數。

熹平三年冬,鮮卑入北地,太守夏育率休着屠各追擊破之。遷育爲護烏桓校尉。五年,鮮卑寇幽州。六年夏,鮮卑寇三邊。秋,夏育上言:“鮮卑寇邊,自春以來,三十餘發,請徵幽州諸郡兵出塞擊之,一冬二春,必能禽滅。”朝廷未許。先是護羌校尉田晏坐事論刑被原,欲立功自暛,乃請中常侍王甫求得爲將,甫因此議遣兵與育併力討賊。帝乃拜晏爲破鮮卑中郎將。大臣多有不同,乃召百官議朝堂。議郎蔡邕議曰:“書戒猾夏,易伐鬼方,周有獫狁、蠻荊之師,漢有闐顏、瀚海之事。(武帝使大將軍韂青擊匈奴,至闐顏山,斬首萬餘級。使霍去病擊匈奴,封狼居胥山,登臨瀚海也。)征討殊類,所由尚矣。然而時有同異,埶有可否,故謀有得失,事有成敗,不可齊也。”

光和中,石槐死,時年四十五,子和連代立。和連才力不及父,亦數爲寇抄,性貪淫,斷法不平,觽畔者半。後出攻北地,廉人善弩射者射中和連,即死。其子騫曼年小,兄子魁頭立。後騫曼長大,與魁頭爭國,觽遂離散。魁頭死,弟步度根立。自石槐後,諸大人遂世相傳襲。

歷史與風俗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南羌地是也。濱於賜支,至乎河首,撓地千里。賜支者,禹貢所謂析支者也。南接蜀、漢徼外蠻夷,西北*[接]*鄯善、車師諸國。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地少五穀,以產牧爲業。其俗氏族無定,或以父名母姓爲種號。

十二世後,相與婚姻,父沒則妻後母,兄亡則納,故國無寡,種類繁熾。不立君臣,無相長一,強則分種爲酋豪,弱則爲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爲雄。殺人償死,無它禁令。其兵長在山谷,短於平地,不能持久,而果於觸突,以戰死爲吉利,病終爲不祥。堪耐寒苦,同之禽獸。雖婦人產子,亦不避風雪。性堅剛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氣焉

與大漢的衝突

桓帝建和二年,白馬羌寇廣漢屬國,殺長吏。是時西羌及湟中胡復畔爲寇,益州刺史率板楯蠻討破之,斬首招降二十萬人。永壽元年,校尉張貢卒,以前南陽太守第五訪代爲校尉,甚有威惠,西垂無事。延熹二年,訪卒,以中郎將段熲代爲校尉。時燒當八種寇隴右,熲擊大破之。四年,零吾復與先零及上郡沉氐﹑牢姐諸種併力寇並﹑涼及三輔。會段熲坐事徵,以濟南相胡閎代爲校尉。閎無威略,羌遂陸梁,覆沒營塢,寇患轉盛,中郎將皇甫規擊破之。五年,沉氐諸種復寇張掖﹑酒泉,皇甫規招之,皆降。事已具規傳。鳥吾種復寇漢陽,隴西﹑金城諸郡兵共擊破之,各還降附。至冬,滇那等五六千人復攻武威﹑張掖﹑酒泉,燒民廬舍。六年,隴西太守孫羌擊破之,斬首溺死三千餘人。胡閎疾,復以段熲爲校尉。

永康元年,東羌岸尾等脅同種連寇三輔,中郎將張奐追破斬之,事已具奐傳。(東羌、先零五六千騎寇關中,圍祋祤,掠雲陽。夏,復攻沒兩營,殺千餘人。冬,羌岸尾、摩蟞等脅同種復鈔三輔。奐遣司馬尹端、董卓並擊,大破之,斬其酋豪,首虜萬餘人,三州清定。論功當封,奐不事宦官,故賞遂不行,唯賜錢二十萬,除家一人爲郎。並辭不受,而願徙屬弘農華陰。舊制邊人不得內移,唯奐因功特聽,故始爲弘農人焉。)

當煎羌寇武威,破羌將軍段熲復破滅之,餘悉降散。(永康元年,當煎諸種復反,合四千餘人,欲攻武威,熲復追擊於鸞鳥,大破之,殺其渠帥,斬首三千餘級,西羌於此弭定。)

靈帝建寧三年,燒當羌奉使貢獻。中平元年,北地降羌先零種因黃巾大亂,乃與*(漢)**[湟]*中羌﹑義從胡北宮伯玉等反,寇隴右。事已具董卓傳。(其冬,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髃盜反叛,遂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爲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徵。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邊章、韓遂,使專任軍政,共殺金城太守陳懿,攻燒州郡。明年春,將數萬騎入寇三輔,侵逼園陵,託誅宦官爲名,爲皇甫嵩董卓破)。興平元年,馮翊降羌反,寇諸縣,郭汜﹑樊稠擊破之,斬首數千級。

自爰後,子孫支分凡百五十種。其九種在賜支河首以西,及在蜀﹑漢徼北,前史不載數。唯參狼在武都,勝兵數千人。其五十二種衰少,不能自立,分散爲附落,或絕滅無後,或引而遠去。其八十九種,唯鍾最強,勝兵十餘萬。

匈奴(南):

前書直言匈奴傳,不言南北,今稱南者,明其爲北生義也。以南單于向化尤深,故舉其順者以冠之。東觀記稱匈奴南單于列傳,范曄因去其“單于”二字。南匈奴落屍逐鞮單于比者,呼韓邪單于之孫,烏珠留若鞮單于之子也。自呼韓邪後,諸子以次立,至比季父孝單于輿時,以比爲右薁鞬日逐王,部領南邊及烏桓。

與漢朝衝突

伊陵屍逐就單于居車兒,建和元年立。至(漢恆帝)永壽元年,匈奴左薁鞮臺耆、且渠伯德等復畔,寇鈔美稷、安定,屬國都尉張奐擊破降之。

延熹元年,南單于諸部並畔,遂與烏桓、鮮卑寇緣邊九郡,以張奐爲北中郎將討之,單于諸部悉降。奐以單于不能統理國事,乃拘之,上立左谷蠡王。桓帝詔曰:“春秋大居正,居車兒一心向化,何罪而黜!其遣還庭。”

屠特若屍逐就單于某,熹平元年立。六年,單于與中郎將臧旻出鴈門擊鮮卑石槐,大敗而還。是歲,單于薨,子呼徵立。於呼徵,光和元年立。二年,中郎將張修與單于不相能,修斬之,更立右賢王羌渠爲單于。修以不先請而誅殺,檻車徵詣廷尉抵罪。

單于羌渠,光和二年立。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張純反畔,遂率鮮卑寇邊郡。靈帝詔發南匈奴兵,配幽州牧劉虞討之。單于遣左賢王將騎詣幽州。國人恐單于發兵無已,五年,右部落與休着各胡白馬銅等十餘萬人反,攻殺單于。

單于羌渠立十年,子右賢王於扶羅立。

持至屍逐侯單于於扶羅,中平五年立。國人殺其父者遂畔。共立須卜骨都侯爲單于,而於扶羅詣闕自訟。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單于將數千騎與白波賊合兵寇河內諸郡。時民皆保聚,鈔掠無利,而兵遂挫傷。復欲歸國,國人不受,乃止河東。須卜骨都侯爲單于一年而死,南庭遂虛其位,以老王行國事。

單于呼廚泉,興平二年立。以兄被逐,不得歸國,數爲鮮卑所鈔。建安元年,獻帝自長安東歸,右賢王去卑與白波賊帥韓暹等侍韂天子,拒擊李傕、郭汜。及車駕還洛陽,又徙遷許,然後歸國。二十一年,單于來朝,曹操因留於鄴,而遣去卑歸監其國焉。

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經學與周禮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八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節湖湘蠻夷書友的北疆兵制七策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