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七節

“左司馬,李中郎可有什麼建議?”張溫和顏悅色地問道。

“李中郎認爲,北宮伯玉不能殺,所有的俘虜都是歸屬羌人,更不能殺。”左彥緩慢而有力地說道。

張溫稍稍皺眉,和自己的幕僚們交換了一下眼神,大家神情謹慎,誰都沒有說話,靜聽下文。

左彥看着張溫,繼續說道:“太尉大人,李中郎認爲,我們雖然剿滅了北宮伯玉的五萬人馬,但對目前的西涼局勢來說,並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幫助,若想徹底平定西涼叛軍,難度還是很大。”

張溫神色頓時凝重起來。桑羊和陶謙對視一眼,彼此都覺得李弘這個人有見識,頭腦清醒,對西涼的形勢認識得非常清楚。

“李中郎認爲,在叛軍勢弱的情況下,他們肯定要避開我們的主力,不是繼續西進入羌,就是北上大漠。我們要想徹底殲滅叛軍,只有遠涉千里,持續追殺。如果叛軍西進入羌,他們有胡族支持,我們打起來更加困難;如果叛軍北上大漠,我們就要追擊數千裡,殲敵更成了遙遙無期之事。”

“另外,一旦十幾萬大軍開始遠征作戰,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糧草的供給。西涼的地形複雜,南面是山區,北面是荒漠,中間是黃河,路途十分難走。西涼的疆土遼闊,由南往北長達數千裡,東西也有千里之遙。在這種環境下,糧草運輸不但困難,而且也極易遭到攻擊。部隊一旦斷糧,面臨的就是滅頂之災,上千裡的路程,想跑都跑不回來。”

“所以,李中郎認爲,西涼平叛,採用先剿後撫的辦法較爲穩妥,可以避免出現叛軍西進入羌和北上大漠的事。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一段時間內不能全殲叛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北宮伯玉在西涼叛軍中的影響力,招撫叛軍,以圖儘早結束西涼戰事。”

張溫微微一笑,心道,這個想法倒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和。但是,這個先剿後撫的方法,怎樣上奏,才能讓陛下接受呢?

張溫想到糧草問題,想到只剩下一個多月的殲敵時間,心裡不由得產生了一絲恐懼。假如到了七月初,西涼的叛軍還是沒有剿滅,等待自己的將是什麼命運呢?

他看看左彥,問道:“李中郎對西涼戰局可有什麼看法?”

左彥稍微沉吟了一下,緩緩說道:“在太尉大人的精心策劃和指揮之下,我們殲滅了北宮伯玉,剩下的事情就是要擊敗羌胡六月驚雷和叛軍首領邊章的部隊。六月驚雷所率的羌胡騎兵隨時可以遠逃塞外,邊章的部隊也可以退過黃河,堅守金城。如果我們大軍全線入境之後,立即發起猛攻,敵人肯定會大踏步後撤,以求尋找擊敗我們的機會。所以李中郎認爲,西進涼州的部隊應該在距離長安最近的漢陽郡一帶和敵人周旋,這樣不但避免了糧草長途運輸不安全的問題,也可以避免大軍遠赴邊郡攻擊敵人時可能出現的危險。”

張溫很讚賞地點點頭,然後對桑羊和陶謙說道:“李中郎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你們在送往前線各軍的文書中加上這一條,告誡前線將領不要輕易深入邊郡,以免造成糧草不濟,反而被叛軍所傷。”

桑羊和陶謙連聲答應。

張溫接着對左彥說道:“左司馬回到杜陽後,告訴李中郎,關於北宮伯玉和俘虜的問題,暫時就按他的意思辦吧。”

左彥喜道:“太尉大人同意了?”

“我同意了,你們暫時不要殺,一切等陛下裁決之後再說。”張溫說道,“你告訴李中郎,我希望他儘快解決杜陽和李文侯的事,然後迅速率部趕赴涼州。要快,一定要快。”

左彥趕忙答應,離席拜辭。桑羊隨即將左彥送出府衙。

張溫看到桑羊送客回來了,立即對他和陶謙說道:“對於北宮伯玉和西涼叛軍俘虜的處理建議,你們和其他幾個掾史合計合計,把理由想的充分一點,寫一篇詳細的奏章,以李中郎的名義送到洛陽去。你們看怎麼樣?”

桑羊心中暗暗吃驚,小心翼翼地說道:“大人,李中郎官小位卑,這封奏章未必能夠送到陛下手上。如果朝中奸佞閹宦要陷害李中郎,他們大可利用這封奏章,誣衊李中郎同情叛軍,勾結叛軍,那李中郎的麻煩可就大了。”

陶謙眼內閃過一絲譏諷,面色不善地說道:“太尉大人,以李中郎的官職,根本無權過問此事。他這道奏章遞上去,說白了就是一封越級上奏的諫書。如果觸怒了皇上,陛下龍顏大怒之下,李中郎很可能要獲罪罷職。在這個關鍵時候,如果李中郎出了什麼事,對西涼平叛大軍的士氣是個巨大打擊。太尉大人要三思啊。”

張溫呵呵一笑,小聲說道:“皇上身邊的尚書劉虞劉大人對李中郎青睞有加,他不但會把這道奏章遞給陛下御閱,還會保證李中郎因此獲益。你們相信不相信我說的?”

桑羊和陶謙面面相覷,一臉的狐疑。

“京兆尹蓋勳蓋大人深爲皇上恩寵,這件事你們知道吧?”張溫問道。兩人點點頭。

“皇上和蓋大人之間經常有密詔往來,你們知道嗎?”張溫又問道。桑羊和陶謙兩人交換了一個難以置信的神色,搖搖頭。

張溫捋着鬍鬚,笑道:“皇上是個很奇怪的人,他不知道爲什麼那麼器重蓋大人?自從蓋大人任職京兆尹以來,皇上遇到難題,都要寫封手詔,然後派快馬送到長安徵詢蓋大人的意見,而且據說是言聽計從,非常信任蓋大人。蓋大人不止一次對我說,皇上對李中郎非常賞識,數次在手詔中稱其爲大漢朝的英雄。”

“關於如何一勞永逸的解決西涼問題,我和蓋大人,涼州刺史耿大人,漢陽太守傅大人商量過多次,在各類奏章中也拐彎抹角地提起過,但皇上一直沒有給個明確的態度。皇上也數次手詔蓋大人,問詢解決西涼的辦法。蓋大人吸取了皇甫大人直言強諫惹惱皇上的教訓,沒有直接答覆,而是引經據典,旁敲側擊。近期皇上好象明白了不少,對叛軍的強硬態度有所改觀。”

“如果這份奏章以我的名義遞上去,肯定沒有效果,皇上立即就會對我橫加猜忌,不但一點問題解決不了,我還惹了一身麻煩。”

“李中郎剛剛大勝叛軍,殲敵五萬,活抓叛軍首腦,戰功彪炳,皇上對他肯定是褒賞有加,極爲恩寵。這個時候如果以我的名義推薦李中郎的這份奏章,再加上蓋大人和尚書劉大人對皇上的勸諫,此事十有八九都會成功。即使皇上不同意,但因爲李中郎剛立大功,皇上心情好,也未必會懲罰李中郎。”

張溫笑着問道:“兩位大人認爲我這個辦法怎麼樣?”

桑羊和陶謙非常欽佩地望着張溫,連連點頭。

===

杜陽大營內,李弘帶着行軍司馬左彥,刺奸衛政,斥候營別部司馬鄭信,兵曹營別部司馬田重去探視北宮伯玉。

鮮于輔,衛政,鄭信,田重分別都來看過北宮伯玉,和他閒聊聊,問問情況,一般也不多說什麼。北宮伯玉當時的傷勢很嚴重,失血過多,差一點死了,但他身體健壯,在醫匠們的精心治療下,傷勢逐漸好轉,身體也開始恢復。

李弘在左彥回來後,得知太尉大人已經同意他處理叛軍俘虜的辦法,非常高興,立即喊上幾個人,急匆匆跑去找北宮伯玉。

李弘問候了幾句,立即開門見山,問他願不願意投降。

北宮伯玉雖然感激漢軍救了他的性命,但對於李弘的這個要求,他還是本能的拒絕了。他寧願砍頭。

李弘笑着說道:“如果只砍你一個人的人頭就可以解決西涼叛軍的問題,我就不來找你了。我殺了你,就要殺光你的部下。現在我手上有一萬五千多名俘虜,他們都要給你陪葬,你說怎麼辦?”

北宮伯玉低頭不語。

“你的兄弟李文侯,還有五千人馬被我們圍在杜陽城。現在他們天天靠殺馬充飢,等戰馬殺完了,他們就開始吃人,等人吃完了,我看他們吃什麼,還能支撐幾天?北宮將軍難道不替他們想一條出路嗎?”李弘笑眯眯地說道。

北宮伯玉冷冷一笑,說道:“我投降了,難道李文侯就會投降嗎?難道老邊和文約先生就會投降嗎?難道西涼的幾萬兄弟們就會投降嗎?我們投降了,當今天子能赦免我們嗎?李大人能保證西涼的官府將來不和我們算帳嗎?”

李弘微微笑道:“你投降了,他們馬上就會步你後塵紛紛投降,因爲你是西涼叛軍的大首領之一,在西涼叛軍的將士心目中非常有影響。你憑什麼保證他們不投降?你都投降了,天子爲什麼不赦免你?天子爲什麼一定要殺你?難道他希望西涼叛軍人人都懷着一顆誓死一戰的決心嗎?現在的西涼官吏都給你們殺絕了,將來的官府還有誰敢惹你?”

北宮伯玉沒有做聲。

李弘看了他一眼,繼續說道:“你們沒有造反之前,西涼有成批成批的貪官污吏,但百姓尚能生存。你們造反之後,西涼沒有貪官污吏了,但西涼百姓卻死去了許多,這難道就是你們造反的目的?”

北宮伯玉恨恨地大聲叫道:“要不是朝廷斷絕援助,西涼百姓怎麼會餓死許多?”

“你們在西涼造反,卻要朝廷繼續提供錢糧,天下哪有這樣的事情?哪有這樣的皇上?”李弘笑道,“你們不反漢,不反當今天子,只不過是要殺掉西涼的貪官污吏而已,現在你們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你們爲什麼還在造反?爲什麼不投降?難道你們不但要殺盡西涼的貪官污吏,還要殺盡西涼的無辜百姓嗎?你們這樣做,怎麼不是反大漢,反天子?”

北宮伯玉不知道怎麼反駁李弘的話,張口結舌。

“但你們的軍隊一直在打我們?”

“你們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經佔據了西涼大部分州郡,皇甫將軍帶着部隊進西涼的時候,你們爲什麼不投降?今年上半年你們還是佔據了西涼大部分州郡,天子下旨,大赦天下,你們爲什麼還不投降?我們打你們?我看是你們徹頭徹尾的造反了,想要獨佔西涼稱霸吧?”

北宮伯玉大聲叫道:“我們絕無此心。”

“那你們爲什麼不投降?爲什麼聯合塞外的羌胡攻打長安?你們到處宣揚自己擁護大漢國,擁護當今天子,那你們爲什麼還要聯合胡人來攻打大漢國的子民和國土?”

北宮伯玉頓時語塞。他想起了老邊年前對自己說的話。老邊說適當的時候,部隊最好還是投降朝廷。當時自己和李文侯非常憤怒,立即和他吵了起來。自己爲什麼不願意投降?隱隱約約的,他覺得自己是想做一方霸主,在西涼可以爲所欲爲的霸主。老邊和文約先生都是被自己逼出來造反的,他們認爲殺光了西涼的貪官污吏,大家就可以投降,各自回家過平平安安的日子了。但自己手上有了幾萬部隊之後,想法改變了,自己不再是爲了一件小事就拔刀相向的粗曠大漢了,自己想風風光光的,爲所欲爲的過一輩子。

老邊也許是對的。北宮伯玉想道。是該到投降的時候了。他看了一眼李弘,苦笑道:“天子會赦免我們嗎?”

李弘笑道:“只要你答應太尉大人投降,皇帝肯定會赦免你和你的下屬。只要你們不造反了,西涼就安定了,朝廷的援助就進來了,百姓就能生存下去了,這麼顯而易見的好處皇上會看不出來?”

“殺了你和你的部下,什麼好處都沒有,反而會激起其他叛軍和西涼百姓對朝廷的仇恨,反而會促使西涼叛亂愈演愈烈。如果你投降了,你和你的部下被赦免了,老邊,韓遂和他們的部下就看到了天子和朝廷的誠意,也會接着投降,西涼很快就會平靜下來。”

北宮伯玉望着營帳的頂部,默然不語。

左彥,衛政,田重,鄭信幾個人也在一旁規勸,言辭懇切。

“你有顧慮我知道,現在沒有天子的赦免聖旨,我說什麼也是白搭,但一件事你可以做,至少也是爲自己的兄弟儘儘心意。”李弘看到北宮伯玉一直都不做聲,沒有點頭答應的意思,只好退而求其次。這也是他親自跑來勸說北宮伯玉投降的主要目的。

北宮伯玉無奈地笑笑,說道:“大人要是相信我,就把我送到城裡去,我要和李文侯好好商量一下。”

李弘大手一揮,高興地說道:“好,是條漢子。”

北宮伯玉被八個羌胡士兵擡進了杜陽城。

三天後,李文侯投降。

李弘在大營裡招待了他們一餐,靈河戰場上的雙方主要將領基本上都在座。

李文侯很不服氣,認爲自己的部隊要不是遭到李弘騎兵突襲,憑着自己的騎兵,完全可以戰勝李弘的步兵方陣。

李弘笑道:“我的步兵都是大赦之後,從遣散的黃巾軍士兵中招收的,訓練這個步兵方陣只有半個多月的時間。如果他們訓練了半年,或者一年,能夠熟練的進行配合和變陣,足可以讓你的五萬騎兵統統報效。”

聶嘯搖搖頭,不相信地說道:“士兵們訓練不足雖然是一個原因,但大人的部隊損失嚴重,和我們羌人士兵的勇猛不無關係。”

高覽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大聲說道:“羌人雖然兇狠,但還不是一樣讓我殺退了。”

李文侯冷笑道:“下次你們碰上六月驚雷的白馬羌,或者狂風沙的先零羌,你再試試看。”

李弘問道:“他們很厲害嗎?”

北宮伯玉嘆了一口氣,讚道:“十倍勝我。”

又過了三天,李弘帶着部隊,押着俘虜,離開杜陽,趕到了美陽城。

右扶風郡都尉鮑鴻和京兆府都尉辛曾帶着五千人馬出城來接。他們奉太尉大人張溫之命,接手看押俘虜到槐裡城的任務。

鮑鴻同時帶來太尉大人給李弘的手書。

張溫要求李弘率領全軍,以急行軍的速度,立即趕赴涼州漢陽郡,不得耽擱。

===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中)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漢代官員的俸祿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