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

望着遠處那座巍峨挺拔的雄關,李弘不禁心潮澎湃,仰天長嘯。他終於到家了。他終於回到了故土。

裡宋是盧龍塞邊軍的屯長。他負責盧龍塞整個斥候部隊的工作,是盧龍塞守將奮武校尉田靜的手下。本月初因爲聽說汗魯王可能要起兵叛亂,特意讓他通過中間人到汗魯王烏延的部落做奴隸,刺探軍情。

裡宋帶回來的情報讓田靜非常震驚。汗魯王烏延已經與東部鮮卑大人彌加多次在邊境相會,確定了在大雪來臨之前攻下盧龍塞的口頭協議。現在鮮卑的五千大軍已經秘密進入大漢國境,隱藏在烏丸部落的百靈牧場。烏延的三千人集結在距離盧龍塞一百里之外的紅花谷。目前他們尚缺少攻城工具,正由中部鮮卑大人慕容風派人由白檀城緊急運來。估計攻擊時間最遲也就是下個月初。

盧龍塞的邊軍只有二部人馬,共一千六百人,要對付八千大軍的攻擊,的確非常困難。但是現在就派人向右北平郡太守劉政大人要求支援,又顯得太早。劉大人在沒有確實根據之前,恐怕也不會貿然出兵。田靜坐在書房裡,苦思冥想退敵之策。

他的一名侍衛輕輕走到門邊,敲了敲門。

田靜擡頭問道:“有事嗎?”

“稟告大人,護送裡屯長回來的那位壯士還在關口,是打發他走呢還是……”

田靜猛然想起裡宋對他說的這個人,自己一時關心軍情去了,倒把這個事給忘了。他趕忙說道:“快去把他請來,我要和他談談。”

李弘在入關前,對裡宋說,不要說出他就是被鮮卑苦苦追殺的豹子,以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言下之意就是怕被人偷偷殺了,拿人頭去領賞。裡宋對田靜什麼都沒有隱瞞,事關國家大事,決不能因小失大。

裡宋對田靜說,這個人十分勇猛,以他當時在草原上一個照面之下殺死六個追兵的身手,關於他的傳言就是真的。一個人殺死拓跋部落的拓跋奎和二十多個士兵,在一般人來說絕不可能,但李弘可以。他認爲此人可以留下來,對即將到來的大戰肯定有幫助。尤其他曾參予駒屯大戰,熟悉鮮卑人的作戰方式。但田靜卻把他忘了。

李弘坐在關口的小屋內,和幾個士兵在神侃。士兵們馬上就和他混熟了。從中午侃到下午,從下午侃到天黑,就沒有人來招呼他。那個裡宋被送進去之後,也好象泥牛入海,音訊全無。李弘納悶了。就是不給賞錢也應該給我過關吧。那幾個士兵安慰他,說田大人人好,愛兵如子。你救了裡大人,一定會有賞錢的。

士兵們招待了李弘一餐飯。李弘自從有記憶以來,就沒有看見過這東西。李弘覺得非常好吃,一碗轉眼就沒有了。士兵們都知道胡族人那裡沒有這東西,見李弘喜歡吃,大家又勻了一碗出來。李弘一邊連聲道謝,一邊風捲殘雲,轉眼又吃了一個乾淨。

吃完飯,大家又坐在一起胡扯。直到上燈了,有眼尖的士兵纔看見田靜的侍衛走過來,趕忙對李弘說:“好了,田大人的侍衛來了。”

那名侍衛領着李弘走到田靜的書房門口。田靜已經站在門邊了。

田靜四十多歲,身形魁梧,短鬚,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李弘在打量他,他也在打量李弘。李弘高大威猛,渾身散發出一股彪悍之氣,咋看上去就特別象橫行草原的馬匪。田靜就是這麼想得。怪不得能夠殺人如麻,來去如飛,幾千人在白檀城抓他都被他硬是殺出一條血路逃了。這種人馴服了好用,馴服不好,就是一個麻煩。慕容風就是例子。慕容風是什麼人。慕容風都搞不定他,天下有多少人能搞定他。田靜正在想着,李弘已經給他行了一個禮。

田靜對關於豹子的各種傳說非常清楚,加上有裡宋的證實,知道這小子大概被鮮卑人抓住後打壞了腦子。所以對他不懂各種禮節也不以爲意。

“下官公務繁忙,怠慢了壯士,多有得罪了。”田靜客氣的道。

李弘初次見到大漢朝的大官,心裡比較緊張,沒敢說話。田靜請他進屋坐下。

田靜見他非常侷促,微笑着說道:“我已經安排裡大人到徐無城療傷了。臨走前,裡大人一再囑咐我要照顧好你。不知道你有什麼要求沒有?”

李弘趕忙搖搖頭。

田靜笑起來,“那你千里迢迢殺回大漢國,當真一點原因都沒有嗎?”

李弘吃了一驚,一句話脫口而出,“您怎麼知道?”隨即想到一定是裡宋出賣了他,臉色立即不好看了。

田靜看在眼裡,趕忙給自己的下屬圓場:“他爲了報答你的救命之恩,特意託我照顧你,當然要告訴我原因了。別人都巴不得出名,讓自己揚名天下。你爲什麼不但不願意,還躲躲藏藏呢?”

李弘苦笑了一下,說了一句讓田靜括目相看的話。

“不得不殺人的事有什麼好炫耀的。我殺了那麼多人,真正該殺的又有幾個?許多人象我一樣,不過就是爲了討個生活,糊個三餐溫飽而已。揚名,不過就是揚殺人的名罷了,不揚也罷。”

田靜望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大漢,突然之間覺得很陌生。他根本就不是自己心裡所想的那個草莽之夫。

“那你可願意留下來當兵?”

“當然願意。我在鮮卑的時候,發現慕容風大帥正在做攻打盧龍塞的計劃,如果他真要發動攻擊的話,應該在今年下大雪之前展開行動。本來也想來說一聲,可我估計不會有人理睬我。所以就想到盧龍塞附近轉轉,看看可有當兵的機會,也好爲國效力。”

田靜大爲欣賞,連聲讚道:“好,好。”隨即問道:“你在慕容風身邊聽說了有攻擊行動嗎?”

“沒有聽說。不過我看到他在地圖上已經勾畫出了完整的攻擊態勢,估計應該就在這段時間內。”

田靜對他的話越來越感興趣了,他發現這個小夥子非常不簡單。他立即問道:“你根據什麼這麼肯定?”

“前一段時間,鮮卑國動盪不安,王權爭奪激烈,大帥在最危急的時候,力挽狂瀾,把局勢成功穩定了下來。然而鮮卑國已經遭到重創,更多的部落已經對彈漢山王權視若無物。他們都在大力發展自己的部落勢力,部落之間的吞併已經愈演愈烈,長久下去,鮮卑國分崩離析也就是早晚問題。”

“大帥在這個時候突然發動對大汗國的攻擊,無非也就是爲了鮮卑國的穩定和統一。他的目的很明確,通過打仗消耗一些大部落的實力,同時也告訴那些蠢蠢欲動的部落大人,鮮卑國如今還是一個整體,誰想造反生事,都不會有什麼結果。戰打贏了,擄掠的戰利品多,對鮮卑各部落的團結和富裕都有好處。打輸了,大部落的實力受損,但不影響鮮卑國的整體利益,反而對鮮卑國的穩定有莫大好處。所以攻打大漢國,勢在必行,早打比晚打好。”

“何況如今我們大漢國形勢非常不好。今年春天,在中原各處爆發的黃巾暴亂,已經嚴重動搖了大漢的根基。大帥說我們大漢國皇帝昏庸無能,荒淫驕奢,官吏貪贓枉法,盤剝百姓,大漢國已經是病入膏肓之體,行將就木之軀,正是奪取邊疆四郡的大好事機。他處心積慮好多年,等的就是這一天,他怎麼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如果能夠在下雪之前打下並且控制盧龍塞,對大帥明年的攻擊行動是否成功將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盧龍塞是大漢國東疆的屏障,一旦攻下,幽州的東北部將成爲鮮卑鐵騎的跑馬場,再無抵禦入侵的防線。假如大帥在第一場雪來臨之前攻下盧龍塞,那麼在明年春天來臨之前盧龍塞都將牢牢的控制在他的手裡。”

“一旦大雪來臨,大漢軍根本無力支援。即使援軍趕到,在冰天雪地裡,面對固若金湯的盧龍塞,將如何攻擊?大雪封山之際,大漢援軍的糧草將如何解決?大帥有一個冬天在盧龍塞重新佈置防守,蓄積力量。春天到了,他兵分兩路,一路由白檀城攻擊漁陽,一路出盧龍塞攻擊右北平,兩軍在薊城會合。若真是如此則幽州大片國土將飽受其鐵騎柔藺,百姓遭殃,生靈塗炭啊。”

“田大人,您認爲我說的對不對?”

田靜正捉着自己的短鬚在凝神思考,沒有回答他。李弘不好意思打擾他,只好坐在一邊等着。

“這麼說,即將發生的一切,都是慕容風在幕後所爲了?”田靜緩緩說道。

“在鮮卑國,聽從慕容風指令的人要比聽鮮卑王和連的多得多。慕容風爲鮮卑國所做的一切豈是和連能比的。和連大失人心之處,就在於謀害慕容風,造成了反叛者林立,國勢大減。如今慕容風重掌大權,對周邊國家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是啊,他真的就是我們的噩夢。”田靜心情沉重地道,“熹平六年,也就是八年前,皇帝陛下派遣護烏丸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率五萬大軍與匈奴南單于一起,出雁門關,到塞外攻擊鮮卑檀石槐。大軍分成三路並頭並進,橫掃草原兩千餘里。沒想到這一切都是檀石槐故意安排的。他採用慕容風的誘敵深入之計,將我們誘進了他的伏擊圈。大軍在落日原被十萬鮮卑大軍包圍,死傷慘重。夏育大人戰死沙場,田晏臧旻大人率部突圍逃走,最後只有三千多人回到雁門關。而這一切都是拜慕容風所賜。”

“大人說的就是落日大戰。”李弘輕輕問道。

“是的。我就是當年僥倖能夠逃回來的士兵之一。當年,五萬將士,一戰斃命。他們的屍骨如今都被遺棄在大漠深處,永遠都不能回來。我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打敗鮮卑人,將他們的屍骨運回故土安葬,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啦。”田靜雙目微紅,聲音有些嘶啞地說道。

李弘感同身受,心裡沉甸甸的。

田靜穩定了一下情緒,緩緩說道:“你學識不凡,對事態分析頗有見地,應該不是普通之人。你就是想不起來?”

李弘失望的搖搖頭,“想不起來。算了,現在不也能混到飯吃嗎?在鮮卑的時候,我經常吃到肉,已經非常好了。”

田靜見他豁達的揮揮手,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想想覺得他的話也有道理。怎麼着,不都是混口飯。自己不也是的嗎?

田靜笑起來,“你留在我身邊做個侍衛如何?”

李弘搖搖頭,“我去做小兵。他們那裡飯好吃。”

田靜愣住了:“我這裡飯不好吃嗎?”

“我不知道。不過他們的飯的確好吃。而且我也不喜歡做侍衛。”

“爲什麼?”田靜很驚訝了。只要是當兵的,就沒有人不想當侍衛的。侍衛跟在大人後面,威風,有人求,餉銀高,不用訓練,打仗不用衝在最前面。美差啊。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跟在大人後面,平常不能到處亂跑。打仗的時候還要盡心盡力的保護,結果自己打得很不痛快。沒意思。”李弘很隨意的說道。

田靜驚訝了,“那你想到什麼地方去?”

“經常有戰打的地方就好。”李弘馬上要求道。

田靜可惜的看了他一眼,有些捨不得,“你到裡大人的部隊去吧,做個斥候,怎麼樣?”

“好。太好了。”李弘興奮地道。

田靜送走李弘,立即伏案疾書。他覺得李弘的分析非常有道理。這次鮮卑和烏丸人攻擊已經不僅僅是騷擾性攻擊,而是一場有預謀有計劃的軍事行動。

看問題應該從更高的層面上去看,分析局勢應該從整個大局開始分析。這樣問題纔會分析的更徹底更透徹,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更加全面更加穩妥。田靜覺得自己應該把當前的局勢和即將開始的戰鬥告訴上級。

他寫了兩封書信。一封給幽州刺史劉虞。一封給右北平郡太守劉政。請求援兵。如果慕容風一定要拿下盧龍塞,他的兩千多部隊就很難守住。

田靜覺得李弘是個人才。

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上)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起點浪子書友的書評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節轉貼東漢和帝后鹽鐵不再官府專賣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