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

李弘的擔心同樣也是驃騎將軍鮮于輔的擔心,他早在去年就上書朝廷和書告大將軍,詳細分析了大漠形勢,預測了未來幾年的發展,對大漠的前景憂心忡忡。

大漢征服大漠十六年了,鮮卑各部得到了十六年休養生息的時間,一代人成長起來了,柯比熊、闕昆、拓跋泓、加漠、沙末汗都是年輕一輩的佼佼者,他們和當年的慕容風、拓跋鋒一樣,最大的夢想就是雄霸大漠,像他們的英雄檀石槐一樣縱橫天下。

大漠上的老一輩人漸漸離世,射墨賜、彌加、熊霸先後死去,而大漢賴以穩定大漠的射纓彤、弧鼎、棄沉、拓跋貉、裂狂風等人也漸漸老邁,這些人因爲出身和實力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十六年來,一直未能在大漠豎立足夠的威望,未能代替射墨賜等人獲得鎮制鮮卑諸部的強大實力。

大漠上的狼煙遲早都要點燃,不是扶羅韓,就是其他人,原因很簡單,鮮卑人需要生存。

最近幾十年以來,大漠上的氣候非常惡劣,雪災、乾旱等災患一個接着一個,雖然大漢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但這隻能解燃眉之急,而不能根除他們的生存危機。

這種死亡的陰影籠罩在鮮卑人的心裡,讓他們非常恐懼,非常不安。他們想活下去,更好地活下去,他們想南遷,想越過長城,想得到更好的生存環境,但大漢對他們的南遷心存猶豫。這裡除了世代的仇恨外,更重要的是社稷的安全,而社稷的安全,歸根到底就是大漢百姓的生存。

爭奪生存的土地,纔是漢、胡互相征伐幾百年的最根本原因。

步度更、弧鼎、棄城等人不惜代價幫助大漢攻打河西,爲了什麼?還不是想遷居到河西,遷居到美麗的祈連山下,求得一塊更好的生存之地?

拓跋韜、射墨賜等人十幾年來,爲什麼對大漢言聽計從?還不是想得到大漢的信任和幫助,讓更多的族人逐漸遷到陰山以南,遷到代郡和上谷郡棲息?

熊霸、彌加等人爲什麼極力慫恿柯比熊遠行數千裡,幫助大漢軍隊一起遠征河西?不爲別的,就是想有一天可以實現慕容風的夢想,讓鮮卑人越過大燕山,遷徒到可以擺脫生存威脅的地方。

鮮于輔在奏章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朝廷,要想實現西、北疆兩疆的長治久安,僅僅制定一個妥善的安撫政策是遠遠不夠的,耗費巨資修建長城和屯田戍邊更是治標不治本,最根本的辦法是解決胡族諸部的生存問題。只有解決了他們的生存,讓他們徹底擺脫死亡的威脅,西、北兩疆才能得到穩定,漢、胡之間延續了幾百年的戰爭才能停息下來。

如今大漠的現狀擺在這裡。

老一代的死了,小一代的長成了,中間一代的人正在爲生存而戰。今天,我們還有實力擊敗胡族諸部的中間一代,但將來呢?將來胡族諸部的這些小一代還要爲生存而戰,狼煙還將在大漠上四處燃起,而我們呢?我們的下一代是否和現在一樣,還有強大的實力擊敗他們?我們是不是又要走回老路,繼續依靠長城、高山和河流防禦他們,和他們世世代代打下去?

“胡族諸部反覆叛亂的根本原因是生存。”李弘解釋一番後,無奈地說道,“今天這一仗的結果很明顯,將來大漠的霸主只有三個人。一個是河西的步度更,他正在把西部鮮卑諸部遷移到祈連山下,河西四郡富饒的草場和土地將給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他們的生存因此得到了保障。一個是拓跋韜,步度更帶着西部鮮卑諸部遷到河西后,他可以得到更多的草場,他的領地將擴大很多倍,他的實力將更加龐大。一個是柯比熊,南部鮮卑因爲射隆的背叛已經分裂,大戰過後實力喪失殆盡,彈汗山因爲扶羅韓的背叛肯定要被吞併,東部鮮卑因爲加漠的背叛同樣難以存活,但其中很多部落將重歸柯比熊。如此一來,東、南、中三部鮮卑只有柯比熊的實力最爲強悍,他將成爲三部鮮卑之王。”

李弘的手重重拍在了案幾的地圖上,“十六年前,我們征服了大漠,並把鮮卑諸部分爲五個大部,三十多個小部,把他們的實力徹底分散了,但十六年後,大漠又恢復了原狀,還是東、中、西三個大部。”李弘連連搖頭,臉上的笑容很悲涼,很痛苦,“風雪曾經對我說過,她說大帥臨死前,對柯比熊、熊霸、彌加等人有過囑咐,說大漢會幫助鮮卑人度過難關,說鮮卑人終究有一天會奪回大漠。他的話靈驗了,僅僅過了十六年,鮮卑人就在不經意之間完成了部落的重整,他們將一步步走向強大,並且有可能在十幾年或者二十多年後,重新奪回大漠。”

大帳內寂靜無聲。

“在大將軍的心裡,慕容風總是象神一樣存在。”傅幹嘆了一口氣,“難道慕容風真的這樣厲害?當年落日原大戰,大將軍不是把他擊敗了嗎?他不是神,他的話不會成爲現實。”

“大將軍的話是對的。大漠這一仗不管怎麼打,最後都是這個結局。”賈詡指着地圖說道,“現在我們不能不打,如果不打,等於承認大漢的衰敗,大漠上的鮮卑人會更加驕狂,後果不堪設想。打吧,我們就要接受這個結果,不過好在這種結果短期內對大漢還不會造成太大危害,我們還有足夠時間想出對策,儘快把這個潛在的巨大憂患解決掉。”

“怎麼解決?”蔣濟愁眉不展,“鮮于大人說得好啊,鮮卑人也好,烏丸人也好,羌人也好,匈奴人也好,他們一代又一代地前赴後繼,屢屢寇邊,和我們誓死血戰,都是爲了生存,爲了活着。這個世上,誰不想衣食無憂地活着?誰不想過上安穩高興的日子?但我們怎樣才能滿足他們這個最基本的要求?幾百年了,無數先輩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能解決嗎?”

李弘仰天長嘆,惆悵至極。

“如果朕是鮮卑人,朕長大了,一定要帶着大軍打進長城。”小天子突然語出驚人,把帳內衆人嚇了一跳。

李弘臉色微變,兩眼盯着小天子,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

“朕從走進西疆開始,眼前除了美麗的風景,就是那些可憐的胡人。”小天子眼裡露出一絲悲色,“他們住在破爛不堪的帳篷裡,穿着破爛不堪的衣服,又黑又瘦,一天只能吃一餐,而且還是非常難吃的黑乎乎的東西。朕記得在屠申澤的時候,秀兒曾經幫一個小孩捕了一條魚,那個小孩很感激秀兒,給了她一塊羊肉,很小的一塊,又腥又臭。秀兒不要,把它丟在了地上,那個小孩卻把它當寶貝一樣撿起來藏進了懷裡。”

“從河西到金雪原,走了幾千里路,經過了幾百個部落,朕看得太多了。朕覺得他們就象草原上的野牛,一天到晚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覓食,就是吃飽肚子,然後第二天起來,再去找吃的。看多了,朕只有一個感覺,感覺他們隨時都會死去,他們沒有任何活下去的希望。他們一生當中,除了找吃的,就是等死了。”

“反正都要死,爲什麼不去搶呢?不搶也是死,搶也是死,如果搶到了,死了就是個飽死鬼。”小天子很激動地揮了揮拳頭,“做個飽死鬼,總比做個餓死鬼好吧?”

衆人目瞪口呆地望着小天子,心裡沉甸甸的。

“大將軍,胡人也是我大漢的子民,爲什麼他們這麼窮?”小天子望着大將軍問道,“朕在河套巡視的時候,覺得那些屯田戍邊的農夫們已經很窮了,誰知道到了大漠才知道,這世上竟然還有如此窮苦的人。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幫助他們?”

李弘沉默良久,緩緩說道:“陛下,臣也曾努力過。當年大軍征服大漠的時候,大漠上連連雪災,胡族諸部生存困難,也曾遷移南下。但邊郡草場有限,無法養活那麼多牲畜,另外邊郡土地少,即使他們願意放棄畜牧從事耕種,也沒有那麼多土地可以提供。同時,漢、胡之間仇恨深重,雙方因爲風俗習慣等等不同,衝突極爲頻繁。胡人不願意和漢人雜居,他們深愛自己的家園,紛紛返回了草原,只有很少一部分留了下來,而漢人極度鄙視胡人,恨不得把他們統統趕回大漠。”

“當時這種南遷是權宜之計,後來大漠災患少了,朝廷隨即拒絕胡人遷移邊郡。因爲胡人南遷,不僅僅帶來草場、土地、財賦、律法等等各方面的矛盾,還會給社稷的安全帶來極大隱患,所以此後像當年舞葉部落那樣數萬人大規模遷移的事就絕跡了。”

李弘看看小天子,苦笑道:“陛下,遷移的事太複雜了,不是說朝廷同意,部落首領同意就行了,這牽扯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難度太大了。治國其實就象做人一樣,有時候你有好心但未必能做成好事,有時候你想做好事,結果卻事與願違。總之,難,太難了。”

小天子發了一會兒呆,沮喪地說道:“朕有些明白了。因爲事情太難解決,所以大漠上的胡人就想了個最簡單的辦法,吃不飽的時候就南下擄掠,搶了就跑,而我們無計可施,於是就修長城,偶爾被他們打急了,就殺進大漠,砍死一大批。等他們下一代長大了,這種事情又重複一遍,周而復始,一直延續了幾百年。”

衆人面面相覷,都沒有說話。

小天子在西、北兩疆待了一年多時間,能有這樣的認識已經難能可貴了。

九月上,大司馬徐榮從長安送來消息。

襄陽發生內訌,袁熙死了。

徵西大將軍鍾繇一直對南陽虎視耽耽,而坐鎮南陽的是袁熙,他成爲鍾繇的必殺目標。這段時間,鍾繇和他的一幫僚屬想方設法秘密聯繫襄陽舊友,試圖離間劉表和袁熙。七月中的時候,劉表從很多渠道得知袁熙正在與長安接觸,極有可能獻城投降。劉表大驚,找了個藉口把袁熙騙到襄陽,殺了。

徐璆、陰夔、袁靖、韓荀等人過去都是袁紹的部下,現在追隨袁熙。蒯良、文聘把他們抓了起來,好言相勸。徐璆悲憤交集,當天晚上就自殺了。袁靖連夜出逃,到穎川投降了鍾繇。陰夔、韓荀沒有選擇,帶着軍隊歸附了劉表。

袁譚驚聞此訊,悲憤至極。他擔心劉表、曹操等人以此爲藉口攻殺自己,急忙派人聯繫孫權,把廬江拱手相讓,然後帶着人馬渡江南下,到江東避難去了。

孫權撿了個大便宜,不費吹灰之力佔據了廬江郡。

巴蜀發生內訌,益州牧劉璋被趕到襄陽去了。

漢軍平定西疆的消息傳到長安後,劉璋驚惶不安,擔心漢軍殺進巴蜀,他在治中王謀,別駕張鬆等人的勸說下,隨即決定歸順長安朝廷。五月,張鬆秘密趕到長安,向長安獻請罪表,呈遞巴蜀地圖。

這個消息泄漏了,被出身巴蜀世家的成都令張裔知道了。當年劉焉爲穩定巴蜀,曾殺了賈龍、任岐等一幫巴蜀勢力,巴蜀人爲此忍氣吞聲,一直想報仇。張裔就是其中之一。張裔當即密報了鎮西將軍劉磐。劉磐一直駐軍於成都,以給劉備督運糧草爲藉口賴在巴蜀不走。

劉磐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即派出親信,一個到漢中,請劉備以尋求支援爲藉口南下成都,一個到巴郡的江州,請李嚴、縻竺以押運糧草爲藉口迅速北上,密謀誅殺劉璋。

劉備聞訊大驚失色,率五千精銳出南鄭,沿米倉道飛速南下。

劉璋聽說劉備不請自來,有些心慌,帶着兩萬大軍趕到涪城,把劉備攔住了,不讓他進入成都。兩人各懷心思,天天喝酒,很親熱。

過了幾天,李嚴、縻竺到了成都。李嚴聽說劉備的軍隊被擋在了涪城,隨即獻計,利用城內那些反對劉璋的巴蜀勢力,先把成都拿下。劉璋和兩萬大軍沒有糧草,支撐不了幾天,很快就會敗亡。

劉磐從其計,找來張裔商量。張裔很爽快,一口答應了。兩天後,張裔說服了呂凱、楊洪、王衝、馬忠等一幫巴蜀文武大吏,打開了城門,把劉磐、李嚴的三千人馬放進了成都城。劉磐書告劉璋,我已經佔據了成都城,你如果識相,趁早收拾東西滾到襄陽去,否則,我就和劉備前後夾擊,以謀逆罪殺了你。

劉璋大怒,帶着軍隊掉頭攻打成都,但綿竹令費詩背叛了他,把劉備放了進來。劉璋傻了,他沒有糧草,軍隊大部分都是巴蜀人,不願自相殘殺,而劉備又在背後陳兵以待,準備隨時展開攻擊,死路一條。

劉璋無奈之下,只好接受了劉磐的條件,在一隊荊州兵的押送下,帶着家眷去了襄陽。

劉表如願以償,得到了荊州,而劉備也放心了,不用再擔心自己的背後。

八月,李嚴、王衝等人率軍出金牛山,劉備率軍出陽平關,兩軍合兵一處,攻擊武都。

虎威將軍司馬懿、虎牙將軍魏延率軍阻擊,並向長安求援。

大司馬徐榮命令顏良、文丑領四營北軍,急速南下武都,務必確保隴南一線的安全。

丞相李瑋爲了讓朝廷擺脫沉重的債務,在七月的時候,邀請京畿一帶的大門閥、大商賈相聚於昆明池,極力推廣他的新策,但遭到了重挫,沒有一個人願意接受他的建議。

李瑋非常生氣,他授意司隸校尉張遼,在長安大肆抓捕子錢商(高利貸商人),尤其是衛閥的人,見一個抓一個。

衛閥立即慌了手腳,家主衛徹匆匆跑到丞相府哀求李瑋高擡貴手。

“那好,你告訴我,是誰要刺殺我?”

衛徹臉都嚇白了,“丞相大人,就憑你我當年的那點恩怨,我敢殺你嗎?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你聽到風聲了?”李瑋笑道,“我故意說出那句話,就是想讓你替我查查到底誰要殺我。你查清楚了?”

衛徹猶豫不決。

“我警告你……”李瑋陰森森地說道,“我想幹什麼你知道,我是什麼人你也知道,你不要把我惹急了,否則十幾年前的恩怨,我們今天一把算清楚了。”

衛徹再不敢隱瞞,當即說了出來。

“我早料到是他。”李瑋冷笑,“既然撕破臉,那就不要怪我翻臉不認人了。”

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一節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ttyang書友對長安兵變的分析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6章 三路平西策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6章 三路平西策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中)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一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五節