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

風雲鐵騎軍在空曠的平原上飛奔,戰馬奔騰的巨大轟鳴聲震耳欲聾。

李弘帶着侍從們停在路邊,談笑風生。遠處,各部曲軍候們打馬如飛而來。

“老伯,很累吧。”李弘看到田重,關切地問道。

“只要打勝戰,天天不睡覺都可以。”田重高興地大聲說道:“不過,我們的補給不多了,必須想辦法。”

看到部下們一張張興奮的臉,李弘笑着說道:“這次夜襲我們大獲全勝,不折一兵一卒,也算是奇蹟了。”

“大人,下一戰我們打誰?”拳頭叫道:“這戰打的太過癮了。”

“張牛角此次折損嚴重,攻城的事大概要耽擱下來了。”玉石笑吟吟地說道:“大人,我們是不是再去打孫親?”

李弘搖搖頭。

“爲什麼?現在黃巾軍遭受重創,正是我們展開反攻的時候。”燕無畏一臉奇怪。

“黃巾軍遭到重創,防守會更加嚴密,根本不會再給我們機會。我們暫時回督亢亭休整。”

“大人,纔出來幾天就回去?”鮮于銀詫異地問道。

“是的。我們的目的基本上達到了,現在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機會。部隊連續行軍作戰,士兵們的體力消耗很大需要休息,補給現在也困難,需要補充。”

“黃巾軍在短短几天的時間內連遭打擊,折損嚴重。現在張牛角的部隊雖然佔據很大優勢,但他們已不具備一戰而定的能力。爲了儘快拿下涿郡,他們必須增加兵力。所以我估計他們的援軍馬上就要趕到了。”

李弘輕輕拍了幾下手上的馬鞭,擔心地說道:“孫親留在定興渡口不走,估計就和這批援軍有關。如果援軍趕到,和孫親的車隊一塊趕往涿城,路上我們根本沒有下手的機會。”

“我們一直處於劣勢,即使贏了兩戰,也是如此。涿郡戰場上雙方兵力差距還是很大。你們都看到,黃巾軍不好打,去年如此,今年也是一樣。他們的援軍一旦趕到涿城,形勢對我們相當不利。”

“我們回督亢亭靜觀其變。命令雷子在渡口附近小心觀察,儘可能過河探察敵人援軍的消息。”

“大人,你說戰局的發展對我們不利,是不是意味着我們不論怎麼努力,涿郡都要失去?”玉石聽完李弘的解釋,打了勝戰之後的喜悅不翼而飛。他立即接着李弘的話問道。

“是的。”李弘無奈地點點頭。

“沒有辦法?”燕無畏問道。

李弘沒有回答,他望着灰濛濛的天空,覺得自己實在是太渺小了,無能無力。

張牛角的部隊只剩下了六萬多人。

他們集中在西大營,停止了攻城。部隊因爲連番受挫,士氣遭到了致命的打擊,一蹶不振。

張牛角一日三書,催促褚飛燕大軍急速北上。

孫親接到涿城的消息,目瞪口呆。

九萬人,爲了攻打一個小小的涿城,幾天之內黃巾軍損失了九萬人,而且還都是主力,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張牛角在涿城大敗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開了。

幽州刺史楊湟激動萬分。在他看來,官軍幾天之內就能消滅九萬黃巾軍,那麼黃巾軍的實力肯定很差,消滅張牛角或者把張牛角趕出涿郡,估計快了。他剛到幽州上任,就碰上黃巾軍復起鬧事,本來以爲自己運氣糟透了,沒想到事情忽然之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黃巾軍連戰連敗,看情形好象很難支撐下去。假如黃巾軍被趕出幽州,自己的功勞可就大了,升職肯定不成問題。

但他也看得非常清楚,僅靠幽州一家之力是打不退黃巾軍的。幽州做到如今這個樣子,已經傾盡了全力。所以他再次命令快騎飛速趕到冀州,將這個好消息通知給冀州牧郭典,希望他儘早出兵,攻擊黃巾軍的後路。

褚飛燕和左彥接到張牛角的消息,都很震驚。

攻打幽州的部隊損失一半多,這戰已經很難再繼續下去。兩人隨即對是否增兵幽州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左彥當然要求褚飛燕率領大軍繼續前進。但褚飛燕不願意。

今年夏天在常山,他就對張牛角在今年秋季攻打幽州持反對意見。他認爲張牛角太急了,完全沒有必要在根基未穩的情況下,冒險攻打幽州。褚飛燕,楊鳳等一班將領認爲張牛角輕視了幽州各郡的官府和軍隊,錯誤的認爲幽州各郡不堪一擊,輕易可下。對自己的實力估計過高,沒有正確認識到當前黃巾軍的真正實力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他們認爲今年黃巾軍還是打基礎的時候,實力脆弱,不宜耗力遠征。部隊人數雖然多,但真正能打仗的精兵少;攻佔的許多縣郡都沒有建立府衙,無人治理,一片混亂;因爲打仗造成了上百萬的流民,這些人需要安排,需要糧食。今年的糧食都是搶來的,明年怎麼辦?明年的糧食必須要自己解決,再搶的話境內的百姓就要造黃巾軍的反了。尤其是幾百萬流民,他們相信黃巾軍是自己的軍隊,是能爲他們帶來溫飽的軍隊,如果長時間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流民們就會鬧事,就會瘋狂的四下擄掠,百姓搶百姓,最後黃巾軍不要官軍打,自己就會失敗。

所以褚飛燕等首領堅持認爲,未來幾年黃巾軍在戰略上還是以太行山爲依託,牢牢掌握太行山附近的中山,常山,趙國,太原,上黨等幾個大郡,安撫境內百姓,恢復農耕手工生產,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蓄積足夠的力量,打下紮實的根基,然後再做其他的事。

以黃巾軍目前的力量,即使打不過冀州軍隊,還可以退守太行山,保存實力。而遠征幽州,一旦部隊陷在幽州戰場上,長時間不能取得勝利,就要連續投入大量的部隊。這樣一來做爲後方的趙國,常山,中山就沒有足夠的防守力量。如果冀州軍隊趁機來攻,部隊就會陷入兩面作戰的窘境,失敗就是一件必然的事。但後果是,幽州不但打不下來,後方幾郡也會丟失,而隨着軍隊數量的劇減,黃巾軍可能再一次失敗。

如果一切如張牛角所想,部隊一路所向披靡,從冀州的中山國一直打到幽州的漁陽,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因爲路途遙遠,糧草補給很難跟上;一路打下的城池,還要派部隊駐守,攻擊的兵力會越來越少,阻力會越來越大。北疆的冬天來得早,一旦大雪下下來,十幾萬部隊的補給立即成了頭等大事,僅僅解決禦寒的衣服都會成爲問題。十幾萬軍隊想靠在貧瘠的,大部分地方都是荒無人煙的幽州搶東西過冬,恐怕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黃巾軍到了完全陌生的幽州,到底能不能站住腳?用什麼辦法站住腳?這些問題如果不考慮清楚就盲目地去打幽州,是不是妥當?

張牛角和一班極力主張攻打幽州的將領不同意他們的意見,認爲黃巾軍應該吸取去年的教訓。

去年各地的黃巾軍在冬天來臨之後紛紛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家都處在中原腹地,容易受到圍剿和攻擊。如果今年碰到同樣問題,部隊守不住可能還要逃亡太行山。。帶着成千上萬的忠心追隨黃巾軍的百姓,流民躲在山上,不是餓死也是窮死,那裡有什麼將來?

假如今年以主力開闢幽州戰場,奪取幽州,黃巾軍在北疆站住腳,那麼黃巾軍至少可以得到半年時間的發展和擴大。冬天,朝廷的軍隊和各地豪強的私軍對遠在幽州的黃巾軍鞭長莫及之下,可能只好放棄剿殺。到了明年的春天,黃巾軍在幽州扎穩了根基,就不用怕官軍的圍剿了。打下幽州,先割據一方。他認爲憑着黃巾軍的實力完全可以實現這個目標。況且,一旦這個目標實現,對黃巾軍的發展和將來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張牛角在黃巾軍的威信太大,惟命是從的人太多,他的話就象去年的天公將軍張角一樣,和皇帝的聖旨差不了多少,基本上沒有人反對。他的意見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擁護。

如果真能打下幽州,先解決了地盤問題,對黃巾軍來說的確是個穩步發展的契機。幽州距離中原非常遠,朝廷要出兵攻打也同樣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黃巾軍暫時可以躲避鋒芒,得到喘息的時間。有了地盤,再解決吃飯問題就要簡單的多。幽州人口少,可供開墾的無主土地多,這樣幾百萬流民的吃飯問題就可以一次性解決掉。而冀州幾個郡就沒有幽州的條件。這幾個郡本身人口多,土地少,加上從外地涌來的流民,吃飯問題就是想解決都很困難。沒有土地可供耕種,說什麼都是枉然。

褚飛燕和楊鳳一班人見說服不了張牛角,只好抱着大帥肯定能夠成功的念頭,積極協助他展開遠征幽州的準備工作。

褚飛燕在張牛角率部攻擊幽州開始,就秘密率部離開趙國,趕到了中山國,準備給張牛角作後援。但他對冀州軍隊的動向一直非常關注,幾乎天天和留在趙國的楊鳳聯繫。

現在趙國只有楊鳳,白繞的十萬大軍,常山只有王當,五鹿的十萬部隊,而且都不是主力,大部分士兵都是今年春夏的時候招募的流民。這種部隊如果和官軍的主力對戰平原,不輸就是奇蹟了。僅僅有視死如歸的精神是不夠的。

他和楊鳳最擔心的就是冀州牧郭典招來援軍,展開對趙國和常山的進攻。在黃巾軍主力隨張牛角遠征幽州之際,郭典率軍來攻,對黃巾軍來說可是致命的一擊。憑黃巾軍的實力,不可能同時應付得了兩個戰場,那純粹就是自取滅亡。

自從黃巾軍主動在高邑,癭陶和冀州官軍的主力連番大戰之後,官軍的主力部隊損失較大。張牛角就是要做到這一點,他纔敢放心北上。但褚飛燕和楊鳳不放心。冀州的官軍損失大,郭典就會向朝廷求援,鄰近的青州,兗州的官軍如果及時支援過來,黃巾軍同樣會遭到猛烈的進攻。

但張牛角很自信,他認爲朝廷不會及時下旨調撥軍隊趕到冀州戰場。因爲現在西涼戰場上,官軍形勢極度惡劣,北宮伯玉,邊章,韓遂等叛軍部隊連戰連捷,大軍直接威脅三輔,威脅長安,朝廷對他們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冀州太行山附近的黃巾軍。

就在張牛角命令褚飛燕率部北上支援的時候,楊鳳送來了一個令人膽戰心驚的消息。

甘陵相劉虞在青州平原郡太守劉定的幫助下,已經剿滅了當地的黃巾軍劉盤子五萬部隊。現在甘陵國和平原郡的官軍大約五千人正在北上鉅鹿郡。另外從冀州牧府衙傳來消息,朝廷已經下旨徵調兗州的東郡,濟北國,東平國三郡部隊北上,三郡國加在一起大約也有五千部隊。這個月冀州牧郭典和河間郡,渤海郡,安平國,魏郡等地方太守緊急招募了一萬士兵,正在信都城臨時集訓,準備隨時開拔戰場。不出意外的話,下個月,郭典肯定要集結大約三萬軍隊進攻黃巾軍。

褚飛燕考慮了許久,壓下了這個消息,沒有傳給張牛角。以張牛角的性格,就是看到這個消息,他也會置之不理,如今箭已離弦,沒有回頭路了。褚飛燕決定帶領五萬部隊趕赴涿郡支援張牛角,剩下五萬部隊留在奴盧,以防不測。他無論如何都要去支援張牛角。不僅僅因爲張牛角是黃巾軍的首領,更重要的是張牛角就象他的父親一樣,一直照顧撫養他長大成人。

褚飛燕的父親曾經和張牛角一起販私鹽,親如兄弟。他父親在一次逃亡過程中被官軍殺死了,不久他的母親也因病逝去,褚飛燕成了孤兒。張牛角帶着年幼的褚飛燕流浪江湖,一直到他長大成人。他們親如父子,感情深厚,這是黃巾軍人人皆知的事情。黃巾軍的一班大小首領都把褚飛燕當成張牛角的兒子,張牛角自己也這麼認爲。褚飛燕雖然不叫他爹,但他心裡一直把張牛角當作自己的第二個父親,一個養育自己長大成人的父親。

他帶着部隊趕到中山國的蒲陰城時,司馬左彥從前線匆匆趕來。聽到左校全軍覆沒時,褚飛燕的心裡頓時充滿了不祥的念頭。

豹子李弘的風雲鐵騎軍趕到涿郡,成了幽州戰場上的轉折點。他的到來,給了黃巾軍迎頭一擊。褚飛燕感覺到了來自幽州戰場上的阻力,攻打幽州根本就不是張牛角想象的那樣簡單。現在涿郡戰場黃巾軍攻擊受阻,而冀州鉅鹿郡方向官軍正在集結。戰鬥隨時都可能在兩個距離一千多裡的地方同時打響。真要是這樣,那就是黃巾軍的災難了。

等他們趕到樊興亭的時候,接到了黃巾軍在涿城城外被豹子軍夜襲,傷亡慘重的消息。

褚飛燕立即命令部隊停止前進。

左彥的意思很明瞭,現在並沒有確切消息表明郭典有進攻黃巾軍的意圖,但涿郡已經剩下最後一擊,打下涿城也就等於拿下了整個涿郡。

褚飛燕的意思更簡單,打下涿郡幹什麼?如果不能拿下整個幽州或者至少幽州的三個大郡,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一旦趙國,常山被攻,黃巾軍腹背受敵,如何應付?難道重蹈覆轍,還走去年的老路嗎?

把部隊在涿郡拼個傷痕累累,攻打廣陽怎麼辦?攻打漁陽怎麼辦?黃巾軍目前沒有攻佔幽州的實力,還是正視現實,從涿郡撤軍,保留實力爲上上之策。黃巾軍沒有部隊,就不是黃巾軍,就是死路一條。

左彥眼見褚飛燕如此堅決,退而求其次。

他決定違抗軍令,暫時不回中山國奴盧城爲大軍籌措糧草了。他決定親自趕回涿城大營,把褚飛燕的意思稟告張牛角,讓大帥決定是不是撤軍涿郡,這件事也只有大帥才能決定。

他希望褚飛燕還是依從大帥的軍令,率軍急速北上。公然違抗軍令是死罪,沒有必要和大帥因爲這件事翻臉。這件事關係到黃巾軍的前途,大帥也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不會置黃巾軍的前途於不顧而一意孤行。

另外,孫親上次來書中曾經提到,希望援軍秘密趕到定興渡口,看看可有機會誘騙豹子軍前來劫糧,趁機狠狠地打他們一下。李弘的部隊最近連打勝戰,士兵們狂妄輕敵,肯定會中計。

褚飛燕苦笑着說道:“這個計劃如果在大營沒有被襲擊之前施行,尚有成功的可能性。現在……”他連連搖頭,“搞的不好弄巧成拙,連糧草都危險。”

左彥奇怪地望着褚飛燕,有點不相信。

褚飛燕二十四五歲,中等身材,長相斯文俊秀,略顯文弱。不要被他的外表所矇蔽,他的武功在黃巾軍裡出類拔萃,劍術,射術都非常高超。他本名叫褚燕。飛燕是他的外號,意思是說他武功好,身輕如燕。不知道的人都以爲飛燕是他的本名。

“黃巾軍主力受損後必定要求援兵。孫親在定興渡口長時間龜縮不前,突然大膽行軍,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後續援軍趕到了。否則就是給孫親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離開渡口一步。以李弘這種善長用兵的人當然不會上當。上當的只有想出這個白癡主意的人。”

左彥恍然,隨即面色一紅,心中暗暗佩服,自嘆不如。

張燕的手下樊籬飛一般衝了進來,手上拿着一卷用五道紅綾捆紮的竹簡。在黃巾軍裡,五道紅綾加在文書上,代表最緊急的軍情。

“褚帥,楊帥急書。”

褚飛燕和左彥神色劇變。

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五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ttyang書友對長安兵變的分析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章 烏孫公主歌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漢代官員的俸祿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