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九節

公元187年5月。

===

黃巾軍首領張燕率軍攻佔晉陽城。

天子接到告急文書之後,大怒,立即召見大將軍何進。

“朕上個月就讓愛卿率軍北上幷州,但愛卿以各種藉口,百般推託,遲遲沒有渡河。如今蟻賊張燕已經攻佔晉陽,幷州形勢愈發危急,愛卿還有什麼話說?北軍到底何時渡河?”

大將軍何進不慌不忙地躬身奏道:“陛下,大軍隨時可以渡河。”

“那愛卿還等什麼?”

“陛下,臣在等糧草武器,還有十萬民夫。如果現在渡河,大軍還沒走到太行山就要餓肚子了。”

“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這些事怎麼還沒辦好?”天子憤怒地叫道,“這些事都是誰在辦?朕要罷了他。”

何進微微一笑,沒有說話。

“愛卿爲什麼不說?是不是愛卿的大將軍府在督辦此事?”

“陛下,這些事本來都是太尉大人和太尉府督辦。”何進奏道,“自從陛下罷了太尉張大人之後,太尉府的事就由尚書檯掌管,所以……”

天子神情一僵,頓時啞口無言,臉色非常難看。尚書檯直接聽命於天子,要降罪就是給自己降罪。大將軍不陰不陽地頂了天子一下,讓天子十分難堪。過去有什麼事,天子可以找太尉頂罪,但現在沒有太尉了,天子有什麼過錯,就找不到替罪羊了。

天子恨恨地看着朝堂上暗暗竊笑的衆臣,肺都氣炸了。

“崔愛卿,從今天起,你就是太尉。”天子猛地站起來,指着一臉驚愣的崔烈說道,“五天內,愛卿要保證北軍渡過黃河。”

===

天子怒氣衝衝地走進尚書房,當着皇甫嵩和盧植等人的面,把大將軍何進罵了一通,然後他指着皇甫嵩問道:“愛卿,爲什麼北軍所需的糧草輜重至今還沒有備齊?大司農撥給你們的錢呢?”

“陛下,籌措五萬大軍的糧草輜重和徵募十萬民夫,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皇甫嵩回稟道,“從陛下下旨到北軍啓行,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準備時間。”

“一個月?”天子吃驚地說道,“如今才過半個月,晉陽就丟了,如果再過半個月,朕看不但太原郡,就連上黨郡都要丟了。”

盧植勸道:“陛下,此去幷州有千里之遙,蟻賊張燕有數十萬之衆,大軍的糧草和武器無論如何都要準備齊全,否則……”

“那李中郎呢?李中郎不是帶着十萬大軍直接北上了嗎?”天子打斷盧植的話,反駁道,“李中郎可以北上抗敵,大將軍爲什麼就不行?”

“陛下,正因爲我們倉促迎戰,糧草武器不濟,纔有三關之失啊。”皇甫嵩痛心疾首地說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天子給皇甫嵩頂得怒氣上涌,他憤怒地拍了一下案几,大聲說道:“這事你們不用操心了,讓太尉府去辦,你們只管打仗。”

皇甫嵩和盧植互相看看,眼內掠過一絲憂色。兩個人私自作主,暗中把調配給北軍的糧餉和大量武器全部送到了西疆戰場,如果此時把兵事移交給太尉府,這事立即就會暴露,兩個人和尚書檯的一幫侍郎馬上就要丟官獲罪,嚴重一點,可能要掉腦袋。

“陛下打算讓尚書檯交出兵事權?”盧植瞅了瞅小臉漲得通紅的天子,試探着問道。

“不交。”天子叫道,“朕絕對不交。”

“那這事……”盧植遲疑着問道,“陛下讓太尉府督辦,不是打算交出兵事權?如果雙方要移交,恐怕還要耽誤一兩天時間。”

“朕給你們氣糊塗了,說錯了,說錯了。”天子揮手說道,“你們繼續辦,人手不夠就從大將軍府抽調。”

“陛下,如果太尉大人極力要求……”皇甫嵩小心翼翼地說道,“依照大漢律,這兵事權由太尉大人和太尉府掌管,尚書檯是不能插手的,如今情況特殊,陛下可以臨時變通,但戰事結束之後,陛下還是要把兵事權歸還……”

“朕上次就對你們說過,朕不會再把兵事權交出去。”天子冷冷地看着兩人,威脅道,“你們最好不要勸諫朕,朕聽着不舒服,心煩。”

“至於崔愛卿那裡,朕自會應付,最多不過免了他的買官錢。”

天子不再理睬他們,拂袖出門。走到門口,他突然想起來什麼,轉身對兩人說道:“你們私下帶個話給大將軍,他不到幷州,我就不拜丁宮爲司空。”

=====================

旭癸剛剛接到青石岸和薄落谷大敗的消息,和連就到了凡亭山。

“大王,你沒事吧?”旭癸又驚又喜,把他扶進了大帳。

“你還有多少人?”和連一句寒暄都沒有,張口就問道。

“我還有七千多人。”旭癸回道,“大王想幹什麼?”

和連冷笑,“你說我還想幹什麼?”

旭癸隨即明白了和連的意思。鮮卑國的事,他一清二楚。和連在鮮卑國不得人心,想殺他的人多如牛毛,想奪他王位的人就更多了。如今和連大敗,勢當力孤,拓跋鋒和律日推演、宴荔遊三個鮮卑大豪隨便哪一個都可以一口吃掉他,另立新王。

既便這三個人不殺和連,但和連大敗的消息馬上就會傳回彈汗山。現在和連不在彈汗山,手上又沒有兵力,彈汗山不亂纔是奇蹟。這等千載難逢的機會誰肯錯過?

旭癸遲疑不語。

他是東羌人,雖然和和連的關係一向不錯,但最照顧他的還是拓跋鋒。他和匈奴的屠各族一樣,都是拓跋鋒的鄰居,明裡暗裡都受到拓跋鋒的威懾。就說這次出兵,名義上他們是接受了和連的邀請,但暗底裡他們都受到了拓跋鋒的威脅,不敢不出兵。屠各族的大首領虎王一心想做大單于,他藉助此事還趁機和拓跋鋒達成了一個密約,要不然他也不會派自己的親弟弟九原旗王親自出馬。

旭癸當然清楚拓跋鋒心裡想什麼,所以他坐在和連的對面,茫然失措。

和連想幹什麼?不就是想借助東羌人的力量迅速回到彈汗山,在失敗的消息沒有傳回彈汗山之前趕回王廷,召集彈汗山所有忠於他的部落,捍衛王權。

旭癸望着和連冷森森的眼睛,心裡掠過一陣寒意。和連的厲害,他是知道的,說到心計和手段,草原上沒有人是他的對手。這次失敗,是不是和連的又一個詭計呢?拓跋鋒雖然是一頭狼,但和連卻是狼王,他心裡想什麼,誰知道?和連大敗之後,直接跑到凡亭山,跑到自己的大帳裡,一副待人而噬的樣子,是不是他早有準備呢?

“旭癸,你是不是當心拓跋鋒報復你?”和連忽然露齒一笑,問道。

旭癸看到和連面露笑容,心跳得更厲害了。

“拓跋鋒心裡想什麼,你知道,我也知道。”和連泰然自若地說道,“我既然知道,爲什麼還要信任他呢?”

旭癸心跳遽然加速,眼睛裡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絲怯意。

“你把我送到靈武谷,我給你想要的所有東西,甚至拓跋鋒的腦袋都可以。”

=====================

李弘聽完鄭信的稟報,俯身仔細看了看地圖,一言不發。

“鮮卑人正在急速後撤,我們應該追上去,一直追到凡亭山,不讓鮮卑人有任何喘息的機會,同時給鮮卑人造成我後續援軍源源不斷趕來的假象。”鮮于輔說道,“鮮卑人損兵折將,士氣低落,看到我大軍銜尾猛追,也許會一直撤過黃河。”

“鮮卑人此時堅守凡亭山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難道他們還想整軍再來?”麴義不屑地笑道,“雖然我們的士兵連番大戰,疲憊不堪,但鮮卑人也是一樣,他們深入我大漢腹地一千多裡,應該比我們更加疲憊。”

“大人所顧慮的無非是我們的糧草和武器難以接濟。”李瑋說道,“我們兩戰過後,繳獲了鮮卑人大量的牛羊和武器,短期完全可以保證大軍需要。”

“大人,下令吧,三萬騎兵可以立即出發。”狂風沙大聲叫道,“大人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李弘擡頭看了衆人一眼,緩緩說道:“如果想全殲,我們現在就不能急於出兵。”

“要全殲,只能指望董卓將軍佔據靈州,切斷鮮卑人的退路。”徐榮指着地圖上的靈州說道,“但董卓將軍肯定還沒到靈州,這個前後夾擊的計策已經無法再用了。假如鮮卑人急速後撤,我們可能會失去尾追殲敵的機會。”

“我覺得徐大人說的對。”謝明說道,“我們這麼早就擊敗了鮮卑人,誰都不會想到,董卓將軍也許還在想着什麼時候攻擊靈州更合適呢?如果我是鮮卑人,現在想的就是怎樣安全撤回草原,而不是繼續留在黃河以南遲疑觀望,難道他們還有什麼指望嗎?”

李弘久久地看着地圖上的靈州,惋惜地說道:“假如董卓將軍此時佔據靈州,鮮卑人就會全軍覆沒,和連也休想逃過黃河。”

“出發吧。”

===

“羽行,這裡的事都交給你了。”

李弘回頭看了一眼整裝待發的李瑋,笑道:“仲淵,你留下,不要隨軍出發了。”

“不行,我要跟你去。”李瑋氣憤地說道,“殲敵六萬,我竟然連一個鮮卑人都沒殺死,太窩囊了。你讓弧鼎和棄沉離我遠點,不要總跟着我,人都給他們殺了,我殺什麼?”

周圍的人大笑起來。

弧鼎伸手打了他一拳,笑道:“好,好,這可是你說的。大家都聽清楚了,將來仲淵出了什麼事,筱嵐要是找我拼命,你們可要替我作證。”

棄沉輕輕拍了他一下,勸道:“仲淵,你還是留下吧,筱嵐到了薄落谷,如果沒有看到你……”

李瑋心裡一顫,猶豫了,旋即他堅決地搖搖頭,飛身上馬,打馬而去。

“這個混蛋……”李弘張口罵道,“真不應該幫他去搶人。”

===

“俘虜怎麼辦?”鮮于輔突然問道。

“當然是押到洛陽獻給陛下了。”麴義笑道,“當年段熲段將軍平定東羌西羌之亂後,將五萬羌俘押到洛陽獻給陛下,後來皇甫嵩將軍平定黃巾之亂後,也獻俘於洛陽夏門,兩位將軍的蓋世功勳此次名揚四海,天下皆知,大人也應該效仿兩位將軍……”

“對,對……”衆人聞言大爲興奮,紛紛出言贊同。

狂風沙、聶嘯和恆祭等一般胡族將領冷眼看着興高采烈的漢族將領,神色冷漠,眼內隱含怨氣。

李弘面色一沉,指着薄落谷裡的新墳,十分不滿地問道:“這功勳是誰的?這地上的血又是誰的?”

大家看到李弘面色不善,笑容頓斂,一個個趕緊閉上了嘴。

李弘想說什麼,但想了半天,終究沒有說出來。

不錯,仗是大家打的,功勞也是大家的,但大家流血流汗爲了什麼?當真是爲了活着爲了吃飽肚子嗎?死去的戰友已經掩埋了,他們帶着各自的榮耀和希望歸於塵土,但活下來的人呢?活下來的人難道不應該享受更大的榮耀和功勳嗎?自己有什麼權利要求他們和死去的人一樣,一無所求呢?有什麼資格要求他們和自己一樣,一無所求呢?自己可以不要這份功勳,但他們呢?他們爲什麼不能享有自己的功勳?

自己不過是個一無所知的鮮卑奴隸,因爲機緣和運氣,纔有瞭如今這個身份,自己因爲過去的低賤而總是認爲自己在爲活着而打拼,但其他人呢?他們從軍爲什麼?他們拼殺爲什麼?難道僅僅爲了大漢國?爲了活着嗎?不是,他們還爲了榮耀,還爲了揚名天下,還爲了像段熲和皇甫嵩一樣,名垂千古。

李弘苦笑了一下,對鮮于輔說道:“你再寫一道奏章給陛下,歷數諸位大人的功勞。幾十年來,我們大漢國的軍隊不停地和胡人作戰,但一戰殲敵六萬,應該算是輝煌戰績了,陛下應該重重賞賜大家。”

鮮于輔躬身領命。

李弘面對衆人,緩緩說道:“我在鮮卑國的時候,認識一個老人,他叫慕容酉。他年輕的時候因爲戰敗被大漢國俘虜了,後來被押到洛陽做爲戰利品獻給了大漢國的天子。他在洛陽待了將近二十年,一直是個奴隸,直到快死了,他才被檀石槐用換俘的辦法救回了故土。他對我說他非常幸運,和他一起到洛陽的五千鮮卑人最後只有他一個人回了家,其他的人都死在了洛陽,都死得很慘。”

“我這麼說沒有別的意思,我只是不想把他們送到洛陽,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士兵,都應該死在戰場上,都應該死得象一個人,而不是一頭牲口。”

李弘突然大聲吼道:“我只希望他們死得象一個人,即使被斬首,那也是一個人。”

狂風沙淚流滿面,跪倒於地。

聶嘯和恆祭、樓麓等一幫胡族將領也激動地跪下,拜伏於地。

鮮于輔和徐榮、麴義等人若有所思地望着長髮披肩的李弘,默然不語。

“射纓彤、射虎,你和舞葉部落的兄弟都留下,這些鮮卑人都是你們舞葉部落的俘虜,你們去解決吧。”

=====================

薄落谷大捷的消息傳到洛陽,舉城歡慶。

天子連下三道聖旨犒勞賞賜前線將士。

李弘由護羌中郎將遷升爲討虜將軍,關內侯。鮮于輔、徐榮、麴義遷升爲平虜中郎將。閻柔、顏良、鮮于銀、玉石、華雄、鄭信、田重、狂風沙、聶嘯、恆祭、樓麓遷升爲校尉;其餘將官各升一級,士卒多賞絹帛。

天子非常興奮,在衆臣的歌功頌德之下,有點飄飄然,隨即拜許相爲司徒,光祿勳丁宮爲司空。

===

天子喝了不少酒,坐在尚書房內笑嘻嘻的和皇甫嵩,盧植等人閒聊。

“諸位愛卿,你們看,這薄落谷大捷之後,鮮卑人是不是掉頭要跑了?”

“鮮卑人折損了將近八萬大軍,肝膽俱裂,估計早已逃出三關了。”皇甫嵩笑道,“李將軍智勇雙全,用兵如神,乃我大漢之鼎柱啊。”

“他還不錯。”天子笑道,“他率軍一路追到北地之後,朕打算讓他直接到幷州,平定太原郡的黃巾蟻賊,兩位愛卿以爲如何?”

“臣也是這麼打算的,正準備向陛下建議。”盧植說道,“現在黑山蟻賊蠢蠢欲動,意圖騷擾河內,威脅京畿,所以北軍還是留在洛陽爲好。西疆後事,可以交給董卓將軍負責。”

“李將軍一支大軍到幷州平叛,可以節省大量軍資。”皇甫嵩補充說道,“何況,西涼叛軍一旦受撫,我們還要花一筆錢。”

“何顒有消息了?”天子問道。

“馬上就有消息了。”皇甫嵩笑道,“李將軍一戰殲敵六萬,估計把王國和韓遂嚇壞了,這個時候,他們什麼條件都會答應。”

“經此一役,我大漢要安穩幾年了。”盧植高興地拱手說道,“臣先恭喜陛下了。”

=====================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節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一節西漢的官職表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八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