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

王國大步走到大帳中間,舉手說道:“諸位,諸位,文侯,你先坐下,先聽我說幾句。”

李文侯狠狠地瞪了一眼神態平靜的韓遂,慢慢坐了下去。他原以爲可以激怒韓遂,沒想到韓遂只是皺了皺眉,看都沒看他一眼。

“現在當務之急是立即拿下翼城。無論我們進攻三輔還是堅守西涼,打下翼城,佔據漢陽郡全境,這是前提,所以這個爭議我們可以暫時擱置一旁,先商量商量如何攻打翼城,你們看如何?文約……”

韓遂微微頷首,說道:“興邦兄說得對。我們還是及早拿下翼城,免得節外生枝,出什麼意外。豹子這個人用兵一貫無跡可尋,善戰奔襲,讓人防不勝防。我們還是及早將他趕出西涼爲好。”

王國笑着看看北宮伯玉和李文侯,和顏悅色地問道:“伯玉?文侯?你們覺得呢?”

“我覺得不妥。”李文侯說道,“我們十幾萬大軍齊聚翼城城下,竟然連個大軍主帥都沒有,這不是笑話嘛。就算攻城,也要有個統一調度統一指揮吧?難道邊先生不在這裡,我們就各人打各人的,亂打一氣?”

“邊先生受傷已經四五個月了,身體每況愈下,他早就不問軍政要事了,這大家都知道。”他環視了大家一眼,大聲說道,“今天,大軍雲集城下,我們不能沒有指揮,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推舉一位臨時負責指揮全軍的大帥。”

王國笑道:“文侯這話是怎麼說的,我們怎麼沒有指揮了,文約不就是我們大軍的指揮嗎?”

李文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心想你自己想幹大帥,讓馬騰來試探我們的口風,你以爲我們是白癡啊。他再次站了起來,大聲說道:“伯玉是第一個在西涼舉兵起事的勇士,是第一個高舉斬奸佞殺貪官清君側大旗的英雄,是西涼大軍最早的主帥。”

李文侯毫不客氣地望着王國說道:“伯玉現在是西涼大軍的副帥。王先生的話我就不理解了,你憑什麼說韓先生是我們的主帥?是邊先生對你說的還是韓先生自己對你說的?”

大帳中的諸多將領連連點頭,北宮伯玉是西涼大軍的副帥,威名遠揚,他當然要比韓遂更適合做大軍的主帥。邊章和韓遂不過是北宮伯玉拿刀架在他們脖子上逼出來的。而韓遂更是很謹慎,他一直躲藏在邊章的背後,就是現在,他也是以邊章的下屬身份在說話辦事,看上去並不引人注目。

六月驚雷,西北雨等一幫羌人也覺得北宮伯玉應該理所當然的做這個大帥的位子。何況這位子本來也就是他的,是他自己讓給邊章的。

楊秋看看面露笑意的韓遂,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但他知道李文侯確實沒有說錯,在邊章已經事實上無法指揮大軍的情況下,現在也就北宮伯玉最有資格做這個大帥的位子。他想支持韓遂,但找不到有說服力的理由。

王國臉色有點難看。

他和武都,馬騰等人都自視太高,骨子裡根本瞧不起象北宮伯玉,李文侯這種出身低賤的將領。他以爲自己和老邊,韓遂三人的出身,名氣,學問都出類拔萃,西涼沒有幾人可比,也只有他們幾人纔有資格做西涼大軍的主帥。其實事實上不是這麼一回事,在軍隊裡,誰做主帥,不是靠聲望和學問,而是靠實力,靠誰的拳頭硬,靠誰的軍隊多,靠誰的擁護者最多。這不是正規的朝廷軍隊,而是一夥叛逆者組成的軍隊。

高高在上的士族和生活在最低層的庶民,兩者之間的想法差距就是天壤之別。

北宮伯玉和李文侯這次帶着五千湟中義從趕到隴西和六月驚雷等羌胡騎兵會合後,聯合馬騰的軍隊在五溪聚包圍了耿鄙。五萬大軍倒戈後,除了武都和馬騰帶走一萬五千名漢軍士卒外,其餘三萬五千名羌人士卒在聶嘯幾個部族首領的帶領下,全部回到了北宮伯玉旗下。他有了四萬大軍,腰桿當然直了,膽氣也壯了。他現在是西涼大軍實力最強的一支軍隊。

馬騰看到李文侯很不給王國面子,當衆讓王國難堪,大爲不滿。他急忙站起來,一邊拉着王國重新入席,一邊說道:“先生和我們剛剛加入邊先生的大軍,許多事我們不明白,還是由他們去爭吧。”隨即他擡頭對李文侯喊道,“石頭將軍爲大帥,諸位難道有意見嗎?”

大帳內頓時傳來幾聲附和之聲,聶嘯和幾個北宮伯玉的手下連聲大叫,表示支持。

六月驚雷說話了。六月驚雷四十多歲,個子不高,長相很普通,皮膚較黑,方臉短鬚,矯健強悍。他不太愛說話,臉上總是帶着一絲笑意,看上去是個很溫和豁達的人。但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卻是幾十年來西涼人的噩夢,一個西涼人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夢魘。六月驚雷嗜殺,好擄掠,自他可以上馬征戰開始到現在,他幾乎年年入侵邊境,樂此不疲。他放蕩不羈爲人豪爽仗義愛結交朋友,不論敵我雙方的人,他都願意結交。和他論交的西涼人非常多,雖然目的不同,但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希望他減少入侵,大家和睦相處,過點平安日子。北宮伯玉反叛之後,他是第一個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大家都是羌人,北宮伯玉當然希望六月驚雷能給他以強有力的支持。

“伯玉兄本來就是主帥,有什麼好爭的。”六月驚雷笑道,“韓先生怎麼說?”

六月驚雷公開支持北宮伯玉,也就是說西涼大軍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強悍實力都在支持石頭將軍,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韓遂拱手笑道:“願聽將軍的指揮。”

“王先生呢?”六月驚雷轉首看向王國。

王國覺得自己真窩囊。他原來打算推舉韓遂,以激怒北宮伯玉,沒想到那個狡猾的李文侯根本不賣他的帳。還好馬騰聰明,借風使舵,馬上推舉北宮伯玉,以激怒韓遂。反正效果差不多,只要兩個人心生芥締,矛盾越來越大就好,最好讓他們互相殘殺。

“我也同意。“王國很快從尷尬中恢復過來,他很平靜地回答道。

“那我們就談談怎麼攻城。”六月驚雷笑道,“大家都說點有用的,廢話就不要說了。”

“先不要攻城。”大帳內突然有人高聲喊道。衆人一愣,循聲望去。

先零羌部族首領狂風沙從席上緩緩站了起來。狂風沙有四十多歲,體闊腰圓,長臉虯鬚,大概是因爲常年生活在沙漠的原因,他的臉黑裡透紅,顯得非常健康。狂風沙看上去就象個老實巴交的牧民,憨厚,執着,倔犟,講義氣。他是北地郡先零羌部落的其中一族首領,這個部族在黃河和沙漠一帶生活,是歸屬羌胡,因爲太過貧窮,加上被官府ling辱欺壓,所以他們總是反叛。

“傅大人是北地郡的靈州人,早年他在家鄉和郡府任職時,就對居住在黃河一帶的羌人部族非常照顧。後來他在安定郡做都尉,還是如此。我們先零羌人感激他的恩情,至今無以爲報。今日我率部衆隨同大軍攻打翼城,攻打傅大人,這是恩將仇報,將來我回到靈州,有什麼顏面去見家鄉父老?”

狂風沙走到大帳中間,跪倒於地,言詞懇切地說道:“在座諸位都知道傅大人的爲人,有的還是他的知己好友、傅大人是個好人,是個清官,這個世上,象他這種人現在已經很少很少了。我狂風沙沒有學問,也不會做人,但我知道我要知恩圖報,所以我懇請大帥和在座諸位,放傅大人一條生路,任其歸家。諸位可否答應?”

六月驚雷拍案讚道:“好漢子。”

北宮伯玉剛剛重掌大權,心情特別好,他大手一揮,笑道:“你去勸勸他。傅燮走了,這翼城還用打嗎?馬上就會不攻自破。如果你能勸走傅大人,我重重謝你。”

狂風沙大喜。

王國和韓遂互相看了一眼,臉上閃過一絲羞慚之色。過去,他們和傅燮的關係一直都很密切,但兩人誰都沒有想到去勸服一下。如今給一個外人提出來,臉上有些掛不住。其實在他們的心裡,都認爲傅燮是個性格剛直,忠烈勇猛之人,要想勸他投降或者放棄翼城,根本不可能,說了也是白說。

韓遂感到了危機,強烈的危機。

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王國和馬騰,他們今天的一言一行,讓韓遂覺得很悲哀。在西涼還沒有穩定佔據的情況下,卻發生了爭權奪利的事。難道在他們眼裡,自己就是這樣一個權慾薰心,自私自利的人?北宮伯玉和李文侯有多少能耐,他知道,如果西涼大軍交給他們指揮,要不了多久,就會出問題。今年春天,他們的五萬大軍在靈河被豹子伏擊全殲,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但自己又有什麼理由要佔據主帥的位置?自己不也是在大獲全勝的情況下被豹子打了個措手不及,狼狽而逃嗎?

韓遂和楊秋回到大營,召集李堪,樑興等一幫將領商議了很長時間。楊秋幾人對北宮伯玉的所作所爲很憤怒。在他們看來,邊章不行了,這個大帥的位子當然是由韓遂來繼承,由韓遂繼續統領西涼大軍。

“石頭和文侯被釋放回來之後,對先生一直都很尊重,基本上言聽計從。這次我們分開才十幾天,他們兩人的想法突然發生了變化,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我覺得那個王國,是想自己做大帥,故意挑起先生和石頭之間的矛盾,以便讓我們自相殘殺,他好從中漁利?”李堪說道。

韓遂擺擺收,說:“不要瞎猜。我們這次能夠東山再起,興邦兄和壽成出了大力幫了大忙。興邦兄文采武略都勝過我,老邊假如去世了,這個大首領的位置非他莫屬。我不會和他去爭。他應該知道我的意思,不會做這種事。”

“伯玉和文侯對我有意見,主要還是因爲我和老邊答應了朝廷招撫的事。兩個人認爲我和老邊出賣了他們,所以一直耿耿於懷。他們想奪回大權,主要還是擔心這種事再一次出現。伯玉和文侯不理解我的做法,我也懶得解釋,隨他們誤解好了。”

“我本無意這個什麼大帥,隨他們去爭吧。”

“先生這種想法,有幾個人相信?”樑興突然問道。

韓遂啞口無言,心裡頓時不安起來。他想到了遠在允吾城的邊章。如果有人一心要做上大帥這個位置,在西涼戰局已經穩操勝券,金城郡空無一人的情況下,這是最佳解決問題的時機,也是能夠置韓遂於死地的辦法。

韓遂命人把自己的女婿閻行叫來。閻行十八歲,長相俊秀,從師樊志學武。這是他第一次隨軍出征。

韓遂命令他立即帶上一千人回允吾保護邊章的安全。

“絕對不能出事。”

王國送走最後一批將領之後,和馬騰,武都步入側帳。

“沒有想到在關鍵的時候,六月驚雷說話了。今天讓北宮伯玉坐上大帥的位子,真是出乎意料。”武都無奈地搖頭笑道,“韓遂主動讓賢,也很令人驚訝。他難道無意去做大軍主帥?”

馬騰搖搖頭,說道:“文約先生心計深沉,我們很難揣測他的真實意圖。我們原來指望通過支持文約先生來激怒北宮伯玉,由北宮伯玉去對付他,但現在北宮伯玉做了大帥,心情好得很,他暫時不會去對付文約先生的。”

王國笑道:“黃大人已經到了,我們聽聽他怎麼說?”

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五節地理環境因素與漢末三國曆史進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轉貼東漢和帝后鹽鐵不再官府專賣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八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15章 千鈞一髮間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