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

長公主堅決反對,她現在根本沒心思過問這些事,她只知道待在李弘身邊,日夜守着李弘,唯恐他突然離開自己。

黃達又去哀求小雨夫人和風雪夫人。風雪聽說要開膛破肚,當即予以拒絕,這種治病方法她聞所未聞,相比而言,她更相信草原人的巫術和中原人的道術。小雨猶豫很久,問了一句,“你用這種方法給人治過病嗎?”這句話把黃達問住了,他愣了半天,才苦笑着說道,“當年我跟隨華陀大師學醫的時候,曾看到大師用這種辦法給人治病。”小雨嘆了一口氣,一臉失望。

黃達急忙解釋,“夫人,大師給人治病,一般以藥物爲主,鍼灸爲輔,如果病竈結集在內,針藥皆不能及,就要刳破腹背,抽割積聚。像大將軍這樣,病竈結於腸胃的重病,則需斷截湔洗,除去疾穢,然後再把創口縫合,敷以神膏,如此四五日內創口就能結癡。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一個多月就能痊癒了。”黃達言辭懇切,躬身懇求道,“夫人,請你相信我,我一定能把大將軍治好。當年大師醫治這種重病的時候,都是我給他做下手,具體應該怎麼做,我一清二楚。”

小雨長吁短嘆,愁苦不堪,一言不發。黃達苦苦哀求,“夫人,大將軍的病不能再拖了,如果再拖下去,他的日子屈指可數。與其一籌莫展地看着他死去,不如給我一次機會。老天會保佑大將軍,他不會死的,絕對不會。”

小雨心動了。坐以待斃終究不是辦法,總要搏一搏。“你真的有把握嗎?”小雨問道。

黃達不假思索地點了點頭,“開膛破肚需要麻沸散給病人止痛,但麻沸散是大師特製的藥物,我手上沒有,所以我一直沒敢提這個建議。昨天好友長樂道人到了晉陽,他手上有麻沸散。只要有麻沸散,我就能治好大將軍。夫人願意給我這個機會嗎?”

小雨沉默良久,斷然決定冒險一試,“請子兼去做準備。長公主那裡我去勸說。”

黃達大喜,匆忙而去。

小雨請來了左衛將軍呂布、輔國將軍燕無畏、度遼將軍徐晃、幷州刺史張白騎、長公主府長史黃嶽等文武大臣,徵詢他們的意見。聞訊趕到晉陽的匈奴大單于劉豹也被請到了晉陽侯府。

“這樣也能治病?”劉豹聽說要給大將軍“開膛破肚”,臉色當時就變了。“夫人,這是那個逆賊說的?我要砍了他腦袋。不行,絕對不行。”燕無畏和張白騎也連聲反對。

呂布、徐晃、黃嶽則支持小雨夫人的建議。

“在中原、江淮和荊襄一帶,華陀大師和他的弟子經常這樣給人治病,聽說效果很不錯。”呂布說道,“雖然治病的方法有些聳人聽聞,但話說回來,人到了這種地步了,無論如何都要搏一搏。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着大將軍一命歸天啊。”

“我已經決定了。”小雨非常堅決地說道,“我請你們來,主要是想尋求你們的支持,幫我去一起說服長公主和風雪。現在她們兩人不同意,你們都去勸勸。”

大臣們的勸說沒有任何效果。長公主悲痛欲絕,執意不從。呂布說,我們去徵求大將軍的意見,他說怎麼辦,我們就怎麼辦。

李弘一口答應了,但長公主一句話把信心十足的黃達嚇倒了,“大將軍如果有個三長兩短,我滅了你九族。”

黃達鼓足勇氣要上,其他人不幹了。王真、郗儉、費長房等人擔心黃達把大將軍治死了,殃及池魚,一個個出言阻止,不但不幫忙,還死命拖後腿。長公主和風雪待在大將軍身邊日夜不離,唯恐黃達把大將軍“開膛破肚”了。

李弘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甚至開始昏迷了。長公主六神無主,方寸大亂。

這時長安的大司馬徐榮書告長公主,長安形勢非賞緊張,請長公主務必想盡辦法延長大將軍的生命,最起碼拖到十二月初,以便自己有足夠的時間趕到西疆集結大軍,完成拱衛京畿的部署。

過了兩天,中軍大將軍賈詡急書晉陽,南陽大戰關係重大,大軍務必攻佔宛城,以幫助小天子一戰立威,爲此需要時間集結兵力和囤積糧草,請長公主無論如何保住大將軍的性命,以穩定軍心。即使大將軍不幸病逝,也要全力隱瞞消息,直到南陽大戰結束爲止。賈詡說,陛下將在十一月中左右率軍向南陽發動攻擊,如果一切順利,南陽大戰有望在三到四個月內結束,也就是說,最起碼要確保大將軍活到明年四月左右,否則後果難以預料。

長公主被逼到了絕路,她沒有任何辦法,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太醫令黃達身上。

李弘在小雨和風雪的攙扶下坐了起來,長公主端着一樽藥酒遞到了他嘴邊。李弘輕輕聞了一下,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這是酒嗎?”

“這是麻沸散,和酒吞服之後,你就不知道痛了。”黃達在一邊躬身說道,“大將軍,等一下或許還有些痛,但你一定要忍着。”

“還有些痛?”長公主黛眉立皺,“那就多服一些麻沸散。”

“不能多服。”黃達連連搖手,“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是莨菪子,吃多了會使人發狂,甚至神智錯亂。這個份量足夠了,不能再加了。”

長公主心裡一急,淚水情不自禁地滾了出來,“黃子兼,你到底行不行?”

黃達低着頭不敢說話,渾身上下冷汗淋漓。

“我相信他……”李弘望着長公主小聲說道,“我答應你的事,我一定會做到,我不會死……”

長公主哭得更厲害了,差點把手裡的藥酒打翻了。風雪把她抱在懷裡,兩個女人哭作一團。小雨眼含淚花,拿着藥酒一點一點地喂進李弘的嘴裡。

呂布、燕無畏等人走了進來。李弘衝着他們笑笑,“過年的時候,我們再一醉方休。”

呂布等人悲痛難忍,跪倒於地。

夕陽西下,黃達在幾個醫匠的攙扶下,終於搖搖晃晃地出現在衆人眼前,“我成功了,大將軍還活着,他還活着……”

長公主、小雨和風雪喜極而泣。

呂布、燕無畏、張白騎等文武大吏拍手相慶,齊聲歡呼。

然而,大將軍的病情並沒有得到改善,相反,高熱和昏迷接踵而至,情況愈發險惡。就在人們絕望之際,一個喜訊傳來,襄楷大師來了。他騎着毛驢神奇般地出現在晉陽城。

“我只能暫時穩住大將軍的病情,讓它不至於進一步惡化。”襄楷大師無奈地說道,“要想治好他,必須找到華陀或者張機,當今天下,除了他們兩人,恐怕再也沒人能把大將軍救活了。”

長公主失聲痛哭。

“孩子,大將軍不會死。”襄楷大師勸道,“我曾夜觀天象,發現紫微星日漸燦爛,武曲星雖然光芒稍斂,但依舊奪目,如果我估猜不錯的話,當今天子已經親政,而大將軍也將逢凶化吉。”

襄楷大師名震天下,他的話給了衆人很大信心,但面對事實,大家還是心如重鉛,惶恐不安。

兩天後,豫州蕩寇將軍雷重以八百里快騎送來急報,華陀大師找到了,張機大師也非常幸運地落到了漢軍手裡,現兩位大師正在日夜兼程北上晉陽。

長公主欣喜若狂。燕無畏、徐晃各帶一千鐵騎,飛馳壺關相迎。

十月下,長安。

天子下旨,大司馬徐榮巡視西疆,驃騎大將軍趙雲領大將軍事,領尚書檯,代理國事。

這道聖旨立時震動了長安,短短時間內,大將軍已經病逝的謠言悄然傳遍了長安。

十月二十二,趙雲率部分文武大臣送別徐榮於十里長亭。

“晉陽對大將軍的病情諱莫如深,陛下又讓你代理國事,這在某種程度上等於承認大將軍已經不行了。”徐榮回首望着長安城,渭然長嘆,“子龍啊,你能鎮制住長安嗎?”

趙雲劍眉微皺,眼裡露出剛毅之色,“大司馬不辭勞苦,親自趕到西疆,以西涼鐵騎威懾關中,京畿肯定無憂。”

徐榮驚訝地看了他一眼,“你這麼有信心?”

趙雲自信地笑了笑,“大司馬可有什麼囑咐?”

徐榮稍加沉吟,然後看了看站在遠處和張郃、朱穆閒聊的太尉張燕,低聲說道:“小天子拋開長安,執意調集大軍攻打南陽,其目的不言而喻,但其中一個目的顯然是爲了給長安擺脫危機創造機會。我到西疆的目的也是如此,以西疆目前的狀況,只能威懾長安,不能給長安以武力上的支撐。長安一旦大亂,我首先要確保西涼軍不亂,確保西疆的穩定,然後才能顧及京師,但那時我即使想東進支援,也會受制於糧草輜重的嚴重不足,無法全力拱衛京畿。因此,能不能抓住小天子製造的機會,成了解決長安危機的關鍵。”

趙雲點點頭,順着徐榮的目光望向了張燕,“太尉大人一直以爲,你走後,陛下會讓丞相大人代理國事,現在突然變成了我,他會怎麼想?”

“飛燕的出身限制了他施展才華的機會,對此他有清醒的認識,不會因此和你產生什麼矛盾。”徐榮微微一笑,“子龍,你還在爲當年長安兵諫的事對太尉大人耿耿於懷?”

趙雲一笑置之。徐榮頗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慢條斯理地說道:“我到西疆去,還有一個原因。我和飛燕、棲之(楊鳳)關係特殊,這時候我留在長安非常不合適。”

趙雲心領神會,躬身受教。

十月二十四,長公主書告朝廷,在太醫令黃達的精心治療下,大將軍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另外,襄楷大師到了晉陽,華陀大師也正在日夜兼程北上,大將軍的身體有望得到恢復。

這個消息讓朝廷爲之振奮,有關大將軍病逝的謠言不攻自破。

同日,趙雲以許劭、筱嵐爲特使,代表朝廷北上晉陽探視大將軍,命令司隸校尉張遼,城門校尉何林率一千衛士護送兩人到蒲阪津,然後再由河東太守袁霸派人護送他們到晉陽。

接下來的日子裡,趙雲和御史大夫荀攸、廷尉卿陳羣等人頻繁會見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並重新起用董昭、劉翊等兗州名士,辛毗、王朗、華歆、韓嵩、楊修、高堂隆等一幫大臣紛紛得到升遷,麴忠等一幫被罷免的官僚也重新進入了官署,孔融、張邈等前青兗大儒的門生弟子故吏也被大量徵辟入朝。

趙雲奏請天子,南陽戰敗,楊鳳、袁耀、王當等大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嚴懲不貸。天子准奏,罷免楊鳳的車騎將軍,袁耀的平南將軍,王當的龍驤大將軍職,其餘將領降職使用。

趙雲再奏,當初大司馬和太尉大人極力反對攻打南陽,但丞相李瑋堅決支持,丞相大人對南陽戰敗負有連帶責任。天子准奏,責斥丞相李瑋上表請罪,罰俸一年,剝奪其參隸尚書事的權力。

趙雲隨即繼續上表,今天子親政,應該集權於尚書檯,減少輔弼大臣的數量。天子准奏,免去太傅劉和、太尉張燕、御史大大荀攸參隸尚書事之權。國事由大司馬徐榮、驃騎大將軍趙雲和尚書令田疇共理。

這道聖旨到了長安後,朝堂上下無不震驚。趙雲數日之內,竟然連出重招,獨攬大權。

十一月上,趙雲還沒等朝中大臣驚醒過來,又連續以天子名義下旨徵調大軍。

徵南大將軍鍾繇即刻南下豫州,統領魯陽、青陽一線大軍。

左將軍顏良率兩萬南軍即刻出武關,準備攻擊南陽。中壘將軍於毒率四營北軍即刻撤出隴南戰場,飛速趕到武關與顏良將軍會合。

免去張繡的弘農太守一職,拜其爲建武將軍,讓其即刻趕到洛陽會合右將軍文丑,率軍隨同天子攻打南陽。

命令樓船將軍楊華率水師主力東進,和青州勃海萊州灣一帶的青冀水師會合,擴建和整訓大漢水師,準備收復江東。

趙雲藉着天子攻打南陽的機會,把京畿一帶的兵力抽調一空,長安和洛陽一兵一卒都沒了。

丞相李瑋、太尉張燕等大臣齊聲反對。

“陛下要一戰建威,沒有兵力怎麼打南陽?”趙雲一句話就把他們的嘴堵住了。

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東漢末年軍職制度演變轉載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八節漢代的一些官制名詞解釋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